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色彩織就的中世紀服飾,浸漬出神性與審美相融的服飾藝術

2021-01-16 筱芙文史

服飾的發展可謂源遠流長,從人類誕生之日起,服飾就已經隨之出現。服飾是一個時代審美特徵的體現,但服飾除了表現審美,更為重要的是其代表的文化內涵。服飾印刻文化印記,而在文化的浸潤中,服飾又帶有不同的風格特點。每個時代都有其特點,而在此時代下的服飾也會具有相應的風格。

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期,宗教佔據統治地位。在此背景之下,中世紀的服飾也帶有宗教色彩,具有中世紀時期獨特的審美特徵。不能因為中世紀被後世冠以黑暗之名,就將這一時期的服裝列入美的範疇之外。因為美並沒有標準,並不是五彩繽紛就是美,而黑白構成就是單調。只能說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服飾是帶有不同的文化印記的。中世紀的服飾就是在宗教文化的浸漬之下,形成神性與時代審美相融的藝術風格。

宗教文化

中世紀時期最突出的就是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當時人們的生活都與宗教緊密相關,在宗教思想的影響之下,繪畫、建築等風格都與宗教相關聯。而作為日常必備的服飾自然也受此影響。

中世紀的不同階段服飾也具有不同的特點,男女之間以及不同職業之間也都有一定的差距。在初期的時候,服飾最大的特點就是緊身,不管男女,都是裡面穿著緊身的裡衣,外面再套一件寬鬆的長袍,衣服上都有裝飾的鑲邊。而男性貴族還會穿上筒襪,腿上還會綁上白色的布條。

拜佔庭時期

在拜佔庭時期,基督教成為羅馬的國教,也就是基督教的神學思想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基督教的一些彌撒儀式以及精神符號,比如十字架等都被融入了當時的文化當中。當時的達爾瑪提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服飾,其布料就是被裁剪成了十字形,它是一種平常的服飾。

如果是貴族穿著的話,還會在上面搭配克拉比,也就是兩條紫紅色的帶狀裝飾,因為這種顏色代表著基督的鮮血,所以將其穿著於身上則表示得到了神的庇佑。不過在後期的時候,這種服飾一般都是神職人員的固定穿著,也更加收緊以便於活動。

羅馬式樣

接著就是羅馬式樣時期,在這一階段,服裝基本都是將人包裹住,將人隱藏於布料之下,身體也被頭紗蓋住。人體的形狀得不到展現,所以看起來較為僵硬。樣式也較為單一,男女之間並沒有較大的區別,樣式基本上都是一樣的,當時的典型就是布裡奧,也就是一種寬大的連衣裙,上面繪有很多的裝飾紋樣,領口是倒三角形的樣式,但稍顯寬大。而到了12世紀末,布裡奧開始逐漸收緊腰身,勾勒出女子的體態。布裡奧下擺依舊是比較寬大的,不過它的袖口頗具特色,一般是手臂上部分較為貼合,而前臂又變得寬大。

在這一時期還有一種服飾更為後人熟知,也是就十字軍的裝備。他們的衣服上面都帶有十字紋樣,因為十字軍的東徵就是出於對基督的信仰,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獲得心靈上的救贖才踏上了徵程,將代表對基督虔誠信仰的十字紋樣繪製在衣服上面,其實是起到一種提醒和激勵自己的作用。這也就是基督教文化的滲透之下,從而展現出來的服飾特點。

哥德式風格

在中世紀時期,不能不提的就是哥德式服裝,從而要從哥特建築看服裝特點。因為哥特風格起源於哥特建築,其特點就是細長的塔尖直指天空,因為在宗教文化中,神是住在天堂的。所以人們認為教堂越接近天空,則代表與神的距離越近,所以哥德式這種高聳的塔尖就成為教堂推崇的樣式。這也對服裝產生了影響,當時的貴族往往戴著高高的帽子,而腳上穿的都是長長的尖頭鞋。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婦女通常會把裙子的多餘部分藏進腰帶間,看起來腹部有些微微凸起。這也與當時的宗教崇拜分不開,因為這樣的形象就是聖母瑪利亞懷有基督時候的樣子,所以婦女崇拜聖母,便特意效仿她懷孕的模樣。

結語

在宗教文化的影響之下,中世紀的服裝也帶有明顯的宗教特點。尤其是早期的禁欲主義的影響之下,人們的穿著一般都趨於保守,服裝都是將人完全包裹住,人體的形態隱藏在此之下。而且人們懷著對基督的虔誠信仰,所以他們便將這種服飾也融入進了宗教的文化。比如服飾的色彩和紋樣被賦予了宗教的內涵,白色是純潔高雅的代表,紅色是代表的基督的鮮血,而藍色是天空的顏色也就是象徵著神聖,而十字架就是對基督的信仰。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世紀的不同階段,服飾也具有不同的特點,但融入宗教文化這一特點卻沒有變化,也就是在此影響之下,服飾也帶有神性與時代的審美特點,從而形成中世紀獨特的服飾風格。

參考文獻

《中世紀服飾》

相關焦點

  • 織就美麗——土家族服飾
    明璫紅妝,珠光寶氣,豔溢香融。女人結婚後,除了打扮自己,還得打扮男人。土家俗語「男人妻,身上衣」。清雍正前,男女皆穿花衣,服飾大體相同,只不過男裝雄健豪放,女裝清新雅麗。土家地區,山高林密,刀耕火種,平日勞作,素樸簡潔,不尚衣冠,短衣跣足,或著一雙偏耳草鞋。
  • 服飾搭配之佩斯利花紋:印度神秘的宗教元素圖案
    服裝搭配兩個重要方向:色彩與風格。其中,風格三要素是圖案、剪裁與質地。不同圖案有不同的風格呈現,圖案是風格的另外維度的表達。找到自己的風格,並選對適合自己風格的圖案很重要。我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這種花紋,它像逗號、像腰果、像鳳凰羽毛、像淚滴、像菩提樹葉、像漩渦……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Paisley佩斯利,顏色絢麗繁雜多樣,今天說一說佩斯利花紋呈現的風格密碼。
  • 廣義上的服飾概念
    一、服飾的基本概念服飾既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又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它除了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外,還代表著一定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隨著經濟的發展、多元文化的融合,服飾不僅成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的象徵,同時也成為一個國家、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 你不知道的布依族服飾
    同時,布依族服飾質料款式結構所表現出來的不僅是一種形式的美,如色調的冷暖、色彩的淡雅、節奏的明快、韻律的流動、構圖的疏密粗獷等等;同時也表達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觀念、心理、情感、意志、審美等深含的內容,布依族人正是通過其服飾給人質樸自然之美。
  • 這樣Q版的民族服飾驚豔到你了嗎?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豔麗著稱,還有風 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比較素,女子則多姿多彩,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
  • 苗瑤等族服飾色彩明豔,竟是源於上古五色崇拜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而西南的苗瑤族等在服飾的色彩和花紋上都獨具特色,與其他地區有很明顯的區別。他們的服飾往往色彩明豔,多為五彩之色,且花紋繁複。彩色的圖案互相交織,織出一身錦繡。但雖同為彩色,每個民族對顏色的取捨和數量上的運用並不相同,這也就使得即使同為西南的民族服飾,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色。歷史上曾有一支名為五溪蠻的人,他們身穿五彩衣,獨具特色。有詩云:「五彩霓裳共雲天。」五溪蠻因其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主要從事農業,以染織著稱。西漢初設置武陵郡。東漢時五溪蠻多次叛亂被鎮壓,後逐漸南遷。與今土家、苗、瑤、侗、仡佬等族有淵源關係。
  • 古代傳統文化,圖騰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原始裝飾對服飾的作用
    一些專家認為這是為了便於攜帶,並可隨時插到地上舉行宗教儀式。這些雕像是母系社會神聖母性的化身,在人們當時的意識中是強有力的保護神,因此除了過分地誇張女性的特徵之外,就是用服飾(當時的遮羞布)來強化母性的力量,使母性在想像中成為可以與自然力威脅抗衡的強者。所以在生活中,母性的「遮羞布」也同樣具有此種意義,是神聖、偉大、不可抗拒的母權象徵。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 「讓中國美給你看」
    而視覺背後,還有些更為深刻的密碼:桑蠶化絲織錦繡的演變印證了中華先民的勤勞智慧;絲線裝扮的萬象世間承載著匠人們推陳出新的創造力;古代織機製造業直至近現代化纖工業的建立與完善,讓人們從「穿得上」到「穿得好」,則烙印著中華民族始終不渝的民本情懷。探討中華美學,更兼談背後的精神符碼,這是央視《衣尚中國》正在做的事。
  • 歐洲古典服飾的變化,巴洛克風格襲來,嚴肅含蓄向極致奢華的轉變
    所以一個民族的服飾融合著,民族的象徵和文化意義。我國古代的服飾就有著各個朝代的特點,那麼歐洲的服飾又是如何呢?首先服飾是文明的一個標誌,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是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的展現。在歐洲中世紀時期歐洲服飾普遍簡潔樸素,而且色彩簡單。這似乎和我們在影視劇裡所看到的不同,這是因為這個時期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基督教宣揚脫離野蠻,純潔生活,提倡禁慾,反對奢華。
  • 苗族服飾文化,花卉、植物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
    其服飾工藝以剌繡、挑花、蠟染、編織的運用較廣,圖案以動植物花紋為主。如玟瑰花、茶花、牡丹花、顆顆花、小人花等,還時興繡花草等變形圖案。黔中南型服飾,以挑花為主,間用蠟染、平繡、鎖絲、色布鑲補、織花等工藝。圖案多以幾何紋為主。貴陽花溪地區的苗族服飾圖案,有桃花、十字花、團花、帶式花、角角花等。其中以桃花及十字花招稱。桃花以天藍或白為主色,以紅色雜飾其間。
  • 維吾爾族人注重打扮,服飾比較講究,有著突出的民族及宗教特色
    維吾爾族人注重打扮,服飾比較講究,有著突出的民族及宗教特色「衣食住行」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衣」在其中又排行首位,可見服飾的重要性。而且,除了生活必需之外,服飾還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現。維吾爾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他們的服飾也有著很突出的民族特色及宗教特色。
  • 國潮(首屆)服飾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八)
    無論是深藏街巷的百年老字號,還是充滿創新精神的當代藝術作品,在跨界結合中總能煥發出新的光彩。國潮,正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詮釋獨一無二的東方時尚!此次國潮創新生活服飾設計大賽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辦,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發展聯盟、石獅市服飾產業設計孵化基地等多家單位承辦,國家工藝美術產業公共服務平臺、藝逐(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的一項重大賽事,目前已經完美落幕!
  • 服飾文化:從敦煌壁畫入手,品味唐朝時期供養人的服飾文化
    流行服飾往往是先被推崇於王公貴族間,再流傳至民間,被許多平民女子所效仿以追趕潮流,興盛於一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唐朝的流行服飾,體現的是統治階級和貴族階級的審美。此時的貴族婦女們思想大膽開放,追求女性美。在這種特定思想下,也衍生出了唐朝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服飾:袒胸裝。袒胸裝的領口設計地十分地低,露出了女子的頸部,同時也半露胸部。
  • 瑤族服飾:具有什麼特點,服飾中出現的圖案又有何意義
    瑤族服飾,以色彩斑斕、圖案繁雜,做工精美著稱。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下瑤族服飾上的紋樣都有什麼樣的含義,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意思。瑤族服飾用藍靛染成的土布裁製,在領口、袖子、胸襟、衣角、褲腳、裙邊等部位,多有以五彩絲線挑繡的繁縟紋樣圖案。
  • 民族風 高山族(排灣族落)服飾
    「農事之暇,男則採藤編籃、砍木鑿盆,女則績薴織布;惟士官家之紅藍色布及帶頭織人面形,餘則不敢。」這是清朝雍正年間巡臺御史黃叔璥所寫關於排灣族的記載,雖然只有短短幾句話,卻描述了排灣族的日常生活、貴族制度與裝飾藝術的關係。高山族(排灣族落)女子藍底琉璃珠繡花立領偏襟長袍(局部)。
  • 帶你了解唐朝服飾特點及南北方差異
    唐朝為中國封建社會輝煌時期,具備雄厚的經濟及政治基礎,加之文化與藝術的繁榮,對當時的服飾產生一 定影響。唐朝的服飾除雍容華美外,所產生的進步服飾文化更是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文章針對唐朝服飾特點及南 北方差異展開討論,對唐朝服飾所具備的開放性、包容性、功能性及個性等特點予以分析。
  • 以泰國服飾色彩意識為例,感知「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色彩文化
    泰國的「顏色文化」有本國的文化內涵, 因而又對當地人民的服飾色彩選擇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在中國, 漢代以前已制訂了完備的服飾色彩制度, 這在《周禮》、《儀禮》、《禮記》中記得清清楚楚。唐代開始禁止除皇帝以外的任何人穿著正黃色服飾, 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封建制退出歷史舞臺後的中國, 服飾色彩在選擇上基本保持自由狀態, 只是在特定階層、特定時間、場合裡仍有一些不成文的共識。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維吾爾族服飾
    維吾爾族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在他們的庭院裡,葡萄藤爬滿院牆,色彩豔麗的各種花卉開滿庭院,主要有牡丹、玫瑰芍藥、百合等。這些美麗的花朵反映在服飾上,就是繡在領口、胸前、肩、褲腳等處的花團錦簇了。過去,刺繡是維吾爾族女孩必學的功課。
  • 藍孔雀服飾 | 傣族舞知識你知道多少?
    景洪藍孔雀服飾帶你來看一看。一、孔雀舞的起源關於舞蹈的起源有好多種不同的觀點和說法,比如勞動說、娛樂說、遊戲說、模仿說和宗教祭祀起源說等。其實舞蹈的起源是人類社會活動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簡單的把舞蹈的起源歸結為一種因素是比較膚淺的認識。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枇杷襟衣等服飾
    總括起來,苗族服飾,男子上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衣,下著褲,包頭裹腿。穿鞋。川黔滇型的男裝織有幾何紋圖案的羊毛氈,其他型的男裝幾乎與漢族男裝同。婦女服飾可分兩類,湘西型為一類,多穿大襟右衽圓領衣,包頭帕,著褲。黔東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和廣西、海南等地為一類,多穿大領衣,著百褶裙,系圍腰,裹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