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大無肛寶寶去世 捐獻眼角膜兩人受益(組圖)

2021-01-08 浙江在線

  昨日3時30分許,湖南省兒童醫院,來自株洲的兩個月大無肛寶寶亮亮(化名)去世。這是亮亮生前躺在病床上的場景,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望著周圍的世界。圖/記者 楊抒懷

  8月2日,湖南省兒童醫院,亮亮(化名)在床上安靜地睡著了。圖/記者楊抒懷

  晚安,孩子你是光明的天使

  兩個月大無肛寶寶昨日凌晨去世 家人捐獻其眼角膜,至少將使兩人受益

  「我親愛的兒子,我知道你眷戀這個世界,所以留下你的角膜,延續光明。就如同你還活著一般。」亮亮的父親蔡先生說完這話,淚水決堤般滑落,轉身離去,不忍再看兒子一眼。

  8月4日凌晨3點30分左右,在堅強存活2個月之後,來自株洲的無肛寶寶亮亮(化名)去世了。根據其父的心願,長沙愛爾眼庫的工作人員趕到湖南省兒童醫院,提取了小亮亮的眼角膜。

  孩子出生就受多種疾病折磨

  今年6月,亮亮降臨人世。孩子一出生,就被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無肛、21三體症候群等十多項疾病,需馬上住院治療。

  為保住孩子,夫妻倆將亮亮送到湖南省兒童醫院治療。該院新生兒外科護士長說,孩子十分可愛漂亮,眼睛大大的,小小的他卻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無肛導致孩子進食困難,醫生告訴家長,孩子很難存活,但家長不放棄。醫生在孩子的肚子上造瘻,延續其生命。但先心病等疾病的存在,仍十分危險,孩子天天都在和死神抗爭。

  此前,記者在湖南省兒童醫院的病床上見到亮亮。他那雙烏黑的大眼睛,總是好奇地盯著周圍的世界。護士說,有時,還能見到亮亮純真地笑著。疾病加上治療,孩子的臉顯得很蒼白,但一看到孩子的眼睛,總會讓人產生無數憐愛。

  孩子走了,眼角膜特別清亮

  在花去大筆的費用後,直至8月1日,家人只得無奈地選擇放棄治療。

  在醫院的宣傳欄裡,孩子父親注意到高振、黃舸這些孩子離去後留下眼角膜的資料,他也產生了捐獻亮亮眼角膜的想法。在與妻子等家人溝通後,全家一致同意,決定留下孩子的角膜。這也算留下一些念想,能給人欣慰。

  8月1日,籤署志願書的時候,這個才2個月大的男嬰,安靜地躺在病床上,表情很豐富。在一旁的父母抑制不住悲傷,轉身悄悄哭泣。

  據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的醫生介紹,小亮亮的眼角膜特別清亮,雖然他只有2個多月大,但是角膜已如八九個月大的孩子般,至少可讓兩個人受益。移植手術擬在8月9日進行。

相關焦點

  • 2月大無肛寶寶去世 捐獻眼角膜至少幫助2人/圖
    謝謝你,親愛的孩子  晚安,孩子 你是光明的天使  兩個月大無肛寶寶昨日凌晨去世 家人捐獻其眼角膜,至少將使兩人受益    8月4日凌晨3點30分左右,在堅強存活2個月之後,來自株洲的無肛寶寶亮亮(化名)去世了。根據其父的心願,長沙愛爾眼庫的工作人員趕到湖南省兒童醫院,提取了小亮亮的眼角膜。  孩子出生就受多種疾病折磨  今年6月,亮亮降臨人世。孩子一出生,就被發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無肛、21三體症候群等十多項疾病,需馬上住院治療。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連結  資料照片:2004年2月21日,湖北巴東縣中醫院46歲的護士王飛越因肺癌去世,生前,她通過本報表達了希望捐贈眼角膜的願望。在本報記者的見證下,她實現了自己的遺願,成功捐出了角膜;她走了,目光依然明亮。
  • 溫籍著名眼科醫生姚曉明 談姚貝娜角膜捐獻過程
    昨晚10時3分,成都愛迪眼科醫院,溫州籍臨床醫學博士、著名眼科醫生姚曉明將姚貝娜捐獻的一枚角膜成功移植到一名董姓男青年的左眼中。至此,她捐獻的角膜已使兩名角膜病患者受益。前天,歌手姚貝娜去世後,姚曉明為她做了眼角膜摘除手術,又連夜將貝娜捐獻的一隻角膜移植到深圳一名患角膜病的26歲男青年眼中。昨天,姚曉明因此成為國內媒體關注的焦點。昨天下午1時30分許,溫都記者聯繫上了他,此時他正準備趕赴成都做角膜移植手術。電話中,姚曉明向記者述說了他和姚貝娜一家人相識相知的故事,以及他在姚貝娜住院期間的所見所感。
  • 馬可主演中國首部眼角膜捐獻題材電視劇
    《你永遠在我身邊》是中國第一部聚焦眼角膜捐獻題材的現實原創都市情感劇,以戰鬥在眼角膜捐獻第一線的眼科醫護人員、角膜捐獻宣傳志願者以及眼角膜捐獻者為原型,截取真實故事和案例,展現了他們的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  發布會現場,馬可身著一套純白套西,搭配小白鞋,設計感鮮明的配飾點綴,簡約時尚,這與他在劇中的飾演的設計師角色不謀而合,讓觀眾更加期待他在劇中的表現。
  • 安慶78歲老人決定無償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8歲的石根應,曾是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花元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前不久,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那就是要在自己離世後將自己的遺體及眼角膜無償捐獻給國家。「國家對我太好了,我也沒有別的方式,我想把自己的眼角膜和遺體捐獻出去,給國家做一點貢獻,這是應當的。」石根應說出了自己的內心的想法。2014年,石根應老夫妻倆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當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低保、養老、就業等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兒子在蕪湖找到工作並順利成家生子,2017年,石根應一家順利脫貧,一家人的生活漸漸好轉。
  • 33歲空軍中士因病辭世 捐獻眼角膜留愛人間
    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郭秀睿)12月15日,在聯勤保障部隊940醫院,同病魔抗爭多年的空軍中士唐磊(化名)離開了人世,在生命彌留之際,他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眼角膜。當天下午4時,在蘭州市紅十字會及唐磊家屬、戰友的共同見證下,蘭州愛爾眼庫完成了唐磊的遺願:捐獻眼角膜。
  • 湛江24歲小夥不幸車禍離世 捐獻器官拯救他人生命
    湛江24歲小夥不幸車禍離世 捐獻器官拯救他人生命金羊網  作者:豐西西、伍曉丹  2019-07-26 7月24日晚,家人含淚為他捐獻了心臟、肝臟、雙腎、雙側眼角膜,此舉將讓 6-7人受益。
  • 借他的「眼睛」重新看見世界 74歲老人離世捐獻眼角膜
    (廈門弘愛醫院供圖)  他說  我的眼角膜如果給了鄉下的村民,他就能看到廣袤的田野,如果給了都市的居民,他就能看到城市的變遷。  家人說  他走了,但卻以另一種方式活了下來,他生前熱愛旅遊,就讓那些重見光明的人替他看看這個世界吧。
  • 癌症患者去世後捐獻器官,會不會把癌症傳染給別人?醫生這麼說
    2015年1月16日16點55分,歌手姚貝娜因為乳腺癌不幸去世。根據其遺願,醫生摘取了姚貝娜的眼角膜,而其眼角膜將捐獻給深圳和成都的兩位年輕受捐者。姚貝娜雖然逝世,但她的歌聲卻留在了人們心中,也為眼疾患者帶去了光明。
  • 遺體和器官捐獻有關問題解答
    5.遺體捐獻有具體要求嗎?  答:遺體捐獻是當一個人不幸去世時,根據本人生前意願或直系親屬的意願,將其遺體以無償的方式,捐獻給醫學院校,作為科研教學之用;遺體捐獻無特殊要求,只要沒有感染愛滋病或其他嚴重傳染病的,在其身後都可捐獻。  6.捐獻遺體如何具體執行?
  • 特殊「夫妻合影」:雲南醫學伉儷捐獻遺體,骨骼標本放在一起
    >供教學使用 胡素秋教授10年後的2015年冬李秉權的妻子、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胡素秋追隨丈夫而去也將遺體捐獻給昆明醫科大學她在遺囑中稱:「眼角膜、進口晶體同時,他們也是雲南的傳奇伉儷一個是來自騰衝的寒門孤兒幼年時父母先後因病去世靠兄嫂三架織布機織布賣布讀到高中畢業後又步行兩個月到昆明投靠同鄉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考取雲大醫學院(昆明醫科大學前身)
  • 志願者趙連翠:手搖輪椅的遺體捐獻「大使」
    3月5日雷鋒日,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趙連翠家中,為9名志願者現場辦理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至此,莒縣共有88名志願者申請遺體捐獻登記,實現捐獻6人。 後來通過我做工作,特別是對我兒子做工作,如果去世火化了,什麼都沒有了。要是把眼角膜捐出去,讓更多的人見到光明,多好啊;把腎臟捐給需要的人,能夠讓他們重獲新生,多好啊。」時隔多年,趙連翠依然痴心不改。而且,在她的帶動下,姐姐趙連珍也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   家人不理解,趙連翠可以做工作說服!社會上的人不理解,甚至惡言相向,通過網絡攻擊趙連翠。
  • 廣東器官捐獻為何連續10年第一?在他們身上或能找到答案
    妮妮的眼角膜可以在別人眼睛裡看到這個世界,她的心依舊會跳動。」時隔兩年,清遠3歲捐獻者妮妮的母親回憶起細節仍萬分悲痛。她說,人的真正消亡,是直到最後一個記得她的人也離開世上了,才算是真正在人世裡消失了。「只要我們想著她念著她,她就還活著。這是對妮妮最好的紀念和愛。」現在妮妮媽常去器官捐獻者的墓園看妮妮。
  • 日照老人因車禍去世 兒女把父親「眼睛」留在人間
    原標題:兒女把父親「眼睛」留在人間  本報日照11月3日訊(記者 彭彥偉 劉濤 實習生 孫曉婉) 日照一位老人遭遇車禍去世,老人的兒女決定捐獻老人的眼角膜。11月3日下午1點,山東省紅十字會的醫務人員將老人的眼角膜取出,將幫助兩位患者重見光明。
  • 「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女大學生捐獻角膜遺體
    陳琦媽媽籤署角膜遺體捐獻志願書。紅網時刻1月6日訊(通訊員 楊麗紅)「當我離開,把愛留下」,22歲的女大學生陳琦一直催媽媽聯繫省城長沙紅十字會。1月4日下午5點,陳琦媽媽輾轉通過長沙市紅十字會,電話裡強烈表達了陳琦角膜遺體捐獻的意願:「她想要在她還活著的時候親自籤署志願書,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但她還很年輕,想要把角膜留在世上,幫助別人看見這個世界,用另一種方式活下去,遺體捐出來做醫學教研,用最後的力量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1月5日凌晨零點02分,陳琦因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
  • 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讓遺失的錢包找到主人
    兩次往返現場尋包無果的賀傑隨後報了警。就在他煩惱不已時,一個從北京打來的陌生電話讓他欣喜若狂,錢包有下落了……8月1日,記者聯繫到了賀傑。他開心地說:「經歷了這件事,我特別相信『好人有好報』。」賀傑是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高三畢業生。7月23日下午,他與姐姐在維多利時代城6樓散心。兩人在大廳一角落座,就選擇報考學校和專業一事聊得十分投入。
  • 哪些領導人去世後捐獻了器官和遺體
    遺體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家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 其實,許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放棄了墓葬,而選擇將骨灰灑向大海,寓意「毫無保留地獻給黨和人民」。
  • 器官捐獻 總有人在說「我願意」!
    器官捐獻 總有人在說「我願意」!捐贈條件1自然人願意死亡後捐獻器官的,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只有同意捐獻的口頭意思表示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有其配偶以及二名醫師的書面證明;(二)沒有配偶的,有其父母或者成年子女以及二名醫師的書面證明;(三)沒有配偶、父母、
  • 遺體捐獻 讓生命開啟第二次旅程
    裴風岐和袁桂芳是重組家庭,18年前,他在一次驢友活動中認識了她,後來兩人一起外出旅行,一起參加社區的活動,一起做志願者……家庭關係一直很和諧,孩子們對二老也很孝順。「不像現在直接找紅會登記就行,那個年代不知道去哪裡能辦,聯繫上山大醫學院後還去作了公證。」2003年2月,吳曉建父親86歲生日那天,老兩口留下遺囑並籤署了遺體捐獻協議。「他們看到這個證書就安心了,」他拿起兩本綠皮的遺體捐獻證書說,父母在生命中的最後幾年過得平靜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