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區皇城鎮小鐵佛村。
家家戶戶門前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村民在小鐵佛村鄉村記憶館裡,向記者介紹村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跑驢」。
記者 楊雨桐 通訊員 吳文波
地點: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小鐵佛村
「破四官,爛南羊,震震嗒嗒鐵佛莊,東南角還有個爛油坊。」這曾經是臨淄區皇城鎮的村子間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也是舊時小鐵佛村的真實寫照。如今的小鐵佛村早已摘掉頭上的「臭」帽子,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小鐵樣板」。
此前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地方如今變成了皇城鎮小鐵村法德文化廣場。
家邊的垃圾山變成了公園廣場 農村「五化」摘掉小鐵「臭名」
小鐵佛村坐落於淄河東岸,村子不大,卻有300多年歷史。在不少村民的印象裡,村裡有兩條坑窪不平的主要街道,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一片;家家戶戶的住宅大都是低矮的茅草屋,破舊不堪的門樓連接著岌岌可危的殘牆斷垣。而最讓小鐵佛村「臭名昭著」的,則是村裡堆積成山的垃圾。80歲的村民吳鳳文告訴記者,曾經村裡的生活垃圾隨意堆積,家家戶戶旁的排水渠成了垃圾池,「那時村子四個方向都有『山』,是垃圾山,夏天蚊蟲成群,臭氣燻天。」
村裡的「皇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淄博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網際網路+後扶貧時代改革示範基地」。
「剛上任時,村裡的生活垃圾長期隨意堆積,我實在看不下去。」2014年,小鐵佛村「兩委」換屆後,剛上任的村支書吳文波意識到,要想搞好新農村建設,首先要摘掉小鐵佛村的多年來的「臭名」 。
近年來,在皇城鎮政府和小鐵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小鐵村先後實施農村「五化」工程、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等項目,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現在家邊上的垃圾堆沒有了,晚上吃完飯我們這的老頭兒老太太,又愛出去坐坐拉拉呱了,甭提多滋潤了。」村民吳鳳文笑著說道。
大街小巷乾淨整潔。
在小鐵佛村「蝶變」的背後,也承載著605名村民團結一心謀發展的精神,凝聚著以吳文波為核心的小鐵村黨支部,為民服務的情懷和勇挑重擔的努力。2015年,吳文波自掏腰包清理生活垃圾3200餘方,曾經的垃圾場,變成了花壇、綠地和休閒廣場。在村裡一處偌大的廣場旁,吳鳳文指著它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此處原來就是一個大垃圾場,原來村民路過這裡都繞道走,現在不僅建起了鄉村記憶館、農家書屋,還是「皇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小鐵佛村村口的皇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2015年,吳文波帶頭搞家風家訓評選,村民們人人都想評先進,隨意丟棄垃圾的壞習慣自然而然地被村民們摒棄。憑藉著小鐵佛村的淳樸民風和吃苦耐勞精神,村內多名保潔員還曾獲得「最美保潔員」榮譽稱號。幾年下來,隨處亂扔垃圾的現象早已煙銷灰滅。
村民在小鐵佛村一處文化廣場裡遊玩。
大街小巷扮成鄉村畫卷 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小鐵樣板」
近年來,在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小鐵佛村對全村3條大街和17條胡同全部進行清理,並進行綠化補植,重新砌起花池子,新栽上了果樹,栽種的海棠、玫瑰和月季等鮮花品種數不勝數,村內街道邊的銀杏、木槿、櫻花裝扮著道路,高低搭配錯落有致,綠樹成蔭處處是景。
村裡隨處可見的壁畫、文化牆。
村莊煥然一新了,周圍的環境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指導下,將原來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河灘,打造成了長12公裡、佔地3000多畝的玫瑰谷,成為一大旅遊景觀。村裡的屋前房後、道路兩側全部栽植上了玫瑰,不但達到了綠化效果,還催生出一個全新的「美麗產業」——玫瑰產業。
如今走在村莊裡,柏油馬路筆直寬闊,道路兩旁的溝渠變成綠化帶,茂密植被綠意盎然,鮮花掩映下的青磚黛瓦,勾勒出鄉村特有的寧靜和安詳,處處透著股鮮甜味,讓人不禁想大口呼吸。隨處可見的文化牆,讓村裡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把村裡的大街小巷裝扮成一幅鄉村畫卷。
現在全村道路都已硬化實現戶戶通,街道兩側原本填滿垃圾的溝渠現在已是綠樹成蔭。
村容村貌改觀後,小鐵佛村一度成為「省級文明村」「省級衛生村」,還榮獲「山東省四德工程建設示範點」「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村」等榮譽。2017年6月24日,皇城鎮小鐵佛村作為觀摩點之一,承接了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
小鐵佛村一躍成為全國美麗鄉村的典範,如今正朝著「富麗鄉村」轉變。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小鐵佛村的村民們正甩開膀子,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