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的博士,與「流水線」灌水的中國科研

2021-01-14 社科學術圈

說到「水刊」,就不得不提學術圈「四大水刊」Plos One, Scientific Reports, Oncotarget和Medicine了,其中Oncotarget已經在去年被踢出sci,不能用來畢業和評職稱了。去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聲明嚴打學術不端,建立水刊黑名單。黑名單中除了上述四大水刊,還有復旦大學紅房子醫院補充的 IJCEM、IJCEP、Oncology Letters、Oncology Research等。


nature發文解讀中國學術嚴打

那麼,什麼是水刊呢?什麼是水論文呢?

水,平淡如水,又如滔滔江水。給雜誌社灌水,即為發一些質量較差的論文也可稱之為水論文。混畢業的人,能發一篇,常說是水一篇。水,針對的是文章質量,許多人認為低影響因子的雜誌文章叫水刊。這是巨大的錯誤。所謂水刊,存在水分,包括但不限於自我引用率高、審稿曖昧、接受率高等方面。相反,許多水刊的影響因子分數的卻偏高。


發水刊的人,未必不知道這個雜誌是水刊。雜誌的審稿人,未必不知道自己審的文章是什麼水平。雜誌的主編,也未必不知道自己的雜誌是論文垃圾桶。那麼,為什麼還是有人會去發水刊呢?因為這背後有巨大的利益牽扯其中。水刊的影響因子虛高,嚴重影響了科研評估和獎勵機制,造成了許多不公平的現象。許多領域的頂級期刊還不如一些水刊影響因子高,在唯影響因子論科研圈,發或者不發,還會成為一個問題嗎?

 


根據我這些年的觀察和總結,我把發水刊的體驗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匿名用戶

投了篇長文,按短文接收。paper掛了老闆名字,但老闆沒有把paper放進他的publication裡。

不說了,心疼自己。


@Joena Zhang

寫的時候噁心自己,中的時候噁心別人

(這句話真的精闢!)


@匿名用戶

大導師說寫在簡歷上是一種恥辱Σ(ŎдŎ|||)ノノ


@羊咩咩single倩

懷疑導師是不是給編輯塞錢了...


@西瑞

因為評職稱灌水,現在無比後悔。可是上了知網不好撤,所以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噁心。

羞於打開知網。 

@生物專業肥宅

現在回頭看自己大學的畢業論文,想掌自己的嘴。

因怕痛而作罷。

(要不我幫你,哈哈~)


@某、汪

可能就是這輩子都不想再去看自己這個論文了吧…

甚至想說自己並沒有發過…


@何以解憂

我一師兄,年少無知,發了Sci Rep,後面我一提這事他就跟我翻臉,培養基都能打翻兩瓶,這大概才是發水文的體驗。


@曾經的可以

讀自己的寫的東西,還得帶倆翻譯。


@學渣渣

寫的時候覺得發表了我就是大佬,手握幾篇論文,工作不愁考研不愁出國不愁

發表後,覺得自己的論文真low,小學作文水平,就怕自己成第二個ztl。

(ID說明了一切)

@匿名用戶

水文章嘛,不就是為了完成任務嗎……

第一篇論文發在一個四區IF1.x的水刊上,工作本身也是隨便找個人花半年時間小几萬塊錢就能搞定的事。

這種論文發出去有用嗎?大概率沒用。能不發嗎?不能不發。

所以感覺也無非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的感覺,收工回家吃飯睡覺唄。


@河邊一籮筐

為了學業獎學金就昧點良心了……發到山溝溝裡的小期刊最好不要別人看到……我們專業碩士發文的少,大部分都在混(因為就業門檻碩士),所以發文必有獎學金,前幾年更過分的,專業無關的,讀者之類的都算……而且本專業好論文發的話排隊兩三年,發出來都畢業了,水文發得快……


@匿名用戶

工科Ph.D.延期ing……目前發表sci論文三篇。除第一篇略有乾貨,另外倆篇都很水。

發第二篇純粹為了湊博士畢業要求,結果發完也還是不能按時畢業。

發第三篇出發點就是為了錢,畢竟延期之後的補助實在是過不下去。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無奈。

(一聲嘆息~)

@筱莫

這還有啥體驗,每年不得走個一篇兩篇的,早麻木了。

(還有這種操作?)


@匿名用戶

前兩天還有4個citation的,h指數還是2

過了幾天掉了一個,變成了1

還谷歌了好久,為什麼citation會變少


@汪鐟

捏著鼻子把臭豆腐吃完,發誓以後再也不吃了。

真香~

@江湖大浪

現階段,我們國家沒多少論文是經得起推敲的,所以發都發了,也就隨它去吧,只要論文重複率過關,其他人也不能說啥。翟事件好玩的地方在於,大家都將關注點集中於抄襲上,至今沒有人去分析一下論文的質量。所以,大可放心,只要重複率過關,沒人能說你什麼的。


@有夢青年

管它呢,畢業最重要,誰愛看誰看,反正噁心的不是我

(額,真的坦率,佩服)

 

總結了這麼多種類型的灌水的研究生,我覺得這大概是我國科研現狀一角吧。

比如做納米材料的。早年間千篇一律的碳納米管摻雜,各種氧化半導體化合物,最開始可能拿來做光催化,發了nature子刊。後面數個月到10年,一堆人換材料,換形態,換配比,換合成方法,換應用,換效果。最近十幾年換石墨烯了,最近又換了摻雜石墨烯了,唉。


最離譜的還是,因為水文章帶來的好處,牛組已經逐漸巨無霸,全組如流水線工廠一般,達上百人。一個方向的,同時做n個元素,銅鐵鋅,不一而足啊,在一個月之類同樣的實驗可以完成上百個。跟著大牛的在職博士開心了,年節打點下,三年畢業不是夢啊。跟著大牛的被器重的碩博開心了,早點發表個兩三篇,國獎有望啊。


這種文章從設計之初就寡淡無味,但大家發文章並不因為它水就不發了,畢竟考核畢業項目都需要研究成果啊(論文)。發了,只會覺得總算發了,可以畢業,可以結題了,有的是慶幸。當然還會有人像我一樣對這種科研和文章的鄙夷,原來sci也就這麼回事。名校水top,我們跟著水水子專業top。有些連實驗也不好好設計好好做的,那就水水中文吧。

在大洋彼岸,如今美國的學術圈,也是因為越來越多人灌水MDPI這樣的期刊,大的趨勢也和國內差不多。交叉領域的院系更加明顯,隔行如隔山,誰有工夫去研究哪些期刊水哪些期刊不水呢?單純看citation並不是好方法,可是有的時候水刊的impact factor要比很多傳統牛刊高得多得多,因為單單它自引就已經很誇張了。


那種潔身自愛的老派美國學者,是非常看不上這種期刊的。可是架不住人家發文章速度快啊。審稿只給10天的期限,修改 連major revision 也就只有7天,前前後後加起來,最慢不到三個星期文章就能出來了。相對於傳統牛刊,可能一兩個月還壓在編緝那裡沒有送到reviewer手上呢,再review可能又要兩三個月,再一拒,轉投,再一輪,一篇好文從寫完初投到最後發表到比較好的期刊,一年算是很快很順利的了。好的文章是你覺得非常拿得出手,就算出去做job talk, 有再挑剔的教授在下面問叼鑽的問題,你還是會很有自信的,因為已經千錘百鍊過了,方法數據和理論貢獻都是站得住腳的。可是水文不一樣,發出去被別人看到了,自己會覺得非常不好意思。簡直像皇帝的新衣,覺得赤身裸體在裸奔一樣的。特別是被大牛看到了,無意中談起來,自己真的覺得很丟臉的感覺。可能這就是智商上的碾壓吧,再加上臉皮太薄。


有時候想想,作為新人,灌水還是要謹慎的。起碼每次寫一篇新文章,做一個新的研究項目的時候,從一開始就要高要求,要盡力保持嚴謹,多花一些時間想一想自己的theoretical contribution,怎麼樣的研究設計可以讓結果更嚴謹,如何寫文章使文章更通順,流暢,結構邏輯更清晰。這樣,起碼科研的能力和思維得到了鍛鍊。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可能因為數據或者是別的原因自己不能控制,但總算是離robust and good research更近了一步。


如今的論學術論文,講究包裝,講究如何tell a good stroy,不論數據質量和創新性,一篇文章由寫作高手來投,和新手來投,最終發表的期刊影響因子會差別很大。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學術界也學會包裝自己了。這讓我想到了趙麗蓉老師的小品《如此包裝》。如果奧運會增加一項吹牛大賽,派出學術圈的人去參加,說不定還能拿幾個金牌回來。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用在科學研究上是絕對正確的。正如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田中耕一,他在得知自己獲諾貝爾獎時一臉懵逼,國民、學術界都在問:田中耕一到底是誰。

得知得獎時穿工作服接受採訪

田中耕一是日本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獎時四十三歲,讓他獲獎的研究成果,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是他在二十八歲時發表的。田中耕一不是博士,不是碩士,只有東北大學學士學歷。大學是學電氣的,因親人去世想從事醫學,卻只能找了一份在島津製造所化學部門的工作。

田中耕一在一次工作時誤操作,把甘油加到了鈷試劑裡,考慮到試劑挺貴的,就把汙染的試劑也進行了一次實驗。結果發現有和平時實驗不一樣的地方。但是田中耕一對生物化學領域並不了解,也不知道當時生物大分子無法分離,又繼續做實驗,水了一篇論文(甚至不能叫論文,只是一篇報導,還是用的日文,發表後沒被重視。後來翻譯成英文才被重視),申請了個專利,做出來儀器賣。但是公司獎金不到一千人民幣,繼續過了十幾年小職員的生活,直到獲得諾貝爾獎。


獲獎後公司以田中耕一的名字創立了研究所。田中內心可能很矛盾,很掙扎。之後十幾年間潛心自己最初想要的醫學研究,不斷取得了重大突破,成果配得上他諾獎獲獎人身份。田中耕一實驗室十幾年來成果不斷,這是最新成果,緊靠幾滴血液就能提前幾十年檢測阿茲海默病。


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和田中耕一一樣,也是一位非典型的科學家。中村修二也是出身平平,學校平平,成績平平,幾十年沉潛後才成名。普通人很難像他們一樣逆襲,但是我覺得宣揚他們不是反智,我更多看到了偉大的科學精神。日本近十五年除了1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中國的論文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了,卻很難做出諾貝爾獎級別的工作。2018年,中國科研界發了20多萬篇材料類文章,試問要這麼多灌水的論文,意義何在?


2019年4月22日,清華大學發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新規定不再將發表論文達到要求作為博士學位申請的標準,而是更注重博士科研內容的創新性和成果的價值,為中國科研人員的培養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論文灌水,論文抄襲,是學風浮躁和學術不端的具體體現,只有廢除片面地以發表論文為畢業的硬性指標,制定更全面的科研評價體系,才能讓學術創新更加從容不迫。


希望更多的高校效仿清華大學的做法,讓為了畢業,評職稱而水文章的做法徹底成為歷史,讓水刊退出科研的舞臺,希望中國的研究生越來越熱愛科研,希望中國的科研越來越好!


本文來源: 科研指南針服務平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社科學術圈整理。


社科學術圈

35萬+社科學者關注

學術路上 · 與你同行


相關焦點

  • 那些「灌水」的 90 後博士都是哪些人?我做了份圖鑑
    @Social Sister 發水刊,不限於博士生,有的老師為了評職稱也不停發水刊… 何況就業也是看影響因子,沒有文章的博士,沒有高分 paper 的博士,基本也沒什麼競爭力,即便非常熱愛科研,沒有可與同行 pk 的產出,真的連飯都吃不上@Frank 過去在歐洲都是貴族做科學研究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博士逃離科研,看看化學博士怎麼說
    至少在我認識的博士群體裡面,我覺得我的想法跟絕大多數博士都有共鳴之處。 我的專業是化學類專業畢,TOP2。 第一點原因,我們國家對科研人員的待遇水平還停留在只談情懷的時代。 大多博士畢業與博士後出站之後只能拿到講師或者是副教授的待遇,年薪可能就十幾萬出頭,很少聽說有過二十萬的。
  • 專家:技術上可以灌水
    News(《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發布了2021世界大學排行榜,其中數學學科榜單引發廣泛關注:曲阜師範大學數學學科力壓北京大學,位列中國第一,位居全球第19位;而北京大學數學系排名全球第23位。隨後是山東科技大學,其數學系在世界排名第24位,與北京大學僅差0.1分。上述三所學校之後,U.S.
  • 香蕉怎麼灌水?種植成本
    怎麼給香蕉灌水合適?香蕉用什麼方法灌溉最好? 一、香蕉的需水量 香蕉是含水量很高的作物,收穫時植株鮮重中90%是水分。每同化1千克的乾物質需要消耗600千克以上的水。香蕉缺水時葉片會缺綠變薄,果指變短,假莖較強,生長延緩,收穫推遲20天以上,以致減產。香蕉園地下水位過高受浸也會使香蕉根系缺氧致死。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鳥屎+石墨烯=SCI論文,華人學者用實驗數據硬核諷刺論文灌水
    翻譯一下就是,我們還有很多的實驗可以拿來灌水。用摻雜的方法發SCI,學生歡喜,老師歡喜,皆大歡喜。一本正經的實驗說完了實驗動機,下面要開始做實驗了。注意,以下是嚴肅的實驗內容。作者用相同方法製造了兩份石墨烯,一份是沒有任何摻雜的,而另一份加了鳥屎。(對,是鳥屎,我加了鳥屎。)
  • 民間識寶奇法之1 怎樣識別灌水豬肉
    所以大家想要買到質量好的豬肉,學會怎樣識別灌水豬肉才是王道。 農貿市場上常常有灌水豬肉出售,坑害顧客,十分可惡,必須識別。 2.未灌水豬肉呈紅色,有彈性;灌水的豬肉白滯,彈性差 3.灌水豬肉內的水易滲出,用紙貼在豬肉上,很快溼透,取下看時,紙上不沾油脂。
  • 「灌水反壓」保洪湖圍堤
    「灌水反壓」保洪湖圍堤 2020-07-15 09:00:00來源:湖北日報
  • 商販為牟利給肉牛灌水58公斤 部分牛胃破裂死亡
    被灌水的牛肚子鼓鼓的,不停地喘氣發抖,幾乎無法站立,有些甚至胃直接破裂,當場死亡。  「作孽哦!」有時候,牛販子自己都看不下去。可為了多賺點錢,他們還是狠心拼命給牛灌水。  前幾天,溫州瑞安這夥專門屠宰、販賣「灌水牛肉」的人,被當地法院審判。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無論是活牛被灌水,還是牛肉注水,販賣注水牛肉都觸犯了相關法律。
  • 水利水電知識:農田水利節水灌水方法
    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古老的傳統的灌水方法,一般說來它是作為比較是否節水的基點。1.1波湧灌溉。在地膜上做成溝狀,水就在膜上流動,到作物長出孔處才滲入土地,這樣灌水效率高,一般可節水2535%;增產l5—20%,又不要專門的設施。在採用地膜的田塊上積極推廣。2、噴灌噴灌是通過空中進行配水,由於需要壓力所以常用壓力管道輸水。
  • 水利水電工程:農田水利節水灌水方法
    1、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傳統的灌水方法,一般說來它是作為比較是否節水的基點。  1.1波湧灌溉。在地膜上做成溝狀,水就在膜上流動,到作物長出孔處才滲入土地,這樣灌水效率高,一般可節水2535%;增產l5—20%,又不要專門的設施。在採用地膜的田塊上積極推廣。  2、噴灌  噴灌是通過空中進行配水,由於需要壓力所以常用壓力管道輸水。
  • 「車陂航母」灌水浮運!車陂隧道工程進入「快車道」
    近日,隨著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車陂路-新滘東路隧道項目(簡稱車陂隧道項目)乾塢灌水系統一鍵啟動,重達6萬噸的兩艘「車陂航母」順利開展灌水作業。時至2020年12月23日,歷經6天的乾塢灌水,國內首座全斷面澆築內河沉管隧道首批沉管已順利完成起浮作業,灌水水位高度9.2米,灌水總量達22萬立方米。
  • 種植果園冬天防凍要重視冬灌,使用合適的方法灌水保障果樹過冬
    冬灌的時間最好選在土地封凍之前,氣候溫度掌握在三攝氏度左右,土地的地表溫度在五攝氏度,一般在冬至來臨的這段時間進行灌水最為合適,不能夠太早的進行灌水,太早的話溫度沒有達到,還是會讓水分蒸發,那麼這個舉動就沒有意義了,還會降低果樹的禦寒能力,太晚的話土地已經變硬,水分滲透不到土壤之中,而且水分停留在地上結冰,還會讓果樹遭受凍害,所以這個時間也要精確的把控好才可以起到最好的作用。
  • 狗販為多賺30塊錢 用鐵鉗卡頭水管插胃給狗灌水
    狗販為多賺30塊錢,鐵鉗卡頭水管插胃給狗灌水前兩天晚報菌剛推送完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待宰黃牛12小時注水120斤!黃牛流淚跪倒,老闆笑稱「它不痛苦」…又有視頻爆料了一則殘忍的新聞11月23日,河南偃師高龍鎮207國道邊的小樹林裡,有20多名狗販在給狗灌水。
  • 鐵鉗卡頭,狗販用水管給狗插胃灌水,並稱有人這麼幹了十幾年!
    前段時間網上報導的給牛灌水,大家應該已經不陌生了,好好的一頭牛被收到屠宰場之後,要被灌進去很多水之後才會被屠宰,甚至有的牛無法承受跪在地上,眼中流出淚水,而當有人問老闆的時候,老闆理所當然的說:反正是要死,我又沒打它,沒砸它。
  • 日本又現充氣死 別隨便往體內充氣灌水
    延伸閱讀:肛門不僅不能灌氣 最好也少灌水  肛門灌水是一種清洗肛門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灌腸。灌腸是把液體(通常用清水)灌入肛門內,當液體在體內達到一定量後,人體開始有排便的欲望,灌入體內的液體會和體內的便便混合,進而把體內的便便排除體外,這樣往復幾次,體內便便排出體外。
  • 假如不停地往活火山裡灌水,能把火山澆滅嗎?
    地球地殼運動往往伴隨著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都說水火不能相容,假如往一座活火山裡不停地灌水,結果會怎樣呢?有人說,假如有無限的水肯定能把火山澆滅,乍一想好像很有道理。然而要真正弄清這個問題,還需要了解火山爆發的原理。
  • 國產類型劇又多一種灌水方法 管管這些低幼情節
    看劇 熱播   鑑定對象:《黃金瞳》   播出平臺:愛奇藝   都知道,這兩年國產劇流行灌水。把集數撐長的方法有很多:情節不夠回憶湊、加入不能推動情節的臺詞、給配角瘋狂加戲……近期的不少類型劇又多了一種灌水方法——加入低幼情節,即被網友調侃的「沙雕」劇情。   在《甜蜜暴擊》裡,出現了這樣的臺詞:「你好,我叫明天,既然大家都是新生,也都是男的,我們一起去報到吧。」
  • 誘導貓喝水和灌水技巧
    酵母粉和益生菌的比例是3-5:1     貓不自覺喝水除了皮下補水還可以灌水,用軟的奶瓶或者注射器可以灌水,看看技巧    手捏住脖子,可以控制頭以免甩頭,從牙縫塞進去,以免咬奶頭。因為加了酵母粉的所以還比較配合。
  • 為了實現高產穩產,掌握灌水時間和灌水方法並不難
    因此獼猴桃的種植、科研與澆水相結合非常重要,只有減少根腐病的發生,掌握有效的澆水方式,才能降低褐斑病的發生率。。由此可見,在獼猴桃生長發育的全過程中,不同環節的耗水規律是不同的,由此可見,掌握灌水的階段和方式,使其正常開花、坐果、彭大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灌溉應與科研相結合,以利於高產穩產。此外,在灌溉方式方面,節水仍是主要途徑,一是節約水資源,消耗過多的水,二是要保證土壤水分充足,但必須注意的是田裡不能長時間貯藏,以防止根脫膠、根腐和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