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年休漁期,密雲水庫於今天(9月25日)0時開漁。今早,新「開漁季」裡第一批15萬公斤水庫魚陸續上岸,走進市民的餐桌。昨夜今晨,記者跟隨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水上分隊的執法船探訪了漁民捕魚的過程。
零時不到,水庫裡一片漆黑,只能依稀看見遠處庫邊鎮村裡的燈光,抬頭是滿天星鬥。正式開庫前,執法隊再次出船,巡查是否有漁民提前下網。昨天下午,執法隊已經對提前做捕魚準備的漁民進行了檢查,根據規定,所有的捕魚船都只能手搖,不得外掛任何動力裝置;漁網網眼要大於14.5釐米,以保證小魚不被捕撈;漁民必須持有捕魚許可證,且人證必須合一。
水庫10號壩出船點,十多艘捕魚船整裝待發。「剛才一路過來,沒發現有提前下網的情況。待會出庫時,各位老哥要注意安全。」執法隊工作人員張金龍每年都與漁民打交道,已經跟大夥很熟悉。「放心吧,咱肯定遵守相關規定,畢竟咱還得靠著這水吃飯呢。」劉正義今年50歲,是溪翁莊鎮石馬峪村漁民,捕魚心切的他在船隊第一的位置。他坐在船尾,帶著頭燈,雙手扶槳,隊友坐在船頭,為捕魚做著最後的準備工作。
零時一到,漁民們魚貫而出,四處散開,借著燈光,可以看到船後的一道道水痕。「從這到水庫中得劃上1個多小時,還得尋找最佳捕魚點,夜間完全靠經驗判斷。」劉正義雙手搖槳划動,興奮地告訴記者,他這次帶了24片網,每片1米長,到了捕魚點,先得定網,然後下網,這個過程大約又得1個小時。布好網,就是等待,運氣好半個小時就可起網收魚。上個「開漁季」,劉正義個人捕魚收入有七八萬元。
4時,執法隊例行巡查。此時,水庫周邊燈光更加稀少。不多一會兒,有漁船出現,陣陣魚腥味飄來。「老任,今天收穫怎樣?」借著手提燈,張金龍認出了任寶山。老任正在起網,只見他雙手吃力往船上拽漁網,不時地有魚在網裡撲騰。「還行,我剛起了十來片網,已收魚幾百斤吧。」正說著話,一條大花鰱被起出網來。老任雙手撿出大魚扔進魚艙,「10來斤吧。」在停留的十多分鐘裡,老任收了幾十條魚,不時還有大貝殼。有時網中摻雜會有小魚,老任撿起來順手又扔回水庫中。
執法船繼續往庫中行駛,這時天幕下逐漸露出了微光。「咱們瞧瞧老萬去。」張金龍領著記者繼續往前,在京密漁285號漁船附近停了下來。「老萬,這次還能得冠軍嗎?」「這次有個千八百斤。」老萬全名叫萬明泉,是位老漁民。此時,他起網已接近尾聲,船艙裡橫七豎八全是魚。「水邊收魚的人已經快等不及了。」很快,老萬把漁網整理好,開始往岸邊划去。
順著老萬的方向,記者發現岸邊停著貨車。「萬叔,今天魚不少啊。」收魚的小夥兒趕緊拿出魚框和秤等著。一陣忙活之後,小夥兒心急火燎地要走。「萬叔,魚錢回頭給你,我得趕緊去早市。」說話間,他已發動貨車,要第一時間把開庫第一批水庫魚給市場送去。
早上6點,漁民陸續上岸,水庫又恢復了寧靜,成群的淡水鷗在水面飛過,激起了陣陣漣漪。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周林
攝影:何冠欣
監製:閆雪靜、陳巖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洪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