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尋求幫助說:自己到了要結婚的年齡,自己也相親過很多次,但是自己對相親一直提不上興致,該怎麼辦?年齡到了,家裡人很著急,就經常給自己介紹,但是自己對這個事情一點都不感興趣,但又不想讓家人太擔心,所以自己也很困擾。
所以,在自己不感興趣的情況下,該為了父母去相親嗎?
不該。
因為每個人都需要先為自己負責,才能夠為周圍人負責。
自己要不要為了父母去相親這件事情,其實是可以通過提問者糾結的心情去感受到ta的孝心的,因為自己不想讓家人因為自己未婚而著急、焦慮,也可以理解父母希望兒女能夠結婚幸福的期望。
只是在做選擇之前,自己需要先想清楚,自己的婚姻是誰的責任呢?
自己是為了父母而結婚,還是為了自己而結婚呢?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為了自己而結婚,或許一小部分人會因為父母而結婚,那麼估計最後還是會為了自己而離婚。
如果自己真的能夠接受為了父母而結婚,可能隨便找個人就結婚了,自己也不會在這裡糾結要不要去相親這件事情了。
其實相親這件事情本身是沒錯的,但是自己在沒有結婚的意願下,或者自己是牴觸相親這件事情的情況下,為了父母而去相親往往會起到消極的作用,所以覺得不該去做。
讓父母不擔心的方法並非只有順應父母的想法,自己也可以先和父母溝通,比如表達:爸、媽,看到你們為了給我介紹對象而做了那麼多的努力,其實我自己內心也挺感動的;我知道你們都是為了我好,會覺得如果我能夠結婚了,就能夠更加的幸福、安穩一些了;其實我也不排斥婚姻,只是不太想要將就著為了結婚而結婚,因為如果我覺得婚姻不幸福的話,結婚了我也還是會選擇離婚的;
我自己也在做很多的努力,讓自己儘快地找到合適的人,我會積極的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去認識更多的人,如果有合適的話,我也會積極把握的,我還做過怎樣怎樣。。。的努力去脫單;
所以我理解你們是為了我好,但是相親這樣的形式我真的有些牴觸,會讓我感覺結婚就是一個任務,我會因此有點害怕結婚的;
所以希望你們能夠再給我一些時間,可以嗎?
表達完了之後,父母如果能夠理解,當然最好,如果父母還是不理解,那我們也需要去堅持自己的想法,讓父母知道我們會努力尋找幸福的同時,不會輕易的妥協。
不然,此時自己為了父母去相親,然後迫於父母的壓力而結婚了,父母可能會開心一下下,但是如果婚後不幸福,父母一樣會難過、自責,如果之後又離婚了,父母反而會遭受更大的打擊。
結婚不是生活的終點,結婚只是生活的某一個階段。
如果婚姻能夠讓自己幸福,自己自然而然地就能夠進入婚姻了,但如果只是為了他人,或者自暴自棄、隨隨便便的就找個人結婚,那麼婚姻不僅沒法給自己帶來幸福,更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傷害。
或許直面自己當下的困境會覺得很難,但總歸是要去面對的,畢竟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自己是應該好好地照顧父母的生活與感受,但是前提是自己的生活得過得好,不然自己每天都水深火熱的,也不可能給父母帶來積極的影響了。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