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代錢幣收藏名錄,全部都是珍貴版本!

2021-01-12 古泉說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 五代十國下啟 元朝 的朝代,分北宋和 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 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期間也鑄造了很多古錢幣,今天小編變為大家盤點一下宋代那些珍貴的古錢幣!

靖康通寶」折二真書錢

「靖康通寶」折二真書錢成交價(人民幣):105.8萬北京嘉德2012年秋季拍賣會是品「靖康通寶」折二真書錢,亦為譜外之物。直徑29.5毫米,重6.8克。其中穿厚肉,大字大樣,觀之而驚心動魄;其錢文筆畫一絲不苟,字體結構方正勻稱。此版式與譜載「真書大字」稍有小異,以「靖」字右邊青部下方寫法為奇,尤如「丹」字;一般這種寫法的靖康錢多見於篆書,譜載品無論隸、真書多按常規寫成「月」字。是錢原為山東濰坊數百斤宋錢窖藏中所獲,原汁原味,保存極好,藏家視之如拱璧。其品相上乘,鏽色甚為美觀,紅翡綠翠煞是可愛。其形制十分規範,面背穿郭頗為周正,堪稱絕品。是錢有初鑄試樣之可能,殆為宋錢大珍似當無疑。

九疊篆皇宋通寶

北宋九疊篆皇宋通寶成交價(人民幣):95.2萬北京華夏珍藏2010年秋季拍賣會九疊篆皇宋通寶,北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佑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光背,分小平、折二兩種。篆書中有九疊篆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將「九疊篆」用於錢文,在數千種古錢幣中,「皇宋通寶」僅為孤例,故被歷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關於皇宋通寶九疊篆的鑄造背景,現今錢幣學家一般認為該錢幣為「置樣錢」,或「開爐錢」,應不是正用品流通錢幣。

北宋 「淳化元寶」佛像金質皇家供養錢

北宋九疊篆皇宋通寶成交價(人民幣):57.5萬上海朵雲軒2012年秋季拍賣會北宋 「淳化元寶」佛像金質皇家供養錢一枚,「淳化元寶」金錢背所鑄的兩尊佛像,均有蓮花寶座和祥雲依託。蓮花是佛教的象徵,說明這種金幣與當時的佛事活動有一定的關聯,毫不誇張的說,精鑄版淳化金銀錢不僅是兩宋金銀錢之白眉,通觀上起兩漢下訖明清的金銀鑄幣,概無能望其項背者。它是造像藝術與錢幣文化的完美結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珍品,其藝術成就乃是金銀錢中無可爭議的巔峰。

北宋崇寧通寶特大型錢

北宋崇寧通寶特大型錢(直徑71mm),歷來譜載御書出號大觀,即宋徽宗瘦金體大觀通寶特大型錢,而無崇寧通寶特大型錢之記載,此錢恰可稱為出號崇寧,為創見品,目前僅見,極美品,難得

大觀折十型特大錢

大觀折十型特大錢一枚,直徑50mm,鑄於宋徽宗大觀元年(公元107年),宋徽宗推行高面值當十大錢原本是為了減輕經濟壓力,在貨幣上省下銅材,很快就被否決,然後立即推行直徑40毫米的當十大錢。本品諸譜未載,觀其文字,書法在米、蔡之間,從容灑脫,的是名家手筆;觀其製作,大型規整,直徑大於普通大觀折十流通錢而近於嘉定折十,面背地幛不加修磨而輸、穿經修,背郭頗似元佑、元符大錢。綜合這些特點判斷,當屬正式開鑄之前上呈供選的漉銅樣。本品除外緣稍有鏽蝕之外,品相上美,存世僅一二見,是徽宗錢中不出世的大珍。

相關焦點

  • 古代錢幣「避諱」:明朝為何沒有「元寶」
    我國古代貨幣從最初的布幣、刀幣等,到漢代五銖錢,再到唐武德四年始鑄「開元通寶」錢,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喜歡在錢面上鑄造文字,即所謂的錢文。既然避諱現象在古代社會普遍存在,且與文字甚為相關,同時貨幣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物品,那麼錢文與避諱現象發生「關係」自是必然的事情了。
  • 宋代錢幣鑄造史及個別錢幣鑄造工藝
    中寶微拍上所展示的錢幣皇宋通寶,錢文為九疊篆書,寫在直徑2.4釐米的小平錢上九疊篆書體,主要用於宋元時期的印章,紙幣上也常見,用於銅錢錢文的只有「皇家通寶」,是歷代錢幣中絕無僅有的一例。一般認為宋皇通寶九疊篆不是流通貨幣,試鑄的樣式或開爐錢。皇佑通寶,宋仁宗年間鑄,此錢傳世絕少。皇宋元寶,宋理宗寶元年(公元1253年)鑄。景德元寶,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鑄。景定元寶,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鑄。
  • 錢幣收藏/家裡的分錢硬幣到底值錢嗎,怎麼賣?
    中國的硬分幣可謂是新中國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錢幣,面值有1分,2分,5分三種。年份從1955年到現在都有發行。以1978年(包括1978年)為界,之前的通常被稱作早期分幣,這部分分幣全部都是普通流通硬幣,沒有套裝流通硬幣,由於流通時間長,好品相的分幣比較少。1979年之後發行的被稱之為後期分幣,後期分幣由於有了流通硬幣套裝,硬幣版別很多。
  • 民俗錢幣古時稱"花泉" 表示祝福驅邪之意(圖)
    特別是隨著近幾年民俗錢幣的普及和推廣,愛好者越來越多,逐步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收藏群體。在當今藝術品投資領域中,部分品種的民俗錢價值已遠遠超出同時期的行用錢,這充分證明民俗錢的收藏價值和美學價值已漸漸被認可和接受。  5月26日,「吉金雅藏——中國歷代民俗錢幣展」在中國錢幣博物館舉辦,展品多為精品和珍稀品,有不少是首次公開亮相,體現了當今民俗錢幣收藏研究的最高水平。
  • 「一頁宋版一兩金"都不足以反映宋版書的珍貴
    在保護好古籍的前提下,研究人員曾經對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全部冊頁進行過小心、仔細的查看,沒有發現當年使用過這部書的主人留下的墨跡。  古籍中最早的收藏印跡為「梅溪精舍」「玉蘭堂」「江左」「翠竹齋」「辛夷館印」,它們都是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文徵明的藏書印。隨之,明代書法家王寵在這部古籍上留下了「鐵研齋」「古吳王氏」鑑藏印跡。此後,文徵明將這部古籍留給侄子文伯仁,那枚「五峰樵客」便屬於他。
  • 2020全國錢幣市場大全,附最新地址,建議收藏
    紀念鈔怎麼出手怎麼變現啊 基本都回答的是 當地郵幣市場可能有人收哦~ 但是不少藏友都說不清楚 當地的郵幣市場位置 這就給大家找來了 各地郵幣卡市場大全
  • 私人收藏可免費寄存省圖書館
    全省古籍摸家底,武則天詔書現存南華寺  私人收藏可免費寄存省圖書館  本報記者 郭珊  從2007年到2010年,我國將迎來首次全國範圍內的古籍普查工作。預計今年年底,我國將公布第一批使用新分級標準後出臺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命名第一批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 新加坡精品推薦展出錢幣三組
    先秦因為距今久遠,其錢幣的鑄造、文字、風格等有特殊性,對收藏者極有吸引力。而清代相對較近,而且清錢幣的形制比較大,收藏者容易接受,所以大多數收藏者對清錢都容易產生好感。因清代以來經歷了多場戰爭,珍稀古錢幣損失嚴重,至今數量已經極其有限。
  • 清河絨毯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古代貢品」保護名錄項目!
    站在21世紀橋頭審視,每個老字號都有自身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有傳承創新的理念,有管理開拓市場的經驗,不少老字號還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符號與信仰。研究老字號文化,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 平陰:珍貴古籍罩上了「鐵布衫」
    據了解,平陰縣圖書館收藏古籍2457冊,作為縣級圖書館,眾多的古籍可以說是獨特資源。為了挖掘古籍價值,充分保護好、整理好、利用好這批老物件,縣圖書館抽調專門力量,歷時四年近20次聘請省市古籍專家來館整理、分類、登記,進行版本鑑定。
  • 天一閣藏52部明代地方志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長垣縣誌》《鈞州志》《建陽縣誌》《光化縣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近日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全國共有752部珍貴古籍和23家古籍保護單位進入推薦名單,其中,天一閣藏52部171冊明代地方志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 日本收藏的十大中國文物 您見過嗎
    一: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等級:御物   價值:傳世孤品   年代:唐   質地:鑲嵌樂器   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   收藏地:宮內廳正倉院北院   這個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這個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的琵琶。
  • 周大為:從收藏「幣王」到收藏未來的青年「老」藏家
    「幣王」開啟收藏大道  我們熟知的是周大為對於當代藝術和老油畫的收藏,其實算起來錢幣收藏才是周大為踏上收藏的真正開始,說到錢幣收藏,不得不說下中國的機制幣王「奉天癸卯一兩」,周大為收藏與這枚錢幣有著很深的關聯。  這枚傳奇的銀幣名列中國龍銀大珍之首,是中國近代貨幣史上著名的「圓兩之爭」幣制大討論下的產物。
  • 故宮珍藏寶物,越路雙鳥紋錦夾袍,宋代的織錦衣物,珍貴實物資料
    據考古發現,從西周到唐朝以前的錦,都是用經絲顯出花紋的,稱為「經錦」;唐代初年始見有由緯絲顯現花紋的「緯錦」,以後緯錦就逐漸取代經錦。 這件用緯錦製作的夾袍,是在古代「絲綢之路」途經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木乃伊墓出土的。錦袍為半掩襟,交領,窄袖;後身開禊,高於臀部。全袍以毯路雙鳥紋錦作面料,用素綢作裡,鵝團花錦鑲領邊,袖口鑲接一段雙雀欄杆錦袖頭。
  • 多版本《四庫全書》「現身」中華古籍大展
    在「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保護傳承大展」上展出的宋代皇族譜牒。《注東坡先生詩》四十二卷,宋嘉定六年淮東倉司刻本。此本傳世孤罕,曾經火燎。展覽匯集三百餘種典籍藏品,多本海內孤本、《資治通鑑》殘稿、宋代「譜牒雙璧」等參展大量宋刻本集中展示,數本海內孤本匯集,眾多善本首次亮相。
  • 清代純牛皮女士背包 材質、收藏情趣一樣珍貴
    □圖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馬妍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現代人才用背包,其實不然,在古代,背包一樣受寵。我市收藏愛好者薛先生家藏一件清朝時期的背包,這個背包是他多年前去西藏寫生時遇到的,而這個背包背後的故事更讓人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