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說,認認真真裝修好的房子,甚至新刷的牆漆,新貼的壁布……被寶寶一折騰畫得花花綠綠著實心疼。這些小煩惱,在有了寶寶之後都是不可避免的。
孫儷娘娘也分享過類似的經歷,曾經發文感嘆道,寶寶在家裡塗塗畫畫時曾想阻止他們,但自己反倒被鄧超勸阻了。
鄧超也解釋道,寶寶的想塗鴉的時候是靈感湧現的時候,不該去打斷寶寶們的靈感。牆髒了可以再刷,牆紙可以換,但是寶寶們的靈感如果被抹殺了就沒有了。所以最後,他們家多了許多「限量的」經過寶寶們創作的家具。
其實,塗鴉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重要過程,喜歡天馬行空不受限制地畫畫,正是由於寶寶正處於藝術感知、個人審美發展的初級階段。父母千萬不要過於限制寶寶塗塗畫畫的行為。
塗塗畫畫對寶寶的發展有著諸多好處
1.培養寶寶的「表達」能力。
在塗塗畫畫的過程中,寶寶不僅對自己所畫出的各種圖形感興趣,更會把這當成一場「遊戲」,不僅會十分專注,同時這也能夠鍛鍊寶寶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寶寶的繪畫能力,還可以精細寶寶手部的動作,促進手、眼的協調發展。和語言一樣,塗鴉其實也在傳遞著寶寶的想法和情緒,是寶寶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現,父母可藉此了解寶寶的內心世界。
2.促進大腦發育,培養寶寶的象形思維。
塗鴉其實是促進寶寶思維和大腦發育,促進寶寶表達邏輯,釋放情感體驗的一種重要途徑。除此之外,還能夠很好的去培養寶寶的象形思維,這種思維可以讓寶寶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有更多的可能性,他們的想像力會更加豐富,不容易出現局限性思維的情況。寶寶的塗鴉其實並不是毫無意義的,相反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鍊到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還會學會通過自我思考通過畫去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
寶寶為什麼就喜歡在牆上畫呢?
也有很多父母疑惑,什麼原因讓牆對寶寶這麼有吸引力?
很多寶寶出現喜歡在牆上作畫的行為時,大多是因為覺得「方便,坐著,躺著都能畫,隨時隨地地畫;而如果要在紙上畫,規矩就「多」了,畫的過程中,不僅要一直坐在書桌前,同時,還要一直關注紙有沒有「扶好」,再加上畫畫的空間也有限,自然而然,寶寶就對在紙上畫畫這件事情沒有那麼大的興趣。
但是畢竟,每個家長在裝修的時候都是花了很多心思,都是不希望自己所購買的家具、牆裝修的整體的風格全都被寶寶的亂塗亂畫給毀了,那麼這個時候父母對寶寶的引導,就尤為重要了。
父母們該如何引導寶寶「正確」塗鴉?
1.可以運用阿倫森效應引導寶寶
「阿倫森效應」跟社會心理學有關,經常被運用在很多領域,指的是在生活中,隨著獎勵的減少會導致態度逐漸消極,而隨著獎勵的增加會導致態度逐漸積極。把這一心理應用在寶寶身上,則是寶寶會出現希望自己的表現能夠獲得父母的表揚、獎勵的心理傾向,同時,在這過程中,寶寶的滿足感也會得到提升。
塗鴉是寶寶 「創作」的過程,是一種探索世界的手段,認識世界的一種表現。寶寶在塗塗畫畫的過程中不但會思考,而且會找到快樂,隨之產生創造力的萌芽。日常生活中,寶寶經常會出現隨意發揮亂塗亂畫的情況,父母也可以靈活運用此效應,引導寶寶在適合的地方畫畫,通過一個有效的方式可以去引導寶寶,讓他們逐漸習慣在紙上畫畫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當寶寶出現習慣在牆上亂塗亂畫的舉動時,父母們先不要著急責罵寶寶,可以適當地對寶寶進行獎勵,但是每一次獎勵的力度都逐漸的減少,在這一步獎勵寶寶的目的是培養他們繪畫的興趣,而獎勵的力度減少則是為了方便去引導寶寶在紙上進行作畫。
經過獎勵的減少,寶寶會慢慢的對牆上塗畫沒有特別大的熱情,這個時候父母們就可以拿來紙和筆,鼓勵寶寶在上面作畫。這時候只要當寶寶在指定的紙上或者某個地方畫畫時,父母們就開始把獎勵力度增大,寶寶會對在紙上畫畫這件事情產生很高的積極情緒,慢慢的就會習慣於在紙上進行塗鴉。
2.可以為寶寶指定作畫空間以及作畫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也可以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陪著他們一起去觀察身邊的環境,鼓勵他們通過畫畫的方式去畫出「暗藏」在生活裡的小美好,無論塗鴉的內容是路邊的一棵小樹還是一隻小鳥,都是屬於寶寶們的奇妙記憶。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指定作畫的空間以及內容的方式來給孩子出考題,鍛鍊他們的畫畫能力。
3.和寶寶一起「創作」,多對寶寶給予鼓勵
一般來說一歲到兩歲之間的寶寶,他們還不能夠很好的去控制自己的手部,尤其是手部周圍的肌肉,需要他們去進行抓握拿取來進行鍛鍊的,而在寶寶繪畫的過程中,其實不僅是他們的手部能夠得到鍛鍊,同時手眼的協調能力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並且在繪畫的過程中也能夠增加孩子的表達能力。
當孩子掌握了繪畫這個技能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藉助這個工具來跟孩子進行交流,有的時候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交流,可以有效避免很多言語誤會所帶來的摩擦,溝通起來會更加高效,這也可以大大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親子關係變得更為緊密。
換句話說,與寶寶一起創作不僅能拉近自己和寶寶的距離,也能讓寶寶對畫畫產生更多的興趣,也許能激發其潛在的創作天賦,還能夠促進手眼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