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的愛爾蘭,欲加緊吸引外資,推動復甦經濟。
愛爾蘭投資發展局(IDA)近日聯合滙豐銀行共同發布了《亞洲企業對愛爾蘭投資報告》(下稱「報告」),指出愛爾蘭開放的投資貿易環境和多元化招商引資策略加速了亞洲企業,尤其是中國民營企業對愛爾蘭的直接投資。
愛爾蘭投資發展局CEO沙納漢(Martin Shanaha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我們依舊在適應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產生的影響,即便在報告發布之際,我們也無法知曉,疫情會如何重構投資版圖,但是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我依舊對愛爾蘭的競爭力與魅力充滿自信,對來自亞太和中國的投資充滿信心。」
仍對來自亞洲的FDI抱有信心
通過吸引海外投資、發展出口經濟,愛爾蘭完成了從傳統農牧業到科技服務業的跨越,產業結構順利轉型。信息科技、生物醫藥和金融服務等新興產業已成為愛爾蘭出口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出口貿易是愛爾蘭GDP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佔比超過45%。2018年,愛爾蘭的貿易順差高達592億美元,同比增長20.20%。
IDA的統計顯示,目前有1200多家大中型海外企業入駐愛爾蘭。全球前五大軟體公司均選擇了愛爾蘭;全球前15家醫療技術公司有14家選擇了愛爾蘭;全球前25家金融服務公司有20家選擇了愛爾蘭。蘋果、谷歌和臉譜網等美國網際網路巨頭都不約而同地把歐洲總部設在愛爾蘭。
用沙納漢的話來說,愛爾蘭在鞏固傳統的外資來源地的同時,也在不斷開拓新興市場。上述報告數據顯示,2007年~2017年間,愛爾蘭與亞太市場的雙邊貿易額從290億歐元升至620億歐元,增長了一倍多。愛爾蘭獲得的亞洲投資廣泛分布於科技、軟體、生命科學、工業自動化、製藥、金融服務等領域。
沙納漢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並在未來可能有出現一些不可預測的時期,但我仍對愛爾蘭來自亞太市場,特別是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抱有信心。」
報告顯示,2015年~2019年期間,中國企業在愛爾蘭投資總額共計達到9.26億美元,並保持著持續增長的趨勢。這也反映出,中國在內的亞洲企業進軍歐洲市場的長期戰略沒有改變,推行重商政策和擁有開放投資環境的愛爾蘭依舊是這些企業進入歐洲最理想的「戰略據點」之一。
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正活躍在愛爾蘭市場。
沙納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就歷史數據而言,愛爾蘭許多重要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項目都來自北美或者歐洲。近期,我們拓寬了視野,除了傳統的FDI來源地外,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成為了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總經理、企業銀行業務主管William Wu指出:「儘管2019年中國國有企業在歐洲的海外直接投資步伐有所放緩,但是例如復星、小米、步步高等民營企業在此期間對歐洲進行了大量投資」。
在愛爾蘭,除了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航信等國企,藥明生物、華為、金斯瑞等中國民企近年來對愛爾蘭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增強。
其中,生物製藥技術平臺企業藥明生物2019年在愛爾蘭投資3.25億歐元(約合25.3億元人民幣),建立首個海外生產基地,該項目為愛爾蘭當年最大的綠地投資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如期完成主體建築封頂。去年11月底,藥明生物的子公司藥明海德又決定投資2.4億美元(約合16.9億元人民幣)在愛爾蘭新建一座疫苗生產基地。
而華為也在去年9月宣布向愛爾蘭投資7000萬歐元(約合5.5億元人民幣),用於未來3年支持愛爾蘭電信行業的研發。10月底,華為又在都柏林開設了新的辦事處,並宣布隨著公司在愛爾蘭的不斷擴展,未來三年將創造100個工作崗位。
「儘管我們處在前所未有的形勢之中,但我相信愛爾蘭經濟的基本屬性將繼續為未來的內向投資提供強有力的商業基礎,並不斷增強愛爾蘭與亞太地區之間日益增長的貿易和投資聯繫。」沙納漢對第一財經記者強調。
與此同時,愛爾蘭投資發展局中國區總監張哲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客觀來說,疫情對於想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是危機也是機遇,相信許多中國企業在重新考慮優化供應鏈,進行全球布局。所以總體來看,疫情之後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步伐不僅不會放緩,反而會加速。」他同時強調,愛爾蘭歡迎中國企業投資的態度一如既往,沒有改變。
在歷經了近2個月的封城抗疫後, 5月18日,愛爾蘭進入經濟重啟第一階段。截至5月27日,愛爾蘭全國累計已確診24315例、其中死亡1572例。
經合組織(OECD)此前的評估顯示,愛爾蘭為了減緩病毒的傳播而封閉國家,可能會使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遭受一些損失,但是在所有OECD成員中,愛爾蘭目前受疫情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