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驢摔輕,馬摔重,騾子摔人要人命」,有道理嗎?

2020-11-29 咱們農村的事

即將到秋收時節,我們能看見很多農民朋友已經開始在地裡忙活著,到農村一看,其實有不少的農人已經開始使用機械種田了,不過在過去,機械並沒有那麼普及,大部分的農民會養驢、牛、騾子這種動物來幫助自己種田。而老一輩的人在和這些家畜相處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不少俗語,比如接下來的這三句俗語,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第一句話是「驢摔輕,馬摔重,騾子摔人要人命」,這句話描寫的是從這三種動物身上摔下來的受傷程度,從驢身上摔下來會比較輕,因為驢的性格相對起來更加溫和,並且個頭也沒有其他兩個這麼大。從馬身上摔下來就比較嚴重了,甚至會到斷胳膊、斷腿的程度,馬的體型更加高大,並且擅長跑步,奔跑時的速度很快,一旦摔下來就會受到重傷。

而騾子是驢和馬的結合體,可以說是擁有了兩種動物的特點,它的個性還特別暴躁,是很難平穩地騎在上面的,而且一旦摔下,騾子說不定還會再給你踩上幾腳,傷害力真的很大,所以就有了這種說法。

第二句話是「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從字面上看,意思就是驢肉是香的,馬肉是臭的,而騾子肉是難吃的,其實這句話也不是絕對的。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驢肉是非常好吃的,而農人覺得馬擅長跑步,身上肯定都是肌肉,吃起來口感一定不怎麼樣,才會有這種說法。

騾子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所以過去的人們害怕吃了這種動物,自己也會失去繁衍的能力。並且騾子的壽命有幾十年之長,農人會對騾子產生很深的感情,所以也不捨得殺了騾子。

第三句話是「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這句話描述的是騎的時候坐的位置,馬要靠前些,驢要靠後些,騾子就坐在正中間。這句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馬速度快,一路上會不停地顛簸,騎得靠前就不容易摔下來,驢走得慢,相對起來也很瘦小,所以靠後可以使自己舒服些。騾子結合了這兩種家禽,騎在中間是最穩的。

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總結出來的一些生活經驗,隨著時間的篩選,能留下來的一定都有其中的道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
    摘要:農村俗語「驢馬共槽,馬瘦驢不瘦」啥意思?為何馬瘦驢不瘦呢?文/農夫也瘋狂在你們村裡還有人養馬或者是養驢嗎?因為我們這裡地處比較偏僻,在以前村子裡不僅養牛的很多,而且還有很多人養驢,就連養馬的也有幾家,養殖這些大型的牲畜主要是用它們來拖拉一些糧食。
  • 農村俗語「打破碗,時運轉」,摔碎碗還是好事,這是真的嗎?
    當然在交談的時候,老人們總能夠拿出老者的心態,告訴我們很多處世哲理,他們總能夠說出很多讓人難懂的俗語,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句給大家。1. 「足形彎彎,漂海過山」如果腳趾頭看起來有著不同的形狀,足部看上去有點彎曲,那就意味著這個人一直都比較辛苦,半輩子走的路太多了,因此腳的形象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 農村老人常說:「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什麼意思?
    雖然這些農村老話不是出自名人,但卻是通過日常積累總結出來的話,從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說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這些農村老話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時候短短的一句話,就能把想表達的意思和感受說出來,並且讓人在其中能用心感受,這些老話的魅力現今依然散發著它的魅力。
  •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你會區分騾子和驢嗎?
    野生獸類經過人們長時間的馴養發展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家畜,經過長期馴化,它們的體型、生活習性和生理機能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性情也變得溫順,最重要的是更符合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今天在城鄉結合部看到的這頭家畜,它是馬和驢的後代,也就是騾子。
  • 90斤古牧犬長了一個「驢脾氣」,不給吃飯,摔碗掀桌子
    臺灣有隻英國古代牧羊犬,目前體重達90斤,全因主人吃什麼,它都要分一半!要不然,它就會使用鐵砂掌生氣地摔碗!主人表示,這原來是狗狗長了一個「驢脾氣」,有一次沒給它吃的東西,它居然把桌子都嫌煩了。 英國古代牧羊犬「姆咪」目前重45公斤,相當於一個成年女生的體重。
  • 農村老人去世要摔瓦盆,沒兒子,盆是女婿還是侄子摔?看完明白了
    先跟大家分享個事,筆者的二爺爺就有一個兒子兩個閨女,平時兒子也就是筆者的大爺非常不孝順,當初三個晚輩講好了一家照顧4個月,正好一年,據大姑講二爺爺每次到大爺那裡都會被餓瘦七八斤,有時候還能見到臉上有傷,問二爺爺他就說是自己碰的,也不說其它的,但是大姑父對二爺爺就非常孝順,因為二姑父父母去世的早,拿二爺爺當自己父親待,那真是有求必應
  • 農村飼養技巧:「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農村飼養技巧:「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有道理嗎?但是不管外來人怎麼說,對於農村的發展都不能夠起到阻擋的作用,農村也有一些文化流傳,比如說我們在農村經常聽到的一些俗語,這些俗語大多都比較精緻,而且簡短,說起來也特別的順利。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這句話很多小夥伴們乍一聽的時候都不理解是什麼意思,接下來讓小編給大家解釋一番吧。
  • 農村起靈之前,為什麼孝子會摔瓦罐?真實含義讓人太意外!
    在我國的某些農村裡,至今還流傳這一些古老的習俗,雖然現在是科學的世界,但這些習俗是從古時便流傳下來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就在如今這樣比較發達的社會,這些習俗仍然存在,而這個習俗也是引起了網友很大的興趣,那就是農村起靈之前,為什麼孝子會摔瓦罐?
  • 馬和驢做了什麼,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馬和驢做了什麼,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小編農村出身,從小的時候在街上看到馬和驢總是「傻傻分不清楚」,總是會把馬當做驢或把驢當做馬,後來長大了聽媽媽講,一共有三類分別是馬、驢、騾子。還有就是家長都說騾子是不能生育的,那為什麼馬和驢都可以生育?下面就聽聽小編來跟你們娓娓道來,如果我不說的話,那你一定不知道的喲~這幾個動物裡,就屬馬和驢好分辨了。其中馬的體積挺大的,俗話都說「高頭大馬」就是這麼來的這個成語。和馬相比起來呢,驢的個頭相比之下還是小點的,但是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驢的耳朵可以看出來很大,而馬和驢的結合體就是騾子了。
  •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騾子是馬生的還是驢生的?
    平時在激勵某個人努力工作之時,我們常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那麼,我們不禁好奇起來「騾子是馬生的還是驢生的?」都說騾子沒有生育能力,那麼騾子有公母之分馬?在我國,西北少數民族是最早飼養騾子的地方。
  • 農村習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說法和講究嗎?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習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說法和講究嗎?這是對於農村辦理喪事的描述,在很多地區都有摔盆的習俗,摔盆也被叫做摔「勞盆」「陰陽盆」或者是叫做「喪盆子」,這種習俗由來已久,是一種具有歷史傳統的喪葬習俗,在我國很多地區都頗為流行,在過去摔盆不但是一種儀式,更是作為一種繼承遺產的象徵,很多時候誰摔盆子,誰就擁有對老人的財務以及房產的繼承權,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現在摔盆很多時候也只是作為一種儀式進行,對於過去那些繼承和財產紛爭,現在很少會見到因為摔盆造成的麻煩
  • 農村俗語「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為啥這樣說?有根據嗎?
    長久以來,農村給人的印象是清淨悠閒,尤其是冬季夜晚的農村,一場大雪落下,整個村莊仿佛沉睡了一般,偶爾能聽到幾聲土狗的吠叫聲,以前農村人口密集,大家都守著幾畝田地過日子,家裡面養些雞鴨鵝,偶爾改善一下生活,那時候的生活可以說得上清貧,一碗肉就能讓孩子高興許久。
  • 為什麼說「驢騎後,馬騎前,騾子騎在腰中間」?
    這是一句農村諺語,很多人也許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做一個簡要解答。說到「驢騎後」,大家不免想起「張果老倒騎驢」這個典故。驢在過去的農村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拉磨、耕地、拉車、馱物,但騎驢的一般都是倒騎驢。驢的生理構造和馬不同,驢子的背上偏前會有一塊凸出,像弓一樣的背脊。成色好的驢,那就足夠凸,因此人坐上去,連坐都坐不穩。往後坐一點,驢屁股肉多,倒騎驢,就好多了,也更穩當。還有種說法,那就很哲理了。教育世人不要光看前面的花花世界,有時後面的也很精彩。
  • 馬、驢、騾子的區別
    馬、驢和騾子都是常見的家畜,馬為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驢是奇蹄目馬科馬屬驢亞屬3種獸類的通稱,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大部分為公驢和母馬的雜交後代,很多人分不清馬
  • 澳大利亞現「驢」拉雪橇 聖誕老人助手不慎摔落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新快網」 援引7號電視臺12月25日報導,澳大利亞一則驢拉雪橇、聖誕老人助手不慎摔落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根據社交網站臉書用戶上傳的視頻,當地時間23日下午5時左右,墨爾本以北45公裡處沃倫(Wallan)的公路上出現一名聖誕老人和他的兩個助手,正乘著驢拉的雪橇前行。在路過一個十字路口時,其中一名助手乘坐的雪橇突然翻車,這名穿著特製服裝的女性助手重重摔在瀝青馬路上。視頻附文:「壞消息,聖誕老人助手出了點小事故,不過送禮物應該還來得及。」
  • 驢香馬臭,打死不吃騾子肉,三種同類型的肉,為何被農村區別對待
    在農村,充實忙碌的日子,總是總結出了許許多多的農俗規矩;比如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到底是啥意思呢?然後在看農村,有多少人見過真馬?所以馬那可是很少見,且生長周期也比較長,就算有,人們也不捨得吃馬肉,能高價賣給城裡人,它不好嗎?吃吃豬肉又何妨。有人又問「馬肉真的難吃嗎?
  • 造物主的一時疏忽:騾子、馬和驢到底誰生了誰?
    騾子,對於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應該並不陌生,有的騾子長得大,跟馬差不多,有的騾子長得小,跟驢一樣。長大以後,我們應該都知道了,其實騾子,就是馬和驢的後代。馬和驢,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為什麼也能繁衍出後代呢?這難道是造物主的一時疏忽嗎?
  • 貓咪真的再高都摔不死嗎?
    結果驚奇的發現,即使在空中的時候是背朝著地,貓咪在摔下的一瞬間,也能立馬翻轉過來,最後腳完美著地。換做是人……屁股朝地,摔下來就屁股著地,臉朝地,摔下來就臉著地……這項技能就仿佛是貓咪獨有的超能力。很多人都為此進行了嘗試,都一一成功了。有不少人便好奇了,為什麼貓咪從低空摔下,就算背對著地面,都能夠準確用腳落地呢?是地面對貓jio有什麼吸引力嗎?
  • 騾子、馬和驢之間的關係竟是這樣的?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農業還是當地的主產業的地方,我們還可以看到在農田裡有著幫忙幹農活的牲畜,比如牛、驢、騾子等等,但是你真的能分清騾子和驢嗎?不僅僅是驢和騾子,加上在這段血緣關係中擔當者重要角色的馬,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 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是這樣嗎?老祖宗經驗有道理嗎?
    但懂得合作的動物屈指可數,常能聽到的是狼狽為奸,狼和狽合作捕獵,卻沒人見過狽。俗語:「驢馬不共槽,貓狗別同窩」意思很簡單,驢馬別在同個槽裡吃草,貓狗別在同個窩裡餵養。俗語的本質講的就是競爭合作關係,沒有任何一種生物願意分享自己的食物,不同類型生物和平共處可能性很小。當然,特殊時期驢馬是能共槽養殖的,但結果就是馬和牛誰都強壯不了,貓和狗是能在同個窩裡養,但結果就是是非矛盾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