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緬因讀海洋科學

2020-12-05 澎湃新聞

原創 發電巧克力 三明治

文|發電巧克力

編輯|二維醬

發電巧克力是個從事海洋環保的姑娘,她說自己與海洋保護結緣是因為高中時看了紀錄片《海豚灣》,於是選擇了海洋科學的相關專業。她懵懵懂懂地去到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讀本科,而後前往美國的緬因大學讀研,接著在環保非政府組織(NGO)從事海洋類的工作。她與朋友們一起在喜馬拉雅開了個播客High Wave (駭浪),訪談世界各地做海洋的人,分享海洋故事。如果你想聽故事,或者魔性笑聲,歡迎去聽。

在4月的「世界公民」每日書裡,發電巧克力分享了自己在緬因交流學習的經歷。

你以為的波士頓龍蝦可能不是波士頓的,而是……

美國版黑龍江,之所以這麼稱呼這個地方,因為她真的在美國的東北部,而且非常冷,她的名字叫緬因(Maine)。常被問到在哪裡讀書,當我提到緬因這個地名時,很多人的反應是一聲「哦」,然後問我這是哪裡,久而久之我就說,她是美國版黑龍江。

緬因是個很美的海濱洲,這裡有大片的森林,森林覆蓋率超過89%。這裡盛產美國龍蝦(一個品種),是全國美國龍蝦產量的第一大州,因此大家熟知的波士頓龍蝦其實很多都是來自緬因。緬因的夏天像一幅海邊的油畫,沿海的城市自然就成了旅遊勝地,很多富人包括美國前總統老布希都在這裡買下房子,方便夏天前來度假。在海邊吹吹海風,劃划船;在森林裡徒步,呼吸新鮮空氣,經常還能偶遇野生的鹿、鳥,運氣「不好」可能還會見到熊。這裡的環境很像那句「林深時見鹿,海深時見鯨。」

站在阿卡迪亞國家公園的山頂看海

紅黃綠的樹葉混在一起,仿佛自然的紅路燈

我第一次去緬因是我大三的時候去學習交流,可以選擇在主校區或是在沿河建造的海洋中心(如圖)。我記得當時,我和一起去交流的朋友萌子毫不猶豫選擇了海洋中心,這裡雖然偏僻,但因為有船,而且開出去不遠就是海,出海做實驗的機會很多。我當時沒有想到,這裡是真的很偏僻。

中心航拍圖 (圖片來源:https://dmc.umaine.edu/)

留學生們經常打趣留學生活的一句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這在緬因實在是太貼切了。緬因的地廣人稀到什麼程度呢,打個比方,把緬因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約16.64個人)放在北京(1.641萬平方公裡)那就是約27萬人,而現在北京一共有2153.6萬常住人口。在這裡,房屋住宅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如果沒有車,真的寸步難行。

一個秋季學期四個月,我和萌子去到中心外的次數兩個手應該就能數完,我們沒有駕照,更不用說車了,因此只能趁上課出去調研的機會,或是偶爾蹭老師同學的車去鎮上或超市裡逛逛,每次出去都是體驗風土人情。

我們的日常是上午上半天課,下午做實驗或是出海調研,這樣的機會在國內比較少,尤其是坐船出海考察。記得我們交流期間完美錯過海洋大學一門專業課中上「東方紅2號」船見習的機會,但我也不覺得遺憾,因為聽同學說船上除了夥食好,並沒有太多機會操作儀器,一個班40多個人,想想也是合情合理。而在這裡,我們一艘小船加上船長大概10個人,出海一般都是當天來回,每個人都會安排從採樣,測可見度到記錄生物學數據的任務,當然如果非常暈船,那就是奇幻之旅了。

出海採樣途中觀察海藻

在海邊森林裡的記憶

交流的那個學期叫做Sememster by the Sea,還挺有詩意,我們所在的Darling Marine Center被一片森林包圍,走的路都是田園鄉間小道,沒有路燈的那種。我和萌子每天基本都是三點一線:宿舍-實驗室-圖書館,除了那個可以看到日出日落的小碼頭(如圖),也無處可去了。

中心偏僻得適合學習,加上宿舍做飯的大廚們手藝都很棒,解決了吃飯問題。這裡的冬天真的冷,雖然後來我才領悟到當年不用通勤挖車的幸福。有一周,積雪把電線壓斷了,於是我們經歷了三四天沒有電沒有熱水的生活。大家似乎都挺開心的,因為上課不會有那麼多內容,加上吃飯是燭光晚餐,吃完晚飯大家就裹著毯子在餐廳的壁爐旁烤火。

在當時上的所有課裡,我最喜歡一門課叫 Human Impact on the Sea,從有機汙染物學到海平面上升,讓人警醒,引人深思。教授這門課的老師是一個叫Larry的老爺爺,真的太喜歡他了。他有大大的牙縫,說英語有著一種法式的優雅,他夫人烤的蘋果派很好吃。說到這,前幾周想到他於是寫了個郵件草稿,至今還沒發出去,這兩天要整理整理問候一下了。(後來我發了郵件,他還回了信,表示對當下的失業情況感到擔憂。他非常歡迎我們再回去拜訪,宅家期間他好好折騰了一下家裡的蘋果樹,不知道今年會不會豐收。)

這門課的理論範圍其實很廣,物理化學生物都不差,但是老爺爺的PPT上幾乎沒有什麼字,全是圖片。這種課一般有兩個效果:要不非常精彩引人入勝,要不毫無共鳴讓人昏昏欲睡,因此這些課的內容我忘得差不多了……印象深刻的是下午半天的課通常很有趣:我們去到堤岸邊看房子,邊聽這些年水位上漲邊看著這裡的房子想哪一年會淹沒;又或是拿著測量儀器去到森林裡,聽說以前這裡修過一個大壩,後來水都放到下遊進入了湖裡,問這個大壩的水能讓湖面上升多少。現在回想這些課程設計,我仍舊想拍手稱讚,太妙了!

下課後,穿過林蔭小路,我們就到了圖書館,與其說是圖書館,不如說是一座森林裡的藏書屋,裡面還有幾盆橘子樹。這裡很安靜,來的人也不多。圖書館裡有一位叫Randy的圖書管理員,是一個高高大大,留著絡腮鬍子,喜歡穿格子襯衫的大叔,人非常友善。他喜歡節假日在窗明几淨的書桌上擺些糖和水果,若是下班時看到我們還在自習,他會從辦公室拿手電給我們方便回宿舍。

經常到晚上八九點,圖書館裡就只有我和萌子兩個人。關了圖書館的燈,周圍是一片漆黑,打開手電筒,點開手機音樂軟體,把聲音調到最大,我們才鼓起勇氣出門。伴著月光回宿舍聽起來很浪漫,但旁邊是一片森林和灌木時就忍不住自己嚇自己了。有一次我們走著走著,忽然聽到樹叢裡淅淅索索的聲音。

我問:「你聽到那個聲音了嗎?」。

萌子一驚:「啊?」

我略微慌張地說:「不會是什麼奇怪的東西吧?」

其實當時怕的不是別的,而是蛇還有不認識的野生動物,於是我們商量好開始狂奔。跑回去的路其實也不過200米,只不過要跑下一個坡再拐個彎才能看到宿舍的燈光。我不記得後來我們有沒有那麼晚回去了,但是想想現在要再發生,我還是會約著一起跑回去的。

今日划水去緬因

我在緬因第一個租處的陽光房,一天上午醒來以為自己進入了仙境

緬因的日出,是純粹的,安靜的,流淌的,日出前的天空頗有宮崎駿畫作裡的魔幻。離我家開車出去二十分鐘的地方,有一片湖,叫做Pushaw Lake。湖的兩邊零零散散地分布著房子,卻少有人出入,這裡還有一條通往森林深處的棧道。夏天的時候,有的家庭喜歡帶小孩來這裡遊泳、划船,而我喜歡開車到半路買上早餐,然後去湖邊吹風放空。

遠看寂靜的Pushaw Lake,那幾條線纜將整個視野拉長,

畫面變得流暢

記得我剛去緬因的時候對一個學地質經常出野外的學弟動了心,那種屬於自然的自在獨立還有知識儲備吸引著我。他開車帶我看過日出也欣賞了日落,我們在日出前探討人生,時而沉默看向水平面的另一邊。緬因的天特別乾淨,夜晚的星空明亮而遼闊,可以看到各種星座。看完日落回家的路上,聽他跟我講星座的形狀和各種小知識,我聽得是心潮澎湃。故事的後來是老套的三觀不合沒有走到一起,但我不會忘記那個時候心動的感覺。

日出前金色的湖面

日出後,誒,是誰開了燈?

真想念開車的日子呀,緬因是特別適合自駕的州,這裡視野開闊,四季分明:春天看到的是化雪後長出新葉的嫩綠,而秋天則是金黃伴著楓葉紅的壯闊。寫著寫著深感詞彙的匱乏,想拿出裝修用的比色卡,看看那些顏色都叫什麼。自駕出門的日子,除了和朋友出去玩,還有就是開車去開會或者調研。那時也是心大,在沒有信號的路上依靠谷歌離線地圖在偏僻的鎮上繞圈圈。我像開著廣播四處閒遊的司機,不認識的路有時要轉一圈到原點才知道走錯了方向。谷歌地圖在某個時刻告訴你,你定位的海鮮鋪子右拐就到了,向右看去, 是一片荒蕪的森林,此時內心響起奇志大兵的小品裡常說「我信了你的邪」。

和朋友出去玩的日子總是最開心的,因為去的時候開車一般要經歷兩個小時的期待,開車的不是我更好哈哈,如果是我就得全神貫注在各種大車中來回穿梭,因為和她們並行總是更令人緊張的事。那時緬因的大自然24/7地營業,也就習慣了,現在想想真是懷念。

那顆紅樹像極了混跡綠樹叢中的間諜

風吹過的時候可以聽到落葉的聲音

那些年雪漫過膝蓋的日子

我有一個同事是緬因人,她告訴我緬因到了今年4月還要下雪。雪,是《沁園春·雪》「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壯闊,是童年堆雪人打雪仗的爽快,然而到了緬因卻是大早上地起來挖車的不堪回首……

聽說Ice-cream cake 很受歡迎,右下角後院的桌上,請自取

冬天的日常是:穿衣,背鏟子,出門,打開車預熱,然後開始鏟雪,非常好的熱身運動呢:)。我的第二個租處是一條河邊斜坡下的房子,沒有地下車庫,冬天地面結冰時可能車子還會打滑開不出去。

尤記17年聖誕,我沒有回家,兩個舍友把車留在了家中讓我照料,其中一輛小車還挺友好,另外一輛是大皮卡,屬於我那個做鳥類遷徙軌跡研究的舍友,就是坐上去都有點費勁的那種……為了怕車子凍在那裡不好,他們在很冷的一天讓我把車開動一下,那輛皮卡,猶如一條蛇,在光滑的坡上左扭右扭去,最後我放棄了……

靜如磐石動如驚蛇的皮卡

聖誕那天,在我鏟雪鏟到腰疼之後,終於叫師傅開來鏟雪車來把家門口的路清理乾淨。我化了個妝準備美美噠出門,結果開車出去不到五分鐘,我卡在了路上,是的,是被雪卡在了路上。前進不是後退也出不去,內心崩潰的我下車求救正在旁邊鏟雪的工作人員,thank God我不是一個人……

在緬因駕照筆試備考的指導書中,有一條告誡準司機們冬天記得車裡備上一床毯子,防止車子在半路開不動等人來救助時凍傷,而我從來沒準備過毯子。現在想想我要是真的冬天調研半路卡住,手機沒有信號,車裡沒有毯子,四周無人,這可咋辦呀……

閱讀原文

原標題:《我在「美國黑龍江」讀海洋科學|三明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學習海洋科學知行合一 「我是海洋科學演說家」向孩子播種海洋夢想
    這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海洋知識,更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  未來網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張冰清)「孩子眼中的海洋世界是未經雕琢、充滿童真的,藉助本次活動在孩子心中埋下海洋科學的種子,點燃孩子的海洋夢想。」在「慧聚海洋·聲動青春—我是海洋科學演說家」第二季活動作品評審會上,北京電視臺評論員、全國演講與口才語言能力測評師劉小軍坦言。
  • 美國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的主要政策與啟示
    美國商業漁業和休閒漁業管理中最為關鍵的政策是通過美國各區域海洋漁業管理委員會實施「漁業資源的評估管理」、「國家漁業管理計劃」、「捕撈份額制度」與「國家漁業觀察員項目」等政策。  ⒈ 漁業資源的評估管理  美國海洋漁業管理職責是科學評估漁業資源狀態,實施「恢復重建」漁業資源。
  • 緬因貓好養嗎?緬因貓粘人嗎?緬因貓多少錢一隻?
    緬因貓於美國緬因州所產並因此而盛名,在北美第一個自然產生並具有長毛特徵的品種也由此而來,它真正形成比較穩定的品種大約是在18世紀中期。緬因貓體魄壯實,一身又厚又密的被毛,長相與西伯利亞森林貓神似,在貓類也算得上是大體型的品種了。  緬因庫恩貓擁有純熟的捕捉老鼠的技術,得於此原因,如此生長在美國緬因州的長毛貓也很快被人所識。
  • 揭秘海洋環境科學奧秘 讓環境科學流行起來
    揭秘海洋環境科學奧秘 讓環境科學流行起來2015-05-17 16:35:30來源:原創作者:單世高 楊昱薇  浙江環保新聞網5月17日訊(記者 單世高 實習記者 楊昱薇) 今天上午,浙江高校實驗室探秘之旅活動又迎來一個小高峰,環保小衛士齊聚浙江工商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開始了他們以海洋環境科學為主題的神奇探秘旅程。
  • 「溫柔的巨貓」—緬因貓,「鏟屎官」一定要知道的緬因貓知識
    緬因貓原產於美國緬因州,與布偶貓一樣,都是現存體型最大、體重最重的貓之一(但一般情況下成年緬因貓的體型更大),緬因貓發育緩慢,4歲時才能達到完全成熟。 我不是胖,是strong
  • 萌貓推薦:表裡不一的緬因貓,了解一下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萌貓推薦,我是智慧與歡樂的代表,偶爾神經質與嚴肅臉集於一身的萌寵小編,請叫我萌萌噠的小編。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一款貓咪有點特別,那就是外表感覺有點兇,但內心十分柔軟和親人的緬因貓。不清楚大家有沒有看過「獅子王」這部影片,小編個人認為,緬因貓長得有點像迷你版和可愛版的獅子一樣。威風凜凜,氣勢洶洶,外表有一定的震懾力。這樣長相不符合甜美派系的小貓咪又是個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緬因貓的神秘領域。緬因貓是美國本土產生的貓咪,因在美國的緬因州被發現而得名,是北美洲自然產生的第一個長毛種類的貓,穩定於18世紀的中期。
  • 美國一寵物緬因貓因體型巨大被誤認為山貓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9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市居民柯琳•皮薩列夫(Colleen Pizarev)家的寵物緬因貓斯波克(Spock)因體型巨大而常被誤認為是類似山貓的野生食肉動物,嚇壞不少人,也給她惹了不少麻煩。斯波克的體長約1.2米,僅比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的最長貓短了約6.4釐米。
  • 世界名貓-緬因浣熊貓
    美國大個子貓,溫柔的野貓據傳說,緬因浣熊貓是野貓和浣熊的隔種交配的後代、這在遺傳基因理論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這種設想也並非沒有根據,因為該品種貓的被毛和尾皆形似浣熊。緬因浣熊貓起源於美國的緬因州。人們認為它是中世紀水手帶來的安哥拉貓,第一批殖民者帶來的英國貓、俄羅斯貓、美國短毛貓、農場貓等多種貓雜交的後代。美國緬因州的嚴寒氣候造就了這個大型 、生命力頑強的品種,它可算得上是美國第一個土生土長的品種。
  • 美國一寵物緬因貓因體型巨大被誤認為山貓(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9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市居民柯琳·皮薩列夫(Colleen Pizarev)家的寵物緬因貓斯波克(Spock)因體型巨大而常被誤認為是類似山貓的野生食肉動物,嚇壞不少人,也給她惹了不少麻煩。
  • 國內緬因貓舍哪家好,如何訓練緬因貓馬桶方便,緬因貓多少錢一隻...
    經常有朋友問緬因貓多少錢一隻?緬因貓哪裡買?哪家緬因貓貓舍好?嚮往優寵、嚮往緬因貓舍可以幫到大家,也可以看我的往期文章。本文由嚮往優寵、嚮往貓舍整理歡迎轉載關注 緬因貓很愛清潔,讓它在固定的便盆內大小便,很容易做到,便盆須經常清洗,墊料又需經常更換,但即使這樣,貓的糞便散發出來的氣味很重又特難聞。有人問,有些家貓會在抽水馬桶裡大小便,很羨慕,那怎麼調教它呢?
  • 找緬因貓貓舍,買緬因貓,居然還要懂這些緬因貓知識?
    找緬因貓貓舍,買緬因貓,居然還要懂這些緬因貓知識?不少小夥伴就有買到串串,買到缺陷緬因,買到病貓,流眼水,咳嗽,拉稀。每天也有好些小夥伴來找我,我也碰到眾多緬因貓的愛好者。有的來找我了解貓知識,有的找我幫忙品鑑貓,有的委託我們代購俄羅斯緬因貓。再跟眾多緬因貓愛好者聊天溝通中,我發現,上當受騙的小夥伴,還真不少。
  • 美國最古老的貓種緬因貓:霸氣的外表溫柔的心,沒有人不為它著迷
    緬因貓原產於美國東北部緬因州,體型和狩獵習性都與浣熊很相似,因此才用「緬因州(Maine)」和「浣熊(Racoon)」組成它的名字。Part.2緬因貓的體型:被稱為「溫柔的巨人」緬因貓的體型很大,擁有可以適應北美嚴寒環境的厚實被毛和壯碩的身體。雖然緬因貓看起來很霸氣兇猛,但是它的性格卻非常溫和,像狗狗一樣順從主人,因此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溫柔的巨人」。
  • 緬因貓: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老虎還是貓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對貓咪的印象是一直停留在小巧柔軟的程度上,再加上貓咪也是液體動物一些主人完全可以用一隻手將小貓咪拎起來,摟在懷裡可勁擼,享受著柔軟的毛髮,但是今天小編介紹的這隻貓,可能連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貓科的什麼品種了,它就是對自己身份發出懷疑的緬因貓。
  • 「絆運貓舍」緬因貓年齡體重對照,緬因貓怎麼看年齡
    緬因貓因原產於美國緬因州而得名,是北美自然產生的第一個長毛貓品種,約於18世紀中葉形成較穩定品種。緬因貓體格強壯,被毛厚密,長像與西伯利亞森林貓相似,在貓類中亦屬大體型的品種。    緬因庫恩貓的捕鼠技巧精湛,亦因此令這種土生於美國緬因州的長毛貓為人所認識。透過特有的繁殖計劃,這種貓發展成體魄健壯,尤其適合生活於隆冬及不同的季節。
  • 可愛貓貓之緬因貓
    緬因貓也可以叫做「巨型緬甸貓"緬因貓與緬甸貓雖然只有一字之差,體型上卻有很大的區別。緬因貓產自美國的緬因州中間臉型,耳位高,耳朵大,眼間距較寬,腦門上有M型虎斑,屬於大體形的貓,強壯,腳掌大而圓。緬因貓性格倔強,勇敢機靈,喜歡獨處,但能與人很好相處,是良好的寵物。睡覺的習慣很特別,喜歡睡在最偏僻古怪的地方。有人提出一種理論來解釋這種習性,說它的祖先農場貓習慣睡在高低不平的地方。緬因貓的毛色非常多,估計有60餘種被毛圖案。人們可以看到各種毛色和花式的緬因貓,唯獨沒有巧克力色重點色、淡紫色重點色或暹羅色重點色類型的花貓。它的眼睛為綠色、金黃色或古銅色。
  • 貓品種之緬因貓
    緬因貓是北美洲自然產生的最早的長毛貓品種,原產於美國東岸緬因州附近。緬因貓是美國貓種當中數量最多的種群,除了其聰穎與活潑廣為人知以外,其獨一無二巨大的體型也令人過目難忘。緬因貓是新英格蘭美洲最老的天然貓種,同時使得它成為美國第一個本土展示貓。一般來自緬因州的品種都被視為最純正。
  • 緬因貓有哪些特徵,寵物級和賽級定義,緬因貓哪裡買,多少錢,寵物小...
    經常有朋友問緬因貓多少錢一隻?緬因貓哪裡買?哪家緬因貓貓舍好?嚮往優寵、嚮往緬因貓舍可以幫到大家,也可以看我的往期文章。本文由嚮往優寵、嚮往貓舍整理歡迎轉載關注 寵物級緬因貓的定義是,貓咪在品相上允許有一定的瑕疵,比如說嘴套過於尖小,體型骨架偏小一些,身體毛量上比較稀少。
  • 緬因貓能長到多大?緬因貓成年之後能長多大
    貓作為寵物在我國被大多數家庭餵養,而現在很多人都不在養單一的本地狸花貓,於是進口的貓咪就越來越受歡迎了,而緬因貓就是一種產自美國的進口貓,它的貓也比較長,屬於長毛貓中的一種.養貓之前的確需要了解一下緬因貓能長多大,適不適合自己家庭飼養,這也是一大重點.
  • 黃邦欽:研究海洋浮遊植物30年,「一粟」之中讀滄海
    研究海洋浮遊植物三十年,黃邦欽——「一粟」之中讀滄海本報記者 顏 珂資料圖片核心閱讀浩瀚海洋中,體量僅微米級的浮遊植物,是比「滄海一粟」更小的存在。浮遊植物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從其組成的細微變化中,又如何窺探海洋變化?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黃邦欽,從浮遊植物入手,在我國近海開展了百餘航次現場研究,建成了配套參數齊全的浮遊植物實測數據集。
  • 可愛和美麗貓種北美-緬因貓
    小編和大家分享緬因這隻貓,他的名字來源於美國緬因州。他是由北美自然產生的第一個長發品種,在18世紀中葉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品種。這隻貓體格強壯,毛厚,看起來像一隻森林貓,他也是一種大型貓科動物。我一直認為貓的生存環境使他的毛很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