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母雞為什麼和公雞不交配就能產蛋?那公雞存在的作用是什麼?

2020-09-05 高橋華仔


沒有被公雞追過的童年,是一個不完整的童年。小時候就想,這種看起來體型嬌小,沒有鋒利牙齒的鳥類,它們為何膽肥到敢主動攻擊像我們人類這種長有犬牙的大型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雞和它的爬行動物祖先一樣屬於卵生動物,而且我們還常說雞是由6500萬年前倖存的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的。


雖然這個說法並沒有完全的確立,或者說裡面還有很多猜測的成分,但是這一假說已經獲得了古生物界的廣泛認同。

雞的祖先是恐龍這件事就證明了雞為何如此勇敢,換句話說,在雞的基因裡,壓根就沒有把我們哺乳動物放在眼裡,畢竟當年,我們哺乳動物只不過是恐龍腳下的螻蟻而已。這可能就是公雞敢攻擊人的主要原因吧。


不過自爬行動物在地球上衰退以後,我們哺乳動物就獲得了「重生」的機會,不用再被踩在腳下,恐龍的大量滅絕為哺乳動物騰出了廣闊的生存空間。

其中以我們人類進化最為成功,在短短的數百萬年間就一步一步從食物鏈中脫穎而出,走上了地球霸主的地位,而且我們還將曾經的「恐龍」端上了餐桌。


人類目前的肉類消費中雞肉佔比僅次於豬肉,以2018年為例全球雞肉總消費量為1.01億噸,想像這是啥概念,這得吃多少「恐龍」,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三大雞肉生產國。

不僅是肉,雞蛋也成為人類攝取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2018年我國雞蛋消費量約為2652萬噸,雞蛋的價格和產量也直接關係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可以這麼說,恐龍雖然不幸被淘汰,但它們的「後代」卻以另外一種方式贏得了世界。

不過雞的繁殖方式讓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疑惑,之前家裡養過雞,但沒有養公雞啊,為何母雞每隔幾天都會下蛋?難道母雞都不用交配的麼?


尤其是那種大型養殖場,那裡的母雞是專門用來下蛋的,難道它們也用交配就可以下蛋?既然母雞自己能下蛋,那要公雞幹啥?

能產生這樣的疑問,只要是因為我們是哺乳動物和卵生動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不同,所以會產生很多的誤解。因為我們哺乳動物如果在沒有交配的情況下,是不會繁育出後代的。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搞清楚雞蛋是母雞的什麼?


雞蛋其實就是母雞的卵子形成的,裡面除了有卵子以外,還有蛋黃和蛋清,這兩種物質是卵子發育成小雞所需要的全套營養,外面還包裹了一層碳酸鈣盔甲。

雞跟我們人類不同,人類每一個月排一次卵,來一次月事,但一個好的母雞兩天甚至是一天都能排一次卵。

有些人說雞蛋是雞的月事,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例如人的月事大約4個星期一次,那麼可能在第二星期就會排卵,那麼到了第四星期就會來月事。而雞下的雞蛋是第二星期的產物,是卵子而不是所謂的月事。而且,雞也沒有月事這麼一說。


當雞在排卵的時候,卵子首先形成於卵巢並在這裡開始發育,卵黃物質逐漸開始以同心圓層的方式積累增多,形成以白卵黃和黃卵黃相間的成熟卵細胞。


當卵黃髮育到一定的大小,卵泡膜就會破裂,卵母細胞排出,然後被傘狀部(漏鬥部)接受,等待進入輸卵管。

卵細胞在這裡一般會停留15分鐘的時間,等待精子的到來。


由於公雞沒有丁丁,它和母雞的交配方式只是簡單的洩殖腔交配。在交配時,公雞跳上母雞的後背,用爪子抓住背部羽毛,然後用孔對孔的方式將自己的遺傳物質流入母雞的洩殖腔。


母雞在接受精子以後,可以將精子保留20天左右的時間,如果母雞的體內有精子,那麼這時的卵母細胞就會受精。


接著受精的卵細胞,也就是蛋黃進入輸卵管,在膨大部裹上蛋清,最後進入子宮形成碳酸鈣外殼。離開子宮的雞蛋,進入洩殖腔以後,在肌肉的收縮下被排出體外。

這就是一個雞蛋的形成過程,不過,這種經過受精的雞蛋,為受精蛋。當發育成熟的卵黃在傘狀部等待受精的時候,母雞體內並沒有精子的時候,卵黃也會經過上述的過程形成未受精的雞蛋。


當我們打雞蛋的時候,如果在蛋黃部位看見一個圓狀的胎盤,這就說明這個蛋受過精,如果是一個不規則的白點,說明這是一個未受精的蛋。

不過授精與不授精並不影響雞蛋的營養。畢竟蛋黃和蛋清才是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而一般情況下只有授精的雞蛋才能孵化出小雞。


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鳥類也具有孤雌生育的能力,未受精的卵子中的染色體Z會自行複製成完整的雄性染色體ZZ,這樣就能孵化出小雞,不過只會生出雄性小雞,而且體質很差。

我們在市面上買的大部分雞蛋都來自養殖場,養殖場的母雞終生都被關在一個不能轉身的籠子裡,通過自己的卵子來換取每日的口糧,終其一生都無法見到公雞一面。

因為養殖場並不會專門飼養大量的公雞來為母雞受精,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哪天人們發現受精後的雞蛋營養更佳,估計母雞們的春天就要到來了。


因此我們平時吃的雞蛋都是未受精的蛋,這樣的蛋基本上都不能孵化小雞。

不過為了雞家族的正常繁衍,還是要有公雞的存在的。它們可以通過交配,讓母雞產下受精蛋,維持人類的肉類供應。


母雞排卵不是問題,但是公雞總不能每天保持在「戰鬥」狀態,所以這些公雞經常會被注射或者餵養含有性激素的飼料,以保證母雞能不斷地產下受精蛋,並且在保溫箱中不分季節的無限孵化。


相關焦點

  • 母雞為何不需要和公雞交配,就能產蛋?公雞的作用是什麼呢?
    文/行走天涯母雞為何不需要和公雞交配,就能產蛋?公雞的作用是什麼呢?雞是大自然界內一種非常常見的生物,現如今尤其以家禽飼養為主,原因是因為雞肉非常的香甜可口,已經晉升為除了豬肉之外,第二大人類最喜愛的盤中餐。
  • 為什麼母雞和公雞不交配就能生蛋?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都疑惑的問題,為什麼母雞可以不交配直接產蛋,例如現在養殖戶的雞全部都是母雞沒有公雞的存在,養雞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可以得到美味有營養的雞蛋,那麼雞蛋既然可以直接孵化出小雞寶寶,那還要公雞有什麼用哪?
  • 母雞為什麼和公雞不交配就能產蛋?那公雞存在的作用是什麼?
    不過雞的繁殖方式讓很多人會產生這樣的疑惑,之前家裡養過雞,但沒有養公雞啊,為何母雞每隔幾天都會下蛋?難道母雞都不用交配的麼? 尤其是那種大型養殖場,那裡的母雞是專門用來下蛋的,難道它們也用交配就可以下蛋?既然母雞自己能下蛋,那要公雞幹啥?
  • 農村養雞,為何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產蛋?公雞存在有何用處?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了?那公雞存在的意思是什麼?這個問題是農村許多養雞戶非常糾結的問題,其實並不難,是一種關於雞的繁殖知識,了解一下就足夠了,就知道自己家養的雞,是不是需要留公雞或留多少。因為,家裡養的公雞過多,多消耗飼料,又不下蛋,數量多了不賺錢,公雞肉質又沒有母雞的好。
  • 既然母雞不需要交配也可以產蛋,為何還需要公雞?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平時我們在超市等購買到的雞蛋,都是沒有受精的雞蛋,簡單來說,就是母雞並不需要和公雞交配,就可以產蛋,而且如今很多養雞場也為了增加收益,會專門飼養只用來產蛋的母雞,從營養的角度來說,即使沒有受精的雞蛋,它的營養價值也仍然很高。
  • 母雞為什麼不需要公雞也能下蛋?公雞存在的還有意義嗎?
    因此,對於兩性繁殖的動物來說,雌性和雄性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科莫多龍雖然是兩性繁殖的動物,但是它們一些個體甚至可以孤雌繁殖,還有一些兩性繁殖的動物只需要交配一次就擁有終生生育的能力,比如螳螂、蟑螂、蟻后、蜂王等等。因此,不管用什麼辦法繁殖,它們都能產下後代。但是,我們飼養下的母雞就是個例外,它不管受精與否,幾乎每天都在產卵,而且它們甚至不需要異性就能產卵。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卵子和精子再結合在一起時候,才形成完整的染色體。這樣的染色體存在於受精卵中,才能夠正常分裂發育成胚胎,再長成成熟的個體。不管是雞還是人,都需要這樣一個過程。但是人類的胎兒是在子宮中發育成熟的,而禽類裡的胚胎是在蛋殼裡發育成熟的。也就是說,母雞生下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卵子,而且還必須具備容納卵子發育的空間,以及提供卵子發育的所有營養物質。
  • 母雞不用和公雞交配就能產蛋?看完這個過程,你就知道了
    探秘雞的祖先是何方神聖,來頭不小如今成為盤中餐。在農村待過的孩子,一定都被公雞支配過恐懼,這個看起來好像瘦弱矮小,模樣也是呆頭呆腦,走起路來還有節奏感,結果你要是撩撥它,或者僅僅是跟它簡單對視,那都有可能被它「看上」,成為它的追擊對象。
  • 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下蛋,為什麼公雞還沒有消失?
    從表面上看,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下蛋,而且現在的鬧鐘也代替了公雞的「叫起床服務」,因此,公雞好像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三個角度來聊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母雞雖然自己就能下蛋,但是這不代表它能自己繁殖家雞是我們最常見的家禽之一,它被我們馴化後最大的功勞就是能夠每天提供營養價值較高的雞蛋。但是,你知道嗎?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了?那公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但是讓我們了解的很清楚,母雞產蛋蛋孵小雞,整個過程貌似沒有公雞啥事,因此有的小夥伴就好奇了,公雞的存在有何意義?【「我們不一樣」,並非所有雞蛋都能孵化出小雞】一般來講,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大部分雞蛋,它們都是無法孵化出小雞的,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給我們提供營養了。因為我們吃的都是專業養雞場出售的雞蛋,這些小雞自從可以下蛋之後就被關在狹窄籠子裡,上下左右前後都是母雞,沒有公雞的參與自然雞蛋是無法孵化出小雞的。
  • 母雞沒有公雞也能下蛋,那公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母雞下蛋不需要公雞,但是母雞下的蛋並不都能孵化出小雞,只有受精的雞蛋才能孵化,而受精無疑需要公雞的存在,母雞自己無法完成這件事。繁衍就是公雞存在的最大的意義。雞就是這樣的物種,野雞一年會有兩三個生殖周期,在繁殖期內會產生卵,不過也需要和雄性交配給卵受精,這樣的雞蛋才能夠孵化。野生的雞一年其實只能生二三十枚雞蛋,由於獲得食物更加艱難,下蛋集中在繁殖期,下蛋之後就是孵化,然後經過幾個月的帶崽時間。以往農村的麥田稻田中就時常有野雞,小野雞的體型比家雞小得多,被捉住之後很難養活。
  • 在農村如果母雞發出公雞的聲音,要被殺掉,這有什麼依據?
    說來也非常可惜,後來還說了一件事,說他們家母雞一隻學公雞打鳴,大楊也早就聽老家裡人說過,遇到這種情況是一定要將母雞給殺掉,當然只殺那個學公雞打鳴叫那隻,然後將雞雪掃到院子裡,要不然肯定會出事情,那幾天是一直說著要把雞給殺,但是大楊他媳婦兒不讓非要等他兒子回來再殺,等著順便還能吃一頓雞肉,結果雞還沒殺,他兒子就沒了,在農村那些老人對這樣現象還是在乎,所以他們遇到這種情況也是會及時處理。
  • 為什麼家裡的母雞學公雞叫,農民會選擇把母雞殺掉?有什麼依據?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們,是不是會看到有時候母雞學公雞打鳴,大家都應該了解,公雞打鳴母雞下蛋,這母雞把公雞的活兒都幹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些農民覺得這是不吉利的事情,把打鳴的母雞殺掉,這又是為什麼?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還能天天下蛋?其他鳥類可以做到嗎?
    我們知道,雞屬於有性生殖的生物,只有公雞和母雞交配之後,才能繁衍後代,也就是產下受精卵。然而我們知道,在養雞場,尤其是蛋雞養殖場,很少能夠見到公雞的身影,清一色的都是母雞。但是這些母雞仍舊能夠正常下蛋,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母雞不用交配,天天在下蛋,那公雞存在有啥用?
    我國現在已經成為了禽蛋消費量第一大國,每年至少要吃掉4000億枚雞蛋,相當於兩千多萬噸,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這也意味著每時每刻養殖場的母雞都閒不下來,都需要加緊製造雞蛋。你可能會想,那就算是母雞可以忙過來,那公雞能忙過來嗎?它們是不是有點太辛苦了,其實不然,養殖場裡只有母雞,沒有公雞;這些母雞並不需要公雞給予受精,就能正常下蛋,而且每天一個蛋不成問題。
  • 母雞能夠自己下蛋,那麼公雞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當然是需要的!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會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母雞其實靠著自己也能生蛋。於是就有人產生了問題,他們迷惑,既然母雞自己能生蛋,那還要公雞幹啥?公雞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看到這類問題,黑嫂愣了好一陣,然後被逗笑了。為什麼會愣呢?是因為被震驚到瞠目結舌,為什麼會被逗笑呢?
  • 如果沒有公雞,母雞下的蛋是沒有「靈魂」的,孵不出小雞來
    之前一直覺得母雞下蛋就是生小雞,一直覺得很奇怪,不是需要公母一起結合才能生出寶寶來嗎?可是有時候沒有養公雞,母雞自己就能下蛋了。在農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幾隻土雞,因為地方大,養的母雞會下蛋,肉質又比飼料飼養的雞要鮮美,營養價值高。
  • 公雞會打鳴,而母雞不會,這是為什麼?
    公雞打鳴是一件在我們看來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是雞,為什麼母雞不打鳴呢?公雞又為什麼要打鳴呢?難道只是為了當個「鬧鐘」?答案顯然並不是如此的簡單。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公雞打鳴的目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公雞會鳴叫,而母雞不會?
  • 母雞學公雞叫,就要立馬殺掉!這是為什麼?
    最近聽村裡老人說,如果母雞學公雞叫,那麼這隻母雞就要被殺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聽聽小濤說說吧!相信養殖的朋友都比較了解,公雞母雞的叫聲是不一樣的,當發現母雞學公雞叫,有封建思想的人則認為是兇禍之兆,將會有大事發生,想要避免壞事發生,就要把母雞殺掉!
  •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攻擊就能生蛋,公雞是不是沒有用了
    大家好,我是草原,有人問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公雞是不是沒有用了?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和題主一樣疑惑,雞、鴨、鵝在沒有公雞、公鴨、公鵝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會正常產蛋呢?而比如牛、羊、豬、狗等動物在沒有雄性的情況下是不會產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