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上海「紅色文化品牌」 博文女校全面修繕

2021-01-18 看看新聞Knews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的始發地。其中,中共一大會址就是最引人矚目的紅色地標,如何擦亮這一「紅色文化品牌」?上海正在通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築的修繕保護、一大新館的建造,讓這一紅色地標更加靚麗奪目。

太倉路127號,距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不到兩百米,有一處石庫門老建築正在全面修繕,這裡就是創辦於1916年的博文女校,而它更是一處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歷史文物建築。

1921年7月,來上海參加中共一大的部分代表,以「北京大學暑期旅行團」的名義,曾下榻在博文女校,還在這裡召開預備會議,並於休會期間草擬文件、開展討論,可以說博文女校與中共一大會址共同見證了一大的召開和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上世紀70年代,文博女校曾復原了當年中共「一大」代表宿舍舊址的陳設。但時隔多年,這棟磚木結構的老式石庫門建築破損嚴重,尤其是其中的木質構建,遭到較為嚴重的白蟻侵蝕。

此次修繕,施工方找出了白蟻洞穴,並對木質結構進行了原材料、原工藝、原樣式的修復,並且更換了40%的木質主體承重結構,其中就包括這根長八米的承重柱。

上海建築裝飾集團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一大及博文女校總設計陳中偉說道:「這根木柱將近一百多年了,打開以後發現,這個木柱損壞情況相當嚴重,並且這些構造又是通過榫卯結構聯繫的,這個樓的下面有四根梁全部榫卯在一起,我們就要把這個榫卯結構全部卸掉。這根通天的柱將近八米不到,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了一根和當時材質一樣的木柱,按照原有工藝、原有材質、原有的形制進行恢復的。」

白蟻侵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因為地面沉降,老建築比周圍地坪低了90釐米,雨水時常倒灌。為此,這次修繕,還在建築周圍增開了內溝,隔絕了水患影響,讓老建築「強身健體」,更加牢固。

博文女校修繕完成後,將根據歷史資料,復原陳列中共一大代表曾經住宿、活動的空間。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雲根表示:「考慮把它恢復當時的歷史原貌,供內部黨史專家、有關人士進行內部參觀,對有興趣深入了解這段黨的歷史的人,能夠實地踏勘,了解當時的情況。它是一大會議實物的見證,歷史的記載,我們把它修舊如舊,能夠完整全面反映一大會議的狀況,讓人民群眾能夠實地瞻仰、了解當時工作開會的情況。」

此時,相距不到兩百米的興業路76號,就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自從去年11月17日起暫停對外開放後,這棟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築也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修繕保護。

登上屋頂,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鋪設瓦片,需要修復的屋面面積達八百平方米。由於有的屋面瓦片已經損壞,施工方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從浦東川沙拆除的老建築中收集到3萬塊相同年代、款式的瓦片、簷口瓦、磚望板,進行逐片修補,看上去顏色大小都協調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建築原本的瓦當很有特色,白底上有兩個黑圓圈,被稱為「熊貓眼」,這次也要在所有瓦當上,重新繪製,復原百年前的建造風貌。

屋面修復不僅採用老材料,也要用老工藝。比如固定瓦片的材料是採用紙筋石灰與黃沙一比六的比例調製的,其中的紙筋石灰是將稻草摻合在石灰中,等待半年左右時間,等稻草自然分解後,才能使用。這樣的粘合劑,能保護瓦片歷經風吹日曬,也不易開裂。

此外,整個石庫門老建築內,還有兩千多平米的木質建築結構,包括木門、木床、木扶梯、外牆木裙板、木地板等等,由於歲月侵蝕,已經殘破朽壞,這次也成為此次修繕的重點。

施工方不僅用老木頭,對損壞的木結構進行修補,後續還特別採用了傳承千年的廣漆工藝,需要經過12道工序才能完成。尤其在修復外牆木裙板的時候,為了防止木板開裂,特別貼上了一層夏布。所謂夏布,是一種手工製作的天然材料,它採用的植物的筋脈編織而成,貼在木頭表面後,再在上面塗上生漆批嵌、打磨,如此反覆多次才能完成。

作為典型的石庫門建築,清水牆面也是一大老館的特色之一。施工方不僅在磚縫之間採用「元寶縫」,恢復當年建築原貌,還將在顏色上進行最關鍵的平色處理,將外牆修復出有深有淺的天然磚的質感。

目前,整個修繕改造工程已經完成了60%,為了保證工程進度,工人們將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確保工程3月底竣工,並在建黨百年之際,以百年前的歷史風貌向社會公眾開放。

與此同時,隔街相望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新館,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新館外觀延續了石庫門風格,建成後,它將成為主要展示空間,展陳設計上更加精雕細琢,以初心使命貫穿全篇,用更豐富的展品、更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全面講好建黨故事、深入闡述建黨精神。

屆時,新老展館新舊交融、和諧統一、相得益彰,共同彰顯建黨的光輝歷程,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明表示:「一大會址是最引人注目的紅色地標。一大紀念館新館建成之後,對於我們更加全面展示建黨歷程,弘揚闡釋建黨精神也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老不是替代關係,新老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在一大會址邊上,新館有更敞亮的空間、更現代的設施,更完備的展覽展示功能,這些都為我們廣大觀眾遊客了解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從上海石庫門裡走出來,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徵、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這個創造了更好條件。到時候我們一大紀念館的新館和一大會址老房子之間,新老房子橫跨興業路南北兩側,會形成一個開放式的、街區式的博物館,和周圍新天地商業區、太平橋綠地融為一體,更加便利廣大觀眾和遊客。」

(編輯:斯雯)

相關焦點

  • 影院基地製作多方齊蓄力 重新擦亮上海電影製片廠品牌
    上海影城外景 記者 郭新洋攝  遭疫情重創之下的電影行業正在等待覆蘇,上海電影集團起而行之,以3個多月的「沉浸式思考」為基礎,日前制定出臺《「十四五」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無論是明確提出擦亮  激活品牌回歸原創  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是中國電影老企業,是中國三大電影基地之一。此次,《綱要》提出了「擦亮上海電影製片廠品牌」,並將其作為內容創新的重要抓手。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鼎立世界再創輝煌 上海博物館挖掘建設文化品牌...
    看到什麼,你會聯想到上海博物館?看到上海博物館,你又會想到什麼?經過為期半年在全球範圍的徵集,上博新館標雲年問世, 同時精心定製了新館標的徽章、標籤貼,以及量身定製了源於新館標圖案的絲巾和紙拎袋等衍生品。「擦亮這塊上海文化招牌,就要強化上海博物館的品牌影響力。」
  • 老瓦片、貼夏布……實地探訪中共一大會址修繕現場,傳承千年的工藝...
    自去年11月17日暫停對外開放後,包括中共一大會址、博文女校舊址在內的重要文物建築已啟動修繕保護工程,在古老工藝和現代技術的「加持」下,修葺一新的老建築有望恢復百年前風貌。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中共一大會址修繕施工現場,揭開工藝背後的秘密。
  • 中國近代女子教育:女校曾是貧苦女孩的收容所
    早期來華傳教士,初期都在民間傳教,但中外文化差異使傳教收效甚微。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立學校給年幼的孩子灌輸教會意識,並培養本土傳教力量,成為傳教的選擇。  女校更是成為貧苦女孩子的收容所。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在上海的第一所女校文紀女校開辦於1851年,起初只有8個學生,都是揭不開鍋的窮苦人家,抱著「給家裡省口飯,也讓孩子能活下去」的心態送去。女校的課程針對這些女孩設置,也都是一些生存技能。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構建紅色旅遊文化...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構建紅色旅遊文化產業鏈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08-26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河源正在合理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紅色旅遊文化產業鏈,把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融入到構建「客家古邑.
  • 不可錯過的紅色印記 盤點上海熱門的紅色旅遊景點
    原標題:不可錯過的紅色印記,盤點上海熱門的紅色旅遊景點  據樂遊上海,上海是全國的「紅色之源」,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也都發生在上海。這些紅色旅遊景點,你曾打卡多少個?是一個全面反映抗戰時期發生在上海的兩次重大戰役「一二八」、「八一三」淞滬抗戰和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的專題紀念館。一段段殘破的磚牆,一片片鏽跡斑斑的鋼板,將人們帶回到了炮火隆隆的1937年。
  • 百年紅色 藝路前行丨坐著叮叮噹噹的有軌電車,在上海影視樂園踏點...
    自從去年電影《1921》拍完,如今大家去車墩的上海影視樂園參觀,又多了一個新的打卡點——為了拍攝這部建黨100周年重要獻禮片,主創團隊在上海實地測繪,一比一實景搭建了中共一大會址、二大會址,此外還有老漁陽裡、陳獨秀新青年舊址和博文女校等歷史建築群,這些實景都被保留了下來。
  • 「文創50條」擦亮上海文化金名片
    12月11日至12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學習討論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喊話:新時代要有新使命新作為,要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要用好用足,大力發展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使上海文化金名片更加閃亮,「上海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一股子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銳氣。」
  • 熱播、熱演、熱議:「上海出品」緣何吸引觀眾
    上海廣播電視臺和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集團董事長王建軍介紹,《大江大河》系列電視劇根據阿耐原著《大江東去》改編而成,主創團隊將小說從紙面「搬到」螢屏,不是簡單重複,而是通過影視手段為作品「加分」,生動逼真地再現改革開放初期從小山村中走出的廠長、農民企業家、個體戶、商戰精英等形象,引發觀眾共鳴。《大江大河2》不迴避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的各種難點和痛點。
  • 鄭俊雄到黃羌鎮調研「紅色村」建設工作
    10月7日,縣委書記鄭俊雄到黃羌鎮調研「紅色村」建設工作時強調,要強化規劃引領,加快推進「紅色村」建設工作,將黃羌鎮打造成紅色文旅小鎮,全力以赴推進「紅色」「綠色」兩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葉勝勇參加調研。
  • 李佳琦許魏洲等為上海紅色文化「帶貨」
    7月1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海上文創」推出「追夢者」七一特別活動,邀請淘寶主播李佳琦、青年演員許魏洲、奧運冠軍吳敏霞、航天大國工匠王曙群、「火線入黨」的上海市援鄂醫療隊隊員等,共同開啟上海紅色地標打卡之旅。    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是嘉賓陣容,他們都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
  • 閉門500多天修繕升級,上海木偶劇團仙樂斯劇場元旦開門,迎接首批小...
    下月2日、3日,上海木偶劇團元旦試運營期間演出將推出大型多媒體皮影戲《花木蘭》,應廣大觀眾要求,劇場特加開一場,演出票已告罄。這是仙樂斯木偶劇場時隔500多天後首次演出。在升級修繕過程中,仙樂斯木偶劇場在舞臺機械和聲學系統都做了全面升級,並依據在實際操作中累積的諸多經驗完善多處硬體設施,全面提升劇目觀演效果。座椅全部更換,顏色更加活潑,也更加舒適。
  • 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又有新動作,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
    1月9日上午,位於杭州灣畔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舉行啟用儀式,這是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標誌著金山區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又有新動作,研究和發展上海灣區海洋文化有了實質性進展
  • 上海財大師生帶著「小神獸」探究紅色法治文化
    原來,這是上海財經大學的一群法學生為暑期實踐項目設計的LOGO——以古代神話中懲奸除惡代表正義的神獸獬豸為象徵,剪影造型如同熱情的火焰,代表永續相傳的革命精神。為古老神獸披上光榮紅光,為四史學習煥發嶄新活力,上海財大「紅色法文化探尋與傳承」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立項,法學生結合自身所學,在走訪紅色景點的過程中,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進程。
  •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南京修繕明孝陵大金門和四方城
    中新社南京七月十日電(記者 楊豔)繼下馬牌坊遺址公園建成後,南京明孝陵的「大金門」、「四方城」這些單體建築修繕日前也告竣工。此舉使得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實力又得到增強。  一三九八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去世,禮葬孝陵。鐘山所在三十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因為是陵區而受到精心保護,一直延續至今。
  • 擦亮「精品襪子海寧造」品牌 針永STANCE中國首店亮相上海灘
    8月13日,記者從浙江針永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旗下潮牌STANCE中國首店已於今年7月落戶上海,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也進一步擦亮了「精品襪子海寧造」的品牌。喜歡潮流文化的人,對於STANCE一定不陌生。STANCE,成立於2009年的潮流襪子品牌。
  • 申音| 高博文:吳儂軟語說《繁花》
    高博文,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上海評彈團團長、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上海大學兼職教授。師承彈詞大家饒一塵、陳希安、趙開生等諸位先生,颱風瀟灑,功底紮實。
  • 夯實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擦亮善國善法金字招牌
    近年來,滕州市司法局通過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和法治元素,將傳統文化和法治文化相互融合,不斷夯實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努力提升基層普法與依法治理成效,做實擦亮「善國·善法」金字招牌。通過推行機關「廉」文化、社區「和」文化、校園「德」文化、企業「誠」文化等特色法治文化建設,同時汲取傳統文化法治精華,依託我市現有的「孔子學堂」、美麗鄉村建設等平臺,培育法治文化精品,開展家風家訓教育,弘揚「法、德、情、理」融合的正義觀和秩序觀,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法治內涵,讓優秀的傳統法治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上海女性的力量
    上海是中國最早工業化的城市,擁有中國最早的職業女性,上海的文化圖譜也從來不乏女性的身影,作家王安憶甚至說,「要寫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最近,上海提出了「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戰略,上海女性作為其中豐厚的一脈,又有哪些故事,產生過哪些影響?
  • 【伴公汀】漁陽裡、延慶裡、樹德裡……當年的上海石庫門見證了...
    4月14日下午,市委書記李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前往本市部分紅色革命遺址瞻仰,實地察看上海紅色資源發掘保護利用情況。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黨成立後黨中央機關長期駐紮上海,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全市目前保存完好的革命遺址有440處,黨的一大、二大會址和四大遺址等,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已成為上海最重要的紅色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