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鄂西北擦亮「雙十星」名片 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動力
村莊綠樹成蔭,院落整潔亮麗,百姓安居樂業……走進鄂西北秦巴山腹地,只見一棟棟農家小樓,掩映在茶園果樹之中,「星級」農戶的匾牌,懸掛於一個個農家院門口。
「爭得十顆星,榮耀滿門庭;丟掉十顆星,無臉見鄉親。」這是流傳在鄂西北老百姓口中的一句話。爭創「十星文明戶」,早已成為當地人人熟知的一件事。與此同時,在廣大黨員幹部和各基層黨組織之間,爭創「十星級黨員」和「十星級黨組織」,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鄂西北的湖北省十堰市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也是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的主戰場,「保水質、保生態」的責任重大,80餘萬貧困人口脫貧的任務艱巨。為確保實現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並重的任務,廣大黨員幹部和基層黨組織發揮先鋒模範和示範引領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十堰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鍾芝清說,近年來,當地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在認真總結「十星級農戶」爭創活動的經驗基礎上,在全市黨員和基層黨組織中深化拓展「雙十星」爭創活動。
據介紹,「雙十星」爭創活動,即對黨員和基層黨組織實行星級管理,用「十星」創建來規範要求和衡量評價黨員和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服務水平。由黨員、基層黨組織年初分別對照「十星」要求作出履責承諾,年底採取黨員(基層黨組織)自評、民主測評、組織評定形式,考評黨員、基層黨組織踐諾爭星情況,並作為評價黨員、基層黨組織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基本標準。
如今,在全面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湖北十堰運用「雙十星」爭創這一載體,堅持加強外部推力和激發內生動力相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局良好。「雙十星」爭創逐步從村(居)延伸到機關、非公企業等各個領域,形成了黨員和基層黨組織全面參與、整體推進、常創常新的良好格局。
竹山縣秦古鎮方河村權選運因自家無創業項目,年年評比就缺致富星,於是他到武漢務工掌握了水田飼養蟾蜍技術,回到村裡自主創業,最後順利評上了「十星級黨員」。
十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世傑說,通過「十星級黨員」評選,挖掘打造了一批群眾身邊、可看可比的先進典型,使群眾在爭星創星中學有榜樣、趕有方向、爭有目標。同時,也不斷激勵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思想上嚮往「得星」,行動上積極「追星」,工作上努力「爭星」。
自「雙十星」爭創活動開展以來,十堰市各級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以實績作為創星評星的依據,強化運用。「雙十星」評選結果納入評先彰優、優先扶持、幹部考察、公務員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黨員先進意識得到全面激發,基層黨組織創先爭優逐漸成為自發行為。
近兩年來,全市8.2萬名農村黨員領辦示範基地955.8多萬畝,帶動全市發展產業項目5630多個,各地基層黨組織協調解決基層矛盾7170多個。
竹谿縣兵營鎮農民黨員熊吉根,創辦鄖峰牧業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養殖黃牛脫貧致富,富起來的他不忘帶領群眾致富的承諾,吸納25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和銷售渠道,今年帶動22戶貧困戶脫貧;黨員謝光武常年承包建築工程,按照個人承諾,他的建築工程隊每年在本村吸納30名勞力,年支付工人工資金近200萬元。
據十堰市長張維國介紹,當前全市市縣直屬單位與農村黨組織結成幫扶「對子」,圍繞轉作風、提效能、強服務,組建以黨員為骨幹的扶貧工作隊,在精準脫貧中發揮了黨組織戰頭堡壘作用。
「十星」的標準、內容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與時俱進。在「十星級文明戶」活動發源地的竹山縣,十幾年來先後13次調整「十星」創評內容。如今,十堰對各星的創建標準不斷進行界定、細化和量化,每顆星設置多個必要條件,更貼實際。在明確的目標下,引導低星黨員不斷向「十星」黨員逐級提升。
十堰市委書記周霽說,「十星級黨員」和「十星級黨組織」爭創活動是十堰的黨建工作品牌之一,十堰將繼續擦亮「雙十星」名片,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動力,把爭做合格黨員與「十星級黨員」爭創深度融合,引導廣大黨員履職盡責、爭先創優。(新華社武漢6月15日電 記者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