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秋收時節,我們能看見很多農民朋友已經開始在地裡忙活著,到農村一看,其實有不少的農人已經開始使用機械種田了,不過在過去,機械並沒有那麼普及,大部分的農民會養驢、牛、騾子這種動物來幫助自己種田。而老一輩的人在和這些家畜相處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不少俗語,比如接下來的這三句俗語,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第一句話是「驢摔輕,馬摔重,騾子摔人要人命」,這句話描寫的是從這三種動物身上摔下來的受傷程度,從驢身上摔下來會比較輕,因為驢的性格相對起來更加溫和,並且個頭也沒有其他兩個這麼大。從馬身上摔下來就比較嚴重了,甚至會到斷胳膊、斷腿的程度,馬的體型更加高大,並且擅長跑步,奔跑時的速度很快,一旦摔下來就會受到重傷。
而騾子是驢和馬的結合體,可以說是擁有了兩種動物的特點,它的個性還特別暴躁,是很難平穩地騎在上面的,而且一旦摔下,騾子說不定還會再給你踩上幾腳,傷害力真的很大,所以就有了這種說法。
第二句話是「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從字面上看,意思就是驢肉是香的,馬肉是臭的,而騾子肉是難吃的,其實這句話也不是絕對的。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驢肉是非常好吃的,而農人覺得馬擅長跑步,身上肯定都是肌肉,吃起來口感一定不怎麼樣,才會有這種說法。
騾子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所以過去的人們害怕吃了這種動物,自己也會失去繁衍的能力。並且騾子的壽命有幾十年之長,農人會對騾子產生很深的感情,所以也不捨得殺了騾子。
第三句話是「馬騎前,驢騎後,騾子騎當中」,這句話描述的是騎的時候坐的位置,馬要靠前些,驢要靠後些,騾子就坐在正中間。這句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馬速度快,一路上會不停地顛簸,騎得靠前就不容易摔下來,驢走得慢,相對起來也很瘦小,所以靠後可以使自己舒服些。騾子結合了這兩種家禽,騎在中間是最穩的。
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總結出來的一些生活經驗,隨著時間的篩選,能留下來的一定都有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