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國內的社交媒體上對萬千鏟屎官,就毛孩子們的飲食習性發出了靈魂的「地域性」發問:
你們四川的貓貓吃不吃得辣椒噻?
你們潮汕地區的寵物怕是都會喝功夫茶吧?
你們香港的寵物是不是每天一盅靚湯啊?
如果此問題引申到國際化的角度來發問的話,大概會是這樣的:
你們印度的毛孩子是不是特別愛吃咖喱啊?
你們美國的貓貓們是不是每天都喝一杯可樂?
你們韓國的狗狗們是不是有泡菜拌狗糧才更香呢?
表面上看著這些問題即搞笑,又好笑,還難免有「地域固化印象」的嫌疑。但是事實上卻折射出寵物食品原料區域性這個話題。
寵物食品原料的區域特性
「民以食為天」「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這兩句話在寵物食品行業也是試用的。人類食品行業的發展,原料的食用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寵物食品行業。但是即便是在全球化原料運輸如此發達的今天,寵物食品行業還是有著明顯的原料區域性。
比如澳洲目前有很多寵物食品原料採用了當地的「國寶」袋鼠。雖然含有袋鼠成分的成品寵物食品有可能銷售到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就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非澳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生產的寵物食品幾乎沒有採用任何的袋鼠肉原料。
再比如國內近期比較流行的所謂的「功能性」糧食,有品牌在成分裡面加入了山藥或者枸杞(曾經還有過百合),兩個非常具有中國區域特性的原料。放眼全球,估計也就只有中國的部分品牌目前使用了這個原料吧。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有上面的「四川的貓咪吃不吃辣椒」這種靈魂發問的根源吧。
寵物食品的原料區域特性是如何形成的?
「一封水土養育一方人」,人類食品餐桌上的供給和寵物食品的原料密不可分如果你仔細對比世界上兩大比較成熟的寵物食品製造市場,美國和德國,你會發現在一種原料的使用上,兩個市場的區域特性非常的明顯,那就是豬肉成分。
目前大部分的歐洲寵物食品品牌製造商,不管是法國,西班牙還是比利時,德國,很多產品的成分中都含有豬肉的成分(豬肉,豬肝,豬脂肪等),而北美地區,尤其是中高端的天然寵物糧品牌已經幾乎看不到豬肉成分原料的產品了。
這從2017年美國全國的肉類生產和消耗的數據可以看出,在美國的食品餐桌上,豬肉的佔比非常的少,遠遠低於首位的雞肉(藍色雞肉:90億 ;橙色豬肉1.21億)。
而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的豬肉產國之一,除了能滿足自己國民的消耗之外,還是歐盟乃至世界最大的豬肉出口國之一。
出現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還是由於當地居民的飲食結構造成的。美國之前也稱得上豬肉消耗大國,但是後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選擇蛋白質想對較為優良的禽類和牛羊肉為主,進而影響了整個國家的肉類供給來源結構。
在主要消耗市場的人類餐桌上,豬肉的佔比越來越小,也導致美國境內的生豬從業者比較有限。再加上營養理論的影響,寵物食品行業從業者對豬肉的營養價值在高端寵物食品上的應用態度飽受,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品牌放棄了豬肉成分作為原料。
但是在豬肉作為傳統食物,且比較受歡迎的歐洲國家,比如德國,丹麥,西班牙等,居民對豬肉的喜愛也是傳統養豬行業的保證,這也影響到了寵物原料的使用。
「近水樓臺先得月」,自家土地長出的東西更節約成本。
不同國家和區域的寵物食品製造商在選擇原料時,都會儘可能的優先考慮自己土地上長出的東西,因為這不僅可以大大的節約採購成本,交通儲藏成本等,還會更有效的獲取最專業最快速的售後服務。
比如紐西蘭的很多寵物食品生產廠家,多以牛羊肉以及鹿肉配方為主的產品稱霸市場,這是因為紐西蘭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居民傳統的飲食習慣,造就了全球聞名的牛羊肉和鹿肉。
而傳統飲食裡面就有的「鷹嘴豆」,也在歐洲的很多寵物食品成分中頻繁現身。而在中國製造的寵物食品中,幾乎很難見到鷹嘴豆的身影。
人寵共享,節約更多的研發和教育成本如果你去歐美的街頭採訪路人「羅勒」能不能吃,應該會有很多人告訴你可以。但是同樣的問題你回來問中國路人,你有可能會收穫一堆的反問「羅勒」是什麼?
寵物食品製造商們不願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向民眾解釋一種新奇的原料是如何給消費者的寵物帶來好處的,所以在大多數的時候,他們傾向於選擇使用那些已經有了相關的權威研究成果,被證實了營養價值和安全性的原料。這不僅僅可以幫助他們節省大量的研發費用,還可以幫助他們去節省對消費者的教育過程。
正如我們一直試圖告訴那些歐美人豬大腸是多麼的美味,多麼的有營養價值,但是能接受的西方人還是寥寥無幾。
本土化的原料,更容易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這個真的是硬性指標了。寵物行業在很多國家都是隸屬於農業部門下的一個小分支。因為使用的原料多樣,有些原料有可能對當地的生態系統或者畜牧業等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儘可能的確保所有原料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例如我們國家有些品牌使用的「枸杞」,先不說枸杞能不能用在寵物食品行業以及相關的營養標準,就是單單是否能出口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都要面臨是否滿足各個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於很多沒有枸杞種植,食用 和使用的國家,這完全算的上市一個新物種。背後潛在的危險,他們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去求證。而這對於當地的寵物食品製造商來說無疑要面臨很大的時間成本和風險成本。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他們本地已經成熟化,且符合法律規定的藍莓,蔓越莓等去替代。
歐美並沒有種植和食用枸杞的習慣。
寵物食品原料對普通消費者的影響和啟示
當然,隨著全球寵物食品朝著越來越高端,天然以及細化的方向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新穎成分和「功能成分」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區域性邊界被打破。紐西蘭的鹿肉和綠貽貝被大量的歐美寵物食品廠家採購,法國的兔子也不時的出現在美國品牌的寵物糧食裡面。
但是就目前的原料區域性來說,還是會對寵物的主人在選購產品的時候有一些指導性的影響:
品牌所在地的原料成分的產品,不僅品質有保障,供貨穩定性更高,而且價格會更優惠一些。拿鹿肉來講,目前歐美寵物食品的鹿肉原料,絕大部分採購於紐西蘭。同是鹿肉製品的零食的話,紐西蘭的品質,價格以及產品穩定性也會更好。
產品市場價格並不是完全和品質掛鈎,消費者可以通過分析原料的來源,成分等來判斷到底是物超所值還是商家宣傳。曾經有國產品牌宣傳自己所採用的的肉粉是進口的,就宣稱自己的品質比使用國產肉粉的產品更高一籌,價格理所當然的也高。但是如果熟悉國內和出口國針對肉粉的相關法律法規,就明白了目前來說我國允許進口的海外肉粉大部分是畜牧飼料級的,也就是用於製造豬飼料,牛飼料等的原料,而出口國對於可以用於寵物原料的肉粉也是有著明確的規定和等級劃分標準的。
這樣的話,就可以避免被收割智商稅。
原料區域性特徵明顯的商品,是否適合本土市場,還需要時間的考驗。很多的寵物主人很容易掉入商家的宣傳噱頭之上,只要有著特殊的賣點,馬上就入手產品。但是對於一些原料區域性特別明顯的寵物食品,尤其是主糧,是否適合你的寵物,或者是否適合目標市場,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共同考驗。
比如袋鼠肉的寵物食品和製品,比如枸杞山藥等的成分是否只是曇花一下,還是可以經受住市場的考驗;是否只是原料市場的本土供應,還是國際市場的廣受歡迎,市場的表現會告訴我們一切。
因此鏟屎官如果在無法確認相關問題(是否適合自己寵物,價格是否合理,供貨是否穩定等)的情況下,最好還是選擇已經經過市場考驗,比較成熟的產品和品牌。
所以我們還是回到上面的問題:四川的貓到底吃不吃辣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