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①:臨淄小鐵佛村摘掉「臭」帽子 美麗...

2021-01-11 魯中網

  

臨淄區皇城鎮小鐵佛村。

家家戶戶門前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村民在小鐵佛村鄉村記憶館裡,向記者介紹村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跑驢」。

  記者 楊雨桐 通訊員 吳文波 

  地點:淄博市臨淄區皇城鎮小鐵佛村 

  「破四官,爛南羊,震震嗒嗒鐵佛莊,東南角還有個爛油坊。」這曾經是臨淄區皇城鎮的村子間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也是舊時小鐵佛村的真實寫照。如今的小鐵佛村早已摘掉頭上的「臭」帽子,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小鐵樣板」。 

此前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地方如今變成了皇城鎮小鐵村法德文化廣場。

  家邊的垃圾山變成了公園廣場 農村「五化」摘掉小鐵「臭名」 

  小鐵佛村坐落於淄河東岸,村子不大,卻有300多年歷史。在不少村民的印象裡,村裡有兩條坑窪不平的主要街道,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一片;家家戶戶的住宅大都是低矮的茅草屋,破舊不堪的門樓連接著岌岌可危的殘牆斷垣。而最讓小鐵佛村「臭名昭著」的,則是村裡堆積成山的垃圾。80歲的村民吳鳳文告訴記者,曾經村裡的生活垃圾隨意堆積,家家戶戶旁的排水渠成了垃圾池,「那時村子四個方向都有『山』,是垃圾山,夏天蚊蟲成群,臭氣燻天。」 

村裡的「皇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淄博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網際網路+後扶貧時代改革示範基地」。

  「剛上任時,村裡的生活垃圾長期隨意堆積,我實在看不下去。」2014年,小鐵佛村「兩委」換屆後,剛上任的村支書吳文波意識到,要想搞好新農村建設,首先要摘掉小鐵佛村的多年來的「臭名」 。 

  近年來,在皇城鎮政府和小鐵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小鐵村先後實施農村「五化」工程、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等項目,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現在家邊上的垃圾堆沒有了,晚上吃完飯我們這的老頭兒老太太,又愛出去坐坐拉拉呱了,甭提多滋潤了。」村民吳鳳文笑著說道。 

大街小巷乾淨整潔。

  在小鐵佛村「蝶變」的背後,也承載著605名村民團結一心謀發展的精神,凝聚著以吳文波為核心的小鐵村黨支部,為民服務的情懷和勇挑重擔的努力。2015年,吳文波自掏腰包清理生活垃圾3200餘方,曾經的垃圾場,變成了花壇、綠地和休閒廣場。在村裡一處偌大的廣場旁,吳鳳文指著它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此處原來就是一個大垃圾場,原來村民路過這裡都繞道走,現在不僅建起了鄉村記憶館、農家書屋,還是「皇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小鐵佛村村口的皇城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2015年,吳文波帶頭搞家風家訓評選,村民們人人都想評先進,隨意丟棄垃圾的壞習慣自然而然地被村民們摒棄。憑藉著小鐵佛村的淳樸民風和吃苦耐勞精神,村內多名保潔員還曾獲得「最美保潔員」榮譽稱號。幾年下來,隨處亂扔垃圾的現象早已煙銷灰滅。 

村民在小鐵佛村一處文化廣場裡遊玩。

  大街小巷扮成鄉村畫卷 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小鐵樣板」 

  近年來,在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小鐵佛村對全村3條大街和17條胡同全部進行清理,並進行綠化補植,重新砌起花池子,新栽上了果樹,栽種的海棠、玫瑰和月季等鮮花品種數不勝數,村內街道邊的銀杏、木槿、櫻花裝扮著道路,高低搭配錯落有致,綠樹成蔭處處是景。 

村裡隨處可見的壁畫、文化牆。

  村莊煥然一新了,周圍的環境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指導下,將原來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河灘,打造成了長12公裡、佔地3000多畝的玫瑰谷,成為一大旅遊景觀。村裡的屋前房後、道路兩側全部栽植上了玫瑰,不但達到了綠化效果,還催生出一個全新的「美麗產業」——玫瑰產業。 

  如今走在村莊裡,柏油馬路筆直寬闊,道路兩旁的溝渠變成綠化帶,茂密植被綠意盎然,鮮花掩映下的青磚黛瓦,勾勒出鄉村特有的寧靜和安詳,處處透著股鮮甜味,讓人不禁想大口呼吸。隨處可見的文化牆,讓村裡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把村裡的大街小巷裝扮成一幅鄉村畫卷。 

現在全村道路都已硬化實現戶戶通,街道兩側原本填滿垃圾的溝渠現在已是綠樹成蔭。

  村容村貌改觀後,小鐵佛村一度成為「省級文明村」「省級衛生村」,還榮獲「山東省四德工程建設示範點」「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村」等榮譽。2017年6月24日,皇城鎮小鐵佛村作為觀摩點之一,承接了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 

  小鐵佛村一躍成為全國美麗鄉村的典範,如今正朝著「富麗鄉村」轉變。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小鐵佛村的村民們正甩開膀子,大步向前。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大熊貓家園的生態接力
    星星呀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裡……」這是20世紀80年代一首關於保護大熊貓的歌曲。1983年春天,四川省臥龍、蜂桶寨、九寨溝以及陝西省佛坪等自然保護區,相繼出現箭竹大面積或零星開花枯死,大熊貓面臨糧食危機。一時間,國內、國際掀起了「拯救大熊貓」熱潮。30多年過去了,四川野生大熊貓棲息地得以不斷修復,國家公園建設如火如荼,開創了從單一保護到和諧共生的新局面,而這背後是一場跨世紀的生態建設戰役。
  • MIPRO助力「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成都文藝展演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表達全市各界群眾對祖國的深情厚誼,9月30日晚,「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禮讚祖國 幸福成都」成都市文藝匯演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舉行。據了解,本場演出方案經過前期反覆的錘鍊,力求通過舞臺藝術和聲音的集中呈現,充分營造共慶新中國70周年華誕、共享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的濃厚氛圍。整臺演出匯集了近年來成都市群眾文化精品演出,形式多樣。因此,現場大量的移動電子設備、舞臺LED大屏幕等都會對音頻設備的頻率部分造成影響,必須選用穩定可靠的無線設備進行拾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鎮江經開區法院編印紅色「掌中寶」讀物
    《家書中的故事》收錄家書9封,有1941年左權將軍在臨奔赴戰場前寫給妻子的最後一封家書廣大幹警也紛紛表示,將利用好《紅色詩詞》和《家書中的故事》學習教材,挖掘內在「精神富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本職工作,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在各自崗位上做出新的工作業績。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優秀作品展示:《最好的時代》
    7月18日至7月28日,西安市婦聯推出「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徵文活動。我們在參與徵文活動的稿件中選取部分優秀作品,在西安女性公眾號進行展示。今天,就和茜茜一起來欣賞何明華的來稿——《最好的時代》。
  • 帶你看70年變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齊齊哈爾專場發布會舉行
    7月18日10時,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第二場——齊齊哈爾新聞發布會在哈爾濱市舉行。新聞發布會現場。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紅石峽會議提出「三色...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陝西臺記者 張思思 王英琪 旬邑臺 張康)我們繼續來看「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1929年春天,在陝北榆林紅石峽,劉志丹、馬明方、賈拓夫等人召開了中共陝北特委第二次擴大會議。這次會議確立劉志丹同志擔任特委書記、主持特委工作,同時劉志丹同志在會議上提出的「三色」革命理論,為後來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成為紅軍長徵勝利落腳點奠定了基礎。榆林紅石峽是個石窟古寺,遠離城區,位置偏僻。走進這間狹小的石閣樓,裡邊只有1張石桌和幾個石凳。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 走進大墩梁...
    8月17日下午,「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媒體記者來到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採訪。據了解,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後衛部隊5軍由通渭向會寧北進。22日,軍長董振堂命令部隊在華家嶺一帶阻擊國民黨毛炳文37軍9個團,雙方展開了激烈戰鬥。紅軍先後打退毛部5次衝鋒後,突遭7架敵機狂轟濫炸,迫使紅軍沿杜家梁、毛牛川向會寧縣城方向撤退,這次戰鬥紅軍傷亡887人,副軍長羅南輝壯烈犧牲在當地埋葬。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構建紅色旅遊文化...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源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構建紅色旅遊文化產業鏈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19-08-26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河源正在合理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紅色旅遊文化產業鏈,把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融入到構建「客家古邑.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佛山:製造名城轉型 邁向智造強市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佛山:製造名城轉型 邁向智造強市金羊網  作者:鄭誠  2019-09-05 日前,佛山市2019年下半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活動舉行,總投資額3247.38億元的222項重大項目在佛山五區遍地開花...
  • ...奏響新中國奮鬥交響曲 高唱新時代奮鬥者之歌 為實現中華民族...
    習近平指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央宣傳部等組織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評選表彰新中國成立以來湧現的英雄模範。這對學習英雄事跡、培育時代新人、走好新時代長徵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習近平強調,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非凡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奮鬥者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湧現出無數感天動地的英雄模範。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蹲點筆記】我們是共和國的國門衛士
    已經92歲的海關大樓,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滄桑變遷,承載著一段從封閉落後走向開放繁榮的厚重記憶——70年前,曾放言「離開了我們,鐘樓就要啞、海關就要垮」的末任外籍總稅務司李度可能不會想到,如今的上海已成為全球最繁忙的現代化口岸之一,而作為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重鎮,這裡還將續寫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傳奇。
  • 把科研紮根在邊疆大地上(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牆上一組老照片已經泛黃,70年崢嶸歲月如在眼前。  「70年前,王震將軍在行軍途中向一野一兵團衛生部部長潘世徵提出,要儘快建一所衛生學校。他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潘部長。」70年來,石河子大學在戈壁上堅守,「以兵團精神育人,為維穩戍邊服務」,為建設新疆培養了一批批人才。  兵團精神 傳承育人  4月3日下午,記者在校園裡碰到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退休教授曹連莆和他的維吾爾族弟子艾尼瓦爾江·哈德爾時,他們剛在一家餐館吃完飯。
  • 鹽湖一甲子 奮進三代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1958年,張連吉坐在卡車後鬥裡,從西寧出發,顛簸了七天七夜,到察爾汗已是深夜,沒有一幢房子,不見一點燈光,只得再跟貨物擠一晚……  鉀肥是糧食的糧食,沒有鉀,莊稼的「腰杆」就挺不直。新中國成立初期,先後有15個省、市、自治區共70多個單位探索製取鉀肥的方法,但都因礦源含鉀太低、回收率差而失敗。  直到發現察爾汗鹽湖才有解決的希望。
  • 壯麗70年 奮進新時代:聯通世界鄉土新
    網紅「海爸」的珠農淳樸本色依舊,一邊掐著手指告訴記者,自己今年虛歲五十七了,屬兔的,一邊坦言養蚌、開蚌大半輩子,完全沒想到賣個珍珠也能足不出戶上網直播,更沒想到自己因此還會「老來紅」……「搖把子」傳遞的看世界思變渴望佇立在新中國壯麗七十年的歲月之門前,1984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中點,也是農家子弟何志校的人生起跳點。
  • 騰雲祥:摘掉「窮帽子」邁向新生活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全面小康,對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來說,是綠水青山的生態家園,是舊貌換新顏的家宅變化,更是一個個普通人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奮鬥故事。村民騰雲祥一家就摘掉了「窮帽子」邁向了新生活。
  • 郭曉藝:徵途漫漫,惟其奮鬥始得玉成
    中國共產黨臨淄區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於2020年12月30日在臨淄人民會堂舉行,會上,區委書記朱正林指出,推動各項工作抓落實求突破,各級黨組織是堅強堡壘,黨員幹部是關鍵變量,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蓬勃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歷史擔當
  • 《聽見——上海法院壯麗70年》 「看見」上海法院70年崢嶸歲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推出《聽見——上海法院壯麗70年》一書。日前,該書已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聽見——上海法院壯麗70年》一書共計10餘萬字,收錄了2019年《法眼看天下》特別欄目《上海法院壯麗70年》的10期訪談實錄,將訪談內容與法治發展的大背景相結合,真實記錄了節目嘉賓與主持人的對話、聽眾點評以及嘉賓個人小傳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老布店新開 玩「私人定製」
    買布料做新衣服和被套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的生活方式,如今市民絕大部分都從商店採購成品,但老式的布店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位於合肥逍遙津街道的三八布店,已開了61年,見證了合肥人「穿」的升級。
  • 傳播潮流新風尚 歌頌壯麗七十年:上海時尚文化節開幕
    主題活動圍繞「文化,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傳播潮流新風尚,歌頌繁花似「涇」的壯麗70年。魯哲 攝 自2018年起,閔行區文旅局與吳涇鎮攜手,依託吳涇鎮「全國科技時尚特色小鎮」平臺,匯聚優秀文化,聯動特色園區,融合文旅資源,開展時尚文化展示交流活動,以新時尚帶動文旅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 久久為功鑄就公平正義 拳拳之心踐行司法為民
    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外景70年來,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在70年的歲月裡以拳拳之心致力於發揮法律職能優勢,為在邕城樹立起知法尚法崇法守法的豐碑久久為功,貢獻司法力量。「70年,南寧市法院歷經輝煌巨變,但始終堅持公平與正義,拳拳之心為人民司法。」南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培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