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間諜並非空穴來風,美國曾訓練海豚殺人,俄羅斯海豹是特種兵

2021-01-08 騰訊網

今年有一頭白鯨的出現曾經刷爆網絡,留給爪爪很深的印象:這頭白鯨出現在挪威海域,對人超級友好,身上綁著一個背帶,上面寫著聖彼得堡字樣。當時不少媒體都說,這是俄羅斯訓練的白鯨特種兵,但很多網友都不信,後來爪爪專門翻了翻相關資料,結果發現,事實上美國和俄羅斯一直都在訓練海洋哺乳動物,從事軍事活動。

親人可愛的白鯨,會主動和人打招呼,和人類互動。

白鯨身上除了背帶,還有攝像頭等設備。人們推測白鯨是在進行作業訓練的時候不小心迷路,走丟到了挪威。

美國訓練的海豚,身上也綁著攝像頭。

美國訓練海洋哺乳動物做軍事用途,基本是公開的秘密了。199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開啟了一項叫做美國海軍海洋哺乳動物的訓練計劃,參與的共有超過150隻受過訓練的海豚,白鯨以及近50隻海獅。

為什麼美國和俄羅斯都不約而同盯上了海洋哺乳動物呢?它們雖然不會說話,智商也不及人類,卻擁有人類無法比擬的特殊優勢:遊泳、潛水、以及聲波尋物。

士兵和受訓練的海豚在一起

海洋哺乳動物的智商雖然不如人,但比普通的魚類還是高多了。它們可訓練,經過訓練以後可以幫助人類做很多事。它們可以在靠近北冰洋的冰冷海水裡隨便閒逛,不用吸氧氣,也不用擔心補給。它們可以輕易潛到很深的地方,人類必須藉助很多設備和訓練才可以達到的深度。而且它們的隱蔽性也很強,隨便去個別國領海,攜帶一套設備繪製個地圖,偷拍點海洋軍事情報,還真不好抓呢。

美國訓練海豚在水下尋找可疑物品

美國和俄羅斯訓練海洋哺乳動物,主要讓它們在海中尋找各類炸彈、水雷等爆炸物,也有讓海豚代替人類做監控,隨時觀察一些海域的變數。

經過訓練,海豚的聲波可以輕鬆分辨出海中的水雷和普通的巖石有什麼區別,從而幫助人們排除這些水下隱患。

美國訓練海豚在水下尋找可疑物品

但這些都是明面上的說辭,它們確實被訓練用作尋找爆炸物,但它們同樣也被用來訓練做別的事情,這些才是人們最擔心的。

美國曾經有做過軍方海豚訓練員的人在退役後爆料,表示美國軍方在海豚身上綁了鋒利的匕首,訓練它們殺死敵方的潛水員,此消息一出,美國全社會譁然,人們紛紛指責美國軍方,怎麼能利用海豚做這種殘忍的事。

俄羅斯訓練海豹在深海尋找水雷等爆炸物

不過訓練海豚殺人的項目未經證實,俄羅斯採購新的海豚用作軍事訓練時,也被問及類似的問題。俄羅斯表示,海豚確實會攻擊,但它們的攻擊方式僅限於群體見到鯊魚時,使用頭頂撞擊鯊魚。所以海豚可能會被訓練撞擊敵方潛水員的肚子,也可能被訓練去除敵方潛水員的氧氣面罩,但直接用牙齒撕咬,或是帶著一把刀去殺人,不太可能。

俄羅斯訓練海豹在深海尋找水雷等爆炸物

除了海豚和白鯨,俄羅斯軍方對海豹更感興趣。海豹一樣能接受訓練,除了能做海豚和鯨魚一樣的工作,它們有個優勢:吃的少,而且不像鯨豚類,必須在水中待著,這讓訓練它們,運輸和養護的成本都大大降低了。訓練有素的海豹能夠在軍隊服役20~30年,性價比相當高。

俄羅斯訓練海豹在深海尋找水雷等爆炸物

我們通常都管海豹叫做海中小狗,它們跟狗很像,喜歡和人互動玩耍,也能接受一些其他動物的友好接近。它們的牙齒和爪子都很鋒利,8~10釐米長的爪子戰鬥力相當高,不像海豚的牙齒只能咬咬小魚。

俄羅斯使用的海豹主要是灰海豹和豎琴海豹,經過一年半左右的訓練就能上崗工作。俄羅斯強調,他們訓練海豹,只是用來對抗美國的海豚軍團。

俄羅斯訓練海豹在深海尋找水雷等爆炸物

其實早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就開始訓練這些海洋哺乳動物了,蘇聯解體以後,其他原蘇聯成員國也在繼續訓練海洋哺乳動物,做為軍事用途。

曾經俄羅斯從克裡米亞軍事海豚中心緝獲了一些「海豚軍隊」,這些海豚沒有像人們普通想像的那樣,對每個人都很友好。它們訓練有素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這些海豚只服從原先的飼養員管理,拒絕和新的訓練師有互動,最後居然都活活餓死了!

俄羅斯訓練海豹在深海尋找水雷等爆炸物

爪爪和很多網友對於海洋哺乳動物,尤其鯨豚類,都抱著好感,覺得它們聰慧,親人。然而看完上面的這些資料,爪爪也感受到了一個很心寒的事實:經過訓練的海洋哺乳動物,就是一個工具,一個機器,它們沒有自己的情感,甚至不會去考慮道德問題,它們只需要做訓練員指導它們的事,甚至它們也只認那一個訓練員,哪怕對方是讓它離開自由的大海,不得不被囚禁起來的罪魁禍首之一。

俄羅斯閱兵儀式上出現的海豹特種軍團,戴著貝雷帽,抱著玩具槍,接受檢閱。

某一年俄羅斯閱兵儀式上,海豹特種部隊大大方方亮相,它們在遊泳池裡有序列隊,懷裡抱著玩具槍,頭上戴著貝雷帽,擺出一樣的姿勢接受檢閱。沒人知道它們在接受著什麼樣的訓練,但如此成規模的海洋哺乳動物軍團,還真是讓人有點細思恐極呢。

相關焦點

  • 訓練海豹、海獅和白鯨 俄海軍基地靠它們保衛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4月19日報導,俄羅斯海洋生物學家正在訓練海獅和海豚等海洋動物,用以保衛其核潛艇基地。  溫順海豚成致命殺手  在越戰期間,美國曾用海豚保護其金蘭灣海軍基地的軍艦。本著「人有我必有」的理念,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也開始了針對海洋生物的特種訓練。
  • 為保衛敘利亞的基地,俄羅斯派出了動物部隊:大批白鯨海豚殺蛙人
    根據美國方面提供的衛星圖可以證實:俄羅斯黑海艦隊將大量海洋哺乳動物送上敘利亞前線,並用海洋哺乳動物作為武器,保衛敘利亞海岸線。而美國方面指責,這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同時美國呼籲動物保護組織,對俄軍這種虐待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加以申訴。
  • 烏克蘭間諜海豚被俄羅斯抓走後,絕食而死!
    今天,就看到有媒體報導烏克蘭的軍用間諜海豚被俄羅斯抓走之後絕食而死的新聞。衛報:烏克蘭稱被俄羅斯捕獲的軍用海豚絕食了。蘇聯解體前,人們把一隻間諜海豚從泳池移到海裡。直到2014年,克裡米亞公投入俄的時候,不少海豚被俄羅斯軍方捕獲。根據媒體報導,這些海豚被捕之後,烏克蘭曾經要求俄羅斯把它們還回來,但是慘遭俄羅斯拒絕。有消息說,俄羅斯是想把這些間諜海豚重新訓練成俄羅斯戰士,而俄羅斯為了新項目也在開發新的水下技術,用來更有效地發揮這些海豚的作用。
  • 俄羅斯最神秘的特種兵,只能服役10年,比海豹突擊隊還厲害
    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美國的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也有人會想到中國近年來流行的一些特種兵電視劇。在世界範圍內,美國海豹突擊隊都是最高調的存在,比如曾公開行動擊斃了賓拉登。相比之下,中國和俄羅斯的特種部隊則相當低調,尤其是俄羅斯,極少有人知道俄羅斯特種部隊的存在。在說俄羅斯特種部隊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中國的特種部隊。
  • 沒想到啊,動物們經過專業訓練後當上「間諜」,偵察效果出其不意
    自古以來,在各項戰爭和軍事行動中,為了掌握敵方的重要信息情報,間諜和特務都是主力兵種之外不可或缺的「秘密武器」。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為了減少相關人員傷亡,並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很多國家都開始訓練動物,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動物間諜」。這些動物包括了白鯨、海豚、鴿子、貓狗等,可謂「海陸空」俱全。
  • 冷戰時中情局打造「動物間諜」,用鴿子刺探情報,讓海豚攻擊艦艇
    在美國和蘇聯「冷戰」期間,美國為了打探蘇聯的一切情報,甚至動用過動物來刺探蘇聯。「動物夥伴」為中情局刺探蘇聯效勞中情局為了刺探蘇聯的一切情報,訓練動物來完成其刺探目標,而中情局也把訓練動物完成刺探的任務代號稱為「動物夥伴」。
  • 熱心白鯨撿到手機歸還失主,竟被懷疑是俄羅斯「間諜」?
    這時,一隻宛若精靈的白鯨從海中遊出,主動把手機歸還給女遊客,視頻記錄下了這神奇的一幕。這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網友紛紛點讚:這是什麼人間小天使啊!然而,這隻暖心大白鯨的身份卻成了一個謎。挪威海域的漁夫上個月發現它時,發現它身上有固定運動相機的背帶,背帶上有俄文標識。
  • 俄羅斯在極地訓練海豹和海豚充當水下奇兵(圖)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俄羅斯《真理報》報導,在俄羅斯極地地區有一座叢林環繞的湖泊,這裡平時水深浪靜,漲潮時,一條狹窄的海灣又將湖泊與海洋連接在一起。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就以這座湖泊為基地。根據推測,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應該是一個絕密部門,專門負責訓練海洋哺乳動物執行水下救援,反擊破壞分子和恐怖分子對海軍核基地發動的水下襲擊。  俄羅斯新聞機構最近有報導稱,紅石訓練場訓練海洋哺乳動物的研究工作已經恢復,主要是為訓練一批海洋哺乳動物用於保護科拉半島上的戰略基礎設施。
  • 美國有「海豹突擊隊」,俄羅斯有「阿爾法」特種部隊,中國呢?
    一名普通軍人想要成為特種兵是非常不容易的,其中困難重重,首先要經過非常嚴格的甄選以及激烈的競爭,入選之後還要經受住特種部隊中各種複雜的訓練,全部通過之後才算是一名優秀的特種兵,即使被選進去了,如果不能通過訓練也有可能會被淘汰。
  • CIA解密動物間諜文件:曾訓練鴿子拍攝蘇聯敏感地點
    ▲綁在鴿子模型上的間諜相機(圖源:CIA)近日,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發布了一系列冷戰時期文件,介紹了其如何嘗試利用貓、狗、海豚以及鴿子等鳥類執行秘密間諜任務,包括拍攝蘇聯敏感軍事地點等的細節。綜合BBC、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多家外媒15日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從1960年起研究利用動物做間諜的計劃。在CIA上周發布的數十份文件中,涉及了將四處走動的貓作為監聽工具,以及在狗的大腦植入電子裝置以測試是否能遠程遙控的研究。但這些計劃均無更進一步的發展。CIA還投入大量精力放在訓練海豚成為潛在的「破壞者」和間諜上,希望其協助美方監視蘇聯的核潛艇艦隊發展計劃。
  • 叛軍要被俄敘聯軍殲滅後,美國人不掩飾了:海豹特種兵出手炸石油
    敘利亞蛙人拍攝管道破損據敘利亞方面稱,這美國海豹特種兵在水下埋設爆炸裝置,才導致了敘利亞港口石油管道被徹底損壞。對此敘利亞政府軍與俄羅斯軍隊專業的排雷人員,被派往爆炸現場,以評估並消除襲擊帶來的影響。對此,敘利亞石油和礦產資源部長阿里·加納姆已經開始公開指責美國海豹特種部隊的襲擊,但是,就像上次一樣,他沒有透露具體細節。而除了對石油管道的襲擊,當天早些時候,俄羅斯國防部還稱報告敘利亞伊德利卜武裝分子正在預謀新的襲擊。據透露,大批敘利亞武裝分子正在準備使用化學武器密謀發動襲擊,這些化武武器主要來自於伊德利卜省一些合成有毒物質的實驗室。
  • 海豚魚雷、自爆軍犬、真貓竊聽器,人類的戰爭坑了多少動物
    而在距此415公裡處的摩爾曼斯克(Murmansk)坐落著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基地。據說俄羅斯海軍曾嘗試抓捕並馴化白鯨,於是不免使人猜測它是否為逃出來的「間諜」,隨即得到了俄羅斯方面的否認。挪威發現的白鯨,及索具上聖彼得堡裝備字樣同時挪威駐摩爾曼斯克前任領事莫騰·維克比(Morten Vikeby)表示,這頭白鯨可能是俄羅斯北部一機構的「治療鯨魚」,用於協助患有精神疾病的兒童的治療。「白鯨間諜」聽起來似乎有些杞人憂天,但是將海豚、海獅等海洋哺乳動物馴服並用於軍事已經不是機密。
  • 中情局解密動物間諜史,可靠性是最大問題
    動物不僅可以是人類的朋友,也可以作為情報部門的「間諜專員」。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解密了在冷戰期間利用貓、狗、海豚以及鳥類進行間諜活動的文件。在貓體內安裝竊聽設備,遠程操控狗,利用鴿子來拍攝諜照,這些看似間諜小說的情節原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過。
  • 最雞肋的竊聽計劃:把貓訓練成間諜,5年耗資千萬,一出門卻被撞
    冷戰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圍繞蘇聯展開了「無死角」的刺探,甚至動用了特殊的「人馬」——動物。當年,美國專門訓練信鴿和其他定期途經蘇聯薩拉託夫州希哈內區的候鳥,因為美國認定那裡是蘇聯化學武器中心。然而理想是完美的,現實是骨感的,「竊聽貓」真的能聽從人類指揮,充當間諜竊取情報嗎?
  • 還記得上海白鯨劇場的小白和小灰嗎?它們終於回歸大海啦!
    它們曾是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的 「白鯨姐妹花」 在狹窄的「牢籠」中生活了整整8年 直到2019年2月28日 在完成最後一場告別演出後 它們啟程前往了9000公裡外的新家——
  • 美國有海豹突擊隊,俄羅斯有格魯烏特種部隊,中國有哪支部隊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的武器裝備性能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除去相關的大型武器外,為了執行一些難度極高的秘密任務,各國也紛紛培育出了用於應對各種危機的「人型兵器」,這種「人型兵器」一般被稱為特種兵。特種兵最早出現在二戰時期,是德國1939年在波蘭戰役中首先使用的,之後在北非戰爭期間,英國組建SAS特種空勤團專門在敵後進行各種破壞行動,特種部隊才正式誕生。之後世界各國開始相繼組建和訓練相關的隊伍,以用來執行一些高難度的特殊任務和應對別國的特種部隊打擊。作為世界軍事力量前三的大國,中美俄不僅在武器裝備上引人關注,特種兵的培養也令各國十分好奇。
  • 法國鵝、日本海豚、俄羅斯白鯨紛紛安家河南
    □記者王磊文白周峰攝影    5月,首次從俄羅斯引進兩隻白鯨;7月,又從日本引進4隻海豚……    昨天,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前7個月河南引進境外動物的批次比去年同期增長    新聞法國萊茵鵝、俄羅斯白鯨、日本海豚……今年都落戶河南    「從法國引進3045隻萊茵鵝,從荷蘭引進5匹斑馬,從俄羅斯引進2隻白鯨,從日本引進4隻海豚,從智利引進29隻羊駝……」昨天上午,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物檢驗檢疫處處長郭雲超說,今年前7個月,河南進境動物的引進種類同比增長50%,批次同比增長40%。
  • 白鯨間諜太愛人類,弄丟偵察設備還幫敵人撿手機,只能讓它退休啦
    大家應該或多或少在電視中或者海洋館裡看過白鯨,它們像海豚一樣上揚的嘴角深深打動人心,比海豚還圓潤的腦袋和雪白的肌膚更是為它的可愛加分。我國雖然有很長的海岸線,但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我國相鄰的海域很難觀賞到野生白鯨。如果你想親眼目睹野生白鯨的憨厚可愛,挪威、冰島等北歐地區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 中情局曾訓練海豚炸蘇聯,拿貓當「聲音監視工具」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6日報導,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的文件顯示,該機構曾在冷戰期間對訓練動物來監視蘇聯的項目寄予厚望。其中涉及的動物可謂五花八門,包括貓、狗、海豚以及各種聰明鳥類。
  • 女特種兵:昔日弱女子 今朝霸王花
    軍事專家杜文龍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這說明我們的整個的特戰訓練水平有了重大的提高,我們的訓練計劃、我們的訓練考核標準,已經非常科學,能夠讓擁有巨大落差的女兵,成為一個合格的特戰隊員,這是我軍信息化條件下水平躍升的一個重要標誌。」  脫下舞鞋 穿上戰靴  在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中,女特戰隊員唐笑笑曾是文工團的一名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