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上春樹到夏目漱石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新譯《我是貓》做客...

2021-01-11 瀟湘晨報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可以說基本上都是通過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來「讀」村上春樹的,30多年來林少華翻譯了村上40多部作品,他也被稱為「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其實除了村上春樹,林少華還翻譯了《羅生門》、《雪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八十餘部,最近,他翻譯的日本「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作《我是貓》,由青島出版社出版。10月23日上午9:30,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夏目漱石著)和《林少華看村上——從到》來到半島直播間,接受記者採訪並和半島讀書會的網友在線互動。青島出版社日本文化中心副總編輯楊成舜和青島出版社營銷中心營銷總監許璐娜作為嘉賓也來到直播間助陣。

《我是貓》是日本「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代表作,寫於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鵑》雜誌上連載,後編成上、中、下三冊出版。提到夏目漱石,就會想起那句令人心動不已的話:「月が綺麗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網上流傳這句話是夏目漱石對於「我愛你」的委婉表達。夏目漱石原名為夏目金之助,「漱石」是為其筆名。他本人對於漢文化非常的博學,筆名「漱石」一詞便是出自於《晉書》,原句為「漱石枕流」。

《我是貓》一文因文筆風趣幽默、寫作角度妙趣清新而被很多人奉為經典。小說以一隻貓的視角來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冷眼窺探日本社會的眾生百態,也帶著我們感受到了當時日本知識分子的日常生活。書中十幾號人物在夏目漱石筆下性格鮮明,構思奇巧,這隻貓也擁有豐富的見識、並且善於思索、幽默風趣,但始終沒有恪守貓之捕鼠本分,卻又擅長「坐而論道」,顯然這隻貓是沒有被馴化過的。為了翻譯這本《我是貓》,林少華專門買了一隻貓回來觀察,他的「靈魂翻譯」也將再現這份「心照不宣」的絕妙幽默。

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作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鄉愁與良知》《高牆與雞蛋》《雨夜燈》《異鄉人》《小孤獨》《林少華看村上:村上文學35年》。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刺殺騎士團長》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以及《心》《羅生門》《雪國》《金閣寺》《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凡八十餘部,廣為流布,影響深遠。2018年以其傑出的翻譯業績和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貢獻榮獲日本「外務大臣獎」。

【來源:半島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做客半島直播間
    你會怎樣翻譯「I love you」?攜最新譯作《我是貓》,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在10月23日做客半島新聞直播間時,給我們講述了文學大家背後的故事。近一個半小時的直播節目中,林少華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跟大家分享了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風格以及文學翻譯的奧妙之處。值得一提的是,林少華此次還入駐了半島新聞客戶端的「半島圈」,邀請粉絲們在線互動。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談新書翻譯:為此專門養了一隻貓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10月23日上午9:30,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帶著最新譯作《我是貓》(夏目漱石著)和《林少華看村》做客半島直播間,接受記者採訪並和半島讀書會的網友在線互動。《我是貓》的編輯、青島出版社日本文化中心副總編輯楊成舜、青島出版社營銷中心營銷總監許璐娜也作為嘉賓來到現場。
  • 林少華:翻譯《我是貓》難度非同尋常,為此專門養貓
    林少華:翻譯《我是貓》難度非同尋常,為此專門養貓 本文圖均為 微博@半島都市報 圖@半島都市報 10月23日消息,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帶著最新譯作《我是貓》(夏目漱石著)和《林少華看村上》做客半島直播間,訪談現場的林少華溫暖、謙遜,集淳樸、天真、書生氣於一體,現場氣氛熱烈,林少華的即興回答也是妙語如珠,還爆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料」。
  • 30年翻譯43部作品 他是「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圓臉、衣著樸素,說話時很愛笑……這是不少人見到林少華的第一印象:帶著一絲老師的儒雅之外,更像鄰居家和善的小老頭。  林少華是大學教授、國內知名的翻譯家,曾翻譯過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人的作品,影響很大。他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主要譯者,在30年的時間裡先後翻譯了村上春樹43部作品,包括風行至今的《挪威的森林》。
  • 村上春樹最欣賞夏目漱石 是因為他們都喜歡貓嗎
    其中不少文學新作首發式,不亞於一堂堂精彩的文學課。  如果沒有貓,日本的文學史說不定就會改寫  了解村上春樹的讀者,都對林少華不陌生。昨天,他把新譯的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貓》和作品《林少華看村上: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帶到書展現場,為讀者打開一個觀察日本文學的有趣視角。
  • 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14日下午,林少華作客重慶噹噹書店。從《挪威的森林》到最新的《刺殺騎士團長》,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過去近30年間已有超過40本作品被翻譯成中文而被中國讀者熟知,「村上迷」也應運而生。這背後,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功不可沒……14日,這個一直被中國村上迷稱作站在村上春樹背後、最接近他文字的男人來到重慶噹噹書店,借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和山城粉絲們展開了一場「解讀與翻譯之間」的對談。活動開始前,林少華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的專訪。自己的翻譯何以成為經典?過去30年間村上的文字發生了哪些變化?林少華的回答,值得每個村上迷細細品讀。
  • 《我是貓》|淺析夏目漱石為什麼用一隻「貓」的視角敘事?
    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最著名的小說《我是貓》,以獨特的貓之視角,冷眼窺視日本社會眾生相。這隻貓有見識、富才學、善思索、講正義、知風趣,但始終沒有恪守貓之捕鼠本分,卻貓眼觀世相,擅長「坐而論道」。03、「貓的視角」終極諷刺明治時代之「我輩」①貓之「我輩」與人之「我輩」在《我是貓》這部小說中,林少華翻譯這本書時在劃分人和貓之間的等級物種之分時,把貓族自身稱為「我輩」。
  • 夏目漱石《我是貓》
    當然把這本《吾輩は貓である》連載的雜誌《ホトトギス》翻譯成《杜鵑》也有失偏頗,這本雜誌是夏目漱石好友正岡子規以其俳號所創刊,應該翻譯成《子規》,正岡子規本名正岡升,明治時代文學巨匠。後因患肺結核咳血不止,便引用《史書·蜀王本紀》中的「子規啼血」將自己改名為子規,據傳將Baseball帶入日本並起名「野球」的正是此人。雖說中文裡子規就是杜鵑,但從翻譯角度來說務必字斟句酌還原本意。
  • 近現代東方文學|夏目漱石《我是貓》
    《文學論》的研究幫助他建立了具有現代意味的文學觀,《我是貓》等作品的成功,使他明確了符合明治時期日本社會之發展的文學方式,他也因此成為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夏目漱石的「文學論」強調「發揮日本文學的固有特色」,同時也認為傳統的以清雅閒適為旨趣的日本文學必須脫胎換骨,其方法是學習借鑑西方文學,從而建立一種「三為」(為自己、為日本、為社會)的文學。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公式:文學內容與形式=認識要素+情緒要素。
  •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看夏目漱石演繹《我是貓》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說:「對這世界種種奇特的事情,我不知該怪誰。這只是一時一地的困境,而藝術是永恆的。此時此地,講這些就如瘋話一般。但我偏還覺得自己是一本正經的。」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就是如此,作者一本正經地調侃周遭的一切,讀者不覺煩,卻還跟著他的行文看得津津有味。一兩句話說完的事情,夏目漱石可以用兩到三個長段落,甚至是兩到三頁來寫。
  • 審美忠實:不可叛逆的文學翻譯之重
    (選自《英語世界》2012年第2期)文/林少華梁實秋本打算用20年譯完《莎士比亞全集》,而實際上用了30年。譯後朋友們為他舉行「慶功會」,他在會上發表演講:要譯《莎士比亞全集》,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這樣,所採取的翻譯策略,勢必與周作人相反,即要儘可能消除「澀味」,也就是消除日譯漢特有的翻譯腔(「和臭」)。在這個意義上,說是「去日本化」也未嘗不可。換言之,就是想方設法琢磨找一個既貞潔又漂亮的「女人」。這也是天底下所有男人,尤其男翻譯家一生的夢想。那麼,之於我的既貞潔又漂亮的「女人」到底找到了沒有呢?我以為大體找到了,至少在貞潔與漂亮之間找到了一個接合點。我一再主張的「審美忠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 夏目漱石《我是貓》:以貓之名
    在讀書app書架上一直放著這本書,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因為,對這本書早有耳聞,想著哪天能好好讀一讀。直到朋友寄來天津人民出版社、青紅翻譯這一版,我才認真去查了它的資料。豆瓣收錄了幾十個版本,評分較高的達9分以上,評分低者在7分以上。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在中國,他的作品同樣有著很多的讀者,從處女作《且聽風吟》開始,隨後的《尋羊冒險記》、《1973年的彈子球》、《挪威的森林》等,一直到最近的《刺殺騎士團團長》。我們知道,外語作品的成功跟翻譯的功力是否深厚是息息相關的,而村上的作品在國內取得的成功顯然和他的主要翻譯者林少華是分不開的。
  • 譯家檔案|「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
    2012年,她獲得波蘭文學翻譯最高獎——「穿越大西洋」翻譯獎,2018年獲中國譯協頒發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訪著名波蘭文學翻譯家易麗君教授趙瑋婷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1962—),使人們的目光重新聚焦到波蘭文學。
  • 著名翻譯家傅惟慈去世 譯有《動物農場》等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透露,著名文學翻譯家傅惟慈昨晨因突發哮喘去世,享年91歲。傅惟慈曾翻譯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並與董樂山合譯《動物農場》和《1984》,廣受讀者歡迎。據悉,傅老先生要將遺體捐獻做醫學研究,身後不搞儀式。
  • 英國翻譯家韓斌:中國當代文學多樣性、高質量讓我一直翻譯
    中國網4月8日訊 (記者 張露露)從虹影的《K》開始,英國翻譯家韓斌(Nicky Harman)已經從事翻譯近20年。她專注於中國當代文學翻譯,翻譯過的作者包括賈平凹、韓東、嚴歌苓等。她曾因翻譯賈平凹的短篇小說《倒流河》獲得2013年中國國際翻譯大賽一等獎。
  • 對魯迅先生影響力大的小說——《我是貓》夏目漱石
    2018年在亞馬遜世界小說名著銷量排行榜中,我看到了這樣一本名著,它的精裝版銷售量排名第五,而通俗有趣的平裝版銷售量排名第十四,它就是夏目漱石筆下的名著《我是貓》。在浩如煙海,聞名遐邇的名著作品中,為什麼《我是貓》的銷量如此之廣?這本名著究竟講述了什麼?
  • 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貓》:未被馴化的貓,用一雙眼窺探了人性
    縱觀人類,也不至於永遠蒸蒸日上,也罷,耐著性子靜等貓時代到來好了!——夏目漱石林少華曾在《我是貓》中說過,為了翻譯這本《我是貓》,他專門買了一隻貓回來觀察。貓,屬於貓科動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