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千載時光去,歷史長歌代相傳,大家好,我是輪迴千百。
說起用兵之道,那麼我們不不提起"布陣"一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關於排兵布陣的兵書可謂是琳琅滿目,陣法也稱之為"布陣",那麼,什麼是陣法呢?所謂的陣法就是指,在作戰時所部署的戰鬥隊形,而布陣得法就能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通過合理的排兵布陣使得軍隊發揮最佳效能,以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而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說排兵布陣有"十大陣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解開這個疑惑,我們在解開這個疑惑之前,先來看看這"十大古陣":
第一種:長虹貫日——一字長蛇陣
聽此陣的名字就知道,此陣排列開來猶如一條出擊的巨蟒,這種陣法由三個部分組成,即蛇首、蛇身和蛇尾,攻擊蛇頭蛇尾會卷你,攻擊蛇尾蛇頭會咬你,待蛇頭蛇尾相連遂成絞殺之勢,所以要破此陣一定要在其形成絞殺之勢之前,揪其首,夾其尾,斬其腰,使其首尾不能相顧,衝散其陣型,其陣勢則不攻自破。
第二種:雙爪共擒——二龍出水陣
何為二龍出水陣,顧名思義,二龍出水陣也就是兵分兩路出擊,就像兩條龍一樣,讓敵人不知如何是好。
當然,要想破解此陣法,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從中阻撓,不要讓兩支隊伍有機會聯合在一起,這樣他們就不能發揮作用,反而成為了兩支獨立無援的隊伍。
關於此陣《封神演義》中提到,陸壓真人說:"這二龍出水陣,隱與陣中,龍本陽剛,水本屬陰,龍在水中,陰陽相調,萬事俱安,一但出水,二龍威勢大增,勢不可擋,其陽剛之利,是無人能擋住,這就需要穩住二龍,不使他們交合,一但交合,以上所做努力皆付之東流。"
姜子牙:"如何能穩此陣而不發?"陸壓真人達到"須尋武藝高強之人,在二龍中間震住他的陽氣,使之不能相會,此陣可解。"
第三種:三足鼎立——天地三才陣
天地三才陣是由二龍出水陣變化而來,隊伍成三排層層遞進,而這種陣法比之二龍出水陣更加強大。
第四種:四方混元——四門鬥底陣(註:也有叫做四門兜底陣)
四門鬥底陣是天地三才陣遞進的一種陣法,這種陣法一旦形成,即構成四面包圍圍剿之時,而此陣厲害的地方在於中間向前可以變換為天地三才陣兩邊往回就再次形成四門鬥底陣,變化多端,詭異莫測。
第五種:分點齊入——五虎群羊陣
此種陣法不同於其他攻擊陣法,此種陣法主要用於攻心,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攻擊,這種陣法的方陣不僅像是希臘數字五的寫法,而且又與象徵著勝利的V字相像,用於給予對方以氣勢上和心理上的打擊,小編覺得這個陣法就是裝X用的,這簡直是赤裸裸的嘲諷,真是叔叔可以忍,嬸嬸也不能忍。
第六種:個度方圓——六丁六甲陣
相傳六丁六甲陣是道教茅山宗的鎮山之寶,話說在宋徽宗時期,茅山宗的嗣法宗師劉混康很受尊崇,在宋徽宗繼位以後,更是下令擴建茅山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更是賜予劉混康九老仙都君的玉印和玉劍,又親手書寫《六甲神符》給予劉混康,而到了元成宗時期,張與才總領了三山符,而茅山宗正式併入正一教,後來雖說漸漸勢微,但是這六丁六甲陣卻成為了這茅山宗的鎮宗之寶。
那麼,何為六丁六甲呢,所謂六丁六甲指的是道教中的一種護法神將,根據《三才圖會》記錄,六丁是指六丁神,此六神分別為:丁卯神司馬卿,丁丑神趙子玉,丁亥神張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巨卿;而六甲指的是六甲神,此六神分別為:甲子神王問秦,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韋辰玉,甲辰神孟非因,甲寅神明一章。當然,有關六丁六甲的說法不止一種,但是道教所說的驅使神將護身的除了有二十八星宿和四值功曹外,最多的還是六丁六甲。
第七種:太乙下界——七星北鬥陣
有關於這個陣法還有一則典故,故事中這樣說道,傳說這個陣法是由一個叫做玄靈門的門派中的弟子所創,師兄弟一共七人,七人依照上三顆"玉衝"星和下三顆"璇璣"星的次序,佔據七個方位,這七個方位分別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以此陣法對敵形成包圍之勢,此陣變幻莫測,陣法一經運轉,便可生生不息,威力無窮。
當然我們這裡要說的是七星北鬥陣全名叫做天罡北鬥七星劍陣,傳聞是由全真派的開創者王重陽所創(註:還別說歷史上還真有王重陽這個人,只不過他的叫做王嘉,王嘉,全真道創始人,北五祖之一,始名中孚、字允卿,其先世本陝西鹹陽大魏村人,後徙居終南縣劉蔣村)。他根據北鬥七星的排列方位創出此陣,而且此陣變幻多端,威力很是不凡。
第八種:八仙下凡——八門金鎖陣
八門金鎖陣,這一陣法是根據於奇門遁甲的八個方位以及星象和地形等因素所制定得到用於古代戰場上的戰陣,這八門分別為:休門、生門、傷門、杜門、景門、死門、驚門、開門,而之後,諸葛亮更是根據於奇門遁甲的使用方法對於此陣進行改良,排列出了更加完整的陣法,將其稱之為"八陣圖",使得此陣法更加的完整,威力也更為巨大。
第九種:飛沙走石噬人命——九宮八卦陣
九宮八卦陣也稱五行陣,此陣在春秋戰國時期比較常用,可以說此陣在當時是作為主流的行軍打仗和軍隊駐紮的陣法,所謂九宮八卦陣,俗稱黃河九曲連,現今已經流傳成為河南一項獨特的民間遊藝活動,,當人進入其中,有一種一覽千古的感覺。(註:這裡要科普一下所謂的九宮指的是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和兌宮)
第十種:亡魂之所——十面埋伏陣
一說起十面埋伏小編最先想起的就是十大古曲之一的十面埋伏琵琶曲,再說說此陣法,據說此陣最有名的一戰就是,韓信用此陣在垓下將西楚霸王項羽的軍隊徹底擊敗,從而一舉奠定了大漢王朝百世基業。
所謂十面埋伏陣就是指將敵人引入指定的場景,通過刺殺、 下毒、陷阱等手段,使其身心疲憊,在最脆弱之時給予致命一擊,而此陣法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隨心所欲,依據天時地利和人物適時而發。
總結:我們講完了十種陣法,我們再來說一說這十種陣法的聯繫以及他們之間的變化,在我們擺出一字長蛇陣的時候,當受到攻擊時,不論他們是攻擊我們的頭或者尾,我們的另外一個頭可以轉過來,這樣就變換成為了二龍出水陣,如果再將中間部分向前一擺,就形成了天地三才陣,而 兩頭回撤,形成四門陣,互相穿插,變成五虎群羊陣。 然後按照六丁六甲排列,即六丁六甲陣。 隨後一半拉成線(註:這裡我們可以隨意變化),一半如同四門兜底陣一般,即七星北鬥陣,之後環繞一圈,按八卦陣布陣,留八個出口,變成方形,即成八門金鎖陣,如按九宮排列,兵將穿插,逐漸形成一體,互相交穿,即可成為九宮八卦陣,最後十面埋伏陣依據情勢變化,十種陣法相互轉化,可謂是神鬼難測,威力無窮。
其實,講了這麼多,只是想說在中國的歷史上,用兵打仗的陣法其實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可以將其簡單的分為進攻和防守,在戰國時期,孫臏在兵書《孫臏兵法》中就完整的將"陣法"概括為十種類型,即為: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和火陣,另外還有用以射擊的"雲陣",圍敵的"贏渭陣",奇襲的"闔燧陣",備受推崇的諸葛亮改進過的"八陣圖"、"梅花陣",種類不下二十種。
至於"十種陣法"之說,只是中國古代小說家戲化演繹的中國古代進攻防守的排兵布陣法,而這種記載大多是出自於唐朝時期有關於薛仁貴演義小說的記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