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市積極推進橄欖蟶蚌人工繁育

2021-01-14 水產養殖網
安徽阜陽市積極推進橄欖蟶蚌人工繁育2018-10-20 20:0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阜陽日報        瀏覽量: 3850 次 我要評論
  記者從10月19日舉行的市農委、阜南縣政府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上獲悉,三方將密切合作,共同推進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蜆子)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和橄欖蟶蚌人工繁育、開發利用工作。通過人工繁育、增殖放流等,補充恢復橄欖蟶蚌種群,進一步保護資源,並逐步推廣人工養殖,讓更多消費者品嘗到阜南河鮮。

  橄欖蟶蚌是我國特有物種,廣泛分布在阜陽市淮河水域,經濟價值高,被稱為「淮河鮑魚」;生態價值高,碳匯功能顯著,淨水能力突出。近年來,該物種頻危程度加劇,保護開發利用迫在眉睫。2017年,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蜆子)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獲批,隨後,橄欖蟶蚌的捕撈納入政府管理,個人不得擅自捕撈。

  橄欖蟶蚌的保護開發利用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作為國家級漁業科研團隊,技術力量雄厚,在淡水水產生物技術和遺傳育種、漁業資源和環境、淡水增養殖、水產病害與飼料等領域先後承擔和完成了15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的研究課題,獲得科研獎勵成果200餘項。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該中心去年在試驗室成功繁育橄欖蟶蚌,近期在阜南開展小規模人工試驗養殖,長勢良好。

  阜陽市此次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開展戰略合作,將共同推進「中國(淮河)橄欖蟶蚌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研究中心」建設,制定橄欖蟶蚌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創建阜陽橄欖蟶蚌特色飲食文化節等。通過合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綠色發展、生態環保等多重功能,推動我市漁業產學研合作和橄欖蟶蚌科技成果轉化,加強淮河特色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副市長王顯義、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出席籤約儀式。會上,市農委、阜南縣政府分別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連結:

  阜陽市有魚類7目15科42屬53種,漁業人口12萬人,水產養殖面積37.37萬畝。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漁業水產政策,大力發展現代漁業。2017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近10萬噸。休閒觀賞漁業發展迅速,僅潁州區觀賞魚養殖面積達580畝,規模養殖大戶29家,產量8000萬尾,產值4600萬元。綠色生態水產健康養殖加快發展,全市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達8.45萬畝,潁上縣、阜南縣各有1家單位獲得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全市獲得「三品」認證的企業19家,認證品種累計達70個,認證面積達8萬多畝,其中有機水產品2家,綠色水產品4家,無公害水產品13家。漁業資源增殖養護成效顯著,連續17年實施禁漁制度,連續6年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投放水產種苗1.6億尾。
&nbsp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安徽省阜陽市召開橄欖蟶蚌苗種繁育與人工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安徽省阜陽市召開橄欖蟶蚌苗種繁育與人工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座談會2020-01-16 16: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阜陽市水產管理局        瀏覽量: 5323 次 我要評論 2020年1月15日,安徽省阜陽市召開了「橄欖蟶蚌苗種繁育與人工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座談會。
  • 阜陽市2020年橄欖蟶蚌底播增殖放流活動在阜南縣舉行
    10月27日,阜陽市2020年橄欖蟶蚌底播增殖放流活動在阜南縣舉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萬一兵,阜南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雲川,副縣長姜寧等出席活動。
  • 阜陽市舉辦2020年橄欖蟶蚌底播增殖放流活動
    10月27日,阜陽市2020年橄欖蟶蚌底播增殖放流活動在淮河阜陽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舉辦。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萬一兵,淮河流域漁業生態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水產養殖研究室副主任聞海波,安徽省農科院水科所黨委書記崔凱,阜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董志誠,阜南縣人民政府縣長李雲川、副縣長姜寧等有關專家學者和政府領導出席活動。
  • 阜陽今年將人工繁育20多萬隻蜆子
    昨日,橄欖蟶蚌人工繁育、開發利用工作推進會舉行。記者獲悉,阜陽市已突破橄欖蟶蚌(蜆子)人工繁育關鍵技術,正在建設規模化繁育設施,今年將繁育蜆子種苗20多萬隻。
  • 橄欖蟶蚌保護區完成勘界立標工作
    近日,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勘界立標工作正式完成,界樁的設立更加明確了保護區的範圍、邊界及功能區劃,為更進一步加強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記者了解到,2016年11月30日,農業部批准建立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橄欖蟶蚌,其它保護物種包括河蜆、背瘤麗蚌、三角帆蚌、黃顙魚、鯰等。保護區範圍西起王家壩上遊洪河入淮口,東至潁上縣關屯鄉王集村,全長88千米,涉及阜陽市2個縣8個鄉鎮,包括阜南縣洪河橋鎮、王家壩鎮、老觀鄉、曹集鎮、郜臺鄉,潁上縣南照鎮、潤河鎮、關屯鄉。
  • 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順利完成勘界立標工作
    為進一步加強《淮河阜陽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基礎建設,明確保護區的範圍、邊界和功能區,根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於加快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勘界立標工作的通知》(皖農漁函[2020]878號)要求,阜陽市水產管理局組織相關專家和人員於2021年1月9日-10日,通過現場實地測繪和準確定點定位規劃設計
  •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多舉措推進淮河禁捕退捕工作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多舉措推進淮河禁捕退捕工作2021-01-08 11:5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阜南縣人民政府        瀏覽量: 754 次 我要評論 為切實保障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禁捕工作紮實有效,實現「六無四清」的工作目標,王家壩鎮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淮河阜南段橄欖蟶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禁捕退捕工作決策部署,多措並舉保護淮河王家壩鎮段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
  • 安徽整頓900餘家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
    中新社合肥3月11日電 (記者 吳蘭)安徽省林業局副局長齊新11日介紹,目前,該省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有900餘家,現有各類人工繁育野生動物存欄量較大。下一步,安徽將對以食用為目的從事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經營利用機構,開展一次徹底檢查整頓。
  • 安徽放歸28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它們是幾級保護動物?可以吃嗎?
    揚子鱷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在不少地區有人工養殖。近日,安徽放歸28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那你知道這些被放養的揚子鱷是幾級保護動物?可以吃嗎?一、安徽放歸280條人工繁育揚子鱷!早年間,我國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以保證該物種的延續。而就在5月20日,第16次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涇縣雙坑片區核心區劉衝大塘啟幕。今年,280條人工繁育的揚子鱷將在保護區中五個縣(市區)放歸,為歷年來放歸規模最大的一次。
  • 順昌縣穩步推進水產良種「半刺厚唇魚」人工繁育工作
    原標題:順昌縣穩步推進水產良種「半刺厚唇魚」人工繁育工作     近日,在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順昌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和順昌縣兆興魚種養殖有限公司共同的努力下,水產良種「半刺厚唇魚」人工繁育工作穩步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
  • 關於推進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處置及轉產轉型中面臨的問題與建議
    □ 劉喬芳 胡揭明 楊家俊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管控和產業轉產轉型等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期,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市場監管局組織人員對穩妥推進全市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處置及轉產轉型進行調研,探討了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產業處置
  • 河南省八部門聯合發文 推進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退出處置工作
    【規定】我省開展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退出處置工作9月底落實到位《指導思想》提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決定》,堅決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結合我省實際,科學合理、積極穩妥做好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退出處置工作,保障養殖企業(戶)合法權益,依法有效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 河南八部門聯合發文 推進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退出處置工作
    【規定】我省開展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退出處置工作9月底落實到位《指導思想》提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決定》,堅決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結合我省實際,科學合理、積極穩妥做好人工繁育野生動物退出處置工作,保障養殖企業(戶)合法權益,依法有效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 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尉安寧率隊來蚌蚌考察
    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尉安寧率隊來蚌蚌考察 王誠 曹哨兵陪同
  • 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有序退出 四川出臺補償方案
    對確需退出的合法人工繁育場所,縣(市、區)人民政府在市(州)人民政府指導下,按照《四川省禁食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退出補償及動物處置工作方案》,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估人工繁育主體固定設施投入等因素,分類施策,制訂細化本地工作方案,做實做細調查摸底、數據認定、補償資金籌集、撥付等具體工作。市(州)人民政府要做好評估,統籌平衡轄區內補償水平,確保與各地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
  • 廣西完成除蛇類以外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
    8月9日,隨著最後一批竹鼠的移交和補償款的支付到帳,廣西在養的、以食用為目的的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工作順利完成。
  • 靈山縣財政局落實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補償政策助力脫貧攻堅
    靈山縣認真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精神,從7月21日起有序開展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補償處置工作,為脫貧攻堅完美收官作出了積極貢獻。
  • 藤縣人工繁育陸生野生動物處置和補償工作方案發布
    一、組織保障成立藤縣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處置及維護穩定工作專班,設置工作專班辦公室、補償組、處置組、維穩組、宣傳組和督導組,開展全縣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處置及維護穩定工作。縣工作專班負責制定工作實施方案以及野生動物核查、處置、補償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落實維護社會穩定的各項措施,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落實。各鄉鎮也要組建專項工作組。
  • 安徽阜陽市「牛臉識別」為牛精準上保險
    日前,在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盛強養牛專業合作社,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阜陽市中心支公司保險人員正在通過「牛臉識別」技術,為該合作社的300頭肉牛購買保險。「在『牛臉識別』之前,牛一旦發生意外死亡,不僅對養殖戶的打擊很大,而且理賠很慢。」合作社負責人周敏修說,現在有了「牛臉識別」技術,投保手續不僅簡單,而且還減小了養牛風險,每頭牛隻需300元保險費,如果意外死亡可以獲賠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