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舊唐書》
這是秦瓊對於自己在貞觀年間一直生病的交代,看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他戎馬一生,前後經歷了二百多戰,受傷無數,吐出來的血也有幾十鬥了,又怎麼可能不生病呢?這並非虛言。
秦瓊在戰場上很是拼命,以「勇悍」著稱,更能「刺驍將於萬人中」,衝鋒陷陣不在話下,比如當初跟著李密的時候,適逢瓦崗軍與驍果軍戰於童山,戰況激烈,李密都被流矢所擊中,左右的將士都嚇得慌了神,四散開去。
只有秦瓊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將李密救了出來,又收攏四散的將士與宇文化及決戰,最終贏得了童山之戰,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秦瓊在此戰中必然受了不少的傷,留了不少的血。
而且這還只是一例,事實上,秦瓊在隋末唐初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戰爭有兩百多場,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經歷了這麼多戰爭,怎麼可能沒有受傷流血呢?
從這裡來說,秦瓊在貞觀年間病倒了是完全說得通的,但是奇就奇在,秦瓊是病了12年,從李世民登基開始生病一直到638年去世。這怎麼看都不像是真病,或者說即便是真病,也不可能病了12年。
很多人對此的解釋是,秦瓊是裝病,目的就是急流勇退,不參與朝堂之爭。這的確是很有可能的,要知道秦瓊並非李世民身邊驍勇善戰的唯一一名武將,還有尉遲敬德和程知節等人,都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主,他們和秦瓊一樣,身上總是新傷遮舊傷。
為什麼偏偏秦瓊就病倒了呢?還病了12年,這不合常理啊,唯一的解釋就是秦瓊即便是病也沒有病很久,大部分時候就是在裝病。
對於裝病這個事實,很多人都是贊同的,但對於他為什麼裝病,則有很多人所持的觀點是,秦瓊是忠於大唐而不是忠於李世民,所以沒有參與626年的事情。事實真如此嗎?四姑娘翻閱史籍,兩唐書中均有秦瓊參與此事的記載。
比如《舊唐書·秦叔寶傳》記載:「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和《舊唐書·長孫順德傳》記載:「武德九年,與秦叔寶等討建成餘黨於玄武門。」等等。
就算沒有這些記載,也不難想像的出他會參加,畢竟秦瓊投唐之後就跟著李世民,一直就職於秦王府和天策府,他投唐後的第一個職位就是秦府馬軍總管,之後更是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幹將,他不對李世民忠心對誰忠心?他不站李世民這一邊站誰那一邊?
那麼,既然他參與了這件事,為何在李世民登基之後還是裝病了呢?這其中的原因可以從他的祖父和父親身上找到答案。
上個世紀末,山東濟南的一個村裡發現了一個隋唐時期的墓葬,經過發掘,發現墓主正是秦瓊的父親秦愛。墓中出土了一尊墓誌,其上的墓志銘向我們展示了秦愛的一生。
根據墓志銘的記載,秦家算得上是簪纓之家,當然,當然,到了秦愛祖父這一代,秦家已經大不如前,在北齊的眾多世家大族中可能僅處於中等地位。秦愛的父親秦方太在北齊做廣寧王記室,秦愛則在斛律武都府上做錄事參軍。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斛律武都這個人,實際上他的來頭不小,他是北齊的駙馬,妻子是北齊義寧公主,能成為駙馬的人,家世自然非同小可,實際山,斛律武都的父親正是北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軍斛律光。
斛律光和段韶、高長恭是北齊的三大戰將,為北齊築起了堅固的長城,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北周攻打北齊數次失利。但是這三人卻在三年的時間裡相繼死亡,除了段韶是真的病死之外,斛律光和蘭陵王高長恭都是被害死的,而害死他們的正是北齊後主高緯。
斛律光治軍很嚴,為官低調,因其身份特殊,一個女兒是皇后,兩個女兒是太子妃,三個兒子是駙馬,可謂顯赫高門,但斛律光卻戰戰兢兢,因為朝中很多小人嫉恨他,總想除之而後快,比如祖珽、穆提婆。
再加上北周畏懼斛律光,遂編造不利於斛律光的謠言,這個謠言正好被北齊的這些小人拿來挑唆高緯除去斛律光。而高緯也就真的設了一計,將斛律光騙到涼風堂,將其殺死。
緊接著,高緯又將斛律光的家人都處死了,這其中就包括斛律光的長子斛律武都。斛律光慘死的第二年,高長恭也被高緯賜了一杯毒酒。三大戰將接連死去,北齊再也無將可用,北周武帝大舉進犯,輕而易舉就滅了北齊。
北齊滅亡之後,北周也因為北周武帝的去世而迅速衰落,很快就被隋朝取而代之,而北齊、北周的很多人都入朝為官,成為隋朝的官員,但是秦方太和秦愛父子倆卻沒有再進入官場,根據墓志銘記載:「周武平齊,君(秦愛)乃告歸鄉裡。」
從那時起就隱居了起來,當時的秦愛剛剛步入而立之年,但已經對官場心灰意冷,在齊州歷城縣隱居了三十多年,一直到大業十年去世。
那三十多年裡,不是沒有人求請秦愛出山,但他始終不為所動,不過就是對官場心灰意冷,他當年在斛律武都身邊做事,親眼看到北齊的朝政是如何的混亂,官場上是怎樣的勾心鬥角,斛律光那樣一個個為國盡忠的大將卻有那樣一個結果,實在是讓人寒心,所以他和父親寧願隱居,也不願意出仕。
秦瓊作為秦愛的兒子,從小跟著父親和祖父隱居,自然耳濡目染了很多官場的事情,這對他的影響很大。他長大後雖然願意參軍建功立業,但等天下大定之後,他不願意入朝參與到爾虞我詐的鬥爭中去。
所以等到李世民登基,天下已然平靜下來,他這樣的武將已經沒有多少用處的時候,文臣和武將之間必然不會團結如初,他選擇急流勇退,也學祖父和父親,隱居下來。但他是大唐的大功臣,不可能退隱到家鄉去過閒適的日子,只能在左武衛大將軍的位子上稱病。
這一病就是12年,直到638年去世。秦瓊的所作所為,是李世民樂意見到的,貞觀年間,文臣的作用已然超過了武將,正是偃武修文的時候,秦瓊的做法無疑是識時務的,所以李世民自然允了秦瓊,由著他一直「生病」。
秦瓊去世之後,李世民「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這是獨一份的榮譽,五年之後,秦瓊的畫像又入了凌煙閣,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