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受訪者供圖
提及科技工作者,不少讀者會在腦海裡刻畫出一個個操作著設備儀器,在實驗室裡埋頭工作的人物場景。但對於9月20日獲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高飛虎來說,他更多的時間是出現在武隆各個鄉鎮的田間地頭,守護著他摯愛的茶樹。這一紮根,就是15年。
▲9月20日,高飛虎獲評「最美科技工作者」
而今,由他在武隆指導種植的綠茶、紅茶、老鷹茶等各系列茶葉已在國內獲得了諸多獎項,市場逐漸擴大的同時,也讓茶農的荷包鼓了起來。這一切,正如他的名字一般,高飛虎,紮根高山的「飛虎」!
高山為啥不出好茶?他為茶農們駐紮指導
9月20日下午5點許,重慶科技館裡,記者見到了高飛虎,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今年47歲,身高1.7米左右,黝黑的皮膚和精瘦的身材,比實際年齡略微滄桑的模樣,是他風吹日曬的最好佐證。當天,他穿著一套藍色西裝,部分地方還有沒燙熨過的褶皺。
「這不是出席頒獎儀式要求穿正裝嘛,很久沒穿過感覺還有點緊,讓你們見笑了。」高飛虎十分謙虛的態度,讓人頓感放鬆,很快,我們打開了話匣子。
高飛虎介紹,茶葉在我國從古至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相傳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半島,所帶的物品中就有茶葉。新中國成立後,茶葉也是我國賺取外匯的重要商品。對於老百姓而言,飲茶已經融入很多人的生活習慣。而對於武隆來說,種植茶樹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當地縣誌記載,早在清朝時,武隆出產的茶葉就曾被作為貢品。
但在2005年,高飛虎第一次來到武隆時,實際情況卻和他想像中差別很大。當年,高飛虎作為我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員,隨重慶市科委組織的專家組「三下鄉」活動來到武隆,主要工作是指導當地老百姓牲畜養殖、蔬果栽培等。
在得知高飛虎從事茶葉研究工作後,當地一個茶葉作坊的劉老闆找到他,高飛虎決定去實地查看,再從長計議。「當時不管從種植還是加工技術,都是非常原始粗放的,這樣加工出來的茶葉,只能算是農產品,想要賣上好價錢是不行的。」高飛虎說,於是他逐一給劉老闆指出不足之處,並建立了長期的「點對點」指導。
▲高飛虎給茶農們講解茶樹種植管理技術
高飛虎說,自古就有著「高山出好茶」的說法,武隆不少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無論是土壤、霧氣、溫溼度都非常適合孕育出好茶。當地居民多有茶樹種植,茶農們生產熱情也高,但礙於缺乏技術,很多生產出來的茶葉,只能歸於農產品,銷路並不理想。
就此,大學就讀茶學專業,畢業後又在重慶市茶葉研究所工作的高飛虎,當年就主動申請到武隆對茶產業進行駐點幫扶。
五十年的老茶樹 為啥砍得只剩樁?
2005年,高飛虎初到武隆進行產業技術幫扶時並非是一帆風順,他向我們講述了「砍樹事情」。原來,在茶葉種植中,對於那些已經衰老的茶樹,有一種叫做臺刈(yi,四聲)的技術,即對於樹冠進行大幅度修剪,讓茶樹萌發新的枝葉。
「那些老茶樹普遍高1.5米左右,我當時埋頭在修剪,沒有注意周邊情況。事後才知道他們其實心裡是沒底的……」高飛虎說,修剪完,看著那些光禿禿的樹樁和茶農們將信將疑的目光,他對著茶農們保證,這些茶樹按著他說的辦法管理,保證不會死。死一顆,他就賠一棵。
▲高飛虎給茶農們進行茶樹管理技術培訓
果不其然,來年的春風春雨後,這些老茶樹煥發了第二春,長出了茂盛的枝葉。對於這位「茶專家」,茶農們是打心裡認可了,打老遠看見高飛虎,就喊著「虎哥、虎哥」招呼他到家中坐坐,也嘗嘗由他指導生產出的茶葉。
但讓高飛虎沒想到的是,老茶樹的問題解決了,茶苗的問題很快又來了。
武隆山區冬季的氣候相當溼冷,如果再降溫降雨,人們可以躲進屋裡烤火取暖,但對於茶苗,卻可能無法挨過冬天。在來武隆的第二年,高飛虎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一新建茶園裡的茶苗存活率只有20%。面對有些灰心喪氣的茶農,高飛虎很快研究出了高山新建茶園覆膜越冬技術,經過試驗,覆膜的茶苗可以抵禦住異常氣候,順利長大!對於茶苗,他這是帶來了生命的保障;對於茶農,他帶來的則是心中重燃的希望!
▲高飛虎給茶農講解茶苗管理注意事項
高飛虎心裡明白,茶產業要發展,短期來說,需要改良改進技術;長遠來說,則是需要長期規劃。他參與制定了《武隆茶葉產業發展規劃》《綠色高山生態優質綠茶基地建設總體方案》等方案規劃,將武隆茶園依照不同類型劃分為改造恢復型茶園、重建型茶園、增行補株型茶園等,並針對茶園的不同類型,對其進行升級改造。
在當時,武隆的茶產業存在品牌不響,銷路不佳的問題。除了技術指導,樹立大家的信心也十分重要。高飛虎協同當地茶農,把一款由他們種植加工的茶葉送到當時正在永川舉行的「國際茶文化節」進行評選,該茶葉一舉問鼎金獎!
接下來,高飛虎先後指導當地建成5個茶葉生產基地,改造新建茶園面積近5萬畝,推動當地發展茶旅融合產業。其中,白馬鎮豹巖茶村還獲得了2015年度「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稱號。
針對武隆高產茶葉的實際生產情況,高飛虎還積極選育、引進適宜當地推廣的茶樹品種,並研究了適合當地推廣的山衰老茶園樹勢恢復關鍵技術、山有機茶園管理技術等,而多個由高飛虎幫扶創建的武隆茶葉品牌中,「仙女紅」有機紅茶榮獲中國重慶·永川國際茶博會金獎、重慶市著名商標、重慶市名牌產品等稱號。「蜀牌·武隆高山茶」獲得第十二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桐梓牌」綠茶獲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等。
武隆茶葉飄香 他授眾人以漁
在對武隆茶農持續的技術指導培訓中,高飛虎最忙的時候,需在全區7個茶葉加工廠來回奔波。白天,他和茶農們同採茶葉,晚上則手把手教他們操作機械和炒茶技術。
「眾人拾柴火焰高,想要武隆茶茶葉發展壯大,還需要更多人加入進來。」就此,在高飛虎的協調下,市裡多名科技特派員定期在武隆舉辦茶產業培訓班,為茶農免費授課,對於茶葉專職技術人員,則是針對性地進行更為專業、系統的指導培訓。
如今,在武隆每個茶葉加工廠和生產基地都有專職的技術人員,幾乎每個人都接受過高飛虎在內的科技特派員指導,而他們又將這些專業的茶葉種植、加工擴散傳播,為當地茶產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高飛虎在茶葉加工廠進行加工指導培訓
近年來,高飛虎牽頭組織相關科技人員,先後幫扶白馬鎮、後坪鄉、鴨江鎮等鄉鎮的10多家茶葉企業進行茶葉加工生產線建設及產品開發。其中,作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後坪鄉,現已達到加工綠茶80噸、紅茶40噸的年產能,每年可帶來600多萬元經濟收益。
「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我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和價值,茶產業可以給老百姓創造經濟效益,而且有這麼多人願意跟著我幹。在今後的工作,我會繼續和大家一起聞著茶香繼續奔小康!」高飛虎說道。
事實上,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高飛虎對農戶的幫扶並不局限於茶產業,在我市其他的農作物培育種植方面,他同樣發揮所長建言獻策。他的足跡遍及巫山、大足、榮昌等我市多個地區,最近,他又在為武隆苕粉忙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