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市小金灣鄉龍泉村4組24歲的馬俊楠,19歲開始承包工程,年純收入最好時達到了70萬元至80萬元。2019年,馬俊楠投資200餘萬元,回鄉建起了10座溫室蔬菜大棚和36座拱棚蔬菜大棚(享受各類補貼68萬元),成立了玉門市祥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至目前,入社農戶近60戶。今年,馬俊楠又計劃投資近200萬元,新建15座溫室蔬菜大棚、18座拱棚蔬菜大棚,並帶動合作社的農戶再搭建37座拱棚蔬菜大棚。馬俊楠在家鄉發展蔬菜種植業的目標是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奔小康。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馬俊楠種植的溫室蔬菜大棚前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隨著全市各企業、商家復工復產進程的推進,馬俊楠新建的溫室蔬菜大棚和拱棚蔬菜大棚各項工作也在有序進行。每天早上天還不亮,馬俊楠就早早地來到施工工地和自己的溫室蔬菜大棚內忙得不亦樂乎。這幾天每公斤批發價6元錢的西紅柿,更是讓他高興得合不攏嘴。有時候,看著眼前的一切,也會勾起馬俊楠對剛搬遷到這裡時貧困生活的辛酸回憶。
「雖然疫情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我們一定能夠渡過難關。現在和剛來時相比,我們的生產生活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馬俊楠說。
1994年,馬俊楠全家從臨夏州搬遷到了玉門市小金灣鄉。那時候,馬俊楠全家人住著兩間「藏頭房」。
「哥哥姐姐婚後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隨我們過。回想剛來時的那些苦日子,很多時候眼淚都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現在,黨的各項惠民政策這麼好,只要努力拼搏,我們都會過上好日子。」馬俊楠說。
包括自家的承包地和流轉土地在內,馬俊楠全家共有土地130畝,去年,36座拱棚蔬菜大棚,棚均純收入4000餘元。最初承包工程時,馬俊楠帶領本鄉村民15人外出掙錢,至2019年,公司員工已經達到了72人,他們多為本鄉村民。走出去歷經風吹雨打的馬俊楠,不僅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
「鄉上對我本人、合作社及公司都非常支持。沒有鄉上的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感恩黨、感恩政府,感恩讓我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這塊土地。現在,我決定在外發展的同時,回饋鄉鄰,在本鄉投資發展種植業,帶領農戶一同奔小康。」馬俊楠說。
馬俊楠清晰地記得,全家搬遷過來好幾年,才為家中購置了一輛價值3000餘元的摩託車。那天,父母和他們兄妹三人圍著新買的摩託車久久不願離去。如今的馬俊楠,住上了200多平方米的小康房,有了家用小轎車和各類工程車。對於未來,馬俊楠充滿了希望。
「在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同時,我還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讓孩子們享受更優質的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我們移民鄉群眾最大的變化。」馬俊楠說。(記者 周愛玲 通訊員 楊棋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