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為什麼病了12年?其父墓志銘的出土告訴了我們原因

2021-01-16 尚宮女史

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舊唐書》

這是秦瓊對於自己在貞觀年間一直生病的交代,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他戎馬一生,前後經歷了二百多戰,受傷無數,吐出來的血也有幾十鬥了,又怎麼可能不生病呢?這並非虛言。

秦瓊在戰場上很是拼命,以「勇悍」著稱,更能「刺驍將於萬人中」,衝鋒陷陣不在話下,比如當初跟著李密的時候,適逢瓦崗軍與驍果軍戰於童山,戰況激烈,李密都被流矢所擊中,左右的將士都嚇得慌了神,四散開去。

只有秦瓊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將李密救了出來,又收攏四散的將士與宇文化及決戰,最終贏得了童山之戰,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秦瓊在此戰中必然受了不少的傷,留了不少的血。

而且這還只是一例,事實上,秦瓊在隋末唐初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戰爭有兩百多場,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經歷了這麼多戰爭,怎麼可能沒有受傷流血呢?

從這裡來說,秦瓊在貞觀年間病倒了是完全說得通的,但是奇就奇在,秦瓊是病了12年,從李世民登基開始生病一直到638年去世。這怎麼看都不像是真病,或者說即便是真病,也不可能病了12年。

很多人對此的解釋是,秦瓊是裝病,目的就是急流勇退,不參與朝堂之爭。這的確是很有可能的,要知道秦瓊並非李世民身邊驍勇善戰的唯一一名武將,還有尉遲敬德和程知節等人,都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主,他們和秦瓊一樣,身上總是新傷遮舊傷。

為什麼偏偏秦瓊就病倒了呢?還病了12年,這不合常理啊,唯一的解釋就是秦瓊即便是病也沒有病很久,大部分時候就是在裝病。

對於裝病這個事實,很多人都是贊同的,但對於他為什麼裝病,則有很多人所持的觀點是,秦瓊是忠於大唐而不是忠於李世民,所以沒有參與626年的事情。事實真如此嗎?四姑娘翻閱史籍,兩唐書中均有秦瓊參與此事的記載。

比如《舊唐書·秦叔寶傳》記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和《舊唐書·長孫順德傳》記載:「武德九年,與秦叔寶等討建成餘黨於玄武門。」等等。

就算沒有這些記載,也不難想像的出他會參加,畢竟秦瓊投唐之後就跟著李世民,一直就職於秦王府和天策府,他投唐後的第一個職位就是秦府馬軍總管,之後更是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幹將,他不對李世民忠心對誰忠心?他不站李世民這一邊站誰那一邊?

那麼,既然他參與了這件事,為何在李世民登基之後還是裝病了呢?這其中的原因可以從他的祖父和父親身上找到答案。

上個世紀末,山東濟南的一個村裡發現了一個隋唐時期的墓葬,經過發掘,發現墓主正是秦瓊的父親秦愛。墓中出土了一尊墓誌,其上的墓志銘向我們展示了秦愛的一生。

根據墓志銘的記載,秦家算得上是簪纓之家,當然,當然,到了秦愛祖父這一代,秦家已經大不如前,在北齊的眾多世家大族中可能僅處於中等地位。秦愛的父親秦方太在北齊做廣寧王記室,秦愛則在斛律武都府上做錄事參軍。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斛律武都這個人,實際上他的來頭不小,他是北齊的駙馬,妻子是北齊義寧公主,能成為駙馬的人,家世自然非同小可,實際山,斛律武都的父親正是北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軍斛律光。

斛律光和段韶、高長恭是北齊的三大戰將,為北齊築起了堅固的長城,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北周攻打北齊數次失利。但是這三人卻在三年的時間裡相繼死亡,除了段韶是真的病死之外,斛律光和蘭陵王高長恭都是被害死的,而害死他們的正是北齊後主高緯。

斛律光治軍很嚴,為官低調,因其身份特殊,一個女兒是皇后,兩個女兒是太子妃,三個兒子是駙馬,可謂顯赫高門,但斛律光卻戰戰兢兢,因為朝中很多小人嫉恨他,總想除之而後快,比如祖珽、穆提婆。

再加上北周畏懼斛律光,遂編造不利於斛律光的謠言,這個謠言正好被北齊的這些小人拿來挑唆高緯除去斛律光。而高緯也就真的設了一計,將斛律光騙到涼風堂,將其殺死。

緊接著,高緯又將斛律光的家人都處死了,這其中就包括斛律光的長子斛律武都。斛律光慘死的第二年,高長恭也被高緯賜了一杯毒酒。三大戰將接連死去,北齊再也無將可用,北周武帝大舉進犯,輕而易舉就滅了北齊。

北齊滅亡之後,北周也因為北周武帝的去世而迅速衰落,很快就被隋朝取而代之,而北齊、北周的很多人都入朝為官,成為隋朝的官員,但是秦方太和秦愛父子倆卻沒有再進入官場,根據墓志銘記載:「周武平齊,君(秦愛)乃告歸鄉裡。」

從那時起就隱居了起來,當時的秦愛剛剛步入而立之年,但已經對官場心灰意冷,在齊州歷城縣隱居了三十多年,一直到大業十年去世。

那三十多年裡,不是沒有人求請秦愛出山,但他始終不為所動,不過就是對官場心灰意冷,他當年在斛律武都身邊做事,親眼看到北齊的朝政是如何的混亂,官場上是怎樣的勾心鬥角,斛律光那樣一個個為國盡忠的大將卻有那樣一個結果,實在是讓人寒心,所以他和父親寧願隱居,也不願意出仕。

秦瓊作為秦愛的兒子,從小跟著父親和祖父隱居,自然耳濡目染了很多官場的事情,這對他的影響很大。他長大後雖然願意參軍建功立業,但等天下大定之後,他不願意入朝參與到爾虞我詐的鬥爭中去。

所以等到李世民登基,天下已然平靜下來,他這樣的武將已經沒有多少用處的時候,文臣和武將之間必然不會團結如初,他選擇急流勇退,也學祖父和父親,隱居下來。但他是大唐的大功臣,不可能退隱到家鄉去過閒適的日子,只能在左武衛大將軍的位子上稱病。

這一病就是12年,直到638年去世。秦瓊的所作所為,是李世民樂意見到的,貞觀年間,文臣的作用已然超過了武將,正是偃武修文的時候,秦瓊的做法無疑是識時務的,所以李世民自然允了秦瓊,由著他一直「生病」。

秦瓊去世之後,李世民「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這是獨一份的榮譽,五年之後,秦瓊的畫像又入了凌煙閣,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相關焦點

  • 兩篇墓志銘為證:程咬金受封上柱國,秦瓊一病十二年是弄假成真?
    從官修史料中找不到答案,我們可以從秦程兩家的墓志銘中去尋找,這一找就發現了問題:根據兩家主要人物的墓志銘記載的賞賜,我們可以肯定秦瓊根本就沒摻和李家的骨肉相殘,而他一病十二年也很可能是弄假成真!
  • 兩篇墓志銘揭開謎底:在玄武門之變中,程咬金秦瓊幫沒幫李世民?
    從官修史料中找不到答案,我們可以從秦程兩家的墓志銘中去尋找,這一找就發現了問題:根據兩家主要人物的墓志銘記載的賞賜,我們可以肯定秦瓊根本就沒摻和李家的骨肉相殘,而他一病十二年也很可能是弄假成真!咱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唐故常州義興縣令上柱國秦府君墓志銘並序》(簡稱《秦銘》)和《大唐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上柱國盧國公程使君墓志銘並序》(簡稱《程銘》)。
  • 徐茂功之孫徐敬業造反,秦瓊和程咬金的後代為什麼不起兵相助?
    為大唐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瓦崗舊將,當屬秦瓊程咬金徐茂功三人最為有名,在演義小說中,他們的關係也相當密切。但是咱們今天說的是正史:既然一同出身於瓦崗軍,徐茂功的孫子徐敬業起兵造反的時候,為什麼不見秦瓊和程咬金的子孫起兵相助?在正史中,徐敬業起兵反唐的時候,秦瓊和程咬金的子孫在幹什麼?如果他們手中有兵權,最後可能幫助誰?
  • 河北出土宋將墓志銘,篆刻的千字長文,詮釋了古代妾室的悲慘生活
    圖片:一夫多妻劇照一、出土的墓志銘經過專家考證發現,這塊墓碑乃是韓令坤的墓志銘,下面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韓令坤」,他出生於五代時期,因時逢亂世,韓令坤習得一身好武藝,對於兵書陣法也有研究。一身本領於身也讓他容光煥發,得到重用,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韓令坤的兵權被解除,被封為了「南陽郡公」。
  • 秦瓊兒子的墓碑說明了,唐朝的第一猛將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而同樣擁有原型的還有裴元慶即是當朝名將裴行儼,楊林即是隋朝衛王楊爽等,而今天即談到的是位列於凌煙閣二十四將中的護國公——秦瓊據小說看來,秦瓊在各猛將中的排名位列最末,而今天要談論的即是,秦瓊的實力確確實實被低估了。真實記錄的他要比裡勇猛得多!話說當年李世民當年起兵年紀尚幼,看到敵軍中有人百般招搖的就不樂意了,於是便有這麼一句話。
  • 秦瓊之孫的墓碑顯示,唐朝頭號猛將不是李元霸,更不是尉遲恭
    由此看來,秦瓊和尉遲恭的武功似乎不分高下。本文著重說一說秦瓊,論個人武力,他應該比尉遲恭更勝一籌。我們先看看史書的相關記載。 秦瓊歸順唐軍、跟隨唐太宗徵戰四方的時候,尉遲恭還在隋末軍閥劉武周的麾下效力。
  • 內蒙出土金面具,在場專家為之興奮,墓志銘卻顯示古怪之處
    這個金面具製作的實在是太精美了,上面的紋飾非常的精巧,無不顯示出幾千年前埃及工匠的手藝之好,金制的面具非常的稀有,但卻不是埃及特有的,其實在我國內蒙,也發現過這樣的金面具。在內蒙古通遼,有座廟子山,當地人民一直把這座山視為「神山」,這就使這座山充滿了神秘的感覺。一九八六年奈曼旗修大壩的時候,選在了廟子山,結果施工沒過多久就挖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 陝西出土一墓志銘,揭露當年武則天的禽獸暴行,史書果然沒騙人
    陝西出土一墓志銘,揭露當年武則天的禽獸暴行,史書果然沒騙人正所謂「虎毒不食子」,真正的意思就是,老虎雖然兇猛,但是絕對不會吃自己虎崽子,而後又被人形容為愛子之心,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並非是一條顛簸不破的定律,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歲月中,有這樣一位歷史人物,藉助自己的兒女,登上皇位
  • 秦瓊之子的墓碑揭示出了真相
    02秦瓊和尉遲恭這是著名的兩大門神。雖後來還不斷有門神加入,以至於梁山泊好漢都湊熱鬧,如天天跟在宋江身後的呂方和郭盛。可惜,卻根本無法壓過秦瓊和尉遲恭!道理很簡單,這兩人是歷史上公認的猛將中的猛將!那麼秦瓊呢?由於受《隋唐演義》的影響,人們一直把秦瓊定位在了「統帥」位置,似乎跟猛將無緣,但實則這確是錯的。據《舊唐書》記載:每次李世民徵戰時,凡看到對方有將領耀武揚威在陣前,就立刻點名秦瓊出去,教育教育對方。秦瓊則是次次,把對方直接幹掉。所以,論猛將單挑,別說隋唐時期了,就是拉回到楚漢之際,面對項羽,秦瓊也是貨真價實的「單挑王」。
  • 南京上坊出土「謎」一樣魂罐,因墓志銘消失,墓主人是誰沒人知道
    南京市江寧區附近,有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座三國時期的墓葬,其內出土的魂罐陪葬品規格極高,顯然是一位皇族成員。不過可惜的是,由於墓中墓志銘已經消失,墓主人的身份卻成了謎團,直至最後,才有專家將此事揭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座大墓葬的墓主人又會是誰?
  • 他是古代臭名昭著的亡國之君,墓志銘出土後令人黯然神傷
    石重貴,山西太原人,生於914年,卒於974年。石重貴本來是後晉武將石敬儒的兒子,而石敬儒是後晉高祖石敬瑭的親哥哥,石重貴是石敬瑭的親侄子。石敬瑭本來有7個親生兒子,但有的在戰亂中遇害,有的早夭。石敬瑭人到中年,卻沒有後代繼承江山,於是把石重貴過繼過來,視如己出,一心要把他培養成後晉的第二任接班人。
  • 古代歷史上武將那麼多,為什麼秦瓊、尉遲恭成為了門神?
    而現代我們廣為熟知的門神就是秦瓊和尉遲恭,他們二人是唐代的大將,歷史上有名的武將如過江之卿數不勝數,為什麼他們二人能夠成為門神中的主流人物呢?唐代以前又是將誰作為門神的呢?傳統習俗的傳承與總是隨著文化與文學的融合而演變,到了元代以後,門神的形象再次發生了轉變,秦瓊與尉遲恭作為門神的形象開始進入民間,並且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發展。
  • 董其昌《吳來儀公墓志銘》及《濬路馬湖記》創作年代考
    又言「復自請告,起家納言」,為吳用先因病辭官,家居8年,朝廷復召為侍郎,據後文,可知乃「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納言」為尚書等近臣所用幘巾,後泛指帝王近臣。左光鬥遇難後,吳用先憤而辭歸,並於次年(1626)病卒於家。崇禎二年(1629)二月,崇禎帝命大學士韓爌等人審定逆案,清除閹黨,然彼時政局飄搖未定,此墓志銘中又涉及「左光鬥」,因此董其昌撰《容臺集》時,刪減了關於吳應道子孫婚配姻婭的情況。此外,浩繁的《容臺集》為明崇禎三年(1630)刻,其搜集編纂時定然重新校對、修改,此工作往前數年已然進行,故董其昌刪減,亦是情理之中。
  • 古代門神本是神荼和鬱壘,唐代以後,為什麼會變成秦瓊和敬德
    而秦瓊和尉遲敬德本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兩員大將,論資歷和法術遠不如神荼、鬱壘,人們為什麼要把秦瓊和敬德也作為門神呢?秦瓊和敬德能成為千家萬戶供奉的門神,這和李世民有關係。相傳有一天,掌管人間降雨的海涇龍王化作凡人到人間遊玩,在集市上遇到了一個算命先生,這個算命先生告訴他說,明天中午要下一場小雨。
  • 隋唐英雄小說中秦瓊的七大救命恩人:羅、張、王、黃、魏、徐、謝
    好在秦瓊在被羅藝審問之時,羅藝認出了秦瓊是自己的親戚,故而有意保下秦瓊,便以「北平王有三不打的規矩即『年老的不打,年幼的不打,若是有病的也不打』」,羅藝故意說秦瓊「面帶焦黃,必是有病」,認定秦瓊是個有病之人,於是免去了秦瓊的一百殺威棒。這一次也算是死裡逃生吧。張紫嫣出自《興唐傳》,秦瓊之本領深得靠山王青睞,有意拉攏他為自己所用。
  • 忠孝兩全的猛將秦瓊,成為春節年畫中的左門神!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人,隋末唐初名將,英勇過人。投靠唐以後,跟隨李世民南徵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生前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死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諡曰「壯」。
  • 秦瓊之子只是個小縣令,尉遲恭之子卻當上朝廷大官,原因令人心寒
    門神畫像的主題,大多是古代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武將,秦瓊和尉遲恭,就是最常見的門神主角。依靠一部古典文學名著《隋唐演義》,秦叔寶和尉遲恭的故事和形象,得以深入人心,流傳千古。 在真實歷史中,秦瓊和尉遲敬德都是唐朝開國功臣中的重要成員,唐太宗李世民最為信任和倚重的武將。秦瓊最初是隋朝軍隊中的一個下級軍官,先後跟隨在隋朝名將來護兒、張須陀手下。
  • 羅成秦瓊互傳藝,立下毒誓,留一手應驗,結果羅成就被射成刺蝟了
    羅成和秦瓊都是評書《說唐》中的人物,兩個人是表兄弟。秦瓊發配充軍,正好去北平府,在羅藝手下。一樊親,羅藝還是秦瓊姑父。這樣一來,秦瓊和羅成就成了表兄弟。這下,秦瓊也不用受罪了,成天跟羅成在府內閒耍。有一天,羅成和秦瓊在花園演武, 羅成說,小弟的羅家槍,表兄的秦家鐧,天下無二,咱兄弟倆何不相互教授?秦瓊說,表弟說得有理啊,只是大家不可私瞞一路!於是,羅成和秦瓊都立下毒誓,羅成說,小弟教哥哥槍法,若瞞了一路,萬箭鑽身而死!秦瓊說,表弟,為兄的教你鐧法,若私瞞一路,吐血而亡!
  • 考古發現秦瓊兒子的墓,原來唐朝第一猛將既非李元霸,也非尉遲恭
    當然這其中確實有著戲劇性的成分,但即便是戲劇性,很多時候也要考慮一下史料的真實性,但在小孟嘗秦瓊秦叔寶後代的墓碑上,有一線索就告訴了大家,唐朝頭號猛將不是李元霸,也不是裴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