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廖培金)親人去世後,骨灰可以打造成晶石,製作成小巧的吊墜,也可以置於家中的擺臺等,這種服務接受嗎?4月2日,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獲悉,早在2019年8月,廣州市骨灰撒海活動辦公室就開始推出骨灰晶石定製服務,目前全市已有42戶選擇骨灰晶石定製服務。
廣州市民政部門介紹,生態環保是廣州市殯葬改革的方向,骨灰晶石定製作為一種新型的殯葬形式,實現了生態、環保與文化傳承的有機統一,不僅能緩解傳統安葬方式造成的資源緊張,更能為群眾在安葬方式上提供更多選擇。而推出骨灰晶石定製服務也是對廣州市骨灰撒海活動的補充,自1988年廣州市推出骨灰撒海活動以來,全市有近4.16萬群眾參與,撒海骨灰達2.66萬具。如何開展人性化、多樣化的後續服務,如何滿足撒海群眾緬懷逝者的心理需求?2019年8月,廣州市骨灰撒海活動辦公室推出骨灰晶石定製服務,目前全市已有42戶選擇骨灰晶石定製服務。
據介紹,骨灰晶石製作是通過提取少量(15克起)骨灰,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將骨灰通過高溫負壓後自然凝結而成的晶體,骨灰晶石形同玉石,物理結構非常穩定,不溶於水,可如寶石般與天地長存。此外,骨灰晶石還可以成為愛的寄託,骨灰晶石可製作成小巧精緻的吊墜、項鍊或置於家中的擺臺等,體積小、形態美,可長久保存。它既是對親人愛的寄託,也是與逝去親人「對話」的實體紐帶,通過這樣的方式延續與親人的陪伴,對親人的思念和緬懷將不再受地域、時間、空間的限制。
市民陳先生選擇了這項服務,他說,「海葬是先人的遺願,我們作為家屬仍然希望可以保留一點實物,所以,選擇留取了一點骨灰晶石製作成項鍊,在懷念時可以看一看。項鍊方便攜帶,我的父母有三個子女,我們兄弟姐妹一人一條項鍊。三兄妹雖然不住在一起,但還是一家人。有了這些項鍊,讓我們感覺父母雖過世,但還能維繫家裡的感情。」
骨灰晶石定製流程:
有意向的市民朋友可前往廣州市骨灰撒海活動辦公室(燕嶺路394號進大門前行50米右側)填寫相關資料,並提供逝者骨灰進行定製。晶石製作需取用少量骨灰(15克起),工作人員將骨灰用密封容器裝好,進行編號備註後,送至專業晶石製作公司製作,包裝完好確認後送回晶石,全程至少需15天。
市民想獲取更多骨灰晶石定製信息可撥打諮詢電話87053636(工作日8: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