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北宋歐陽修名篇裡的場景在嘉興石臼漾水源地再現。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秀洲區的大德橋苗圃鷺鳥觀測點,尋訪鷺鳥蹤跡。踏上石板路,穿過樹林灌木拱衛出的通道,蟬鳴鶯啼不絕於耳,趕著清晨的薄霧,登上十幾米高的觀景臺。樹木冠如華蓋,層層疊疊的樣子又好似一個個高低起伏的山包,鷺鳥或上下翻飛、或站立其上,美景如畫,讓人讚嘆。
與大德橋苗圃一河之隔的石臼漾溼地面積達1600多畝,是鷺鳥覓食的好去處。他們共同構成了上萬隻鷺鳥生活繁衍的棲息地。
「苗圃給鷺鳥提供了穩定的住所,石臼漾溼地良好的水質保障了鷺鳥的食物來源,再加上秀洲區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這些都是牛背鷺、白鷺等十餘種鷺鳥選擇棲息於此的保證。」秀洲區生態環境分局綜合科副科長王殳屹說道。
其中,良好水源提供的魚蝦是吸引鷺鳥留下的關鍵。「我們通過水源地建設,一方面把石臼漾一級水源保護進行防護隔離;另一方面,通過清淤、護岸建設等生態工程,對上遊新塍塘來水進行了治理。」王殳屹說道。
新塍塘來水到達石臼漾水源地後會經過四道溼地根孔淨化區,以及一道深度淨化區,再經多道工序後通過管線輸送到自來水廠,成為我們日常使用的自來水。「根孔淨化區會種植蘆葦、香蒲等植物,對水進行自然淨化。同時,由於這個區域水位控制得比較好,利於白鷺覓食。」石臼漾溼地負責人魏宏斌說道。
「我們的日常維護,首先是確保水量正常、水質指標達標、水面保潔;二是綠化養護,包括除草、蘆葦收割等;三是封閉式管理後的安全保障。以前開放式的時候,對動物還是會有些影響,現在封閉式管理以後,石臼漾溼地西區不止有白鷺,還有野雞、松鼠,而且鷺鳥是一年比一年多。說明我們環境越來越好,我們工作人員受此鼓舞,積極性也是越來越高。」魏宏斌說道。
難以想像,在多年以前,秀洲區的不少河流被汙染,成為「牛奶河」、「彩色河」,水質更是劣V類。自2012年起,秀洲區轉變觀念,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創新水環境治理機制,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實施治水項目。石臼漾水源地水質不斷提升,達到了自1989年有監測數據以來30年最優,水源地26項指標從2013年的劣V類提升到了2019年的Ⅱ類,水質達標率從2013年的0%提升到了2019年的100%。
「春江水暖鴨先知」,生態的改善,動物的感知比人類更靈敏。生態環境的提升,不但提高了城市綠地覆蓋和植被條件,同時也提高了城市宜居品味。一群鷺鳥的棲居選擇,一幅生態宜居的動人畫卷,在秀洲人不輟奮鬥下添紅描綠、恢弘鋪展。
來源:禾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