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用人類腦波遙控老鼠尾巴運動

2021-01-21 快科技

據新浪科技援引國外媒體的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完成一項非常古怪的試驗,人類參與者僅藉助腦波來遙控一隻老鼠的尾巴擺動。這項獨一無二的試驗為「精神控制」系統鋪平了道路。研究人員甚至希望有一天能用類似系統來「教授」癱瘓患者重新學會移動他們的四肢。

波士頓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柳承世(Seung-Schik Yoo)及其同事已經研製出一個系統,它通過電腦把一個人與一隻老鼠聯繫在一起,這個過程不用給人或者是老鼠進行大腦移植。人類志願者佩戴的電極帽,能夠利用腦電圖(EEG)監控他們的大腦活動。在實驗室的另一邊,一隻經過麻醉的老鼠被固定在一個特殊裝置上,該裝置只要把超聲波脈衝傳輸給老鼠的運動皮質,就會激活老鼠的神經元。對人類大腦活動進行監控時,研究人員主要著眼於一種與視覺刺激相對應的特殊腦電圖模式。

人類志願者看電腦屏幕上的頻閃光時,腦電波就會同步與頻閃的頻率保持一致。但是當他們把注意力轉移到正在擺動的老鼠的尾巴上時,注意力的變化對腦電圖產生幹擾,導致信號被發送到電腦上。電腦把該信號翻譯成超聲波脈衝,刺激老鼠的運動皮質,促使它的尾巴運動起來。利用這個系統,6名志願者全部都能毫不費力地促使老鼠的尾巴運動起來,該系統的精確度高達94%。柳承世教授說,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兩個人可能會採用類似系統控制對方的運動。

該科研組寫道:「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了以電腦為媒介的腦-腦接口(把兩種生物學實體的中樞神經功能聯合在一起)的可行性,這或許會為神經系統學研究提供意想不到的機會,幫助我們找到潛在的治療應用途徑。」


在第一項此類試驗中,研究人員已經能夠藉助一個人控制正在擺動的老鼠的尾巴,而且不用進行有創移植手術


這項獨一無二的試驗為「精神控制」系統鋪平了道路


利用這個新系統,研究人員只要佩戴一頂裝滿傳感器的帽子,就能遙控一隻老鼠的尾巴擺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利用電子晶片技術遙控癱瘓老鼠行走—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利用植入晶片遠程遙控癱瘓老鼠行走,這項技術或可來幫助人類重新行走。
  • 外媒:科學家通過AI識別出老鼠的情緒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算法,成功破譯了實驗室中的老鼠看似難以理解的面部表情,這項工作可能會對精確定位人類大腦中編碼特定表情的神經元產生巨大影響。加州理工學院神經學家大衛·安德森(David Anderson)說,他們的研究「邁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幫助揭開情緒的神秘面紗,以及它們在大腦中是如何體現的。
  • 科學家培育尾巴長短不同的老鼠
    圖片來源:《細胞》出版集團 兩個研究老鼠發育的小組意外創造出尾巴特長和特短的老鼠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發育細胞》上,為控制老鼠尾巴發育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對理解發育路徑出錯時會發生什麼帶來啟發。 其中一篇論文的資深作者、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encia研究所研究員Moises Mallo表示:「控制身體形成機制的監管網絡,往往被其他發育過程所利用。研究這些網絡可以為我們了解其他發育過程,甚至是病理過程提供相關信息。」
  • 科學家研發半機械蟑螂可遙控曲線運動
    遙控蟑螂:研究人員可用這種小型電路板遠程控制這隻動物,讓它沿著地面上的一個曲線運動,而且精確度很高。他們現在希望用它搜尋地震受害者。    這個科學小組可讓這些蟑螂沿著一條畫在地面上的藍色曲線運動。他們現在希望把傳感器和攝像機安在它身上。    北京時間9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他們可遙控的「半機械」蟑螂。
  • 科學網—科學家培育尾巴長短不同的老鼠
    圖片來源:《細胞》出版集團 本報訊 兩個研究老鼠發育的小組意外創造出尾巴特長和特短的老鼠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發育細胞》上,為控制老鼠尾巴發育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對理解發育路徑出錯時會發生什麼帶來啟發。 其中一篇論文的資深作者、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encia研究所研究員Moises Mallo表示:「控制身體形成機制的監管網絡,往往被其他發育過程所利用。研究這些網絡可以為我們了解其他發育過程,甚至是病理過程提供相關信息。」
  • 美科學家成功遙控蟑螂移動 可精確控制行動路線
    不過,科學家發現了這種生物很適合擔當一項任務,那就是偵察:看不到視頻的同學點這裡這個如同硬幣大小的遙控蟑螂可並不是機器蟲子哦。大家在視頻中看到的小強,可是正統的馬達加斯加發聲蟑螂。科學家捉到它以後,對它進行了一些改造,它的背部被安置了攝像頭和一系列的傳感器晶片,科學家可以利用遙控器對它進行遠程操控,細小的身軀可以讓其在建築物中穿梭自如。
  • 科學家實現換血技術,讓年老的老鼠變得年輕,壽命延長
    讓人類長生不老呢! 科學家們在老鼠身上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他們將年輕老鼠的血液中的一種酶提取出來,注入到了年老的老鼠身上,奇蹟發生了,這個年老的老鼠變得精力充沛,壽命也增加了16%,這隻老鼠看上去更年輕了。
  • 科學家培育尾巴長短不同的老鼠—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細胞》出版集團 本報訊 兩個研究老鼠發育的小組意外創造出尾巴特長和特短的老鼠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發育細胞》上,為控制老鼠尾巴發育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對理解發育路徑出錯時會發生什麼帶來啟發。 其中一篇論文的資深作者、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encia研究所研究員Moises Mallo表示:「控制身體形成機制的監管網絡,往往被其他發育過程所利用。研究這些網絡可以為我們了解其他發育過程,甚至是病理過程提供相關信息。」
  • 上海交大成功實現人腦意念遙控蟑螂行動
    上海交大成功實現人腦意念遙控蟑螂行動 Human mind remotely controls 'cyborg' cockroach A human
  • 科學家成功治癒猴子老鼠,將試驗人體
    據美國媒體1月3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在成功治癒猴子和老鼠身上的愛滋病病毒後,人類試驗即將開始。近日,根據一份報導顯示,科學家們在老鼠和猴子身上治療愛滋病的實驗被證明是成功的,這意味著他們離找到治癒愛滋病的方法又近了一步。
  • 趣說老鼠和人類的關係,未來,誰才是地球主要的居民?
    老鼠的進化歷史有八千多萬年之長,它體小,且有超強繁殖能力,能善用牙齒、爪和尾巴,生物進化在哺乳類動物之中算是非常成功的一-類。人類社會發展以來,本來是野生生物的老鼠,最終進化成擁有家鼠、田鼠等稱謂的物種,可見其與人類的發展關係密不可分。《詩經》有云:「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適彼樂土。樂土樂土,愛得我所。」
  • 科學家改變端粒長度,讓老鼠壽命延長,人類呢?
    今有無數的科學家前赴後繼研究壽命的秘密。而最近,在一項新研究中,一組科學家成功地通過改變老鼠的端粒長度,讓老鼠的壽命得到大幅延長,而且身體健康狀況得到極大地提高。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的周期。
  • 日本成功實現老鼠單性繁殖 是否適用人類
    此次成功實現老鼠的單性繁殖,令許多科學家深感振奮和欣喜。很多人也立刻有了一個猜測:是不是人類也可以只要有兩個媽媽就可以創造新的生命。  針對這樣的疑問,河野表示,他們研究的初衷是進行農業和科學方面的實驗。據透露,這項技術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倫理上都不能被用於人類。從技術上說,目前科學家還無法知道,在人類的細胞中怎樣才能形成合適的基因突變。
  • 老鼠是如何利用人類的?在老鼠的戰爭裡,人類只是「兵」
    在對未來世界預測中,有科學家稱如果幾百年後發生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人類就此消失的話,老鼠有可能是稱霸世界的第二大物種,它會替代人類「掌管地球」,由於老鼠繁殖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它們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老鼠的身體中攜帶著細菌、寄生蟲等百餘種病原體,由於它們活動範圍比較廣,所以它們把疾病傳播給人類的機會就比較大。科學家們發現老鼠的有「計劃生育功能」,比如一隻母老鼠它們大概每隔20天左右就可以繁殖一次,一次可生六七隻,甚至是更多,老鼠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即便在短時間內被人類一舉滅亡,但也不會減少它們繁殖頻率,超能力的繁殖速度,會讓老鼠的數量成倍增長。
  • 德國科學家發現蜥蜴睡覺時也會做夢 與人類相似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 10月19日報導,科學家一直認為鳥類和哺乳動物是唯一存在「快速眼動」睡眠狀態的脊椎動物。但是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的一組科學家最近卻發現澳大利亞蜥蜴睡覺時也存在「快速眼動」狀態。也就是說,蜥蜴睡覺時也會做夢。
  • 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科學家進行老鼠實驗,結果或能說明一切!
    人類僅僅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並且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財富。很多人也對人類的未來感到好奇,按照如今的發展形勢來看,未來的人類究竟是怎樣的呢?其實科學家也對人類的未來作過研究,它們也選用了小白鼠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便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 科學家發現大腦"癢區" 小鼠與人類怕癢部位類似
    科學家發現大腦「癢區」。圖片來源:《自然》本報訊 像人類一樣,老鼠也怕癢。如今,通過向這些實驗室中的齧齒動物大腦中植入電極,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大腦中驅動這一特徵的區域,這一發現或許將有助於闡釋人類怕癢的起源。這項研究同時揭示了與人類不同的是,小鼠對撓痒痒的敏感性更多地受到其情緒的影響。
  • 澳科學家提治癌新方法 用替身老鼠尋找最佳藥物
    綜合國外媒體3月21日報導,上周參加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年度會議的研究人員大膽設想,將來癌症患者入院治療時,醫院可能不僅要給他開各種體檢和化驗的單子,而且還會分一隻專為他個人服務的存在免疫缺陷的老鼠。這隻小傢伙的任務就是接受該患者的組織移植,在體內仿建患者的免疫系統或者培育出和他相同的癌變腫瘤,這樣醫生就可以更大膽地在老鼠身上進行治療嘗試,為患者找到最有效的治療藥物。
  • 日科學家培育出轉基因「唱歌老鼠」 像小鳥般「啾啾」叫
    會發出小鳥聲音的老鼠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7日報導,日本大阪大學前沿生物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日前培育出能夠發出小鳥般「啾啾」叫聲的轉基因老鼠。在這項名為「進化老鼠工程」的試驗中,科學家以具有基因錯抄傾向和較大基因突變可能的老鼠為實驗對象,通過數代的雜交培育來觀察老鼠的變異。該項目負責人內村有邦(音)說:「基因突變是推動物種進化的動力。我們逐個檢查每一隻新生老鼠……終於有一天發現了一隻能夠像小鳥一樣唱歌的老鼠。」
  • 進化論指出人類的祖先是猿猴,為什麼現在人類沒有了尾巴?
    進化論提出「人類是從猿人進化而來的物種」這一說法,起初並非所有人都接受這種觀點,尤其是那些推崇「上帝創造人」以維護宗教權威的人,在他們看來進化論的觀點是滑稽的,猿猴怎麼能和人類相提並論呢?放到現在來看,人類和猿猴之間依然存在較多的差異,例如尾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