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電子晶片技術遙控癱瘓老鼠行走—新聞—科學網

2021-01-21 科學網

 

 

科學家利用植入晶片遠程遙控癱瘓老鼠行走,這項技術或可來幫助人類重新行走。

 

騰訊科學訊

國外媒體報導

,科學家已經製造出一種「遠程遙控」的老鼠,使用電子植入技術賦予了癱瘓動物行走的能力。科學家聲稱,「這項研究或許能夠幫助部分因脊椎損傷而癱瘓的人士進行康復治療,使他們行走的更加自然。」

 

進行試驗的老鼠背部中間脊髓已經被切斷,大腦信號傳不到下部脊髓,但是卻能通過神經外科植入物傳送電流至脊髓神經,使它們能夠在跑步機上行走。科學家可以通過改變電信號來控制老鼠的動作。實驗中老鼠成功邁出一千步,並挑戰了各種高度和長度的樓梯。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Gregoire Courtine教授是本次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他說;「我們已經完全控制了老鼠的後腿。它已經不能隨意控制自己的四肢,但是我們卻可以重新激活切斷的脊髓,並進行刺激來讓老鼠自然行走。我們能實時控制老鼠向前行走的方式以及抬腿的高度。」

 

這項研究屬於歐洲「神經性行走」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計劃最早明年夏天將在人類患者身上進行測試。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人性化設備用來進行臨床試驗。同樣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Silvestro Micera博士也表示,「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簡單的神經系統研究結果來開發更有效的神經義肢技術。我們相信,這項技術早晚有一天會大大改善那些遭遇神經障礙群體的生活質量。」

 

來自英國「廢除活體解剖」組織的Jarrod Bailey博士,卻對此項研究進行了譴責,他指出:「實驗中的老鼠將承受難以想像的痛苦,公眾不會支持這種研究,而且切斷動物脊椎讓動物癱瘓根本無法模擬出脊髓損傷對人類造成長期影響的情況。」(過客/編譯)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意念遙控蟑螂形S行走
    【大公報訊】科幻電影《阿凡達》虛構了利用「腦─腦接口」技術實現異體生物控制的科學夢想,電影中的幻想能在現實實現嗎?
  • 智能治癒癱瘓 不僅僅是站立行走
    第三個階段或許更接近癱瘓患者的想像,那就是用自己的雙手重新掌控,用自己的雙足重新行走,即無線網絡,控制軀幹。也就是利用無線發射器將大腦中神經元的信號傳遞到軀幹內的電刺激器中,使軀幹能夠活動。而讓癱瘓的下肢自己動起來,則是一項關鍵技術。
  • 科學家成功用人類腦波遙控老鼠尾巴運動
    據新浪科技援引國外媒體的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完成一項非常古怪的試驗,人類參與者僅藉助腦波來遙控一隻老鼠的尾巴擺動。這項獨一無二的試驗為「精神控制」系統鋪平了道路。研究人員甚至希望有一天能用類似系統來「教授」癱瘓患者重新學會移動他們的四肢。
  • 科學家研發出「一步法」雜交制種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他們利用基因編輯研發出「一步法」創製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技術,為第三代作物雜交育種技術提供了高效的技術方案。 鑑於該研究的產業應用價值,美國科學促進會運營的全球科技新聞服務網站優睿科(Eurekalert)在論文發表第一時間報導了相關成果。
  • 美媒:脊髓刺激器助癱瘓人士重新行走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研究人員9月24日發表報告稱,3名腿部癱瘓多年的人終於能再次站立並行走。這要歸功於一種能激活受傷脊髓的電子植入裝置,以及持續數月的高強度康復治療。據美聯社9月24日報導,兩個分開進行研究的科學家小組通報了這一裡程碑事件,但它並不意味著出現了治療方法。患者只能在有幫助的情況下行走——比如抓住助行器或在得到其他幫助的情況下保持平衡。關閉脊髓刺激器後他們便無法自主移動雙腿。但是,在美國梅奧診所的一次理療過程中,29歲的傑瑞·欽諾克來回走動,足足移動了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那麼長的距離。
  • 用意念行走 電子科大研發的機器人讓癱瘓女警「站起來了」
    在未來,癱瘓患者或許能夠跟正常人一樣擁有活動能力,這並不是幻想。日前,央視原創大型科技挑戰節目《機智過人》播出,一位癱瘓了12年的綿陽女警黃曼,就通過意念控制,藉助外骨骼機器人圓了12年的「站立之夢」。
  • 上海交大成功實現人腦意念遙控蟑螂行動
    圖說:人腦信號發送到蟑螂大腦,實現對蟑螂運動的遠程無線控  據新聞晨報,科幻電影《阿凡達》虛構了利用「腦—腦接口」技術實現異體生物控制的科學夢想,電影中的幻想能在現實實現嗎?昨天,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廣曄在導師張定國的指導下,成功利用人類的大腦意念遙控活體蟑螂。這隻蟑螂在人腦的指揮下,竟然完成了S形軌跡和Z形軌跡等任務。
  • 杭州正在研發犬類電子晶片技術 狗走丟利用晶片搜尋
    楊一青說,「深圳1995年出臺了地方性法規《深圳市限制養犬規定》,跟杭州一樣,也叫限制養犬;2006年重新制訂,改為《深圳市養犬管理條例》,名字改了,也改變了以往一味限制養犬的思路,增加了很多為養犬人服務的內容,給狗狗設電子檔案、放寬登記註冊條件、實行強制免疫等。」  據了解,深圳今年又要修改養犬管理條例,讓社會組織參與養犬管理。
  • 上海交大實現人腦意念遙控實驗 蟑螂走出S形軌跡
    昨天,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廣曄在導師張定國的指導下,成功利用人類的大腦意念遙控活體蟑螂。這隻蟑螂在人腦的指揮下,竟然完成了S形軌跡和Z形軌跡等任務。  利用藍牙通信技術,建立計算機同電子背包的無線通訊,電子背包可接收來自控制者大腦的指令,通過侵入式神經電刺激技術向蟑螂的觸覺神經發送特定模式的電脈衝,進而實現人腦對蟑螂運動的控制。  據介紹,該成果獲得2015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IEEE RAS)學生視頻競賽第二名。這項研究實現了人腦實時控制活體蟑螂走S形軌跡和Z形軌跡等任務。
  • 人腦遙控蟑螂阿凡達情景真實上演
    人腦遙控蟑螂阿凡達情景真實上演時間:2015-06-06 08:54   來源:伊秀新聞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許多人一直以為科幻電影「阿凡達」中的一些情節只是給大家看看的,然而電影裡所虛構的利用「腦—腦接口」技術實現異體生物控制的科學夢想,在現實社會中得以成功實現。
  • 美科學家成功遙控蟑螂移動 可精確控制行動路線
    不過,科學家發現了這種生物很適合擔當一項任務,那就是偵察:看不到視頻的同學點這裡這個如同硬幣大小的遙控蟑螂可並不是機器蟲子哦。大家在視頻中看到的小強,可是正統的馬達加斯加發聲蟑螂。科學家捉到它以後,對它進行了一些改造,它的背部被安置了攝像頭和一系列的傳感器晶片,科學家可以利用遙控器對它進行遠程操控,細小的身軀可以讓其在建築物中穿梭自如。
  • pcb板怎樣利用倒裝晶片裝配技術
    由於倒裝晶片比BGA或CSP具有更小的外形尺寸、更小的球徑和球間距、它對植球工藝、基板技術、材料的兼容性、製造工藝,以及檢查設備和方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現今電子器件的小型化高密度封裝形式越來越多,如多模塊封裝(MCM)、系統封裝(SiP)、倒裝晶片(FC,Flip-Chip)等應用得越來越多。這些技術的出現更加模糊了一級封裝與二級裝配之間的界線。
  • 科學家培育尾巴長短不同的老鼠—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細胞》出版集團 本報訊 兩個研究老鼠發育的小組意外創造出尾巴特長和特短的老鼠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發育細胞》上,為控制老鼠尾巴發育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對理解發育路徑出錯時會發生什麼帶來啟發。 其中一篇論文的資深作者、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encia研究所研究員Moises Mallo表示:「控制身體形成機制的監管網絡,往往被其他發育過程所利用。研究這些網絡可以為我們了解其他發育過程,甚至是病理過程提供相關信息。」
  • 科學家利用鱂魚研究人類衰老—新聞—科學網
    利用鱂魚研究衰老並不是新想法。20世紀末期,科學家曾利用生命周期為14個月的貢氏圓尾鱂研究衰老。但是考慮到當時可獲取的技術,他們只能對衰老特徵作出最基本的描述。當Cellerino遇到藍綠鱂魚之後,他碰到了很好的時機和運氣:分子分析的進步已經為建立相關模型以及研究衰老背後的機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 晶片是誰發明的,從事晶片研究的科學家得過諾貝爾嗎?長知識了
    晶片是誰發明的,從事晶片研究的科學家得過諾貝爾嗎?長知識了 現在我們的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智能,曾經起床時還需要自己看看簡訊來了解當日的天氣和新聞,但是現在只要輕喚人工助力就能輕鬆的一邊賴床一邊聽相關的信息。智能化的世界其實有兩樣東西非常的重要,第一樣就是網絡,而第二樣就是晶片。
  • 科幻已經成為現實,機械外骨骼讓癱瘓患者再次行走
    而在現實中,也有一批身負外骨骼裝置的人,相反的是,這些人都是癱瘓患者。這些病患正藉助這種科幻式的技術重新站立,再次行走。在盛行足球文化的巴西,幾乎每一個少年都擁有著自己的足球夢想,而茹利亞諾 · 平託(Juliano Pinto)也是萬千巴西足球少年之一。
  • 上海交大成功實現人腦意念遙控蟑螂走出S形軌跡
    昨天,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廣曄在導師張定國的指導下,成功利用人類的大腦意念遙控活體蟑螂。這隻蟑螂在人腦的指揮下,竟然完成了S形軌跡和Z形軌跡等任務。  利用藍牙通信技術,建立計算機同電子背包的無線通訊,電子背包可接收來自控制者大腦的指令,通過侵入式神經電刺激技術向蟑螂的觸覺神經發送特定模式的電脈衝,進而實現人腦對蟑螂運動的控制。  據介紹,該成果獲得2015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學會(IEEE RAS)學生視頻競賽第二名。這項研究實現了人腦實時控制活體蟑螂走S形軌跡和Z形軌跡等任務。
  • 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冬眠」了一周,該技術能否讓人類冬眠?
    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冬眠」了一周,該技術能否讓人類冬眠?自然動物在生存方面的選擇權並不多,季節變化時它們必須做出應對措施,否則可能因不適應變化而喪命。很早之前就有科學家發現動物冬眠的特點,體溫降低、代謝速率降低,這些意味著動物的衰老在冬天會變慢。如果人類也能冬眠的話,那麼太空人徵服更遠宇宙的可能性會更大。根據環球科學網的報導,國外一研究團隊發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指出可以通過調節老鼠大腦中某個特殊部位,使其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並能維持一個星期。
  • 【便民】江北居民可免費給犬只植入電子晶片,辦理電子身份證
    【便民】江北居民可免費給犬只植入電子晶片,辦理電子身份證 2019-08-16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狗身植入晶片 成都狗狗也可辦電子「身份證」了
    ○技術解析   植入晶片就曉得是哪家的狗   記者昨日在省犬業協會看見,電子晶片僅有一釐米,大小和一粒米差不多,用外表像注射器的微晶片植入器注射到小狗頸背下,整個過程不超過5分鐘。注射後,只需要用掃描器在狗狗脖子上輕輕一掃,犬協的網頁上立刻顯示出狗狗的品種、性別、出生年月、主人姓名、地址、免疫注射日期和電子病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