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成長免不了會衍生出許多煩惱,可是後來我才漸漸明白,人這一輩子出現的煩惱,大多都是因為 " 計較得太多 " ,很多人一生都在不同的角色裡計較得失,卻唯獨忽略了要讓自己過得快樂一點。
一.在家裡計較爸爸媽媽是疼愛弟弟多一些,還是疼愛自己多一些。
每次做飯媽媽就會在飯裡煮2個雞蛋,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都是說,不想吃,不喜歡吃,你和弟弟吃。我媽都會把蛋剝好放到弟弟碗裡,而我想吃的時候,就只能自己再煮。
切好的一盤火龍果。離果心越近越甜。拿起來一定先一口咬掉尖尖的小三角—最甜的部分。媽媽總是把最甜的果肉分開碟子裝,端到弟弟的房間。不太甜的部分就留給了我。
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兩隻芒果,一隻大些一隻小些,我非常想要大的。可弟弟搶先說:「我要大的!」於是我就跟媽媽說:我也想要大的,媽媽說:你比弟弟年長,你應該讓給他,做姐姐應該要懂事。一把搶過手裡的芒果遞給了弟弟。
類似於這樣的事,已經伴隨了我整個童年。我真的不理解媽媽為什麼總是把好的東西優先給弟弟的想法?閉上眼睛越想越心疼。也許只是小事,但已足以讓原本平穩、不想計較得失的心態泛起漣漪、發酵。
媽媽知道我的心思之後,連忙解釋說:你已經是姐姐了,從小到大父母給你的疼愛依然少不了,但是因為弟弟年紀還小,其實父母給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小的時候給的愛跟長大後的愛可能方式會不一樣,所以你要多理解父母 。後來我想了想,我6歲了,他在1歲。我比他多享受和獲得了5年父母的愛,畢竟我們都在長大,想法也不像以前那樣了,他們想給我們的也許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因為過度追求完美,把自己折騰得身心疲憊。糾結小事,計較得失,似乎成了我們無法擺脫的約束
可實際上,當我們隔一段時間再回頭看,發現那些不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想不起來當初為什麼要計較它,並且崩潰那麼久。
二.在感情裡跟另一半計較到底誰愛誰多一點,又是誰為誰付出得更多一些
王子文作為觀察員參加一檔戀愛觀察類的綜藝《女兒們的男朋友》,在觀看別人戀愛之餘,王子文也會表達一些自己的戀愛觀。王子文談剝蝦論 ,她批那些覺得「不給自己剝蝦就是不愛自己」想法的女生矯情,說難道不給剝蝦就是不愛了嗎?如果以一個不剝蝦就給男友扣了個不愛的帽子,有點小題大做。
正確的戀愛觀:剝蝦不是衡量一個人愛不愛你的標準,這並不是絕對的,要看他為你付出多少,更不要計較在愛情裡的得失和付出比例,也許他默默為你付出了很多東西,愛一個人是可以從生活點滴看出來的,如果你在想他到底愛不愛你,那麼你不用再想了。要確定告訴自己,他不愛你,承認這個事實比什麼都重要。
看完香蜜沉沉燼如霜,理解同樣都是深愛,為什麼錦覓會選擇鳳凰不選擇潤玉。因為潤玉的愛裡面有太多的算計與計較,而鳳凰的愛純粹且直白。愛一個人,就會想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給他,不計較得失。可愛情裡若是有了計算與比較,那便不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你自始自終與自己在奔跑而已,你跑過了自己,你便能始終如一,可一旦你想停下來,這份愛情也便到頭了。
很多人說愛情如果有十分你對他兩分, 他便對你八分。 如果你對他八分他對你便只有兩分了。 如果雙方付出的不對等 就會對感情無比的失望。在愛情裡經常傷痕累累 甚至現在有些畏懼。人無完人,事無盡美,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計較得太多反而只會負累,接受世界帶給我們的每一份饋贈,才能找到快樂的開始。
徐志摩說: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遇到你。在愛情裡不要再計較得失,不要用任何標準去衡量付出與回報,否則,愛情終將離你遠去。
三.在工作中老是自己比別人多做些什麼,說明你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已經在減退
同事說在這公司任職兩年了,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盡職盡責、任勞任怨,每天都是忙碌不堪。這次升職加薪的名單卻沒有他,這讓他很憤怒。他衝進主管辦公室,理直氣壯地說:付出不就是為了回報嗎?謾罵一切的不公平。加薪失敗後,一腔熱情被慢慢消磨殆盡,他甚至覺得工作是一種負擔,能逃避絕不多幹,而且抱怨連篇。再後來因為工作態度不端正,影響辦公室風氣,被辭退了。
人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要過多地去計較個人的得失,享受工作的快樂,享受敬業的樂趣。在工作中要努力、敬業,盡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也許暫時自己得不到提升,請別抱怨,或許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還需努力,好心態,才會有好的人生。
做人,無論對金錢,名利,還是感情,總之對生活中的一切,都不能過於執著。保有一份平常心是人生的高境界。凡事不要太執著,要懂得釋放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一天過得快樂開心。太過執著,一定會變得太計較得失,太在意結局,從而把自己逼向人生的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