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記者 李成輝
因為疫情,龜鱉牛蛙以及蛇、鴕鳥、青蛙等動物能否繼續飼養、銷售,牽動諸多從業者的心。3月5日,農業農村部明確中華鱉、烏龜、牛蛙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
這讓相關養殖戶們鬆了一口氣。但記者採訪發現,蛇、黑斑蛙、孔雀等特種養殖戶們仍然處在煎熬中,在不能賣錢、養著燒錢、馬上沒錢的死循環裡無法自拔。儘管這些養殖戶們在苦苦掙扎,但未來究竟如何,依舊是未知數。
故事一
被迫更換廉價青菜餵食鴕鳥
「沒錢了,養不起,你看它們餓得好兇呢……」3月31日,益陽旭藍孔雀專業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郭春生,焦頭爛額地望著基地裡的鴕鳥。
昔日「金鳥」,已不如雞。一隻鴕鳥有兩三百斤重,正常賣個七八千塊錢不成問題,但郭春生沒想到,疫情一來,鴕鳥龐大的身軀卻成為他不堪的重負。
郭春生告訴記者,飼養鴕鳥沒有自理能力,如果放生就會餓死。一隻鴕鳥每天能吃二三十斤飼料,光積壓在養殖場內的這26隻鴕鳥,每天的飼料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節約,現在我每天用廉價青菜餵食。」
除了鴕鳥,郭春生的養殖場裡還存欄近5000隻孔雀,受疫情所累,也全砸在了自己手裡。
讓郭春生更頭疼的是,依附於合作社的貧困戶、脫貧戶。去年,合作社幫扶對象就有500多人。近三年,合作社給貧困戶分紅達110多萬元。而且從2017年開始,他與當地貧困戶籤訂協議,免費為每戶提供10隻孔雀幼苗,安排技術人員每星期上門指導與檢查,並承諾按市場價保底收購,「不料我現在都難以為繼了。」
(瀏陽輝來農場黑斑蛙養殖基地。記者 李成輝 攝)
故事二
辭退工人,一家四口上陣看護青蛙
「壓力太大了。」4月1日,談起現狀,瀏陽輝來農場負責人李新輝忍不住一聲聲地嘆息。
李新輝的農場裡養了100多畝黑斑蛙,也就是俗稱的青蛙。當天,瀏陽林業部門給李新輝下了最後「通牒」:是繼續養殖還是自願退出?退出的話,就來登記,以後國家有補償,會一分不少地給他。
這讓李新輝陷入兩難境地,「補償尚不明確不說,萬一現在退出了以後又可以養殖,基地再復原就困難了。」
李新輝是瀏陽最早一批人工養殖黑斑蛙的。2012年,做中央空調項目的他看到了黑斑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於是引進馴化的蛙苗,開始自己養殖。
很多瀏陽及周邊地區的黑斑蛙養殖戶,都是從他手裡買的蛙苗,「往年到我這裡買苗的車子每天多得不得了。蝌蚪有時候一天就能賣八九萬元。」因為疫情,加之黑斑蛙也被列入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名錄,平時車水馬龍的銷售場景不再,「現在一隻也沒人買,哪怕是付了定金給我的也不敢來購苗了。」
「我現在只能設法保持青蛙的基本生長,不再加大投入了。」李新輝說,上個月,他已經辭退了基地的5名工人,一家四口上陣看護青蛙。
[責編:胡元媛]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