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指出,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島北部發現的有5.2億年歷史的梳狀化石是世界首個濾食動物的食物採集結構。
該化石長有12釐米長的彎曲的脊椎,上面覆蓋3釐米長的細絲。考慮到其家族近親的身體比例,科學家推斷這個類似蝦的生物約61釐米長—根據現代標準並不大;但相較於那個時代的生物,它已經非常巨大。這個生物名為Tamisiocaris borealis,俗稱奇蝦。
研究證實,這個類似蝦的海洋生物是已知最古老的會遊動的濾食動物,類似於現在的磷蝦和鬚鯨類。
該物種在水下清掃覓食的附器以收集小至0.5毫米的自由遊動的生物體(和今天的鰓足蟲大小相當),而非通過追逐獵物的方式覓食。研究人員將該發現在線發表於近日的《自然》雜誌上。
該物種及其自由遊弋的濾食性方式在寒武紀大爆發時期(5.42億年前,生物多樣性突然爆發式地出現)不斷進化,作為濾食動物,Tamisiocaris如此大的體形表明寒武紀時期的生態系統比先前認為的更適合生存。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生物是從捕食性奇蝦類生物進化而來,後者是當時的頂級捕食者。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