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987年1月14日:香港政府宣布清拆九龍寨城,改建為公園。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二十四期】(歷史系列第696講)
九龍寨城是一個特殊的地區,是香港的飛地。
早在宋朝時期,政府在香港尖沙咀和茶果嶺之間,設立了一個鹽場。
當時食鹽是國家專營產品,所以設有官吏和軍隊,建設了一個軍事用的木寨。
這就是九龍寨城的雛形。
到了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香港割讓給英國成為殖民地。
滿清政府為了對抗香港的英國人,同時對付海盜,在1847年軍事據點九龍寨城進行擴建,修建了寨牆。
從此,這裡變為九龍寨城,同對岸的維多利亞城對峙。
到了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以北的新界,成為英國向中國租借的殖民地。九龍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逾200個離島,都被租借99年。
那麼,九龍寨城也應該在租界裡面。
在滿清官員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然屬於滿清管理,由廣州府派遣軍隊駐紮。
但是,九龍寨城附近都是英國人控制的香港,這裡也成為了飛地,四面都是英國領土。
1899年,英國政府開始接受周邊的土地,竟然發生了一場戰爭,新界六日戰爭。
4月,英國人接受土地的行為,遭到新界居民的反對。
這裡是當地宗族祖祖輩輩的土地,他們認為會被英國人武力搶走。
尤其一些土地是宗族的祖墳所在,是風水寶地,不容任何人涉足,也不允許挪作他用。
當時謠傳英國人連祖墳都要剷平,宗族們大驚,開始武力對抗。
這裡廣東宗族經常打群架,頗有實力,瞬間出動高達2600人。
宗族鄉民焚燒了英國人準備開工的木棚,驅趕走了工人。
英國人大怒,出動大量警察和100名英軍,趕到這裡鎮壓。
鄉民也不好惹,他們使用土槍甚至土炮轟擊英軍。雖然沒有造成英軍傷亡,也阻擋了他們推進。
英軍調動驅逐艦用排炮支援,連續開炮,才打退了鄉民的攻擊。
英軍繼續進攻,又遭到鄉民土槍狙擊,一名士兵受傷,只得增兵到1000多人。
鄉民的武器裝備太爛,支持了幾天以後,擋不住英軍的攻擊。
他們6天傷亡高達數百人,其中死亡就有500人,只得屈服投降。
由於此次宗族鄉民組織較為嚴密,幾乎相當於軍隊。
英國人懷疑,鄉民背後是九龍寨城的清軍在操縱。
這是違反中英籤訂條約的行為。於是,5月16日英軍派兵數百攻入九龍寨城。清軍不敢抵抗,官員和士兵都被驅逐離開。
寨城成為空城,無人居住。
滿清政府從5月22日開始和英國交涉,要求重新回到九龍寨城。
英軍不理,仍然派兵封鎖九龍寨城,不允許清朝官兵進入。
到了幾年後的1900年,李鴻章就任兩廣總督,曾經反覆和港督談判,要求恢復對九龍寨城的管理。
英國人承認滿清對九龍寨城有主權,同意英軍撤離,但不允許清軍進入。
港督認為,這裡仍然是「女皇陛下殖民地香港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樣就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九龍寨城屬於滿清,但滿清無法進行管理。而英國人非常想管理這裡,卻礙於國際法無法駐軍和安排官吏。
直到1911年滿清滅亡,十多年內這裡都是幾不管地區。
最初,這裡是無人區,只有流浪漢和難民臨時居住,一些居民逐步開始搬入。
這裡不是香港控制,一些歹徒在香港作案以後也會逃入寨城。
九龍寨城逐步開始由黑社會進行管理,成為香港治安的死角。香港政府無奈,開始利用操縱黑社會進行管理。
只是,這裡居民並不多,到了30年代只有400多人。
到了1941年,情況才發生改變。日軍進攻香港,也同時佔領了九龍寨城。覺得這裡可能存在抗日分子,日本人將寨城的城牆全部拆除,開始直接管理。
抗戰結束以後,國民政府同港督討論,九龍寨城恢復管理的問題。
港督認為,在香港腹地有一塊中華民國的管理區,是非常不合適的,拒絕恢復。
廣州市民開始遊行示威,甚至將沙面的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焚燒。
1948年1月,香港政府派出軍警強行進入九龍寨城,開始管理工作。
中華民國外交部嚴厲譴責,加上廣東老百姓連續遊行示威,香港政府最終撤退出九龍寨城。
到了1949年內戰越來越激烈,大批難民逃入香港,很多人湧入九龍寨城,一度達到2000多人。
這裡是香港的特殊地區,到處都是幫派分子活動,妓院、賭場、鴉片煙館、海洛因館遍地都是。
案件頻繁發生,是香港最不安全的地方之一,類似於巴西的貧民窟。不過,這裡也有一些無牌照的醫生,以及大量廉價的山寨貨銷售,不受香港法律管理。
很多香港市民也來這裡討便宜,九龍寨城成為香港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到了1959年,這裡發生一起惡性殺人案,中英都不願意管理,殺人犯得以逍遙法外。
此舉被媒體反覆抨擊,1961年香港政府只得考慮收回這裡。
因大陸政府反對,又不了了之。
1973至1974年,香港政府派出3000名警察強行進入寨城,剷除城寨內的黑社會勢力。
此時,這裡已經生活了高達1萬多人。
媒體認為,寨城有很多黑戶,實際居民高達3萬多人。
按照人口密度來說,這裡是全世界最擁擠的地方,密度是北京的80倍。
香港媒體的報導這麼寫:6英畝大的地方,不到天安門廣場的二十分之一大,居住了約4萬人,還有幾十條密密麻麻的街巷。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190萬人,堪稱世界之最。
這裡非法擴建、違建嚴重,立體的貧民窟在一塊地上突出,街道狹窄如走廊,有著各種亂象。
相比外面的世界,九龍寨城非常落後。
落後到什麼地步呢?
外面的香港和中國大陸,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自來水。
直到1987年,九龍寨城很多居民,只能依靠區區8個公用水龍頭維持用水。
雖有水井,因地下水被工業區汙染,只能用於洗衣服拖地,不能飲用。
於是,寨城出現了上海香港幾十年前的特有景象,無數居民排長隊,用水桶接回一天的自來水。
由此,出現了一個職業,就是送水工。
這些苦力挨家挨戶送水,賺錢一點點費用。
這些送水工,直到1993年都是存在的。
相比外面發達的香港城區,這簡直不可思議。
水不夠用,那麼電呢?
電就更慘了。
在1977年之前,九龍寨城的電力供應都是嚴重不足。
想想也不難理解,連這裡究竟有多少人都不知道,電力怎麼會夠呢?
電力嚴重不足,跳閘停電是尋常事,家家都常備著蠟燭、火柴。
這裡私拉亂接電線非常嚴重,必然會出事。
到了1977年,電路老化過載燃起大火,香港政府才全面改善了供電水平。
除了這些問題以外,最重要的還是犯罪。
在1952年,香港警方經過詳細調查,認為九龍城寨裡面有154個毒品聚集地,11個妓院,7個賭場。
警方沒有管轄權,只能等犯罪分子進入香港以後再抓捕。
這裡的房租便宜,妓院的收費也比較低。
很多香港低收入者,夜晚都混入九龍寨城嫖妓。
這些妓院都是黑幫分子控制的,主要是新義安和14K兩大黑幫。
為了吸引嫖客,他們會保證妓院裡面絕對安全,不會發生案件。甚至有些酒鬼鬧事,也會被迅速痛打一頓丟出去。這裡不是香港,警察也無法來檢查,嫖客樂得自在。
自然,以上的說法都是理論。九龍寨城盤踞著很多逃犯,來這裡肯定是有危險的,被搶被打也只能自認倒黴,無處報警。
更重要的是,很多癮君子都來這裡吸毒。
寨城本來就是香港毒品集散地,價格比較便宜,也不會有假貨。這裡甚至有公開的鴉片煙館,但海洛因銷售還是隱蔽的。
九龍城寨的人們認為,吸毒和去酒吧沒有什麼區別。這裡吸毒不分晝夜,也不用擔心會有警察上門。
其實,很多九龍寨城長大的人,並不覺得這裡有多亂。
一個居民這麼說:我幾歲就來到寨城,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什麼場面都見過。大家都說這裡差,確實有些亂。不過,寨城外面的幾個香港的村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我小時候經常去這些地方找小朋友玩,村裡就有紋身的男人,公開一包包的賣白粉,只是村外的人不知道罷了。
這裡也經常砍人,但也是黑社會互相砍,老百姓對打打殺殺都習以為常。混黑道的大哥,基本都是兔子不吃窩邊草。在外面他可以搶劫販毒、無惡不作,卻不會隨便為難街坊。
你只要不去惹事鬧事,不加入黑社會,在這裡生活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九龍寨城雖亂,至少讓我們這些底層老百姓,剛到香港時能夠有個立足的地方。這裡房租便宜,又有很多工作機會,養活了不少家庭。
另一個居民這麼說:城寨房屋租金為一月三十五港幣,雖空間極度狹小,放在當時的環境中也實屬廉價。吸毒等違法活動,也不必付出太大價錢。脫衣舞場三元一次,看色情電影則是三毫一次,鴉片五元,海洛因三毫,紅丸兩毫。吸毒的很多,常有吸毒者因注射過量死在城寨公廁內,或是身體遭不住戒斷反應而死去,結果被家人搬進公廁。屍體最終會由福利會處理。
1984年12月,中英兩國籤訂《中英聯合聲明》處理香港問題,1987年兩國共同決定拆掉城寨,遷徙居民。
1987年1月14日,英國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拆除城寨的協議,並於原址改建公園。
其實,九龍寨城就是香港的城中村。
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形成了特殊的風格,代表一段獨特的文化。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