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水庫排沙,撈魚人徹夜等待「流魚」:這比打工掙得多

2021-01-20 釣魚七天樂

近期黃河三門峽水庫開始排沙,滾滾水流夾帶著大量泥沙傾瀉而下,河水頓時變成「黃面粥」,含沙量瞬間衝高到257千克每立方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要知道在排沙前,黃河水的含沙量不過5千克每立方米左右。

△民眾等待撈魚(網絡圖)

水中的泥沙突然多出50多倍!影響最大的當然是黃河裡的魚類了。不管大魚還是小魚,都難以抵抗這突如其來的洪流,紛紛漂浮在水面上,形成「流魚」奇觀。

每年到這個時候,附近都有大量村民前來黃河灘守候,等待「流魚」。尤其是排沙的第一、二天,「流魚」的數量最多,個體也很大,二三十斤的大花鰱很常見。

△一位村民撈到大花鰱

在三門峽下遊的平陸縣,距離水庫不遠,剛好是「流魚」的第一站地。因此這裡變成了撈魚人的聖地,每年這個時候都有很多人徹夜守候。很多職業撈魚人,更是準備好船隻、抄網等工具,提前佔領有利位置,等待著自上而下的「流魚」經過。

△撈魚者在車內休息

一位村民在調沙期間,特意請假從外面的工地趕回來,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場「流魚」盛宴。

「從上面流下來的魚,都是野生的,好賣價。10多塊一斤很快就有人買走了,若是能撈到幾個數十斤的大魚,一天下來掙上千塊是很輕鬆!」這位村民說道,今年他特意趕回來,收拾了橡皮筏,準備掙點外快!近期工地上活也不多,撈魚足以彌補請假的損失,比打工強多了!

△這位撈魚者已等待一夜

還有一位附近的村民聽說要排沙,特意放下農活,提前趕過來守候。去年他撈到一條四十多斤的大花鰱,賣了500元。

△守候了一夜的撈魚人

「比在家種地可強多了,如果今年還能撈到大魚,也不準備賣了,想回家犒勞一下家人。」這位村民說,自己也沒什麼裝備,就準備了一個大的「撈頭」,希望能撈到大魚。

有不少人已在河邊守候了一個夜晚,不過今年的「流魚」好像並不多。一位撈魚者撈到一條三斤多的大鯰魚,顯得異常興奮。

△撈到的大鯰魚

「這麼大的鯰魚在黃河已經不多見了,剛撈上來時滿身金黃,現在變成了青灰色。」村民說,前二十年黃河這樣的大鯰魚很多,他打到過三十多斤的!這些年大鯰魚已經很少見了,河裡的小魚少了,鯰魚沒得吃,肯定長不大。像這麼大的一條鯰魚,至少得長三四年時間。

今年黃河的魚比去年少了很多,除了開著橡皮筏的職業撈魚人,一般人很少能撈到太多魚,能有一兩條都已經很不錯了。

據說一個開著橡皮筏的人,已經背了兩麻袋魚趕回家裡了,天氣太熱,撈到的魚必須趕緊賣出去,要不就臭了。

△去年調沙期間,村民撈到如腰粗的大魚

經歷了一天一夜的等待,有的撈魚人空手失望而歸,有的則有幸撈到幾條大魚。裝備相對「先進」的職業撈魚者,雖然撈了不少大魚,但也略帶遺憾,相比去年收成差了不少。

△村民撈到的黃河野生魚

雖然一天撈魚能掙到上千塊,但黃河的魚越來越少是不爭的事實。「以後怕是沒得撈了!」一位村民說,撈的這幾條魚也準備不賣了,自己拿回家吃掉,忙了一天也怪辛苦的!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百家號攝影者:黃河鄉土,一併感謝!文:釣魚七天樂!

相關焦點

  • 砥柱中流是三門——寫在三門峽水利樞紐蓄水運用60年之際
    在這條前無古人的道路上,興建水庫大壩成為不可或缺甚至具有決定意義的重要一環。任何其它壩址都不能代替三門峽為下遊獲得那樣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門峽那樣能綜合地解決防洪、灌溉、發電等各方面的問題。」對於有人提出三門峽水庫淹沒損失大的問題,柯洛略夫認為:「為了解決防洪問題,想找一個既不遷移人口,而又能保證調節洪水的水庫,這是不能實現的幻想、空想。」經過反覆討論研究,查勘團的同志最後一致同意蘇聯專家組的意見。三門峽就這樣,再一次被「圈定」。
  • 黃萬裡因小說成右派 反對修三門峽水庫受批判
    我在美國親自開車行駛45000多英裡,考察了美國許多大的水利工程。我從那時形成一個看法:一個水利大壩建在水裡,不但會改變水中的泥沙流狀態,而且還受到大壩所在的地質和地理條件的影響。回國後不久,我就認為當時對長江、黃河的治理是錯誤的,因為在長江上建三峽大壩要受大壩的地質狀況的嚴重影響,而在黃河上建三門峽大壩必將會造成泥沙的嚴重淤積。今天證明了我當年關於三門峽水庫建設的論斷是正確的。
  • 天鵝之城——河南三門峽
    冬季到三門峽看天鵝,已經成為三門峽向外界推介的宣傳語,實際上每年到這裡越冬的天鵝在這一片的分布是比較廣泛,但基本上都棲息在因三門峽水庫而形成的一大片的溼地上,在這一片區域裡它們相互巡弋,時而飛到這,時而飛到那。
  • 密雲水庫今天零時開漁!15萬公斤水庫魚陸續上岸
    經過半年休漁期,密雲水庫於今天(9月25日)0時開漁。今早,新「開漁季」裡第一批15萬公斤水庫魚陸續上岸,走進市民的餐桌。昨夜今晨,記者跟隨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水上分隊的執法船探訪了漁民捕魚的過程。水庫10號壩出船點,十多艘捕魚船整裝待發。「剛才一路過來,沒發現有提前下網的情況。待會出庫時,各位老哥要注意安全。」執法隊工作人員張金龍每年都與漁民打交道,已經跟大夥很熟悉。「放心吧,咱肯定遵守相關規定,畢竟咱還得靠著這水吃飯呢。」劉正義今年50歲,是溪翁莊鎮石馬峪村漁民,捕魚心切的他在船隊第一的位置。
  • 廣西一水庫廢棄後,一種「黑毛魚」迅速繁殖,兇猛數量多已成水庫霸主
    梧州的網友@野釣一哥稱,當地這個水庫在半山腰上,早已荒廢多年,原本他以為裡面主要是鯽魚、鯉魚、羅非魚這些野生魚,然而沒想到裡面幾乎全是一種沒見過的「黑毛魚」.
  • 路亞釣水庫溪哥魚,操作的手法教學,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路亞水庫釣溪哥魚的小技巧,如何才可以提高我們的中魚率,小編接下來就帶領大家去了解一下,直接進入話題,我們可以先準備一些麥穗、腥口味的顆粒飼料又或者是玉米糝等等,用水泡散開,然後團成一個雞蛋形狀同樣大小,往水域前30米左右的地方拋投,這樣做的意義就在於可以非常快速的將距離我們比較遠的溪哥魚誘惑過來
  • 三門峽陝州區有一條公路成了百裡畫廊
    三門峽陝州區 313省道 店子風光陽春三月,惠風和暢。從三門峽陝州區出發,沿313省道一路南下,經西張村鎮石原村,越澗裡水庫,穿楊家河村,達店子鄉。新開通的公路在山谷中蜿蜒盤旋,道路平坦而寬敞。道路兩旁山嶺高聳,漫山遍野,房前屋後,山花爛漫。
  • 三門峽:綠水青山終不負 黃河岸邊天鵝舞
    有一個地方,早已為人熟知,這是滾滾黃河拐彎的地方——三面環水、半島風光;  有一個地方,早已聲名遠揚,這是美麗天鵝落腳的地方——天鵝湖水、碧波蕩漾;  這個地方就是三門峽,這裡是「天鵝之城」。
  • 冬季水庫怎麼釣魚?這三個魚窩不要錯過,輕鬆上魚
    冬季作釣水庫,首先是天氣,其次是地形。由於水庫面積大,釣魚環境複雜,魚群密度小,因此冬季水庫釣魚十分困難。今日分享一下冬季水庫釣魚的三個天然魚窩,以供大家參考。1、水庫暗溝普通水庫邊會有一小塊沙灘、泥灘,這類地方一般沒有魚,在這地方的水面下大多會有暗溝,這些暗溝是很好的藏魚地,由於容易積聚食物,且溫度略高於其他地方,所以就會有魚存在,但大多數都是一些小魚,由於大魚藏不住,所以想釣大魚的人就不把這種暗溝放在首位了。
  • 安徽水庫洩洪引來錨魚大軍,有人錨三百斤魚,網友:太貪婪
    安徽滁州來安紅豐水庫其中,安徽地區更是「錨魚」釣法的重災區……滁州來安紅豐水庫洩洪,有人半小時釣幾十斤魚水庫洩洪口水流激蕩,一群群湖庫大魚,在激流中瘋狂跳躍,場面看起來非常的「壯觀」。然而,這些在激流中蹦跳的大魚,也是引來「錨魚大軍」的圍剿,幾斤、十多斤一條的大鰱魚、大鯉魚,紛紛被人錨起。——水庫洩洪開啟,半小時內有人就錨起幾十斤魚。什麼是錨魚?為何如此高效?
  • 紹興一水庫裡的魚成片非正常死亡 養魚人哭了
    370畝、20多萬平方米的水庫裡,魚蝦大批死亡,水面上白色的魚肚皮飄蕩,更多的魚蝦風乾、腐爛在岸邊的淤泥裡,湊近還能聞到陣陣腐臭味,很難想像這裡曾經魚蝦滿堂。  位於紹興嵊州市經濟開發區浦口街道的裡滴水水庫,因為附近大壩檢修,一直在放水,水位逐漸降低。
  • 在三門峽揭秘天鵝神話
    就是說以天鵝和別稱天鵝的這些古典詩詞構成了中國古典詩詞中間一個非常宏大的,這叫整體叫詠物詩,詠物詩一個非常美好的主題。   三門峽「政通人和」引天鵝垂青 那個時候他們就說三門峽有天鵝了。然後我就過來看,也就是三五群落,一個群落就是幾十隻,上百隻,三五群,也就幾百隻,不多。後來到了1998年,我到三門峽日報任職的時候,再去那塊地方,看到的那塊地方不在了。然後沿著那條線跑,最後跑到一個水庫,一到那個地方一看,一大片,我非常激動。我當時就想了這麼一個問題,這個白天鵝為什麼會到三門峽,白天鵝為什麼會在90年代在三門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水庫洩洪衝出大魚 村民集體圍捕
    受連日強降雨影響,我市的不少水庫從昨天開始陸續洩洪。和往年一樣,水庫開閘洩洪往往會有不少平日裡見不到的大魚,在洩洪時隨著水庫的大水衝出。金東區的山口馮水庫也是如此,從昨天開始,水庫洩洪口下方就站滿了來捕魚的村民。
  • 【養魚好方法】小池塘也能養出「水庫魚」
    【養魚好方法】小池塘也能養出「水庫魚」2015-06-16 14:3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14165 次 我要評論 雖然有著理想的售價,但水庫養魚的養殖門檻卻不低。不僅因為水庫數量有限,多位於交通不便的偏遠處,而且水庫一般作為飲用水源,通常會禁止高密度的養殖。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養殖戶梁順峰依靠地緣優勢,嘗試用小池塘模擬水庫環境養殖草魚,取得較好的養殖效果。
  • 初到陌生水庫野釣,怎樣判斷水裡魚多不多?有這4招就不怕了
    評論區有些釣友特別喜歡說這樣一句話「釣魚的技術再好,水裡沒魚也白搭」。其實咱們釣魚人每天都在面臨選擇,選什麼天氣出釣,選哪個釣位,選什麼餌料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的地方有魚才行。路人甲就出了次洋相,前幾年的一個夏天去一個半山小水庫釣魚,打窩後半天沒魚,同去的幾個人也是沒口。
  • 在水庫魚密度小的情況下適合提前打窩和打重窩
    首先在水庫想釣魚,必須對水庫要做初步的了解,比如地形,魚情,及當地水庫魚吃食的習慣,這些情況可以詢問當地的水庫釣友,因為每個水庫魚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入鄉隨俗,根據水庫魚吃食情況,來調配餌料,這樣了解的越清楚上大魚的機會也就越大。
  • 水庫釣上野生魚,全身發白足足20斤,有人認識這是什麼魚嗎?
    我們這邊已經是持續多天的晴朗天氣了,氣溫也有十七八度的樣子,這可是難得的好天氣,這時候出門垂釣的話,漁獲一定不會太差,釣友群裡他們一會兒發個大鯽魚的照片,一會兒又發個大鯉魚的照片,看著真讓我眼饞,不過突然有位釣友發了條白色的大魚出來,他說剛從水庫釣到的,回家稱了有20斤重,但是不知道是什麼魚,希望有人能告訴他。
  • 百年水庫釣起巨型羅非魚,八十歲老人:這魚活了數十載
    北方地區白雪皚皚,冰天雪地的天氣,不適合羅非魚的生存,可在南方地區,羅非魚堪稱「打不死的小強」,不斷凍不死,而且數量越來越多,已經泛濫成災,佔據很多河道。凡事羅非魚多的地方,野生鯽魚、鯉魚不見了蹤跡,就連小時候沒人要的鰟鮍、麥穗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 西藏天然水庫裡有8億多斤魚,為何沒人敢打撈?原來是這3個原因
    西藏天然水庫裡有8億多斤魚,為何沒人敢打撈?原來是這3個原因 在節假日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會選擇用旅遊的方式來放鬆身心,去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西藏就是一個非常吸引人們去旅遊的地方,因為這裡有著特有的藏區文化以及優美的風景,布達拉宮就是人們非常嚮往的地方,但是在西藏有一個地方也非常值得去。
  • 小夥用三個地籠在水庫裡抓魚,沒想到收穫豐富,竟然裝了滿滿一桶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在農村這個地方通常都會有水庫的,畢竟要是沒水庫的話那村裡的人該怎么喝水呢?大多數的水庫裡面都有著許多魚,還有其他一些物種,這不就有個小哥專門跑到水庫裡抓魚來吃。可以從圖片裡面看到這小哥還是挺聰明的,放了三個地籠在水庫裡面,只要在裡面放上一些誘餌就可以等待魚上鉤了。小夥用三個地籠在水庫裡抓魚,沒想到收穫豐富,竟然裝了滿滿一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