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的前前後後 周恩來兩次題詞

2021-01-21 中國日報網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瀋陽部隊某部因公犧牲的英雄戰士雷鋒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在《人民日報》發表。此後,全國廣泛開展了學習雷鋒的活動。雷鋒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在全國產生了極大影響。這是雷鋒同志像。新華社發

編者按:雷鋒,一個中國人熟悉的名字,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45年過去了,社會生活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雷鋒這個名字及其所代表的高尚精神內涵,始終唱響了時代的最強音 。全國人民進一步向雷鋒學習,弘揚雷鋒精神,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奮鬥。在廣泛持久開展學習雷鋒活動中,全軍各部隊和全國各條戰線上湧現出大批雷鋒式的英雄模範人物。雷鋒精神培育著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長,45年後的今天,雷鋒精神仍然在感動中國。

中國日報網消息:1962年8月15日,雷鋒犧牲後,全國各地、軍內軍外對雷鋒的宣傳掀起了新的更加浩大的聲勢。1963年1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批准雷鋒生前所在部隊運輸連四班為"雷鋒班",這個名譽很高,極少有人能夠得到。命名大會召開後,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主要媒體均對雷鋒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國全軍產生了空前的轟動效應,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響徹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緊接著,幾家大報刊又把雷鋒事跡寫成報告文學,並同時配發評論和雷鋒日記摘抄,文藝界的作家和詩人也都通過撰文和寫詩熱情地頌揚雷鋒精神。總之,舉國上下不約而同地提出,要讓雷鋒精神在神州大地開花結果。一個自覺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各條戰線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中國青年》雜誌動義

請毛主席為雷鋒題詞

面對全國宣傳雷鋒的火熱局面,當時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聽了有關匯報後,以極大的熱情充分肯定了宣傳雷鋒事跡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並要求共青團系統加大對雷鋒的宣傳強度,組織全國青少年以實際行動向雷鋒學習。對胡耀邦的指示與號召,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雜誌當然應帶頭響應、責無旁貸,但作為半月刊的《中國青年》雜誌,在宣傳速度上和報紙相比自然是稍遜一籌的,因此,他們立即發動全社人員獻計獻策,並召開編委會,精心研究,開動腦筋,另闢蹊徑,千方百計找出新的角度,迎頭趕上甚至超前於全國宣傳雷鋒的其它兄弟報刊。編委會上,有人提出把五、六期《中國青年》合刊,出版"學習雷鋒專輯";也有人提出請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郭沫若等黨內名望甚高的"四老"為雷鋒題詞。這些設想應該說都很好,也都得到了同仁的首肯,但細究起來,其宣傳速度和力度仍然會落在其它報刊的後面。這時,會上一直沉默不語的思想修養組組長王江雲提議:能否請毛主席題詞?王江雲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的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話一出口,便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和一致贊同。但冷靜之後,人們又都認為請毛主席題詞,非同小可,不是一般的動議,是不是有點太敢想敢幹了?能有把握嗎?會上又有人說:不試怎麼能知道行不行呢?與會者都覺得試一試有道理,最後決定:請毛主席為雷鋒題詞。

寫給毛主席的信的內容是:"現在全國已掀起一個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我們《中國青年》擬出一期學習雷鋒的專號,向全國人民推薦這個先進典型,教育青年一代在社會主義時期更好地鍛鍊成長,懇請您老人家為雷鋒題詞。"

打好草稿後,請一位毛筆字寫得最好的同志,工工整整地抄寫下醒目的兩行大字:中南海,呈毛主席。

用北京話說:《中國青年》的年輕人膽子夠"肥"的呀!竟敢煩勞毛主席他老人家題詞。當時,中直機關有人聽說此事後,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們說,毛主席給劉胡蘭題過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為白求恩和張思德分別寫過紀念文章,可那是發生在戰爭年代,和平時期還未見他老人家給其他普通人題過詞,是不是有點兒異想天開?

相關焦點

  • 「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的前前後後
    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也包括我自己」 羅瑞卿對主席題詞的經過作了描繪,部分情況與主席秘書林克回憶的情節差不多:主席午間小憩後,精神很飽滿。他依然穿著睡衣,走到長桌前,看到秘書早為他準備好的文房四寶,於是提起筆架上的毛筆,飽蘸了墨汁,在桌面上那疊印著紅色豎格的8行書箋上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7個行草大字。
  • 辜振甫兩度為永春辜氏宗祠題詞
    兩度為宗祠題詞  昨日傍晚,記者來到儒林村。問起是否知道辜氏宗祠在何處,當地村民給記者介紹了後廟的辜氏宗祠,並說那宗祠在村裡家喻戶曉,很容易找到。  記者看到,宗祠大門緊閉,大門正上方掛著一塊牌匾,牌匾上寫著3個鎦金大字「嘉德祠」,左下角落款「世裔:振甫謹書」,並附印章;右上角留字「癸酉年穀旦」。
  • 珍貴抗戰日記:泉州籍華僑辜俊英記下毛主席的接見情形
    ▲辜俊英在日記中清楚寫下《毛主席會見記》辜俊英為「記者團」領隊  日記本的主人辜俊英,抗戰爆發後,與粘文華(晉江人)、蘇棠影(同安人)、王宣化(南安人)共同發起組織星馬(新加坡和馬來亞)華僑抗日後援會(簡稱抗援會),領導星馬工人大罷工,被稱為星馬抗日「四君子」。  1937年11月,「南洋華僑戰地記者通訊團」(簡稱記者團)回國採訪、宣傳、支援祖國抗戰,辜俊英為領隊。
  • 餘秋雨題詞熊膽企業被批:百般人姿 一派熊道
    網傳餘秋雨參觀黑寶藥業時在黑寶熊樂園題詞:「百般熊姿,一派人道」。餘秋雨 資料圖本月17日,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朱大可發布微博稱:「學者餘秋雨參觀黑寶藥業時在黑寶熊樂園的題詞:百般熊姿,一派人道。」
  • 全國"學《毛著》標兵第一人":雷鋒視其為榜樣
    會議期間,毛主席接見了廖初江,當時毛主席握著廖初江的手說:「咱倆是老鄉。」激動的廖初江直呼:「毛主席萬歲!」共青團九大勝利閉幕後,廖初江就直接奔赴全國各地巡迴演講。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裝甲兵6008部隊坦克三師機械化團一營三連二排五班戰士廖初江,學《毛著》的事跡已經紅遍全中國。
  • 讓雷鋒成為更生動的文化符號
    相比之下,雷鋒的時代感更難把握,也更難描述。李晨在設計紀念郵票的過程中,對雷鋒以及雷鋒精神產生了許多思考,尤其是在與學生們交流後,他更加覺得,當代的文化工作者有責任認真研究如何使雷鋒的形象更加生動,如何使雷鋒精神更具時代意義,如何使雷鋒精神真正被「80後」、「90後」乃至更年輕的一代所理解和接受,從而成為他們的精神血液,影響他們的人生態度和成長道路。
  • 歐豪年題詞 紀念辛亥革命書畫展將在穗舉辦
    1月5日,該展策展人、致公黨廣東省委海外聯誼委員會副主任、廣州越海書畫院院長陳志雄告訴記者,海外嶺南畫派大師、兩岸畫壇巨匠歐豪年應約已為展覽活動作題詞書法:「黃花不謝,藻採紛披。」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百米長卷展示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臺前(資料圖)。陳志雄 供圖該展活動由廣州市黃花崗公園、中國文化藝術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作為指導單位。
  • 陝西重慶湖北三省行政長官同時題詞,雞心嶺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
    這是一處三省交界的自然地理標識,三省行政長官同時為一地題詞,可以說是很罕見了。從陝西最南端的縣城--鎮坪縣城出發,一路往南30公裡,爬坡到最高點,有一道大門,標著「雞心嶺」三個字。此處是湖北、陝西、重慶三省交界,右手爬坡,有一雄渾山嶺,狀若雞心,以形而得山名。
  • 毛主席兩次暢遊邕江:寒冬裡的無畏、先驅者的氣魄
    毛主席見著他很親熱,詢問了他的工作情況後,興致勃勃地說:「到你們南寧的邕江遊泳去。南寧此時寒冷陰雨,天氣比較冷,邕江河水冰涼刺骨。毛主席又有些感冒。覃應機勸他道:「主席患感冒,最好今天不要去了。」毛主席笑了笑,幽默地說:「不要緊,以毒攻毒嘛!」
  • 華師美術學院師生聯合編創《畫說抗疫英雄》,94歲前校長章開沅題詞
    94歲的著名歷史學家、華中師範大學前校長章開沅題詞,華中師範大學書記趙凌雲作序、校長郝芳華回信鼓勵。據介紹,《畫說抗疫英雄》由青年學子主創,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付義朝等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聚焦33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抗疫英雄人物代表,通過「畫說」的方式定格英雄最美身影、用真情致敬抗疫英雄,更用畫筆書寫出屬於90後、00後青年學子的愛國情懷與抗「疫」青春。
  • 劉聰︱《佞宋詞痕》出版的前前後後
    至於第一篇文章中參與宴會的十位詞家,雖未點出姓名,但翻檢1954年影印出版的《佞宋詞痕》,不難發現,瞿宣穎、向迪琮、楊天驥、孫成、文懷沙、龍元亮、潘承弼、孫祖勃、冒效魯九人曾為詞集題詞作跋,而且落款時間都在「癸巳冬日」至「甲午正月」間,這恰恰是該文刊發的「不久前」。
  • 張栢芝題詞寫「再見」 轉身時淡定再見亦是春天
    張栢芝為劇集題詞 網易娛樂10月12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公視、TVBS《16個夏天》除了劇情揪心,每一集開頭請大明星寫下對於文字看起來很雲淡風輕,不過之前謝霆鋒和王菲上演世紀大複合,謝的前妻張栢芝談到謝霆鋒,哭喊「這男人已不值得去愛」,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對照她為電視劇寫下的題字內容相當有意思,網友忍不住推文「我笑了XD」、「綠綠的」。
  • 評價南昌起義:周恩來的讚揚與檢討
    9 月18 日,中共中央廬山會議結束後,周恩來參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即八一起義紀念館。周恩來不談及自己,卻深情回憶戰友,並要求宣傳朱德、賀龍、劉伯承等同志在起義中所起的作用。周恩來評價朱德:1. 在南昌起義時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嚮導。2. 他為起義部隊尋找駐地,與敵軍上層人物交往,掌握敵情,為起義戰鬥的順利進行做了大量的工作。周恩來評價劉伯承:1.
  • 杭鴻志組織陸大起義促重慶解放 獲劉伯承題詞(圖)
    劉伯承曾親自題詞「為保衛國防而做有德有才的教師。」年過八旬,他還在為祖國統一大業積極奔走。 (實習生 趙紅星 記者 白雁)  陸軍大學最受歡迎的教員之一  1907年6月,杭鴻志出生於徐州市一個名叫華祖廟的小山村。杭鴻志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家中有些田產。杭母知道再置地必遭人嫉妒,便把兒子送去讀書。
  • 貴陽的「井文化」,三大名井都有題詞,你印象最深是哪口呢?
    歷代對於聖泉題詞的文人墨客也比較多。田雯說:「輕風隨來,波粼微動……」;鄭珍說:「獨酌此泉上,興酣呼白龍……」,聖泉井還是相當獨特的一口井了。貴陽還有三大名井,以上說的都不在其中。三大名井分別是龍井、玉元井、薛家井。據說這三口井的井水用來泡茶很好喝,加上井周邊有很多百姓,名氣自然都大了很多,而且還有文人為其題詞。
  • 周恩來與黨內早期政治生活——「九月來信」的前前後後
    「九月來信」是我黨早期在周恩來主持下起草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對紅軍和黨的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1928年「六大」,周恩來當選為政治局常委,任秘書長兼中央組織部長,分工負責軍事工作,成為中央工作的實際主持者。1929年,在反圍剿的革命鬥爭中,朱德與毛澤東由於對建軍原則、建軍思想、根據地建設等分歧,導致了紅四軍內部出現了問題。
  • 韓戰爆發後,毛主席給軍事學院題寫八個大字並為院刊定名
    左為中央軍委代表陳毅。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為陸海空多軍種合成軍隊,1957年以軍事學院為基礎,分設成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炮兵學院、裝甲兵學院六所高級指揮院校。1954年政治學院成立不久,羅榮桓院長就指示莫文驊副院長帶領26名幹部、教員來軍事學院學習取經。
  • 周恩來總理床前囑託勿忘臺灣兩個人,一個是張學良,另一個是誰你...
    床前囑託勿忘臺灣兩個人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來平靜地躺在病床上。當時,他的體溫是38.7℃。從是年12月中旬起,他已無法進食,所需要的營養靠管子通過鼻飼直接送到他的胃裡。那天上午11點左右,周恩來醒來,說:「我要見羅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