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2021-01-16 中國新聞網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內壇70年來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昨日,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完工。本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泰元門修繕前(東面)。 天壇公園供圖

泰元門上安裝了防鳥網,用以保護彩畫。

  修繕後的泰元門大門。

  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完工。天壇內壇重現完整格局,內壇「環壇步道」也已經全部貫通。按照申遺時的承諾,2030年前,天壇將總體恢復其完整性。目前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未來將逐步騰退拆除。

  新京報訊 昨日,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內壇「環壇步道」也已經全部貫通。

  上世紀70年代,泰元門封閉成為民居

  記者在現場看到,泰元門距圜丘約500米,紅牆綠瓦,三孔拱券內朱門熠熠,門上整齊排列著金色門釘,大門東側上方石額鐫刻有滿漢文字「泰元門」。

  據園方介紹,明嘉靖九年(1530年)圜丘壇建成時設有四座天門,即泰元門、昭亨門、廣利門和成貞門,分別位於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四個壇門中間一字「元、亨、利、貞」取自《周易》中乾卦的卦辭,其意象徵大自然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天地萬物生生不息。據園方介紹,在明朝時,泰元門外建有崇雩壇,皇帝要行經泰元門到崇雩壇祭天祈雨。明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雩祀,泰元門從此閒置不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泰元門封閉改造成為民居。

  隨著北京市中軸線整體申遺工作啟動,泰元門住戶搬遷騰退和文物保護修繕工作被納入重點任務。去年8月,天壇園內住戶騰退籤約順利完成。今年6月,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啟動。

  外壇仍大面積被佔,將逐步騰退

  1998年,天壇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按照申遺時的承諾,天壇要在2030年前恢復其完整性。

  記者從天壇公園了解到,目前天壇仍有大面積壇域被佔,主要集中於西南、南、東南外壇,未來將逐步騰退拆除。

  被佔區域分布有大量的遺址遺蹟,包括神樂署、犧牲所、石牌樓、鐘樓、輿路等。這些遺址遺蹟是天壇作為最高等級祭祀壇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壇廟祭祀禮儀的重要歷史素材和物證。

  「過去在神樂署的南面有犧牲所,為明清兩朝祭祀犧牲之神和豢養犧牲的地方。犧牲所負責飼養的牛羊豬鹿兔等,是用來祭祀天地日月、宗廟社稷的,即所謂大祀、中祀等祭祀活動,建築數量十分巨大,佔地範圍廣,規模最盛時各種房屋達百餘間。」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經考證研究,犧牲所原位置在今天西南外壇的天壇西裡東區附近。而與現在可見的其他四組建築不同,犧牲所目前僅殘存一段30多米長的南牆。

  「從遠期來看,待外佔單位騰退拆除,相關遺址將在現場考古後,根據遺址和歷史資料的完整程度,決定修復還是保護。如具備修復條件,可以申請修復論證,如果修復條件不成熟,則可能開展遺址保護。」這位負責人說。

  追問1

  修繕泰元門難點在哪裡?

  曾封閉改為民居,券洞兩側被封堵,門扇包砌在牆體內、糟朽嚴重

  記者從泰元門修繕前的照片上看到,泰元門三個券洞內曾有多家住戶,壇門券洞內原地面被水泥覆蓋,券洞兩側被磚牆封堵,門扇被包砌在牆體內、糟朽嚴重,門釘也全部缺損。

  「施工前,這裡琉璃瓦釉面風化脫落,瓦件、脊獸件破損缺失較嚴重。瓦面上長有粗大的樹木,造成瓦面破損嚴重,樹木根系更已深入壇門建築主體,威脅建築結構安全。泰元門古建外牆三面被臨時建築遮擋,西側可見的部位牆面表皮脫落嚴重。」天壇公園工程科工作人員陳洪磊告訴記者。

  為保存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公園按照「修舊如舊」的修繕原則,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保留現有的建築材料,按原規制、原材料、原工藝做法進行施工。修繕工程主要包括挑頂修繕、恢復琉璃瓦件屋面、牆體重抹靠骨灰、修整大門、補配門釘、重做地仗油飾等,歷時約3個月最終完成。

  此外,鑑於泰元門彩畫的保護價值突出、彩畫工藝的特殊性,本次施工對彩畫進行了現狀保護,並設置了防護網。

  追問2

  恢復完整天壇進度如何?

  騰退房屋超700平方米,新開放景區面積達3.2公頃,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陳洪磊告訴記者,早在2009年,天壇內壇牆和壇門修繕的整體工程就已立項開始做前期工作,隨後逐年分批次地進行修繕。

  2017年年底,天壇公園啟動了內壇騰退工作,共涉及位於天壇核心遊覽區內的20戶住戶,包括西南側原北京市園林機械廠15戶、東南側泰元門2戶及北側辦公區3戶,騰退住戶房屋總建築面積715.04平方米。

  位於天壇公園西南角的機械廠區域,包含壇牆、廣利門和輿路等天壇歷史遺產本體,經過搬遷騰退和修繕整治恢復了歷史風貌,已於今年6月8日正式接待遊客,新開放景區面積達3.2公頃。

  「我們向北打通了從廣利門到神樂署的參觀步道,向東打通了從廣利門到泰元門的路線,天壇內壇『環壇步道』已全部貫通。遊客可以沿步道感受壇牆尺度和內壇格局,從而獲得對天壇完整的認知解讀。」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京報記者 周依

相關焦點

  • 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內壇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內壇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記者獲悉,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9月24日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 泰元門復原,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經過為期3個多月的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東部——泰元門的復原修繕工程今天正式完工。自此,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泰元門為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東西走向,為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在明朝時,泰元門外建有崇雩壇,皇帝行經泰元門祭天祈雨。明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雩祀,泰元門從此閒置不用。
  • 天壇泰元門大修完工,內壇70年來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9月24日,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的大修,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據園方介紹,在明朝時,泰元門外建有崇雩壇,皇帝行經泰元門祭天祈雨。明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雩祀,泰元門從此閒置不用。進入民國以後,天壇壇域屢遭侵蝕佔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泰元門封閉改造成為民居。泰元門修繕前(東面)。天壇公園供圖泰元門修繕後(東面)。
  • 天壇公園泰元門完成復原修繕 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經過為期3個多月的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東部——泰元門的復原修繕工程今天正式完工。自此,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天壇泰元門修繕完工 程功 攝泰元門為天壇圜丘東天門,位於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距圜丘約500米,東西走向,為綠琉璃瓦歇山頂、磚座三孔拱券建築,大門朝東一側上方有石額,鐫刻滿漢文字「泰元門」。
  • 天壇內壇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 泰元門是什麼門?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宋宇晟)記者獲悉,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北京天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9月24日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修繕後的泰元門(西面)。天壇公園供圖泰元門是什麼門?
  • 重慶報恩塔逐現白色塔體真容,修繕工程預計今夏完工
    該負責人介紹,此次保護修繕工程中,為消除報恩塔安全隱患,施工中石質圍欄損壞較輕部分,採用紗霧脫鹽,做好表面防風化處理。而損壞嚴重部分,採用本地砂巖切割後替換。另外,保護修繕施工還包括剷除塔內一至三層室內現有白色塗料,復原室內、蹬道以及地面石材表面,對缺損裂縫石材進行修補;使用物理霧紗,將平坐挑簷表面附著物清洗乾淨,同時,修補挑簷石條拼接處的灰縫等。
  • 報恩塔修繕工程今夏完工
    還在修繕中的報恩塔。記者 張皓瑋 攝      本報訊(記者 陳思易)記者7月2日從區文管所獲悉,位於我區下浩覺林寺街95號的報恩塔,經過半年多的修繕,將於今年夏天順利完工。2000年,報恩塔成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年底開始,區文管所對該文物進行全面保護性修繕。  「因長期日曬雨淋,報恩塔出現了外牆酥鹼空鼓、生物侵襲,石質挑簷、圍欄風化脫落等險情,急需進行保護性修繕。」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保護修繕工程意義非常重大。除消除安全隱患外,保護修繕中,恢復塔身白色基調,也是施工過程中的一大重點。」
  • 天壇,白玉高壇紫翠重,不是天宮似天宮
    此外,如逢乾旱少雨,則在圜丘壇臨時舉辦「常等禮」或「大禮」等求雨祭祀活動。每次祭天典禮都非常隆重,以表示對天帝的虔誠與尊崇。在封建社會,天壇這塊神聖不可觸犯的禁地,一般人不能隨便進入,但在內憂外患的舊中國,天壇也難逃蹂躪之災。如清朝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闖入天壇進行搶掠洗劫。
  • 【工作動態】德布斯爾廟屋頂工程修繕完工
    近日,德布斯格廟屋頂修繕工作竣工。
  • 在北京天壇公園,與可愛的精靈一次次的偶遇
    白眉鶇攝於天壇 2020.5北京的天壇公園,位於北京城的南邊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
  • 連平百年客家古村落何新屋春節前可修繕完工並對外開放
    大洋網訊 記者1月6日從河源市連平縣大湖鎮政府獲悉,該鎮客家古村落——何新屋,目前修繕工作進展順利,今年春節前可修繕完工並對外開放。為全面展示原中央蘇區連平的光榮革命鬥爭史,讓全縣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學生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蘇區精神,前年冬,連平縣委、縣政府對大湖鎮何新屋阻擊戰舊址進行立項,向省申報了2019年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經費,著手對何新屋阻擊戰舊址進行全面修繕,省於去年下達了有關何新屋阻擊戰舊址保護利用經費580萬元。
  • 北平天壇修復工程遭遇「爛尾」?竟還是林徽因夫婦的主意和堅持
    【北平天壇修復遭遇豆腐渣爛尾工程,竟然置折斷的望燈杆於不顧,放棄了修復,據說這還是林徽因、梁思成等古建築專家的主意和堅持?】1935年5月開始,1936年10月的天壇修復工程,修復了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壇等八處位置,將原本破敗不堪、雜草叢生的天壇修葺一新,熬過了之後的八年抗戰、三年解放等戰爭,但唯獨望燈杆因林徽因、梁思成等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而放棄了修復,以致於天壇修復工程「豆腐渣」、「爛尾」,直到新中國後50年代的再次修復。
  • 迎建壇600年天壇推出「賀歲禮」,中和韶樂八音盒亮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2020年天壇即將迎來建壇600年。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通過中和韶樂八音盒、天香香水、天壇祈福白茶等「天壇禮物」,送出祈年賀歲祝福。12月17日,天壇公園發布「建壇600年」敬天祈福賀歲系列文創產品。
  • 天壇600歲老牆磚連續三年被刻字:把文物當留言板了?|沸話
    最近,天壇600歲的老壇牆上了微博熱搜,有遊客竟連續三年在牆上刻字示愛。這段被遊客塗得滿目瘡痍的老壇牆,建於1420年,1538年進行過局部改造,是天壇祈谷壇、圜丘壇之間的界牆,牆磚多有明代落款,是體現天壇早期風貌的代表性建築。
  • 天壇壇牆逐漸露出真容 北京南城一道獨有的風景
    天壇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祭天古建築群,它的壇牆曾被破舊的房屋、簡易的民宅、綿延的店鋪等遮擋,經過近年的疏解、整治、提升,如今壇牆逐漸展露真容。天壇的壇牆建設規制嚴格,外觀厚重高大,穩重無華,不僅保護著壇內建築,更烘託出天壇的神韻,成為北京南城一道獨有的風景。
  • 河北邯鄲搶救性修繕廣府古城
    記者從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政府獲悉,經國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批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工程已全面啟動。此次修繕工程總投資約769萬元,項目工期為300天,預計明年4月底完工。在文物保護專家建議下,永年區決定對廣府古城牆開展搶救性修繕,對廣府古城的東城門城臺、西城牆以及南城門牆體等進行修繕加固。截至目前,施工單位已完成西城牆300米牆體剔補、勾縫施工等工作。在文物專家全程參與下,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修繕工程正有序推進。(記者王昆)
  • 河北啟動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工程
    7月2日,工作人員在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城牆經國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批准,河北永年廣府古城修繕工程已全面啟動。在文物專家全程參與下,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進行修繕,預計2021年4月底完工。永年廣府古城擁有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我在南岸逛文物 | 將於今年夏天完工的南岸報恩塔,原本是啥顏色?
    從左至右,分別是報恩塔舊貌、修繕前全貌及修繕完工後效果圖南岸區下浩覺林寺街95號,一座造型別致古樸的樓閣式磚塔立於綠蔭蔥蘢之中,直插天際。目前,報恩塔正在進行保護性修繕,預計將於今年夏天完工。本期「我在南岸逛文物」,小文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下這座馬上要和大家見面的古塔。報恩塔的來歷?修繕完成後是什麼樣子?快點接著往下看吧!百年古塔的歷史記憶
  • 擦亮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博文女校全面修繕
    上海正在通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築的修繕保護、一大新館的建造,讓這一紅色地標更加靚麗奪目。太倉路127號,距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不到兩百米,有一處石庫門老建築正在全面修繕,這裡就是創辦於1916年的博文女校,而它更是一處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歷史文物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