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獸醫的印象是什麼?
救治動物?有愛心?
在臺灣,有一個女孩
被稱為臺灣溫柔心善的美女獸醫
但她卻在兩年時間裡,
親手結束700個流浪動物的生命
更讓人吃驚的是
最後她選擇用給狗狗注射安樂死的藥物自殺
年僅32歲
這名女獸醫叫簡稚澄
從小愛動物的她,以獸醫特考第一名考上臺大獸醫系
畢業後她依然放棄了安穩的工作
而選擇去了動物收容所
一腔熱血的她,工作第一天就傻眼了
v
臺灣的收容所規定:
如果流浪動物在12天之內,沒有被人領養
收容所就要對它們進行安樂死處理
所以在流浪動物收容所裡工作的獸醫
做的更多的可能不是救助動物
而是結束無人領養的流浪動物的生命
簡稚澄上班第一天就目睹了六七十隻動物被安樂死
崩潰的她回家哭了整整一夜
v
「獸醫五年的教育,沒有教過安樂死這個課題。」
「你把它抱上臺的時候,它是全身發抖的,但可能我們藥劑一下去,3到5秒它就走了,就不抖了,其實那是很心酸的。」
「我記得很深刻,它是一隻米格魯,它把腿伸給醫生,讓醫生順利地幫它打針。可是回來之後,我們心裡都留下一道傷,好像就是我非要你死的那種心情,這件事情很難放下。其實活著的人才是在受傷。」
被稱為醫生卻還要扮演最後的劊子手
這對很多熱愛動物的人來說
實在是難以接受
v
但簡稚澄最終還是選擇留了下來了
因為在這個看似殘忍的「安樂死」背後
有著不得已為之的緣由
v
收容所裡的小動物都是長時間流浪
它們有些因為受到了虐待而對人類充滿了警惕
會對人類或其他同伴造成威脅
更最要的是
流浪的生活讓它們身上攜帶了大量的病菌
一旦在流浪中病死而掩埋
實體上帶有的病菌,對城市也是潛在的危險
所以很多時候他它們就被送來了收容所
v
但是收容所的承載量是有限的
如果數量超過上限不採取措施
就會造成收容所動物生活環境擁擠、衛生得不到保障
甚至流浪動物將沒有足夠食物繼續生存
因此,把流浪動物送入收容所
在收容所裡進行「安樂死」
是考量各方面因素後不得已而為之的最終選擇
所以為了延續這些小動物們的生命
領養是最好的出路
為了讓收容所裡的動物更快的被領養
簡稚澄請來攝影師給收容所裡的動物拍照
用最可愛的一面吸引領養人
v
當然,她還會在網絡上不遺餘力地宣傳
領養代替購買
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
簡稚澄的收容所曾是安樂死率最低
領養率最高的收容所
媒體們一度誇讚她是
最美獸醫師
但是,動物們被收養的速度
還是遠遠慢於收容所接收新動物的速度
v
僅2年的時間
有700隻無人領養的動物被她親手執行了安樂死
收容所裡立下了一塊獸魂碑
簡稚澄每天都會去那和天堂裡的狗狗聊會天
但是!
這世界上有善良的人,也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
由於在簡稚澄的努力下
桃園動物保護教育園的狗狗吸引了很多領養人
也吸引了一些愛狗的假志願者
v
他們申請成為照顧狗狗的志願者
暗地裡評估收容所幼犬品種、外觀和身體狀況
一旦覺得有商業價值
就會找人專門辦理領養,再到市場上轉賣獲利
v
他們的行徑很快被簡稚澄發現了
她好言相勸卻被無視
於是便禁止這些人再到收容站來
簡稚澄的這一做法無疑是擋人財路
因此,那些人怒了
開始瘋狂的在網上黑她潑髒水
並帶領不明真相的愛狗人士對她進行謾罵
甚至稱她為:
「女屠夫」「最美劊子手」
2016年,臺灣準備實行「零安樂死」的政策
這讓網絡上指責簡稚澄「女屠夫」的人更加肆無忌憚
這時的簡稚澄更擔心的是:
政策一旦實施,如果沒有相應的財力和人力投入
在現有的條件下
動物收容所環境只能更加惡劣
無法得到很好照顧的動物
會面臨病菌滋生、動物間的傷亡等現象
這必將導致認養民眾望而卻步
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得到民眾的重視
也沒有實際操作可能的政策
大家的重心依舊是破口大罵安樂死的不人道
面對輿論的各方面的壓力
v
2016年5月5日晚上,簡稚澄沒有回家
她用給動物注射安樂死藥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年僅32歲
她在遺書中這樣寫到:
「生命並沒有不同,我也會因為狗狗安樂死的藥物而死去。希望我的離開,可以讓所有人了解流浪動物和我們一樣都是生命,希望政府了解控制問題源頭的重要性。請更尊重生命!」
她的死,震驚了整個臺灣
她生前領養「雞蛋黃」
每天都傻傻在園區裡穿梭著,等待主人回來
所有和她接觸的同事都說:她太過愛護動物了
「經常超時工作,中餐也不好好吃。」
「經常犧牲假期照顧流浪狗,就是想它們過得好一點。」
「她是一個一邊執行安樂死,一邊流淚的獸醫。」
中國有一句古話: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然而很多時候真正看不清的就是旁觀者啊!
v
導演張靖被簡稚澄的事跡打動
眾籌了10萬
拍攝了這部《生命沒什麼不同》的公益電影
希望這個像天使一樣的女孩,
一路走好
資料圖片整理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