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冬眠」了一周,該技術能否讓人類冬眠?

2020-12-01 三體使者

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冬眠」了一周,該技術能否讓人類冬眠?

自然動物在生存方面的選擇權並不多,季節變化時它們必須做出應對措施,否則可能因不適應變化而喪命。例如冬天來臨之前,許多動物會提前儲備好食物,或者狠狠地吃一頓,然後回到自己的窩裡安靜地沉睡以度過嚴酷的冬天。很早之前就有科學家發現動物冬眠的特點,體溫降低、代謝速率降低,這些意味著動物的衰老在冬天會變慢。

如果人類也能冬眠的話,那麼太空人徵服更遠宇宙的可能性會更大。根據環球科學網的報導,國外一研究團隊發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指出可以通過調節老鼠大腦中某個特殊部位,使其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並能維持一個星期。該研究成果發表之後立即得到了太空領域的關注,因為它為人類實現長途太空旅行提供了可能性。

老鼠是如何進入冬眠狀態的?

實際上,在這項最新研究出來之前,就已經有日本的科研團隊在老鼠身上發現了可以控制其睡眠狀態的部位,那就是下丘腦的一個神經迴路。而這次研究則更加準確地將調節老鼠睡眠狀態的部位定位在Q神經元上。

實驗數據表明,當研究人員通過化學手段觸發老鼠大腦中的Q神經元後,它的體溫出現逐漸降低的現象,而且體內代謝速率也不斷下降,最終這兩個參數都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老鼠似乎進入了冬眠狀態。

在老鼠身上得到的發現,是否能應用在人類身上?

對於這項研究,太空領域的科學家們最關心的是:從老鼠身上得到的發現是否也可以應用在人類身上。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表示,目前尚未在人類大腦中發現與老鼠Q神經元一樣或相似的神經元,因此還不能證明人類也可以進入冬眠狀態。

根據研究人員的介紹,在實驗過程中老鼠先是進入了「麻木狀態」,然後再進入「冬眠狀態」。處於麻木狀態時,老鼠的心率和體溫明顯降低,這樣的現象如果發生在人類身上,會引起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因此如何讓人類效仿老鼠那樣進入冬眠狀態,是一個充滿挑戰的課題。

要實現長途太空旅行,人類需要解決什麼?

長途太空旅行是人類要去到系外類地行星必須面對的問題,但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身體狀況,幾乎實現不了長途太空旅行。但現在實現不了,不代表未來實現不了,更何況人類文明在不斷地向前發展,人類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筆者認為,如果想要實現長途太空旅行,必須延緩太空人的老化速度、提高飛船的飛行速度以及減少宇宙輻射的影響。上文講到的研究可能有助於對延緩太空人老化的研究,而提高飛行器的速度則需要人類突破技術瓶頸,發展新的功能和推進方式。

參考資料:

環球科學網文章《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冬眠技術再獲成功,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睡了整整一個星期
    冬眠技術再獲成功,老鼠的大腦被動手腳後,睡了整整一個星期 冬眠是自然界相當一部分動物為了度過殘酷的冬天不得不選擇的一種方式,不同種類的動物冬眠方式不同,有的動物冬眠前一次性吃個夠,有的動物冬眠期間還會醒來再次進食,但它們冬眠的共同特點就是體內的低溫降低、新陳代謝速率降低。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老鼠大腦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它們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深度睡眠狀態,可持續一周時間,該發現在太空探索領域引起很大的轟動。
  • 科學家發現大腦中的「冬眠按鈕」 對從不冬眠的動物也...
    科學家們在哺乳動物的大腦中發現了誘發冬眠的觸發機制,使人類進入假死狀態的可能性又近了一步。 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確認了嚙齒類動物大腦中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可以被人工激活,使動物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 科學家們最初觀察的是不冬眠的老鼠,它們進入一種類似的、通常是短期的狀態,被稱為麻痺。
  • 人類可以實現冬眠嗎?並不是完全不能,科學家有新發現
    冬眠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冬眠可以減少物質能量消耗,幫助動物更好地度過冬天。既然動物可以藉助冬眠度過無味的冬天,那麼人類是否可以藉助冬眠進行星際旅行呢?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不幸遇難也不奇怪,但這名男子一息尚存,最終撿回一條命,他當時仿佛進入了「冬眠狀態」。這則新聞讓人聯想到,「只要進入某種模式,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因為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了「冬眠開關」。
  • 冬天這麼冷,人類能冬眠呢?
    是否有朋友會想過:既然冬天這麼冷,人類能否冬眠來度過呢?像冷血動物一樣,睡一覺,就來到了春天。現在即便不能冬眠,未來有可能嗎?人類其實有冬眠的潛能!人類能不能冬眠?這好像是個小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因為人類是恆溫動物,無法做到像冬眠動物那樣在冬天使機體的呼吸、代謝、心率都大大下降,也無法做到在秋季往身體裡儲存大量的能量,更無法使得心臟在身體低溫下還能跳動。
  • 冬天不想努力,想冬眠?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為你科普冬眠小知識
    春天會犯困,夏天、秋天精神疲乏,相比這三個季節,冬天仿佛是人類最不想起起床的季節,面對工作、學習、生活,許多「懶人」發出了為什麼人類不能冬眠的疑問。要是人類能夠冬眠該有多好,再也不用受到工作與學習的早起支配。
  • 人類也可以「冬眠」了
    說起冬眠,你一定想到了蛇、青蛙、熊等動物,那你想過有一天人類也會冬眠嗎?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正在一步步向我們走來的現實:日前,美國探究動物冬眠基因的科學家認為,在人類體內或許也存在冬眠基因,如果該基因被激活,那麼人類也能進入冬眠狀態,這將對幫助太空人在睡眠中前往太空目的地和幫助患者保護大腦有重要意義。
  • 人類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用技術進行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
    所以說,人類進入冬眠的科研顯得很有科研的意義。那科學實驗究竟在動物冬眠中找到了什麼呢?將來的人類是否也能進行冬眠呢?在嚴寒的冬天到來前,動物會儲存足夠食物,入睡,等到春天來臨時,體溫上升慢慢進入活躍狀態,而人類抵禦寒冬,需要藉助衣物,設備等。
  • 人類或許有一天可以像動物一樣冬眠
    事實上,科學家們正在設想,人類能否像冬眠的動物一樣,通過事先儲備能量、降低體溫、減少代謝等方式進入低能耗狀態,為一些疾病的治療乃至太空的探索帶來新的可能。  探索人類體溫調節奧秘  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建立。
  • 人類也能冬眠?科學家發現能夠觸發「假死」狀態的腦細胞
    像老鼠和鳥類的一些動物,能夠通過降低體溫和新陳代謝以保存能量,進入一種類似於「冬眠」的狀態。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觸發這種狀態的腦細胞。科學家們一直研究如何通過誘導人類進入這種「冬眠」狀態以減少太空活動中所需的資源和空間,現在哈佛大學和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進展。他們通過在小鼠試驗,使老鼠即使不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進入「冬眠」狀態。該團隊先從研究老鼠在在此過程中如何調節體溫開始。他們確定了下丘腦中的一組神經元控制著這一過程,並將其命名為誘導靜止的神經元(Q神經元)。
  • 人類如果冬眠會發生什麼?
    經常會聽到一些朋友說,要是人在冬天也可以冬眠就好了,長長的睡一覺,然後等我們醒來的時候,就會萬物復甦,春暖花開。那麼,為何有的動物可以冬眠,有的動物就不會冬眠呢?冬眠,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果人類也冬眠,會發生什麼呢?
  • 為什麼很多動物需要冬眠,原來人類不需要冬眠是有原因的?
    人類作為地球上擁有高智慧的生物,站在地球食物連結最頂端,然而很多動物具有的功能我們人類且沒有。比如說:冬眠,季節性的遷徙,還有就是自然災害的提前感應—地震。很多人想不明白了為什麼很多動物都可以冬眠,比如:刺蝟,蛇,蝙蝠,青蛙等等。
  • 新思考:從自然冬眠到人類「休眠」
    ESA因此認為「可控的冬眠是載人太空飛行中一種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在可預見的未來,低溫低代謝狀態的人類「休眠」將是進行登陸火星等深空探索任務的關鍵技術之一。圖1 NASA對人類「休眠」的設想非冬眠動物無法自發進入休眠狀態自然冬眠的動物在冬眠時會進入一個核心體溫和代謝率下降的階段,這一狀態被稱為「Torpor」。
  • 不知你養的烏龜能否冬眠及怎樣冬眠?詳解各種烏龜冬眠方法優缺點
    到了金秋十月,也基本到了一年中烏龜冬眠的季節了。很多朋友都會問,我養的小烏龜,究竟能不能冬眠呢?它們又要怎麼冬眠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判斷一隻烏龜能否冬眠,以及烏龜冬眠方法的問題。注意文中所提烏龜,均為需要冬眠的烏龜,非熱帶龜。一、 烏龜冬眠真的很困難嗎?
  • 動物冬眠是為了過冬,那麼假如人類集體冬眠,世界會發生什麼?
    動物界總是會有冬眠的說法,其實這是它們的生理規律,為了能更好地度過寒冷的冬季,但是這件事,我們人類卻不需要。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我們也像動物一樣開始冬眠,那麼這個世界會怎麼樣呢?動物冬眠是為了過冬,那麼假如人類集體冬眠,世界會發生什麼?
  • 冬眠並不是動物的專利,科學家:未來人類也可以冬眠
    動物冬眠我們知道,但是人類冬眠也就是在小說中才看得見,但是科學家卻在一無既往的研究小動物冬眠的遺產因素,他們認為,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假如人類也可以冬眠,那麼太空人就可以在宇宙探索的途中處於冬眠狀態,直到到達目的地以後再甦醒過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
  • 科學家嘗試複製動物冬眠 人類冬眠將不再是幻想
    參考消息網4月15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人類冬眠恐怕不再是幻想》的文章稱,科學家從冬眠動物那裡得到啟發,正在把它們的經驗用在人類醫療事業上,有朝一日甚至可能用於太空旅行。還有科學家正通過實驗研究是否可以降低人類體溫,使人保持類似睡眠的狀態長達數天乃至數周之久,隨後在不造成副作用的情況下將其喚醒。歐洲航天局高級概念小組負責人利奧波德·薩默勒說:「我們看到科學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發展,足以將部分科幻情節複製到科學現實的領域。倒不是說我們很快就能培訓出能冬眠的太空人,而是說我們正在向大自然學習動物在冬眠時所經歷的一些情況,比如怎樣避免骨質流失和肌肉萎縮。
  • 小鼠大腦中有個 控制「冬眠」的「開關」
    對於一些動物來說,降低新陳代謝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狀態,例如熊、蝙蝠等動物冬眠時會多次經歷長達幾天的低代謝狀態——蟄眠;小鼠在食物短缺時會進入日常蟄眠,每次維持數小時左右以減小自身能量消耗。目前,科學家還不了解小鼠的體溫在蟄眠或其他低溫情況下,是如何降到37攝氏度以下的。近期,兩項發表於《自然》雜誌的獨立研究均表明,當小鼠受到刺激時,其大腦中的一種特定神經元能誘導它們進入低體溫狀態。
  • 人類為什麼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
    人類為什麼不需要冬眠?看看人類冬眠的後果,原因一目了然!為了適應多變的地球環境,動物們都在不斷的進化,不同的生物鐘已經進化出了不同的能力,人類可以利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不斷創造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精彩。
  • 日本科學家發現動物的睡眠開關,人類會不會進入可以冬眠的時代?
    這種情況跟「冬眠」極為雷同,但在這個引發騷動事件的10多年後,讓人聯想到「人類只要開啟某個模式也有可能冬眠」的新聞出現,那就是從老鼠身上找到了「睡眠開關」。五、人類冬眠的可行性之三,日本科學家已經找到動物的睡眠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