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姐出品,必屬精品。」在南京,吳正梅的經歷,經常被外界冠以商業傳奇的色彩。
從夫子廟水遊城,到賽虹橋的虹悅城,再到江寧景楓kingmo ,以及2019年開業的河西華採天地,她主導操刀的每一個項目,都成了廣受南京人喜愛的網紅打卡地。
在男性主導的地產行業裡,她以女性的敏銳觸覺,感知時代迅猛浪潮下,快速更迭的消費熱點,引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過去一年多,她投入創業的洪流中,創辦了自己的全資公司江蘇正和同邦。
2020年12月29日,在公司主辦的商業夥伴答謝會上,她首先登臺,發表開場致辭,站在聚光燈下。
這一次,她要自己回答,我是誰。
「 對標新街口的南京商業傳奇 」
從富豪的分布上來看,江寧是一個區別於河西、江北新區的神奇存在。
這裡不以高房價著稱,不以花哨的金融CBD聞名。但是老南京有句話,江寧人,那是甩有錢。
很少有人認真去想這個「甩」字。
過去十多年,南京城市不斷外擴,地域廣大的江寧,毫無疑問成為城市拆遷的主戰場。特別是一些熱點區域,土地補償款相當高昂,起步價往往都是2套房往上。有佔地數畝的拆遷大戶,一口氣能拿到10多套房,甚至數千萬拆遷補償款的也不鮮見。
一批開發商早早入駐,在河西初創、江北還遙不可想的時候,這裡因為山好,水好,人富,成為南京別墅體量最大的一個區。
再把時間往前倒退20多年,那時江寧還叫江寧縣,它擁有財政獨立權,很多修橋修路的單位,把根落在這裡。
讓有錢的江寧人,把錢花舒服了,是很多人在琢磨的一件事。百家湖一帶,在千禧年後,陸續湧現了一批商業項目。但是總感覺差那麼點意思,大眾的刻板印象裡,跑去江寧逛商場,多少有點地緣上的隔閡。「新街口不香嗎?」
直到2016年,景楓kingmo的誕生,人們突然一下發現,江寧真的變洋氣了。
這是一個絕對稱得上時髦的商場,引進了不少國際化互動裝置。整體空間舒適度很高,外面還有一些精緻的露天餐吧。最主要的外部和內部,整個交通及動線的優化,「停車場每隔50米,就有通往商場的入口電梯,不管在哪裡停車,幾十米內就有垂直電梯。」
尤其那座高28米,巨型裸眼4D互動LED大屏,讓很多人大開眼界,「這在當時,整個國內都極其罕見,震撼,太震撼了。」
開業半年,景楓KINGMO的會員人數超過5萬,月均客流量達到100多萬,周末日均有6、7萬的客流,「這種客流量,在當時已經完全超過預期。」多家媒體報導中,都這樣寫道。
而比起沒有感情色彩的數據,開業當天人聲鼎沸的場景,也許更讓人印象深刻,周邊居民李先生回憶,「人好多,擠都擠不進去,大家都很好奇這個商場做成了什麼樣。「
而它的締造者吳正梅,花了2年多時間去籌備。在這期間,她把區域人群特點分析,各個品牌的招商方案,寫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前期的定位上,江寧豐富的人口組成,成了不能忽略的一個關鍵。
這裡有原先老東山鎮的原住民,因為距離主城比較近,也容納了南京一部分外溢的人口。同時,開發區企業,中國和世界500強企業眾多,意味著有大量的外企高管在這裡聚集,大學城又吸收了一大批高校、研究院高端人才。「另外,這邊房價相對便宜,還吸引了數量不小的新南京人。」
這麼多的人群,怎麼去滿足?周邊已有好幾個商業項目,怎麼進行錯位?在這個區域容量裡要怎麼做?最後她一錘定音,「景楓要做,只做江寧標杆,對標新街口。「
「以前一直都是江寧人往市中心跑,從來沒有哪個商場,能讓南京市內的人,一窩蜂往江寧跑。」四年後 ,再看這個江寧地標商業,李先生這樣評價。
「 繞不開的流量話題 」
景楓之前,吳正梅三個字,就已經一炮走紅。2008年水遊城的成功,2012年虹悅城的逆風翻盤,讓這個名字在商業地產領域,成為頂級流量的存在。
在那之前,人們去商場是為了買「貨」,在陳列的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找到自己要的,是購物的第一目的。有人說,她是第一個讓南京感受到shopping mall魅力的人。
訣竅是什麼?「一定是站在消費者角度。商業的本質,始終是關注人的需求。」吳正梅說。
流量似乎已經成為她身上繞不開的話題。外界對她的評價,很多時候來自商場的人流量,這是衡量她操刀結果,最直觀的表現。
水遊城2008年開業,第一年即實現盈利,日均人流量3-5萬,年客流量達1500萬人次;11年之後,華採天地開業當天,瞬間引爆市場話題,當天就迎來了超20萬人的客流。
因為商業地產項目連續的巨大成功,鮮花跟掌聲向她潮水般湧來,她本身也成為大眾檢索的話題。媒體時時刻刻,關注她的每一步動向,試圖將她卷進每一個吸睛的話題裡。
「肯定有壓力,整個團隊都有壓力。」她記得華採開業前期,有一篇文章談河西商業之難,看mall姐怎麼做華採。彼時一批媒體正在大肆渲染河西商業魔咒的話題。昂貴的房價,和蕭條的商業,形成了強烈的對差衝突,自帶新聞張力。
品牌方雖然看好河西這個地段,但是也被這個魔咒搞怕了,「每個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其實項目方已經啟動了幾年,跟很多品牌都談過,但我們接手的時候,他們真正籤下來的合同,只有三份。」吳正梅說。
遭受壓力最大的階段,是在虹悅城時期。項目地方非常尷尬,不靠地鐵,高架旁邊,還有火車經過。周邊很多建材批發市場,黑車市場,環境非常糟糕,前面一塊是勞務市場,人員環境也非常複雜。「基本就是個商業絕緣體,幾乎沒有人看好。」
但她和團隊還是頂著壓力,去做了。「先想著把交通給解決掉,儘量多的去做一些交通指引、導向。賽虹橋高架下面一塊綠地,我們就把它命名賽虹橋廣場,在高架上,就可以清楚指示。這樣有人過來,一下高架,就能看到。包括整條路上,也做了不少的改動。」
某種程度上,她是一個極其理性的人,「哪有什麼河西魔咒,那是以前入住率不高,那些項目又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硬傷,要麼交通受限,要麼品牌落位不對。」
2019年11月,她開始籌備創辦自己的全資公司——江蘇正和同邦。團隊裡很多夥伴,已經跟了她很多年,彼此一個眼神,就知道意思。
每天衝著流量找過來的項目依舊很多,合作理念是否一致,被她擺在很重要的位置,「那些明顯商業先天不足的項目,我們提出意見,希望能改掉。為了工程進度成本等因素不改的,我能理解,但是可能不太會合作。」
「 快半拍做商場 」
還有一個,是田園風格的。會把鄉村生活概念做個整體提升,打造出田園風景和原始村落,自然景觀會很好,「河西過去二十幾分鐘,五橋通車後更快了。是南京人嚮往的生活。」
「這兩個項目,南京目前都沒有。很快會出來,上半年就會正式官宣了,可以期待一下。」她說。
「 每一次破冰之旅 」
你無法想像一個女性,在一個男性佔據主導的行業裡,需要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尤其在今天,做商業地產本身,就是一項無比艱辛的工程,韌性和勇氣都必不可少。2008年水遊城的破冰,就無比艱難。當時好多品牌都是第一次來南京。「包括絲芙蘭在內的一些品牌,完全沒有進南京的打算。」但是她沒有放棄,那會還沒有高鐵,她就自己開車去上海,到處聯繫。對方最終通過中間人答覆她,願意在9點前見一面,「但是只給半個小時,我心裡想,成不成,就這一次。」最終,她的項目規劃理念及真誠的態度,打動了對方,他們聊了一個多小時,敲定了絲芙蘭進駐水遊城的事宜。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虹悅城。這個項目因為周邊環境的複雜,在招商階段,很多品牌方都一口拒絕,明確表示不會進駐。即便有些品牌,已經有了深厚的合作基礎,「我印象很深的ZARA,直接電話給我說了幾大拒絕理由,我過去他們總部,也是拒絕不見。」「當時,我一個人走在北京的大街上,那會是冬天,冷風往我衣服裡灌,我心裡都拔涼拔涼的。」即便如此,她還想再試一下。「我當時心裡想說,我一定要見到他,至少跟他當面說下我的想法。」後來怎麼進去的呢?「因為沒有預約,正門進不去,我就從後門進去的。」聊了一下,她才知道,原來虹悅城那個位置,對方早就去看過,覺得很難。「他們手上案子太多了,過了一下就不做了。」吳正梅說,每一次品牌談判,都是一場艱苦的博弈。她不認為自己有什麼談判技巧,「但是最終結果都還不錯,大概我比較真誠,並且我們真正選擇雙方都合適的品牌。」「 走在時代最前的感知者 」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評價眼前這個商業時代的時候,用的兩個詞:快速和陌生。他說這是一個變化迭代的速度,比德魯克時代更加快速和令人產生陌生感的商業時代。「如果你不是以一種積極的姿態介入其中,很難發現真正的變化。"
吳正梅顯然是認同的,「你需要很敏感的知道,這個時代在產生什麼,在變化什麼。」
當年,從傳統百貨商場跳出來的時候,她就已經感覺從「貨」到「人」的焦點變化。
那時新街口是盤踞南京很多年的核心商圈。水遊城距離新街口,僅僅只有2公裡距離。「燈下黑」的說法,讓很多人對再做一個購物中心這件事,表示很懷疑。
「時間消費型商業,解決消費者五感的問題」是她首先打出的概念。隨後主導引進了一批快時尚品牌。直到現在,水遊城以其獨特的造型感,成為夫子廟商圈最火爆的商業中心。
而在做華採天地時,她明顯感覺到大時代下,消費人群特點的變化。商場內的籃球運動空間,突然成為年輕人秀裝備的秀場。很多人買限量款的球鞋,在這裡曬。「大家情感的需求更高了。」
「以前我研究80、90後,現在研究90、00後,現在年輕人打開熱點的方式,不一樣了。」
有同事說要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吳正梅不完全贊同,「促銷降價吸引人的時代,已經在過去。」
18年初,剛從加拿大留學回來的兒子,說要去買李寧。她還有點沒反應過來,兒子直接說了句,「你不懂了吧。現在李寧很潮。」
她感慨時代變了,「這一批年輕人,跟我們那時候不一樣了。不在乎品牌昂貴的血統,他們反而更在乎東西好不好。一些品質高的白牌,反而容易出圈。」
這個邏輯被她運用到了華採,在招商的時候,團隊同事去老門東淘了很久,找到了一家白牌的咖啡。是南京人自己創業的。她評價這家咖啡,「價格不貴,但是手藝是真不錯。」
過去一年多以來,疫情影響下,她更看到了行業的變化。
除了物理埠,很多商家開始考慮線上埠。線上線下整體打通,全渠道銷售的大方向越來越明顯,口碑品質會特別重要。「你看,我爸媽一個疫情都學會了網購。」
而對平臺型實體企業來說,商品的選擇,包括服務的範疇都在做出改變,「不是所有商家都能把線上平臺玩得很溜的。這對他們來說,也是新的挑戰。」
「 選擇成為誰 」
媒體後來的報導,稱之為夢幻王炸組合。」每一方都是知名開發商區域總級別,手握開發商、資本方、建設方、政府單位、品牌方,人才等資源。「
當副總經理佘家明提完祝酒詞後,她微微舉起紅酒杯,臉上是溫潤堅定的笑意。她站聚光燈下,向臺下的人們示意。
她的商業巨輪已經啟動,這一次,她想自己回答,我是誰。
- END -
法律顧問:江蘇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劉俊傑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