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虎種,楊氏虎最早滅絕,最後一種目前分布最廣

2020-09-07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中華大地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中國是貓科動物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區,有虎、豹、彪、貓、兔猻、猞猁等多種貓科品種。在中國悠久的文化記錄中,貓科動物被廣泛記載。在近現代以前,大型貓科動物也是人類在野外最大的威脅,我們的先祖在與它們的競爭中和諧共處,它們和我們先祖一起,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在一百多年前,光最稀有的虎類就有多達數萬隻。

我國歷史上總共有八個虎品種。最早的虎是楊氏虎。

楊氏虎是我國最古老的虎種,與劍齒虎生存於同一個時期,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虎的先祖。

與楊氏虎生存於同一時期的是智人,不過當時楊氏虎的主要獵物並非人類,而是更容易捕捉的哺乳動物,當時,我們人類先祖最大的敵人是恐貓和豹子,這兩種動物行動敏捷,善於藏匿伏擊,直到人類掌握了虎,馴化了獵犬之後,恐貓被滅絕,豹子轉而狩獵其他動物,人類才開始繁盛起來。楊氏虎處於當時食物鏈的頂端,滅絕原因不詳,據猜測是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

近現代以前,我國境內主要生存有六種老虎,主要是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華北虎、新疆虎。

古代,由於人口數量有限,廣大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野生動物生存,大量的哺乳動物也為大型野獸的生存提供了完美的條件,據計算,一隻虎的生存領地中需要有300隻羚羊,500頭野豬以及其他各種食草動物才能生存。可見當時,自然界物種品類的豐富。

東北虎,主要生存於東北地區,個體體型最大,是所有虎類中實力最強大的,有韓國動物園將各種虎類放在一起後,東北虎是期中的虎王,可見其實力之強。東北虎體型大,主要是為了適應東北及西伯利亞嚴寒的自然環境。

華南虎,又被稱為中國虎,在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主要生活在溫暖的南方,由於南方人口稠密,華南虎也是與人類衝突最多的虎種,歷史上有記錄的數次虎患都與華南虎有關。

孟加拉虎,全球除東北虎外的第二大虎,主要分布於雲南邊境,在接近近現代時候,就逐漸退出了國境。

印支虎,以前在中國也有少量分布,主要是邊境地區,後來由於國內人口數量增加,狩獵能力的增強,也逐漸消失。

新疆虎,也叫裏海虎,是世界第三大虎,主要生存於新疆,歷史記錄極少,與樓蘭古國有共同生存史,曾經的新疆羅布泊等地區,有廣袤的溼地,非常適合野生動物生存,隨著新疆自然環境的蛻化,樓蘭古國覆滅,新疆虎也走到了歷史盡頭,在上個世紀最終滅絕。

華北虎,這個虎種,沒有確切的種類區分,曾經是中國北方的虎種,也有人將其與華南虎統稱為中國虎(中國虎之所以又被認為是華南虎,主要是由於華北虎滅絕早,命名時候就只有華南虎廣泛存在了)。建國後,華北虎在西北等地區還曾經有少量分布,後來,由於人口數量暴漲,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虎類失去了生存棲息地。

當前,我國主要有三種虎,建國後,有一新興「虎」種分布廣泛。

上個世紀,國內分布最廣的虎有東北虎和華南虎,由於人口數量增長較快,大量的農業擴張,致使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急劇縮小,特別是老虎這樣對自然環境要求高的物種影響更大,由此人與虎的衝突不斷,很多地區老虎食人的消息層出不窮,據說湖南某地出現了百隻老虎圍村的虎患。

所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各地組織了規模化的打虎隊,據當時報紙宣傳記載,打一隻虎獎勵三十元,這在當時是極高的獎勵。又有記錄,江西某地,一月滅虎三十餘只,獲得嘉獎宣傳。諸如此類信息,在當時隨處可見,因此,在與人的衝突中,虎類迅速走向滅亡。

當前,東北虎是我國唯一的野生虎,而大部分是從西伯利亞重新遷徙而來,這得益於最近這些年的保護政策,加之,東北林區是目前國內唯一適合野生老虎生存的環境了。

而華南虎就沒這麼幸運了,在野外已經沒有了棲息之地,在打虎的最後時刻,全國各地捕捉了六隻,飼養在動物園,如今,所有的華南虎都是那六隻虎的後代,基因的單一性和動物園的局限性,讓華南虎的未來不太光明。

說了這麼多,那麼,建國後,我國出現的新興「虎」種是什麼呢?那就是「母老虎」。

「婦女能頂半邊天」,在我國,婦女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我國尊重婦女的各項權益,婦女優先是中華兒女的共同認知,尊重婦女,保護婦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如今,婦女不單單能頂半邊天,也承擔了很多家庭的生活重擔,不僅僅要養家,還要育兒,婦女在地位提高的同時,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但同時,隨著各地高價彩禮的興起,很多地區這種不良風俗愈演愈烈,婦女不單單成為有些娘家人的錢袋子,也成為了未來的扶弟魔,這樣造就了一個新的詞彙「母老虎」。

母老虎可以說是一個一言難盡的詞,各有各的理解,目前在我國分布是最多的。

大家對中國的虎種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歡迎大家交流。

相關焦點

  • 楊氏虎:中國本土獅子,卻被叫做老虎
    張洪鎮的楊氏虎研究論文獅、虎在華北的角逐楊氏虎生活在距今35萬年前,當時獅子已經走出了它們發源的非洲,老虎也在東亞不斷開拓新領地,我國華北地區就是兩大貓交鋒的前線。史前獅類下頜骨形態對比距今200多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老虎首先出現在華北地區,甘肅的龍擔虎為目前發現的最早虎類化石,後又演化出河南的古中華虎。
  • 楊氏虎是在我國發現的獅子,為什麼不叫它「楊氏獅」?
    楊氏虎是一種已滅絕的貓科動物,從名字上看,我們很容易把它當成一種虎,事實上,楊氏虎與老虎相差甚遠,反而與獅子比較的接近。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楊氏虎沒被稱為楊氏獅呢?它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貓科動物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一塊不尋常的下頜骨化石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區有一個人盡皆知的地方-周口店。
  • 5種已滅絕的動物,第一種10萬年前滅絕,可能有倖存者
    【5種已滅絕的動物,第一種10萬年前滅絕,可能有倖存者】第一種,北美獵豹,起源於400萬年前北美洲地區的貓科動物,大約10萬年前滅絕,它們與現代的獵豹很長得很像,但體型要大得多,幾乎和現代的非洲獅一樣大,被阿茲特克人稱為「奎拉米特利」,因發現過疑似蹤跡,被認為有一些個體可能倖存下來。
  • 曾經生存在我國的五大史前動物,其中一種至今仍未滅絕
    楊氏虎,是史前進入亞洲地區的原始獅,踏入我國領土之後演化成頂尖掠食者,被現代學者稱之為楊氏虎,但實際上楊氏虎屬於獅子的一種,大約在距今三十五萬年前仍然生存在中國。巨犀,地球上有史以來出現過的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曾經分布在我國新疆地區,巨犀的體重是現代亞洲象的四倍以上,達到20噸,此外它們的食量非常巨大,一天就要吃掉半噸以上的樹葉,以至於它們後來由於食物匱乏而滅絕。新疆大頭魚,中國特有的古魚類生物,出現在三億多年前,是現存的珍貴物種,它們經過數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後倖存至今仍未滅絕。其珍貴程度就好比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大熊貓。
  • 中華史上十種老虎,如今僅剩四種,三種滅絕,還有三種僅現於傳說
    老虎是貓科動物中最強大的一種,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貓科動物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地區,上世紀初,我國境內還有數萬隻老虎,在古代,數量更多。華南虎,是目前唯一種僅生活在我國的老虎,又被稱為中國虎,如今,已經在野外滅絕
  • 中國快要「滅絕」的5種動物,最後一種被稱為「亞洲美人魚」
    【中國快要「滅絕」的5種動物,最後一種被稱為「亞洲美人魚」】鼷鹿,體形略比野兔大,在中國僅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野外數量極少,瀕臨滅絕,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兔獼:在蒙古的無樹木的大草原和俄羅斯與蒙古和中國交界的山區數量較多。在中國的西藏和西北地區也有健康種群存在。
  • 5種極為稀有的物種,第3種只分布中國,即將滅絕
    智利駝鹿,兩個馬駝鹿屬物種其中之一,現今僅分布在安第斯山脈南部較偏遠的地方,受人類活動影響,這種動物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其便是瀕危物種,甚至一度瀕臨滅絕,現已加強對其保護。莽山烙鐵頭,上世紀90年代左右新發現的一種毒蛇,分布範圍在我國湖南與廣東交界一帶,分布區域十分狹小,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蛇類,其黑市價格甚至達到幾百萬錢一條蛇,現已加強保護,希望這一中國特有的珍稀蛇類不要走向滅絕。
  •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全球十大貓科動物排行榜,擬獅勝劍齒虎,霸王猇位列中國第一
    所有貓科動物的祖先都是原貓,生存於恐龍時代,恐龍滅絕後,失去天敵,快速繁衍的原貓領地逐漸擴張,龐大的數量加速了它進化路程,分出兩大分支,第一種就是偽貓科,符合冰河時代特徵,以劍齒虎家族、恐貓等巨型特異化動物為代表,有很長的鋒利的牙齒,肌肉發達,體型巨大,它們迅速擴張到了地球各個角落,成為了最頂級的掠食者
  • 6種可愛的野外動物,中國分布佔一半,瀕臨滅絕
    長耳跳鼠,這種非常可愛的齧齒目跳鼠科動物存在於我國西北、內蒙古西部一帶,一般生活在荒漠地帶,在野外極其罕見,長耳跳鼠是目前發現的耳朵比例最大的動物,已瀕臨滅絕。海獺,分布於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的一種食肉目鼬科動物,作為最小的海洋哺乳類,其外貌可愛,非常受人們喜愛,屬於瀕危動物,在20世紀初期甚至數量只剩一千。伊犁鼠兔,僅在中國有分布的動物,其可愛樣貌一時在網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野外僅見於新疆天山山脈附近,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發現,由於數量稀少,曾一度絕跡,如今依舊瀕臨滅絕。
  • 我國境內出現過的十四種「虎」
    巨虎、楊氏虎、霸王猇、彪、東北虎、華南虎(中國虎)、華北虎(有異議)、塔裡木虎、印支虎、孟加拉虎、黑籃虎(雜交進化種)。在我國區域內也曾經分布很廣,後來由於氣候變化,天氣變熱,大型食草動物隨著草原遷徙到西伯利亞等地區較為寒冷的地區,劍齒虎也隨著一同遷徙,最終由於獵物的減少而滅絕。三、古中國虎。
  • 5種已滅絕的史前動物,第3種消失十萬年,可能倖存
    洞鬣狗,斑鬣狗已滅絕的一個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在中國地區也有分布,與斑鬣狗的主要分別是在於前後肢的長度,甚至有證據指洞鬣狗會偷取尼安德特人的獵物,約2萬至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滅絕。楊氏虎,雖然名字中有個虎字,卻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獅子,是亞洲原始獅的進化結果,體型比獅子小,在距今約35萬年前曾在包括周口店在內的中國東北部廣泛分布,在周口店考古挖掘中發現其化石遺蹟。
  • 地球上出現過的二十一種老虎
    老虎是地球上最頂級的貓科猛獸,通常意義上所說的老虎指的是現代虎,現代虎起源於我國。最早形態來源於三百多萬年前的中華古貓,大約在兩百多萬年前在現代甘肅龍擔茂密的溫熱帶森林中形成了現代老虎的初步形態。有人就說了,為什麼起源於甘肅?
  • 6種滅絕機率極高的動物,第4種僅存中國,絕跡多年
    加灣鼠海豚,世界上最小的一種鯨豚類,僅分布於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最北端,由於分布範圍極窄以及人類漁業對其影響嚴重,數量僅剩幾百頭,人們甚至預言加灣鼠海豚會在2018年徹底滅絕。斑鱉,又名斯氏鱉,中國特有物種,也是世界上最瀕危的一種龜類,古代曾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下遊和太湖地區,現今全球已知斑鱉個體竟剩兩三隻,是一隻處於滅絕邊緣的動物。北部白犀牛,白犀亞種,2018年3月19日,全球最後一隻雄性北部白犀牛已去世,現存兩隻雌性北部白犀牛在世,可以說這種物種滅絕已成必然,甚至已開始進入滅絕倒計時。
  • 6種看似常見卻瀕臨滅絕的動物,幾乎都分布在中國
    禾花雀,禾花雀是民間的一個俗稱,其真正名稱為黃胸鵐,這種鳥類常常集成數百至數千隻的大群活動,曾在中國普遍分布,但看似常見的禾花雀現今卻已經成為了極危甚至瀕臨滅絕的動物。中華田園犬,中華田園犬這種產自中國本土的犬科動物,俗稱「土狗」,看起來更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但其實由於人們近年來就外來洋犬的青睞以及本土純種犬的不重視,而今純正血統的中華田園犬已淪為稀有物,甚至瀕臨滅絕。藍鰭金槍魚,金槍魚作為一種商業價值高的食用魚,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看似常見的金槍魚其實也正在面臨各種危機,其中藍鰭金槍魚便是極其瀕危的一種,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長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種,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
  • 因人類而走向滅絕的5種貓科動物,其中一種僅分布在中國
    巴巴裡獅子,又稱作北非獅,在過去曾經是北非食肉動物的三巨頭之首,這種頂尖的掠食生物卻在古代開始就遭受人類的捕殺,直到20世紀,僅殘存下不到600隻北非獅,隨著人類忘乎所以地獵殺,最終在1925年北非獅便走向了滅絕。西亞虎,又稱作裏海虎,貓科動物的一種。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中國古代真有獅子?它重達800斤,兇殘無比,曾與劍齒虎爭霸
    在現如今,說到獅子,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非洲獅,不得不說非洲獅的確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名的動物之一,因為生存環境的要求,這個世界的每個地域都分布著一些不同種類的動物,比如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我國就沒有獅子的分布,但是對於一些對古代生態有研究的人來說,在我國古代曾經是分布著獅子的,只是這些獅子早就已經滅絕
  • 6種已完全滅絕的動物,第4種在中國消失近一百年
    圓島雷蛇,雷蛇屬下只有一種,那就是曾生活在模里西斯的雷蛇,也被叫做圓島雷蛇,目前仍未發現其他亞種存在,可惜在上世紀已完全滅絕。奧克蘭秋沙鴨,曾經在紐西蘭的奧克蘭島生活的一種鴨科秋沙鴨屬動物,最早於19世紀被發現,直到20世紀70年代奧克蘭秋沙鴨已滅絕消失了、南極狼,生活在福克蘭群島的一種犬科哺乳動物,福克蘭群島也叫馬爾維納斯群島,分布範圍接近南極洲,因此也叫南極狼,如今一般被認定徹底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