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紅外相機首度抓拍食物鏈頂端動物的日間行蹤

2020-08-25 第一新車

&34;江西五十鈴&《中國國家地理》聯合科考活動已經成功走過兩季,引起良好的社會反響。進入2020年,聯合科考活動第三季以&34;為主題再度出發,繼首站&34;圓滿收官之後,第二站&34;正在瀾滄江源進行中。

8月18日,聯合科考隊在瀾滄江上源——海拔約4000米左右的扎曲地區野外布設的紅外觸發相機,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的野外活動影像並且十分清晰,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

雪豹是高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有&34;之稱,多生活在海拔3500米至5500米的雪線附近,目前記錄到的雪豹生存高度甚至達到了不可思議的5859米。它喜歡沿著山脊線、峭壁或者山澗底部行走,其花色往往能和其所處環境完美融合,將自己隱蔽起來。想要在林立的巖石中分辨出它們的影跡絕非易事,且其中大部分棲息地人跡罕至,調研難度頗大,直接觀察記錄十分有限

這張珍貴精彩的照片並非唾手可得,背後傾注了聯合科考隊艱辛的付出。此次科考路線從瀾滄江上源扎曲到瀾滄江中遊昌都地區,重點考察以雪豹為代表的瀾滄江流域高原野生動物及生存環境生態。為了能夠追尋並拍攝到雪豹蹤跡,聯合科考隊進行了大量而細緻的工作:隊員們提前走訪了當地牧民、雪豹目擊者,搜集雪豹各種信息線索。同時,隊員們雪山徒步尋找雪豹的糞便、腳印等痕跡線索。並且使用了熱成像搜索儀、雙筒望遠鏡等專業設備,最終通過野外架設的紅外觸發相機拍攝到了這張珍貴的高清雪豹照片。

這是野外科考首次在白天、完整地、近距離拍攝到如此高清的雪豹影像,擁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同時也為瀾滄江源愈發良好的生態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在過去20年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惡化及全球變暖,雪豹種群數量不斷減少,已經處於瀕危狀態。瀾滄江源的上源是世界上雪豹密度最高,種群生存狀況最好的區域之一,被譽為&34;。保護雪豹就是保護瀾滄江源生態環境的完整性。近年來,雪豹的研究和保護力度逐漸加大,社會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此次聯合科考隊成功收穫高清的雪豹影像,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雪豹的社會關注度,利於實施更加科學的保護方法。

敬畏自然、守護生靈。江西五十鈴秉承探索精神,積極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與《中國國家地理》三度攜手開啟聯合科考活動,以實際行動探秘神州大地,守護絕地生靈。

相關焦點

  • 探尋秦嶺C位擔當:揭秘處在秦嶺食物鏈最頂端的野生動物金錢豹
    在世界動物分布版圖中,秦嶺佔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作為南北氣候分界線的過渡地帶,秦嶺擁有驚人的物種多樣性和罕見的珍稀瀕危動物資源,是中國14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也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在秦嶺目前可以監測到的野生動物中,你知道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是什麼嗎?答案是金錢豹。
  • 探尋秦嶺C位擔當:揭秘處在秦嶺食物鏈最頂端的野生動物金錢豹
    在秦嶺目前可以監測到的野生動物中,你知道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是什麼嗎?答案是金錢豹。野生金錢豹種群數量穩定增長2020年4月,陝西省動物研究所、陝西省龍草坪林業局在整理紅外相機監測資料時發現,連接佛坪、周至和寧陝的金錢豹種群重要走廊帶區域內(三縣交界處)拍攝到野生金錢豹畫面。
  • 我省一自然保護區320個紅外相機高密度監測 40餘種野生動物頻頻上鏡
    生活報4月23日訊 我省在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高密度野外紅外監測,歷時兩年時間,至4月初,已監測到40餘種野生動物。工作人員表示,監測區內出現大量野生動物,包括頂級獵食者猞猁和狼,說明生態環境正在恢復,並為東北虎等食肉動物回歸提供了條件。
  • 金錢豹是秦嶺野生動物中的「大BOSS」紅外相機多次拍到影像
    在世界動物分布版圖中,作為南北氣候分界線的過渡地帶的秦嶺,擁有驚人的物種多樣性和罕見的珍稀瀕危動物資源,是中國14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也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在秦嶺目前可監測到的野生動物中,你知道處於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是什麼嗎?答案是金錢豹。
  • 野生動植物|陝西省太白林業局抓拍到多段野生動物珍貴視頻 寶雞...
    (據陝西省太白林業局) 扭頭機警張望的金貓、在鏡頭前「耍雜技」的國寶大熊貓、做羞羞事的金絲猴……這些都被紅外相機拍了下來。12月9日,記者從陝西省太白林業局了解到,2019年,陝西省太白林業局架設紅外相機67臺次,收集到照片7086張、視頻2706段。通過數據分析,首次拍攝到絕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神秘貓科動物——金貓!
  • 非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那麼處在食物鏈頂端的是哪些呢?
    眾所周知,非洲大陸在世界一向被稱為天然動物園,據統計,生活在非洲草原的動物達到200多種,只是大型哺乳動物數量就達到了700-800萬頭。那麼非洲草原的野生動物,哪些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呢?1.非洲獅非洲獅中國古稱狻猊,相傳為龍之九子之一,是非洲最大的貓科動物,一般是群居,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在家族中雌性獅子負責打獵和生育,在獅子家族中站主導地位。雄獅負責領地的爭奪和守護以及高難度獵物的捕獵,雖然對外兇狠,但是到家還是得乖乖的。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雌獅是很少見的不排斥非親生幼獅的一種,這在哺乳動物中非常罕見。
  • 7380個紅外相機,探索大熊貓身邊「吃肉的鄰居」
    以「傘護種」大熊貓為中心用7380個紅外相機尋找「豺狼虎豹」「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我們團隊就在做推進各個保護區安裝紅外相機的工作。」紅外相機監測數據覆蓋了大熊貓分布區5大山系(秦嶺、岷山、邛崍山、相嶺、涼山),包括7830個紅外相機監測位點,總監測工作量達169萬相機日。其中,大約5600個紅外相機監測位點分布於四川境內。
  • 重慶野外安裝自動相機發現四不像動物(組圖)
    野豬在枯黃的草地上找食物30臺紅外自動相機連續偷拍,又幫我們發現了新秘密。從去年8月開始,歐盟生物多樣性重慶項目辦資助了30臺紅外自動相機,安裝在開縣雪寶山的密林當中,24小時自動監測。假如有動物闖入鏡頭視線,相機會自動抓拍,工作人員每3個月上山一次,取走照片。去年11月拍下第一批照片,發現了林麝、豹貓、野豬、毛冠鹿等動物。前幾天收穫了第二批照片,首次在重慶拍到了野生「四不像」的照片,以及黑熊等幾十種動物,還有疑似金錢豹的動物腳印。
  • 紅外相機拍攝到雲南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影像
    2020-09-09 17:47:4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四隻白尾梢虹雉罕見同框!紅外相機拍攝到雲南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影像近日,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線相機時發現了白尾梢虹雉、菲氏葉猴、白腹錦雞等珍稀野生動物活動的影像。
  • 神農架現罕見動物白化小麂 神農架還發現了這些白化動物
    據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11月1日消息,該局科學研究院近日在整理木魚管理處報送的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一段疑似白化動物的視頻資料。經核實,確認該野生動物為罕見的白化小麂。視頻截圖該組影像資料拍攝於神農架官門山管護中心轄區內,相機位點海拔1205米,生境為以櫟木為主的落葉闊葉林。
  • 湖北神農架:紅外相機記錄「黃喉貂獵殺小麂」畫面
    6月9日,神農架國家公園木魚管理處野外監測巡護人員在整理春季安置在轄區內的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一段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獵殺小麂的15秒鐘清晰影像。相機拍攝時間為2020年1月20日8時2分許,畫面中,一隻黃喉貂用鋒利的牙齒死死咬住小麂喉嚨,與小麂在深厚的積雪裡相互打鬥,雙方正在經歷一場激烈搏殺。黃喉貂毛色鮮豔,頭及頸背部、身體的後部、四肢及尾巴均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毛色鮮黃,腰部呈黃褐色,其上緣還有一條明顯的黑線。
  • 四川貢嘎山首現雪豹 紅外相機記錄足跡(圖)
    紅外相機拍攝的雪豹前足。昨日早上,省林業廳網站發布消息稱,貢嘎山保護區紅外相機監測發現了雪豹活動痕跡。這是貢嘎山第一次記錄到雪豹較清晰活動圖片,相關的監測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雪豹雪豹是高原地區巖棲性的動物,生活在雪線以上,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貓科動物。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黑魚就是非常兇猛的肉食動物,價格上也相對高一些。還有另外一個例子,在動物世界裡每當演到非洲大草原,永遠都少不了非洲獅、鬣狗和長頸鹿等生物。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和獅子是競爭者,它們有著共同的食物來源,並且時常會相互搶奪對方的食物,屬於夙敵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那種。
  • 四川新龍確認7種野生貓科動物,中國本土目前已知共有12種
    四川省野保站相關負責人認為,在一個縣域內發現如此多貓科動物,在已知的範圍內,新龍縣是四川省唯一確認7種貓科動物的縣。同時,新龍縣出現了數種食物鏈頂級物種,也足以證明該地區的生態鏈很不錯。在甘孜新龍發現的雪豹。在甘孜新龍發現的豹貓。
  • 食物鏈頂端的東北虎,現在危在旦夕
    古至今,我們這個世界出現了很多的動物,有很多非常兇猛,也有的會比較的溫順,在最早的恐龍,然後再到現在的霸主老虎等等,它們都是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之一,而他們一般都是以獵殺其他的動物來為自己填飽肚子,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在這個世界裡面生存下來。
  • 他布控的紅外相機,捕捉黑熊等珍稀動物的畫面
    9月11日,開化縣蘇莊鎮蘇莊村洪源自然村的汪樹龍像往常一樣,換上迷彩工裝,腰間別上一把柴刀,進山去安裝 森林之眼 紅外相機,追尋林間珍稀動物的 足跡 。這幾天有些忙,有400臺紅外相機等著安裝。 汪樹龍說。他是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名護林員,與其他護林員不同,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 紅外相機布控師。
  • 人類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 而是中等位置
    簡單的食物網絡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與流行的觀點相反,人類其實並非位於「食物鏈頂端」,事實上,我們是位於食物鏈中央某處,一項對全球196個國家中176個國家的人類食物消耗49年的分析這樣表明。
  • 俄羅斯報導發現巨大動物化石,曾經的食物鏈頂端,以大象為食!
    俄羅斯媒體4月19日報導,科學家在肯亞發現了一隻巨大獅子的骨頭,在研究了它的殘骸後發現,它比今天任何其他陸地生物都要大。專家們將這種物種命名為非洲巨獅,他的頭骨結構類似於犀牛,食肉動物有大量的牙齒和狗一樣的嘴。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卻很少吃?
    朋友們,你有沒有發現似乎我們人類只吃食草類型的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會如此呢?讓我們簡單地看下食物鏈就知道了。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而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