原創 白長森 檢驗醫學網 來自專輯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檢驗科文章
作者:白長森
單位: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檢驗科
「葡萄君」即呈葡萄串狀排列的葡萄球菌,這裡主要討論的是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即血漿凝固酶實驗陰性的葡萄球菌,主要用來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陽性)相區分。
CoNS 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人亞種等。許多CoNS是皮膚和黏膜的機會致病菌,當創傷或侵入性操作使皮膚黏膜屏障破壞後,某些菌種或菌株可以成為致病菌。臨床上分離到CoNS時,需要評估其臨床意義以確定是汙染菌還是病原菌,這是第一個「兩面性」。
在人體,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體表定植的CoNS,尤其在潮溼部位,如腋窩、腹股溝、會陰等,溶血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容易從腋窩及恥骨區高處的大汗腺內分離。腫瘤患者由於需要手術,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和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以及放、化療等導致免疫功能受損,容易導致CoNS的易位造成感染,但要同時注意是否汙染的可能性。
CoNS最重要的發病機制是它們能夠在裝置表面形成生物膜,它們幾乎可以感染任何手術植入材料和裝置。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相比,CoNS引起的臨床感染特徵是輕微的(與亞急性或慢性相關,沒有爆發跡象),很少危及生命[1]。但由於大多數臨床分離的CoNS對甲氧西林耐藥,且耐藥率顯著高於金黃色葡萄球菌[2],所以需要萬古黴素或新的適當的藥物治療,抗生素的選擇餘地小,這是CoNS的第二個「兩面性」。
因此,在臨床診療中,醫務工作者要進行仔細的皮膚清潔和消毒,面對CoNS時,要注意其兩面性,解讀CoNS培養陽性的意義往往比金黃色葡萄球菌更加具有挑戰性。
【參考文獻】
[1] Von Eiff C, Peters G, Heilmann C. Pathogenesis of infections due to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J]. Lancet Infect Dis, 2002, 2(11): 677-85.
[2] Changsen Bai,Ding Li,Qing Zhang. Prognostic analysis of cancer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 five-year experience at a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J]. Int J Clin Exp Med, 2018;11(8):8640-8645
原標題:《揭開「葡萄君」的兩面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