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幾天有件事大事刷了屏,各媒體都醒目推出「上海文創50條」。別以為這只是事關跳舞唱歌、寫寫畫畫哦!大江東工作室的東妹,趴在「50條」細細研究半晌,發現這文創新政乾貨滿滿,像是一部集納文創產業政策、甚至涉及上海城市發展骨骼肌理的皇皇巨著。細細研究,滋味無窮,它對未來上海文化乃至全國文化發展的影響,或在更深更遠處……
「文創50條」的出世,就不同凡響。
12月11日至12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學習討論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喊話:新時代要有新使命新作為,要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要用好用足,大力發展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使上海文化金名片更加閃亮,「上海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一股子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銳氣。」
2天後,12月14日,上海召開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海「文創50條」政策措施應聲落地,旨在不斷提升文創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12月15日,上海以近十個委辦局共同出席的超強陣容,召開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關於加快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的主要內容。
這項重磅發布含金量幾何?如此大規模的系統集成政策措施,要向哪些痛點、難點、堵點開刀?對上海這座文化大都市未來的發展,「文創50條」劍指何方?
「上海,資源倒逼轉型,土地資源稀缺。文化創意產業利用存量房屋土地,都非常關注建築的歷史和城市風貌,這有利於傳承城市文脈,又能促進城市的有機更新,我們積極支持。」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岑福康介紹的,正是「文創50條」的第46-48條「加強建設用地保障」部分。
用含金量十足、誠意十足來形容「文創50條」,並不為過。僅以土地資源供給為例,上海在主體和用地類型方面做了拓展,明確可以利用工業用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土地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在符合城鄉規劃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不變更。
「在供地方式方面,我們支持力度很大,利用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土地,興辦文化創意產業,連續經營一年以上,如果是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公益性項目,可以繼續按劃撥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如果是營利性文化項目,可以按協議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岑福康介紹。
「50條」,幾乎每一條都能引發長篇解讀。用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的話概括:在產業領域上聚焦重點、在實施路徑上強調操作落地、在政策支撐上務求解渴管用,有三方面較為突出的特點與亮點:
——產業領域選擇,有重點、有突破。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典型的綜合性產業,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制定產業政策必須有所側重,有限資源要聚焦重點,以點帶面。此次則重點聚焦了影視、演藝、動漫遊戲、網絡文化、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交易、文化裝備等領域。
——實施路徑設計,可操作、能落地,真正促進產業發展。針對各重點領域,分別提出發展目標、規劃布局和需要突破的瓶頸問題,以此設計形成實施路徑的制度安排。
——政策支撐聚焦,對企業解渴、管用。注重以市場化指標為導向,轉變重「國」輕「民」觀念,聽取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訴求;轉變「不敢扶小、不敢扶初」的態度,將扶持重點從後期向初創階段前移,使政策真正滿足企業需求。
「『文創50條』發布,作為一家網絡文學企業,我們十分振奮。」深植上海的閱文集團,11月8日剛剛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其聯席執行長吳文輝說,「上海文創產業必將藉助政策東風,實現全面發展,構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市場體系。閱文將以此為契機,傳播優秀網絡文化,讓創意實現價值。」
上海文創多年跑贏GDP——順應產業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一口氣提出「文創50條」,並非好大喜功、粗投亂放,而是厚積薄發多年後的臨門一腳。
熟悉上海文化發展的人都知道,早在2011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增速就跑贏GDP增幅——那一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923.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按可比價格計算),高於2011年上海全市GDP增幅4.8個百分點。
截至目前,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10433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2%;產業增加值3395億元、同比增長8.2%。文化創意產業成為上海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綜合性很強,卻未能體現在現有國家統計口徑中。2011年開始,上海把文創產業做了基本切割,形成一個目錄統計,在體制機制方面有統一的部署。」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介紹,「『文創50條』是歷年上海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政策的集大成,也是文創產業上海經驗的總結和延續,更集中體現上海文創產業再上新臺階的勢頭。」
文創產業,上海有良好的基礎。比如影視產業。上海是中國電影發祥地,底蘊深厚,近年來快速發展,票房全國城市第一,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已成亞太地區極具影響力的重大影視文化活動。又如動漫遊戲、網絡文化產業,目前上海動漫遊戲、網絡視聽、網絡文學產業總值位於全國第一、佔全國總量一半。
上海一直在夯實文化基礎。前段時間上海推出一批重大文化設施建設,「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這兩個項目實際上是創新文化產業的思想發動機,非常必需。」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詠雷介紹,上海正在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重大文化項目的產業帶動作用。「一些重大項目的建設,對市場體系的構建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當然,大力發展文創產業,也是順應上海產業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關聯性、輻射性、帶動性是文創產業的突出特點,「文創50條」的制定,特別注意強化文化創意產業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服務。像選擇創意設計產業,就是考慮到其涵蓋的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時尚產業、軟體業等方面,對於上海發展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有重大輻射帶動作用,是提升其他相關產業能級的重要支撐點。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體量,在全國相對較大,未來重點要提升產業發展的『質』。」朱詠雷表示,上海將注重「文化+」的跨界融合發展,「上海在科技、金融、貿易和先進位造業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如果將文化與科技融合、與金融融合、與貿易融合、與高端製造業融合,潛力無窮。」
解決難點、疏通堵點、以痛點為起點——抓文創就是抓發展,抓文創就是抓民生《關於加快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總體戰略目標,即未來五年,文創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基本建成現代文創產業重鎮;到2030年,佔比達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業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業中心。
「抓文創就是抓發展、抓文創就是抓民生。」在上海市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強調,「上海加快文創產業創新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卓越全球城市和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是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幾個「必然」,反映出上海文創產業創新發展加速的迫切心情。
上海出臺「文創50條」,同樣具有自己務實的特色。據了解,這是問題效果導向倒推出的成果,針對實踐「難點」「堵點」「痛點」,注重處理好政府推動與市場驅動的關係。「政府要支持文創產業發展,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同時也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把市場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範圍讓出來,把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應勇強調。
針對企業普遍反應強烈的「難點」,用地方面,改革舉措力度很大;而針對部分產業在貿易便利化中遇到的「堵點」,如藝術品交易領域,「文創50條」將探索試點延長藝術品暫時進口貨物通關單證有效期相關政策,聯動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倉儲」功能,提高藝術品通關、展示、交易的便利化水平;針對制約不同產業類型企業跨越式發展的「痛點」,如文化裝備領域,確定將「設備研發生產納入『上海首臺套政策』」支持範圍。
上海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說,身為出版重地,上海產業規模不大,圖書出版不在全國第一陣營,與上海發展定位不相稱。「文創50條」提出,「支持品牌民營出版機構落戶,鼓勵民營出版機構與上海國有出版單位深度合作」,令人耳目一新。徐炯認為,建立出版產業新格局,必須補短板,引入新力量,在很多方面,民營機構藉助融資和營銷優勢,往往別具一格,和上海有合作基礎。「問題在於,人家為何與上海出版單位合作較少?突破瓶頸,才能引進新力量。」他認為,《意見》強調要深化改革,激發國有出版單位的內生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正是關鍵所在。「
所有這些思考,為的都是在未來國際競爭格局中,為上海增添一臺更強有力的發動機。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靈魂。在國際競爭格局中,比拼到最後,拼的都是文化軟實力。文創產業對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海,有著璀璨的文化底色,孕育過中國電影與中國現代出版業,也在「網際網路+」「文化+」思維中,率先布局網絡文化、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產業。而今,上海的正著眼於未來,在「高原上建高峰」,重點培育高能級的文創旗艦企業、有企業家精神的領軍人物和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大師。
值得關注的是,「文創50條」中對幾大重點領域的發展目標,有著各自定位的精準表述。如影視創製、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等直指「全球中心」「國際高地」,演藝著眼「亞洲」,網絡文化、出版業等定位在「國內龍頭」。
外界評論,梯次分明的布局,其背後是上海在新時代工作中的對標意識——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國際最好水平,對標兄弟省區市的先進經驗。通過對標,上海看到新的差距,找到新的目標,產生新的動力。
(原題為《大江東:重磅!「文創50條」擦亮上海文化金名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