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歷史文化悠久,歷史上中國是貓科動物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區,有虎、豹、彪、貓、兔猻、猞猁等多種貓科品種。在中國悠久的文化記錄中,貓科動物被廣泛記載。在近現代以前,大型貓科動物也是人類在野外最大的威脅,我們的先祖在與它們的競爭中和諧共處,它們和我們先祖一起,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在一百多年前,光最稀有的虎類就有多達數萬隻。
楊氏虎是我國最古老的虎種,與劍齒虎生存於同一個時期,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虎的先祖。
與楊氏虎生存於同一時期的是智人,不過當時楊氏虎的主要獵物並非人類,而是更容易捕捉的哺乳動物,當時,我們人類先祖最大的敵人是恐貓和豹子,這兩種動物行動敏捷,善於藏匿伏擊,直到人類掌握了虎,馴化了獵犬之後,恐貓被滅絕,豹子轉而狩獵其他動物,人類才開始繁盛起來。楊氏虎處於當時食物鏈的頂端,滅絕原因不詳,據猜測是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
古代,由於人口數量有限,廣大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野生動物生存,大量的哺乳動物也為大型野獸的生存提供了完美的條件,據計算,一隻虎的生存領地中需要有300隻羚羊,500頭野豬以及其他各種食草動物才能生存。可見當時,自然界物種品類的豐富。
東北虎,主要生存於東北地區,個體體型最大,是所有虎類中實力最強大的,有韓國動物園將各種虎類放在一起後,東北虎是期中的虎王,可見其實力之強。東北虎體型大,主要是為了適應東北及西伯利亞嚴寒的自然環境。
華南虎,又被稱為中國虎,在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主要生活在溫暖的南方,由於南方人口稠密,華南虎也是與人類衝突最多的虎種,歷史上有記錄的數次虎患都與華南虎有關。
孟加拉虎,全球除東北虎外的第二大虎,主要分布於雲南邊境,在接近近現代時候,就逐漸退出了國境。
印支虎,以前在中國也有少量分布,主要是邊境地區,後來由於國內人口數量增加,狩獵能力的增強,也逐漸消失。
新疆虎,也叫裏海虎,是世界第三大虎,主要生存於新疆,歷史記錄極少,與樓蘭古國有共同生存史,曾經的新疆羅布泊等地區,有廣袤的溼地,非常適合野生動物生存,隨著新疆自然環境的蛻化,樓蘭古國覆滅,新疆虎也走到了歷史盡頭,在上個世紀最終滅絕。
華北虎,這個虎種,沒有確切的種類區分,曾經是中國北方的虎種,也有人將其與華南虎統稱為中國虎(中國虎之所以又被認為是華南虎,主要是由於華北虎滅絕早,命名時候就只有華南虎廣泛存在了)。建國後,華北虎在西北等地區還曾經有少量分布,後來,由於人口數量暴漲,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虎類失去了生存棲息地。
上個世紀,國內分布最廣的虎有東北虎和華南虎,由於人口數量增長較快,大量的農業擴張,致使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急劇縮小,特別是老虎這樣對自然環境要求高的物種影響更大,由此人與虎的衝突不斷,很多地區老虎食人的消息層出不窮,據說湖南某地出現了百隻老虎圍村的虎患。
所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各地組織了規模化的打虎隊,據當時報紙宣傳記載,打一隻虎獎勵三十元,這在當時是極高的獎勵。又有記錄,江西某地,一月滅虎三十餘只,獲得嘉獎宣傳。諸如此類信息,在當時隨處可見,因此,在與人的衝突中,虎類迅速走向滅亡。
當前,東北虎是我國唯一的野生虎,而大部分是從西伯利亞重新遷徙而來,這得益於最近這些年的保護政策,加之,東北林區是目前國內唯一適合野生老虎生存的環境了。
而華南虎就沒這麼幸運了,在野外已經沒有了棲息之地,在打虎的最後時刻,全國各地捕捉了六隻,飼養在動物園,如今,所有的華南虎都是那六隻虎的後代,基因的單一性和動物園的局限性,讓華南虎的未來不太光明。
說了這麼多,那麼,建國後,我國出現的新興「虎」種是什麼呢?那就是「母老虎」。
「婦女能頂半邊天」,在我國,婦女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我國尊重婦女的各項權益,婦女優先是中華兒女的共同認知,尊重婦女,保護婦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如今,婦女不單單能頂半邊天,也承擔了很多家庭的生活重擔,不僅僅要養家,還要育兒,婦女在地位提高的同時,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但同時,隨著各地高價彩禮的興起,很多地區這種不良風俗愈演愈烈,婦女不單單成為有些娘家人的錢袋子,也成為了未來的扶弟魔,這樣造就了一個新的詞彙「母老虎」。
母老虎可以說是一個一言難盡的詞,各有各的理解,目前在我國分布是最多的。
大家對中國的虎種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歡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