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知聲的野心:今年搶佔50萬間智慧酒店 AI晶片出貨量達400萬片!

2021-01-08 智東西

剛剛過去的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人工智慧、物聯網、AI晶片、5G、8K成為今年不可阻擋的浪潮,智能家居正迎來落地潮。

作為一家人工智慧公司,雲知聲重點展示了面向IoT場景的AI晶片雨燕,基於雨燕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以及Pandora(潘多拉)智能中控等產品,通過這一整套方案,實現家居/酒店等場景的智能化。

智東西在與雲知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康恆溝通中發現,雲知聲布局智能家居業務已經有約5年曆程,可謂是最早的一批將AI與家居場景做結合的公司。隨著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深耕,雲知聲自身也走出了從最初的技術供應商——解決方案供應商——場景方案供應商的差異化路線,依託AI晶片、技術以及場景構建自身行業競爭力。

▲雲知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康恆

據康恆透露,去年雲知聲的解決方案落地200多萬臺智能家居設備,包含白電、廚電等;在過去近半年中,雲知聲Pandora智能中控解決方案已經落地2萬多間酒店客房;此外,隨著雲知聲量產AI晶片的逐步落地,他預計今年AI晶片的出貨量將達到400萬片。

一、AI落地的初期探索:發力單品智能

2014年前後,智能硬體的浪潮席捲而來,智能家居產品也紛紛湧現,但當時的智能家電做法很簡單,更多的是家電+APP的智能單品模式,「智能」主要體現在可以通過手機APP來做簡單的控制。這種智能單品的用戶體驗並不友好,許多嘗試都隨時間而消散。

正是2014年這樣一個時間節點,雲知聲開啟了其在智能家居領域的探索。當時雲知聲剛成立2年左右,剛剛搭建完技術體系,開始AI落地的商業化探索。而當時行業對於AI的應用還比較迷茫,AlphaGo尚需兩年才會到來,行業處於初期探索期。

雲知聲從市場調研、客戶接觸等過程中逐步鎖定了家電智能化這個方向。康恆稱,當時所謂的智能家居還是一個單品,用戶體驗到的也僅僅是一個APP,將設備連接到網絡,但用戶想要的是方便快捷,顯然手機APP並不能滿足需求。

而相比APP控制,語音的體驗會更便捷、更優,比如在寒冷的冬天,你想要關燈時,一句話搞定對用戶而言似乎是更優的選擇,儘管當時有很多語音技術上的難點需要解決。經過內部協商後,雲知聲覺得這一方向很有吸引力,便朝著智慧家電的方向努力。

找準方向只是第一步,如何將一整套算法、軟體、交互放到產品中,以什麼產品形態來承載都是問題。經過一番探索後,雲知聲選擇了語音模組這樣一種產品形態,而最開始落地的產品是家電中的白電與廚電。

康恆解釋這一選擇的原因,首先白電的使用頻率比較高,對語音的需求性相對更高;第二是白電的價格和利潤空間較高,能夠負擔起語音模組的成本。畢竟在行業早期,產業鏈不成熟,語音模組的成本可能要100元以上,這就意味著落地產品必須能夠涵蓋該部分的成本。

以白電中的空調為例,市場上一般的空調價格在2000元左右,中高端的空調價格更貴,其本身的價格與利潤都較高,並且語音交互功能的加入,能夠讓空調形成新的賣點與差異化。因此最初雲知聲從白電與廚電這兩個品類開始落地。

隨著產業鏈的成熟,雲知聲將語音模組的價格逐步從100元以上做到50元以內,這也使得家電廠商的使用門檻大大降低。隨著語音技術的逐步成熟,自研AI晶片的推進,雲知聲的語音方案也由最初的中高端白電擴展到中低端的白電、廚電中;在品類上,也由最初的白電、廚電擴展到電風扇、吸頂燈等小家電,技術落地產品品類不斷擴大。

二、從單品智能到場景智能 雲知聲的升級之路

智能單品的落地只是雲知聲AI技術商業化的第一步,近5年中,從技術供應商到解決方案供應商再到場景方案供應商,雲知聲也在不斷實現自身業務與商業化的突圍。

康恆談道,在語音技術落地家電的過程中,雲知聲也看到了整個智能家居的趨勢,即場景化、服務化、全屋智能。僅僅做家電單品的智能是不能實現這種趨勢的,但如果去做全屋智能,不僅僅涉及AI,還涉及智能家居平臺、IoT設備,雲知聲又不具備這種能力。

全屋智能的關鍵在於交互入口,它也是家庭的控制中樞,通過IoT平臺來跟家庭設備進行連接。此時,雲知聲在產品形態上又邁進一步,打造交互入口產品Pandora(潘多拉),它是一套智能音箱解決方案,並且加入了屏幕。

▲Pandora智能中控

康恆表示,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做Pandora跟做白電的智能化沒有本質區別,它們都是語音交互,現在無非是把語音從家電中分離出來,加入更好的音效,集成更多的家電控制功能與內容服務,變成一個獨立產品。依託在語音技術、語音晶片模組上的基礎,雲知聲也很快搭建起了家居交互入口。

搭建好智能音箱的解決方案後,雲知聲在商業化上,並沒有選擇為第三方輸出智能音箱解決方案,而是選擇在場景化上發揮整套解決方案的能力,向場景方案供應商轉變。康恆稱,「我們不想做純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作為技術供應商早晚會被取代,我們希望構建場景化的能力。」

從去年開始,雲知聲就瞄準了酒店、地產前裝市場,進行場景解決方案的輸出,在一個具體場景中,跟客戶合作解決類似全屋智能的問題。「如果做一個純粹消費家庭場景的全屋智能,可能跟我們的關係不大,但在一個具體場景中,我們有能力與可能性去實現場景方案的打造」,他解釋道。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雲知聲便推動Pandora智能音箱解決方案在酒店場景落地,通過Pandora與酒店管理系統的對接,從而實現用戶的智能控制、客需服務以及第三方服務等。

此外,今年3月初,雲知聲與世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探索「智能+」模式在地產行業的應用,這也是雲知聲擴展B端場景的一個典型案例。

三、由「雨燕」到「蜂鳥」的演進

在雲知聲AI落地的過程中,晶片是尤為關鍵的一環,並且會對雲知聲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

康恆介紹,最初確定了用語音模組這一形態切入智能家居市場時,市場上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產業鏈做這件事,比如最初他們的語音模組,晶片使用的是PC晶片,無論生產還是工藝都是為消費電子產品打造的,應用到家電產品上顯得勉為其難,成本也比較高。

由於市場上沒有找到一款適合家電應用場景的晶片,因此雲知聲在2015年打算自己做一款,並啟動了AI晶片的研發,歷時3年,終於在2018年5月推出第一代AI晶片雨燕。

▲搭載雨燕晶片的解決方案

基於此,雲知聲又在去年9月推出Turnkey方案,加速雨燕晶片的落地。康恆透露,現在已經有5~6家客戶,圍繞雨燕晶片落地方案,今年3~4月會有相關產品面世,包含家電、智能音箱、房間中控等。

他預估今年晶片的總出貨量在400萬片左右,並且相當大一部分會落地在白電、小家電、智能音箱等品類中。

雨燕AI晶片之後,雲知聲今年還會推出另一款語音AI晶片「蜂鳥」。

康恆稱,「雨燕是語音行業的一顆通用晶片,我們把更多的冗餘裁剪掉,讓語音更突出,往專業化上再走一步。」這意味著蜂鳥的定位更加輕巧、靈活,可以持續降低客戶的門檻,甚至將語音模組的價格降到20~30元。

從最初的語音模組,到第一代語音AI晶片雨燕,再到下一代AI晶片蜂鳥,一方面,雲知聲不斷將語音晶片/模組的成本門檻降低,使晶片體量更輕,從而進入更多品類的產品;另一方面,雲知聲也依託AI晶片構建自身語音算法的核心壁壘,從而增強技術的競爭力。

四、一手抓技術,一手抓落地

AI晶片的構建、智能中控設備方案的打造,以及場景化的輸出,構成了雲知聲的核心能力與差異化的商業模式。

2019年,無論是AI晶片,還是AI技術落地,都走向一個深水區,智能家居走向場景落地站,行業也到了向市場要銷量的關鍵時刻。

面對這樣一個時間點,康恆稱,雲知聲今年重點做兩件事,一個是技術的升級,一個是場景的落地。

他稱,雲知聲的優勢是優質的AI團隊,技術是其生存的基礎,要把技術夯實,無論是AI技術還是晶片技術,都需要做到比同行體驗更好、價格更優。

另一個是場景落地,比如在酒店行業,雲知聲已經在2萬多個房間中部署了Pandora智能中控,以及在酒店部署周邊產品,包括打通酒店的管理系統,實現智控、客需服務,集成第三方服務等,目前落地的都是中高端商務酒店。康恆透露,今年會持續在酒店市場深耕,希望打造50萬間智慧酒店。

近期雲知聲跟世茂集團的合作,世貿集團旗下的高端酒店也對雲知聲的技術與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中控產品本身的功能、體驗有更高的品質,提供更多的擴展服務等,這都需要雲知聲進一步提升場景解決方案的性能和體驗。

從場景來說,雲知聲今年會繼續深耕B端市場,智慧酒店與地產前裝市場是尤為重要的兩塊。

智慧酒店是智能家居的一個非常好的應用點,這兩年新開或翻新的酒店都會提出智能化的需求。而酒店相對具體的場景,能夠很好的落地全屋智能,帶給用戶相對統一、良好的體驗。此外,酒店本身有自己的管理系統,通過酒店管理系統與智能家居系統的對接,又可以構建酒店的獨特優勢,應用落地的阻力也會更低。

針對房地產的前裝市場,康恆表示,雲知聲也會圍繞與世茂集團的合作,形成一些標杆應用,做好前期的解決方案,然後擴展到更多的合作夥伴中。

結語:行業進入場景落地深水區

隨著人工智慧與語音交互的落地,又為智能家居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當前語音交互正在經歷由智能音箱類(中控)設備擴展到家庭的方方面面,語音與視覺的多模態交互也正在重塑家庭未來的交互方式。

從行業的種種反饋來看,智能家居已經到了大規模落地的前夜,家居廠商的場景落地戰已然打響,這一點從今年AWE就可見一斑。

雲知聲圍繞著智能家居,構建了一整套的語音交互技術、AI晶片以及智能中控解決方案,構建自身的技術壁壘,以期在智能家居爆發的過程中爭奪更多市場份額。

無論是AI晶片,還是智能家居,2019年都將是場景落地的關鍵節點,這一年行業又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相關焦點

  • 雲知聲衝刺科創板AI語音第一股:業務遭擠壓,三年半虧損9億
    IDC報告顯示,2019年阿里、百度、小米的智能音箱市場份額合計超過九成,出貨量同比增長分別達到88%、278%、90%。這背後是其它企業市場份額的萎縮,從而傳導至雲知聲,其智能音箱和兒童陪伴機器人智能語音模組出貨量在2019年同比下降17%,單價降幅更是達到34%,而行業單價降幅僅為16%。
  • 雲知聲IPO背後:AI語音算法+晶片雙賽道,如何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而這也正是雲知聲對市場的敏銳嗅覺所在。截至目前,「雨燕」和「蜂鳥」系列晶片已開始量產和規模銷售。據悉,「雪豹」車規級晶片尚在進行穩定性測試。據云知聲IPO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雲知聲在AI專用晶片上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53.09萬元、1166.93萬元、6071.15萬元和1755.80萬元。
  • 衝刺科創板AI語音第一股,雲知聲的底氣何在
    本次雲知聲將募集資金9.1億元,均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緊密圍繞主營業務進行。可以看到將主要面向「人工智慧技術中臺建設項目」、「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慧晶片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建設項目」其中關於晶片研發將投入3.1億元,佔比最高,為34.7%。
  • AI獨角獸上市浪潮興起!雲知聲衝刺科創板底氣何在?
    據云知聲IPO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雲知聲在AI專用晶片上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53.09萬元、1166.93萬元、6071.15萬元和1755.80萬元。從整體來看,雲知聲的研發投入也從2017年的9999.83萬元,增長至2019年的2.58億元,實現指數級增長。同時,其今年上半年研發總投入達9242.94萬元,佔上半年總營收的109.14%。
  • 智東西晚報:雲知聲推物聯網AI晶片 天津設千億AI基金
    「智東西」晚報第939期2018.5.17 周四#今日要聞#1、雲知聲推IoT AI晶片及解決方案雨燕智東西5月16日消息,今天雲知聲正式推出首款面向物聯網的
  • 雲知聲擬募資9.12億元發展AI業務
    雲知聲科創板首發上市申請近日獲受理。公司此次擬募集資金約9.12億元,分別用於人工智慧技術中臺建設項目、面向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人工智慧晶片研發平臺建設項目、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 1月12日:鄔賀銓5G關鍵性能在應用端;國內5G手機累計出貨量1.63億部
    2020年12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1820.0萬部,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68.4%;上市新機型19款,佔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42.2%。1-12月,國內市場5G手機累計出貨量1.63億部、上市新機型累計218款,佔比分別為52.9%和47.2%。
  • GoPro運動相機出貨破3000萬臺:超去年相機出貨量
    在近日,Gopro公布了過去9年裡高清運動相機銷量,突破了3000萬臺,比2017年裡日本相機出貨總量多出500萬臺,其中最受歡迎是HERO5 Black,單機出貨量超400萬臺。到了2006年,GoPro發布了第一臺數碼運動相機Digital HERO,它僅能拍攝10秒鐘480P 10FPS短視頻,卻帶來80萬美元收入,到了第二年GoPro憑藉運動相機熱潮,收入翻了兩番,達到了340萬美元,不過中國消費者認識GoPro已是HERO3時代。
  • 轉型後的雲知聲嚴重依賴大客戶 虧8億維持高研發效果卻不明顯
    據招股書,雲知聲本次擬發行不超過2025萬股,擬募集資金9.12億元,將用於科技創新領域的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雲知聲成立於2012年,主營業務為智能語音交互產品、智慧物聯解決方案及人工智慧技術服務。
  • 1月11日: 2020年三季可穿戴設備出貨1.253億臺;21家晶片企業發布...
    IDC日本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可穿戴設備出貨情況。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35.1%,達到1.253億臺。其中,智能手錶出貨量為3290萬塊,同比增長36.2%,腕帶出貨量為2193萬條,同比增長9.4%。
  • 成立8年未實現盈利,雲知聲的錢都花哪兒了?
    2019年,研發費用投入達2.58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為117.78%。研發費用主要包括薪酬及勞務報酬費、技術服務費。    在2020年上半年,雲知聲的平均研發人員數量有325人,平攤到研發人員的人均薪酬有17.43萬元。研發人員佔比達68%。
  • 雲知聲籌備科創板上市 業績連年虧損
    其中,3億元用於投入人工智慧技術中臺建設;3.17億元用於面向物聯網邊緣技術的人工智慧晶片研發平臺建設;1.4億元用於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建設;1.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同樣做人工智慧的創新奇智高層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晶片主要的問題在於投入大,時間周期長。
  • 餘承東:麒麟晶片9月後無法生產 華為手機出貨量可能下降
    驅動中國2020年8月7日消息  今日,由華為協辦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在深圳正式開幕,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由於美國制裁影響,今年的手機發貨量可能會低於去年
  • 中企強勢「突圍」,晶片月產擬翻倍至10萬片
    近年來,加速晶片國產化進程已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當下較為重要的議題之一。據日經亞洲評論1月12日報導,中國存儲晶片製造商——揚子存儲正在加速生產。 報導指出,揚子儲存計劃於2021年實現每月的存儲晶片產量增加一倍,達到10萬片晶圓,約佔全球總產量的7%。
  • 2020年存儲行業十大事件:全球格局生變、價格跌宕起伏、國產晶片...
    同時NOR Flash也喊漲價,明年上半年漲幅或達5-10%,隨著 TWS 耳機出貨放量,智慧型手機導入 OLED 面板,今年以來 NOR Flash 需求大增,但內存廠仍未開出新產能,第三季就已供給吃緊,到了第四季時已有業者漲價,反映供需吃緊的狀態。   外資近期報告指出,明年上半年單季漲幅都達 5%,不過業者透露,漲幅預計超過此幅度,甚至上看10%。
  • ...手機Q4出貨量達8500萬-8800萬臺;賓利中國稱未授權辛有志售賣月餅
    華為公布數字處理晶片相關專利 36氪獲悉,天眼查App顯示,12月22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新增一條專利信息,專利名稱為「一種數據處理方法、光傳輸設備及數字處理晶片專利」。該專利申請號為2019105341927,申請公布號為CN112118073A,申請日為2019年6月19日,公開(公告)日為2020年12月22日。
  • 雲知聲近三年半虧損7.9億欲IPO 官網所列名企均非前五大客戶
    11月3日,智能語音服務商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知聲」)在科創板官網披露招股書,擬募資9.12億元用於人工智慧技術中臺建設、物聯網晶片研發平臺建設、智慧醫院解決方案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從募資用途可以看到,雲知聲的業務不再聚焦智能語音。近三年公司累計虧損7.9億元,對於業務變化頻繁的雲知聲來說,未來如何盈利是一個現實又迫切的問題。
  • 承接Cat4下沉市場,搶佔物聯網中速率賽道
    承接Cat4下沉市場,搶佔物聯網中速率賽道 來源:財訊網 • 2020-04-29 11:37:35  今年,被「冷落」在蜂窩物聯網家族某個角落的Cat1突然躥升,成為物聯網產業的新晉網紅。
  • 從智慧型手機到無人車,看AI晶片的「小趨勢」
    今天再來對比兩款晶片:兩張單薄晶體板下方隱藏著一道巨大的技術鴻溝,從矽晶打磨、光刻、再到封裝技術,背後是多年來理論學者與晶片工程師的嘗試,以及全球晶片巨頭間的角逐結果。如果不是製造工藝的進步、整個晶片的社會生產力不斷提升,誰也不會想到會有類似科幻元素的產品觸達我們的生活,影響到我們的感官體驗。
  • 12英寸晶片生產線在滬試流片
    這標誌著總投資135億元的「909」工程升級改造項目,歷經短短16個月,已建成第一條國資控股、超大規模的12英寸集成電路晶片生產線,驗收後將跨入更高工藝級別。顯微鏡下,一片鍋蓋大小的「晶圓」,集成排布著萬千枚晶片。當今集成電路業界,高端「晶圓」直徑漸大,可達12英寸,約30釐米;同時,代表晶片刻制細密程度的「線寬」漸小,可達45納米以下,即不到0.045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