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IPO數據大起底:新股數減 大額募資增

2021-01-11 東方財富網

  伴隨著奧美醫療的過會,證監會完成了其在2018年內的最後一次IPO審核。

  這一年,發審委審核趨嚴,新股數量、募資總額雙降,大額單例募資成為募資主力;這一年,有些行業業績優秀,細分龍頭紛紛上市,有的行業表現一般;這一年,七個地區IPO掛零,與此同時,IPO企業熱點城市排名卻已完成重新洗牌。

  而在每一個現象和趨勢的背後,數據總能發出最強的信號。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裡,IPO市場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募資、行業和地區等三個方面,通過一系列數據復盤了2018年的IPO審核情況。

  新股數減,大額募資增

  據統計,發審委今年共計審核了172家企業(不包含取消審核,多次上會僅計算一次),其中111家順利過會,過會率為64.53%,這一數據創下了近五年的新低,另外有13家企業在公布上會日期後取消審核。

  從單月審核通過率來看,2018年1月的通過率僅為42.86%,為全年最低谷;2018年11月的過會率為90%,為全年最高。

  2018年共有105隻新股上市,募集資金總額達1378.15億元。而2017年共有438隻新股上市,募集資金總額達到2301.09億元。

  可以發現,受嚴審核的影響,2018年的新股發行數量和募集資金總額都有了明顯的下降,同比分別減少76.03%、40.11%。

  雖然2018年的新股發行數量僅為2017年的四分之一,但是募集資金總額卻沒有同等幅度的下滑,這是因為2018年內產生了多例大額募資。今年,新股募集資金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的募資總額合計為665.75億元,佔所有新股募資總額的48.88%。

  具體來看,今年新股募集資金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分別是工業富聯、中國人保、邁瑞醫療、寧德時代和華西證券,募資總額分別為271.2億元、60.12億元、59.34億元、54.62億元、49.67億元,均超過了2017年的募資第一名中國銀河(40.86億元)。

  縱向來看,今年募集資金超過50億元的新股有4家,相較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募資超過50億元的新股數量1家、3家、3家、0家,大額募資新股數量創造了近五年的新高。

  撤單潮湧,堰塞湖消

  和2017年相比,2018年IPO市場最大的特點之一是IPO審核趨嚴、過會率創新低。在此形勢下,IPO市場上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撤單潮現象」。

  證監會官網顯示,今年3月,79家企業接連撤銷IPO申請,達到了撤單潮的巔峰。除了11月,其餘每月均有企業撤回IPO申請,2018年以來已有195家企業主動撤銷IPO申請,而去年全年僅有146家企業撤單。

  雖然「連續三年淨利潤合計不超過1億元的IPO在審企業需要主動撤回IPO申請」的傳言未被證實,但是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主動撤回材料的企業對自身「不自信」的表現。此外,撤單潮的出現還受到「IPO被否的企業3年內不許借殼」的重組新規影響。

  受益於嚴審核的標準、以及IPO審核效率的提升,再加上不少在審企業主動撤回IPO材料,IPO排隊企業數明顯減少,困擾A股多年的IPO堰塞湖現象得到有效的緩解。

  證監會官網顯示,截至12月26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託憑證企業278家,其中已過會35家,未過會243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34家,中止審查企業9家。從最高峰時的約900家,如今已經不到300家。

  同時,今年以來,上會企業的平均排隊時間也有了明顯的縮減,而且還出現了不少閃電過會的企業,如富士康、寧德時代、藥明康德等,IPO堰塞湖已然實現了事實上的化解。

  行業過會悲喜劇

  從行業來看,172家上會企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下稱「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5個行業的上會企業數量均超過10家。其中,電子設備製造業上會數量最多,達25個。

  有趣的是,此前記者初步統計,電子設備製造業的上市公司今年作為併購方參與了超過380單併購,數量同樣位居榜首。

  不過,電子設備製造業的上會企業數量雖最多,但是通過審核的只有13個,過會率僅有52%,尚不及總體過會率,同時也是IPO五大行業中過會率最低的。

  與此不同的是,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過會率非常高,10家上會企業全部通過了審核。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曾對記者表示,化工行業總體比較大,而且分類較細,如果保證在細分行業處於龍頭,會給發審委員的印象更好,有可能增加成功率。

  一位私募基金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應該是供給側改革後,這個行業的公司利潤都比較高,符合發行條件。

  有些行業過會率高,也有的行業上會企業「無一生還」。

  記者初步統計,有9個行業在2018年無一家過會,包括了10家企業,其中紡織服裝和服飾業、紡織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批發業、商務服務業、衛生、娛樂業、漁業等行業僅有一家企業上會,建築裝飾和其他建築業為2家上會卻無一通過。

  另外,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上會企業均不低於三家,只有一家企業過會,過會率分別為25%和33.33%。

  七大行業潛力股

  記者發現,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確實「熱衷」IPO,除了在上會數量和併購數量上這一行最多外,A股IPO庫存——正在排隊中的也有大量的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

  截至12月26日,在處於正常待審(包括已上發審會,暫緩表決)狀態的246家企業中,電子設備製造業有31家,位居榜首。其中,17家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狀態,有望很快登上發審會。

  除電子設備製造業外,還有6大行業排隊待審的企業超過10家,堪稱「IPO大戶」,它們分別是: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20家)、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12家)、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2家)、專用設備製造業(12家)、貨幣金融服務(11家)、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10家)。

  從板塊來看,欲登陸主板和中小板的排隊企業中,前三多的行業基本相同,分別是電子設備製造業(主板12家、中小板7家)、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主板9家、中小板3家)、貨幣金融服務業(主板8家、中小板3家)。

  另外,欲登陸中小板的企業中,金屬製品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也均超過3家。

  欲登陸創業板的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多達10家,同樣是最多的行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9家在排隊,位列第二。

  7成來自五地區

  今年,172家上會企業分布在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集中來自五個地區,依次是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來自廣東省的上會企業數量最多,分別有31家、29家、29家、17家和15家,共計121家,佔所有上會企業數量的70%。而過會企業最多的也是這五大地區,共計75家企業過會,佔過會企業數量的68%,其中,江蘇省企業過會22家,居所有地區之首,過會率達76%。

  上會企業較少的地區有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河北省、遼寧省、陝西省、天津市、雲南省、重慶市,均各有一家企業上會,其中,天津市和海南省的企業均沒有通過審核。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共24個省份有上會企業,山西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甘肅省、青海省、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等7個省級行政區上會成績單掛零。

  北上深杭「新一線」

  有意思的是,2018年,「IPO審核一線城市」並非傳統的北上廣深,反而是深北上杭。

  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和杭州市是上會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分別有18家、17家、15家和9家,而過會企業數量靠前的城市則是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和青島市。

  相比之下,杭州市雖有9家上會企業,但僅有4家企業過會,過會企業擬上市板塊均為創業板,包括2家網際網路企業,1家生物技術公司和1家工程設計公司。

  而廣州市則僅僅只有3家企業上會,無一過會,上會數量和過會率都排在15名之後。

  與此同時,全部A股企業一共3567家,廣東省擁有585家,排名第一,其次擁有較多上市公司的地區是浙江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山東省、福建省、四川省、安徽省和湖南省。據《國際金融報》記者初步統計,按城市來劃分,廣州市共有98家上市公司,杭州市共有130家上市公司,杭州上市公司數量已經超過廣州。

  記者還注意到,個別城市的企業選擇交易所或許也會考慮「主場優勢」。2018年,上海市的上會企業有15家,其中13家企業均選擇登陸上交所,僅2家企業選擇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而深圳市上會企業有18家,其中16家選擇了深交所,僅2家選擇上交所。而北京市上會企業沒有「主場」傾向,17家上會企業中,9家選擇了上交所,其餘選擇登陸深交所。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DF314)

相關焦點

  • 年度IPO數據大起底:新股數減,大額募資增
    這一年,發審委審核趨嚴,新股數量、募資總額雙降,大額單例募資成為募資主力;這一年,有些行業業績優秀,細分龍頭紛紛上市,有的行業表現一般;這一年,七個地區IPO掛零,與此同時,IPO企業熱點城市排名卻已完成重新洗牌。而在每一個現象和趨勢的背後,數據總能發出最強的信號。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裡,IPO市場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 2020年港股IPO年終盤點:全民開啟打新黃金時代,募資全球第二
    「 在各種不確定性中,港股IPO市場卻仍在創造歷史,據市場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的公司一共有144家,共募資3595.03億港元。但2019年共有164隻新股融資3155億港元相比,2020年新股數量下跌12%,新股融資額卻增加26%。
  • 農夫山泉、螞蟻等新股IPO...
    「摘要:又有一波重磅新股來襲!艾德帳號記得提前準備好!」香港新股IPO熱度一直不減,內地投資者也在不斷加碼港股市場。近一年港股打新收益2018年,港交所(00388.HK)進行制度改革,釋放出一大波時代紅利,新經濟領域募資金額接近2000億港元。
  • ipo上市是什麼意思?ipo就一定會上市嗎
    ipo上市什麼意思?  Ipo是指上市公司首次通過證券交易所向公眾投資者發行股票的行為。  當大量投資者認購新股時,上市公司需要以抽籤形式分發股票,也稱為抽新股。一般而言,一旦首次公開募股完成,公司可以申請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上市。在申請首次公開募股之前,有限責任公司應由股份公司取代。  在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上獲得上市的另一種可能方式是允許私營公司在招股說明書或註冊聲明中向公眾出售其股票,但從嚴格意義上講,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只有發行和上市只有兩個環節。
  • 新三板近2月募資同比增300%
    擴容前夕定增井噴,自然人、創投為主要增資方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擴容至全國所有非上市公司的計劃,有望在今年9月底10月初落定。在大範圍擴容與交易改革即將到來的前夕,已掛牌企業的定向增發募資出現了井噴。
  • 硬科技投向標|聯想集團擬科創板上市 京東方擬定增募資不超200億元
    《科創板日報》(上海,宋子喬)訊,本周,硬科技領域投融資重要消息包括:聯想集團建議發行中國存託憑證及在科創板上市;京東方A:擬定增募資不超200億元;滬矽產業擬定增募資不超50億元;廣汽集團石墨烯電池已實車量產測試。
  • 新柴股份IPO過會:一邊募資一邊大額分紅 部分財務內控存在不規範
    一邊募資一邊大額分紅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新柴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61億元、17.54億元、18.88億元、11.2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479.47萬元、7287.59萬元、5402.25萬元、3942.15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8156.78萬元、14091.11萬元、5847.02萬元、2614.74萬元。
  • 老虎證券| 8月美港股IPO:貝殼找房成美股當月最大IPO,農夫山泉認購...
    隨著螞蟻集團正式遞表向A+H上市邁進,貝殼找房赴美上市後股價一路走強,下半年的美港股IPO市場熱度不減。聚焦到剛過去的8月,無論從個股知名度還是融資額上來看,美港股IPO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 估值達2000億,或成今年最易中籤新股
    周五打新,估值達2000億,或成今年最易中籤新股!還有這5隻新股等你(附表)創業板有史以來募資規模最大IPO下周即將發行。下周五(9月25日),創業板新股金龍魚(300999)將進行新股申購。金龍魚本次IPO擬公開發行股份5.42億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54.22億股。
  • 北極熊數量數十年來不減反增:背後統計有偏差?
    北極熊數量數十年來不減反增:背後統計有偏差?然而和預期的大幅下降不同,北極熊數量在幾十年裡不減反增。這是因為統計偏差?還是環境沒我們想得糟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 海鷗股份淨利7年無增 頻繁募資被指圈錢
    綜投網(www.zt5.com)3月11日訊  上市一年半,三個募投項目二個變更,IPO募資額尚存90%的海鷗股份(603269.SH)又要再次募資2.42億。IPO時,公司募資2億元投入到環保冷卻塔等三個項目。如今,公司擬再募資2.42億元,實施三個新的募投項目。  備受質疑的是,一年半前的三個募投項目中,兩個項目發生變更,大部分募資尚未使用,再募資投入類似項目是否具有合理性。  海鷗股份盈利能力較為有限。公司自稱在冷卻塔相關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技術、質量、市佔率均具國內同行之冠。實際上,其經營業績幾乎沒有亮點。
  • 年內A股增發募資2003億 增八成
    統計顯示,今年共有115家公司增發A股,累計增發股數294.42億股,募資金額2002.61億元,與歷史同期相比,增發家數和股數均創出新高;募資金額則僅次於2011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幅達到83.62%。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119家公司公布了增發預案,預計募集股數321.33億股,創出A股市場同期的新高。
  • 金龍魚今日申購 創業板史上最大的IPO
    今日只有一隻新股申購的,那就是金龍魚了,打新股的人都知道,新股申購不僅本金安全,收益上也是很穩定的。那麼這金龍魚今日申購,創業板史上最大的IPO,金龍魚的發行價格是多少呢?金龍魚新股申購 金龍魚是豐益貿易(中國)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食用油品牌。
  • 鼠年最嗨打新周來了,8隻新股待申購,其中2隻或有大...
    根據初步安排,本周將迎來8隻新股申購,為春節後可申購新股數量最多的一周。本周新股中,有兩隻發行價較低,根據以往經驗,其上市後連續漲停數可能較多。在打新節奏有所加快的背景下,新股上市後依舊保持較高熱度,給中籤者帶來不錯收益。
  • 東方電熱:擬定增募集8.51億元 歸母淨利潤連續下滑
    相對比初稿,修訂稿對於年產8萬噸高端電池專用外殼材料募資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調整以及更新了項目的備案進展。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電熱近年來營收增速放緩、歸母淨利潤連續負增長。另外,主要股東連續減持公司股份。擬募資8.51億元 主要用於收購、擴產和補充流動資金東方電熱是一家電加熱器、陳列櫃除霜電加熱器製造商,主營業務分為民用電加熱器、工業電加熱器、油氣處理裝備、光通信專用高性能鋼(鋁)塑複合材料及動力鋰電池精密鋼殼材料研發與製造。
  • 博拓生物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8.91億元
    博拓生物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8.91億元 2020-10-13 08:28:13 來源:智通財經
  • ...創業板史上最大IPO或創年內中籤率新高 2000億估值誰是最大贏家?
    而作為創業板有史以來新股發行量最高、募資金額最大的公司,金龍魚或將晉身今年中籤率最高的新股之一。有券商預計,金龍魚上市估值或逼近2000億元。屆時,96歲的創始人、馬來西亞華僑首富郭鶴年將再迎高光時刻,財富增長或在500億元以上。
  • 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募資落地
    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募資落地 全景快訊 吳銳
  • 「看新股」珠海冠宇擬登科創板:業績持續增長 募資主要用於擴產
    公司選用第一套上市標準,擬發行不超過約1.58億股,募資約32.49億元,用於聚合物鋰電池生產基地建設等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擬募資總額約32.49億元 主要用於擴產 根據招股書,珠海冠宇此次申請上市擬募資約32.49億元,其中約20.09億元用於珠海聚合物鋰電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約4.02億元用於重慶鋰電池電芯封裝生產線項目,約4.07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另外約3.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 通威股份:2019年淨利同比增31% 擬定增募資不超60億元
    來源:e公司e公司訊,通威股份(600438)20日晚間披露年報和一季報,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75.55億元,同比增36.39%;淨利潤26.35億元,同比增30.51%。公司擬每10股派發紅利1.86元(含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