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科迪乳業拖欠第二筆還款 奶農再赴企業維權
9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科迪乳業此前承諾支付的第三筆奶款再度逾期。這一筆款項共計約3500萬元。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此前獲得的還款協議顯示,雙方約定科迪乳業在8月16日前向奶農支付所欠奶款總數的10%,在8月31日前支付總款項的15%,在9月15日前支付總款項的25%。剩餘款項分2019年10月-12月3個月付清,每月均衡支付。
記者從奶農代表處得知,8月16日晚間,部分奶農陸續收到第一筆清償款,但到8月31日並未等來科迪乳業的第二筆還款,而是被電話告知需要延期到9月2日還。9月2日,奶農代表曾前往科迪乳業總部所在地虞城縣及商丘市追討欠款,但當日並未取得結果。
「9月10日晚上收到了一部分第二批奶款,本來是說還15%,那天晚上大概每戶還了13.5%,說沒有多的錢了。」一名奶農代表9月19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表示,第三筆奶款直到9月19日尚未支付。
距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已一月有餘,科迪乳業的資金迷局依然撲朔迷離。
按照8月29日披露的半年報中,科迪乳業的業績依然實現增長,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3億元,同比增長9.5%,淨利潤7955.4萬元,同比增長22.7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2.7億元,同比增長37.95%。
雖然種種跡象表明其資金鍊已極其緊繃,半年報顯示,科迪乳業上半年帳上依然躺著17.5億元貨幣資金,佔總資產比例49.13%,比上年同期末增加13.44%。
不過,科迪乳業的三位獨立董事(邱洪生、王莉婷、黃新民)均對這份半年報投了「棄權」票。其均表示無法保證本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原因是其無法充分獲得公司編制2019年半年報的財務數據。
緊接著9月5日,深交所就這份半年報發出了問詢函,就貨幣資金、融資情況等進行了問詢。
如果科迪乳業帳上確實有超過17億的活期存款,為何不能用來還奶農的數千萬奶款?
此前,有大型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支行行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理論上確實存在帳上顯示有超過17億活期存款,但無法自由支配的可能。
他指出,財報顯示的貨幣資金情況是時點數據,反映了當時的帳面資金,「時點數據是很容易造假的,流水數據則難以造假。還有一種可能,這些資金裡面有些是銀行授信的提前變現。科迪乳業同時有接近13億的短期借款,有可能其中一些貸款由於有專門的用途,或者和銀行存在某些約定,顯示在帳面上是活期存款,但還沒達到支配的條件和時間。裡面可能有一些保證金備付金。也不排除有一些關聯企業放在科迪乳業帳上可能用於還債或其他用途的錢。」他表示。
深交所在問詢函中也要求科迪乳業補充說明公司在帳面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未能償還奶農貨款的原因;財務報表日後,公司貨幣資金是否存在被控股股東或其關聯人挪用的情形;以及說明將主要銀行存款存放於非主要生產經營地區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對此,科迪乳業公告稱將延期回復。
9月12日,科迪乳業公告稱,截至公告披露日,由於公司正在積極配合監管機構的調查工作,且回復《問詢函》需中介機構發表相關核查意見,《問詢函》的回覆工作尚未完成,為紮實做好回復工作,經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將延期至2019年9月20日前完成《問詢函》的回覆工作。
乳業被立案、速凍被爆欠薪 科迪做錯了什麼?
8月22日,河南省商丘市奶牛養殖小區負責人王宏偉的銀行卡已經收到了20多萬元的進帳,這是他翹首以盼近一年的奶款,但是王宏偉依然憂心忡忡,因為他還有200多萬元奶款沒有要回來,欠款方是以網紅「小白奶」一戰成名的當地乳企科迪乳業。
焦慮難耐的還有投資者。當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有人喊話:「被立案調查的公司不能重組,貴公司為什麼不發公告,說明重組終止,請給投資者一個說明,一個交代。」被喊話的一方還是這家A股上市公司科迪乳業。
投資者們正在面對負面纏身的科迪乳業。奶農維權追討欠款一事牽出了科迪乳業及其母公司科迪集團資金鍊是否健康、已預告多時的重組是否能順利進行、上市公司披露是否違規等系列問題,直至8月5日和8月16日,科迪乳業分別收到深交所連下的關注函以及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科迪乳業的資金謎團到了不得不撥開雲霧的時刻。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科迪乳業方面並未透露證監會立案後的進展。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智斌分析,科迪乳業被立案調查很有可能是因為未如實披露財務數據,披露虛假財務數據是典型的虛假陳述,證監會最終可能依據《證券法》193條對該公司作出行政處罰。
真的不缺錢嗎
根據王宏偉的介紹,科迪乳業與奶農的欠款問題目前已得到了初步的解決,按照該公司回復深交所關注函的內容,「本月付25%欠款」中的10%已經落實,王宏偉收到的20多萬元就是這筆錢,但是對於剩下的15%,王宏偉依舊提心弔膽。「本月再付15%,下一個月付25%,剩餘的50%答應要在3個月內付清,可是到底能不能落實,這也不好說,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和科迪乳業有著10多年合作關係的王宏偉在過去一年心力交瘁,他的奶牛養殖小區有10多戶奶農,每三天向科迪乳業的工廠配送4-5噸鮮奶,在王宏偉的印象中,科迪乳業在2015年公司上市之時,曾有過一段欠款8個多月的不愉快小插曲,除此,雙方合作還算穩定。不過,這一次王宏偉急了,「從去年八九月就開始拖欠奶款,這都一年了,我三天兩頭去討錢,油費都多花了不少,可是一年了也沒給個說法。」
夾在盼著奶款的奶農與給不了錢的科迪乳業中間,王宏偉只好自己先借錢墊付了奶農的部分奶款,把壓力轉移到了自己一個人身上,他心中更是不甘:「我借錢都要先把奶農的欠款還上,科迪乳業為啥明明帳上有錢還要欠著我們?」
王宏偉的不理解也是深交所和市場的質疑點。根據科迪乳業的一季報,截至2019年3月底,該公司的貨幣資金餘額為17.7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1.1億元。深交所要求科迪乳業說明貨幣資金的餘額、存放地點類型以及是否存在抵押、凍結等情況。此外,深交所還關注到,雖然擁有17.7億元這樣較高的貨幣資金餘額,但是科迪乳業依然維持大規模有息負債並承擔高額利息費用(截至今年一季度短期借款餘額11.88億元,利息費用金額為1639萬元),這點不解也須科迪乳業進一步說明其合理性。
在8月16日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科迪乳業稱貨幣資金餘額並不存在深交所擔心的上述情況,並進一步解釋貨幣資金餘額是要用於生產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需求、啟動項目和償還債務等,借的錢是要用於擴產及作為資金儲備。
科迪乳業的解釋並不能讓王宏偉信服,尤其是科迪乳業關於奶農欠款的說明讓王宏偉認為與事實不符。科迪乳業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稱,目前共拖欠奶款1.13億元,按照合同約定奶款帳齡為2個月,2個月內正常奶款為7200萬元,其餘4100萬元為到期未付奶款,拖欠的原因是奶農沒有按照約定計劃送奶,從而給科迪乳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損失。「我們奶農並沒有違約在先,如果要違約的話我還不如直接轉投到其他乳製品公司送奶了呢,現在即便拖欠奶款,我們還在堅持送奶,就是因為在合同期內不違約,」王宏偉說。
種種跡象也讓市場對於科迪乳業是真有錢還是假裝闊產生了懷疑。科迪乳業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承認,科迪乳業母公司科迪集團已累計質押科迪乳業4.845億股,佔其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99.96%,質押存在平倉風險;目前科迪集團、科迪速凍、科迪乳業已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科迪乳業更早之前的公告還顯示,上市公司的資金也常常用於紓困兄弟公司,例如2018年度,科迪集團控股的河南科迪大磨坊食品有限公司,以暫借款為由,非經營性佔用科迪乳業2億元,科迪乳業後解釋稱這是因為出納錯誤操作導致。
重組能繼續嗎
在國內乳製品市場,科迪乳業並不是明星企業,然而在河南商丘市,科迪集團及科迪乳業是重要的商界存在,2015年科迪乳業上市,科迪集團在對外宣傳時稱該公司的上市「結束了商丘市無民營企業上市的歷史」,「在我們當地具備這樣實力的民營企業確實不多,」這也是王宏偉對於科迪乳業和其背後科迪集團的評價。
科迪集團董事長張清海的發家史是從1985年的虞城縣罐頭廠開始的,後於1992年完成了科迪食品集團的成立,該公司逐漸做大先後涉足方便麵、速凍食品等多個領域,1999年科迪乳品廠投產,2015年帶著科迪集團的上市夢,科迪乳業登陸深交所中小板。
科迪乳業上市後財報顯示,2015年-2018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6.83億元、8.05億元、12.39億元和12.85億元;淨利潤為9667.71萬元、8949.53億元、1.27億元和1.29億元。
從營收、淨利潤的變化軌跡看,2017年是對科迪乳業極其重要的一年,當年其營收、淨利潤實現了53.92%和41.56%的大幅增長。
那一年,科迪乳業的「小白奶」入市,這是一款透明包裝的常溫奶產品,在市場上眾多利樂包裝和屋頂盒裝的牛奶產品中,小白奶因其獨特的包裝脫穎而出,一時風光無兩,它的成功還引來伊利、蒙牛、新希望等多個大品牌的跟風效仿。
那一年,小白奶也成為科迪乳業絕對的拳頭產品,張清海曾公開表示,這款產品2017年全產的日產銷量平均達到了400多噸,當時這一單品的生產線就從6條擴產到了22條。憑藉小白奶,科迪乳業也更快地走出了河南本地,將銷售渠道逐步擴大了湖南、湖北、重慶等地。
在取得了2017年的成績後,張清海對科迪乳業有了更遠大的目標: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實現每年營收翻番。然而,這一計劃在2018年便已落空。
在科迪集團的產業版圖中,科迪乳業因其上市公司身份而受到市場更多關注,而該集團旗下的科迪速凍、科迪面業在各自細分領域也有一定的江湖地位,例如科迪速凍曾經打出的「科迪湯圓、團團圓圓」的廣告語,也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
科迪集團一直有著集團內產業重組的計劃:將科迪速凍的資產裝進上市公司科迪乳業。這一計劃最初公布是在2018年初,科迪乳業擬以15億元的價格從科迪集團手中購買科迪速凍100%的股權。
不過計劃實施一波三折,最初受到質疑的是科迪速凍超過3倍的預估增值率。截至2018年3月31日,科迪速凍100%股權預估值為15億元,較科迪速凍未經審計的母公司帳面淨資產3.35億元增值11.65億元,預估增值率為347.84%。在歷經被交易所關注問詢、2018年11月終止以及2019年4月再度重啟後,科迪乳業收購科迪速凍案目前仍然未有實質進展。
如今,科迪速凍還被爆出拖欠員工工資、工廠停產等問題,這也讓科迪乳業曾經公告中表示的「科迪速凍為優質資產,可以幫助科迪乳業增加盈利能力」的說法受到質疑。
本報記者從一位科迪速凍員工處了解到的信息顯示,除了拖欠員工薪資、差旅費等問題之外,科迪速凍的供貨也已出現了問題,「從年前就一直供應不了貨了,客戶要貨都等一兩個月,零零散散的生產幾百件貨,現在我客戶帳上將近20萬的貨款都拿不到貨。」該員工透露。
在最新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科迪乳業稱:經全面核查,科迪系員工討薪投訴與公司無關,系科迪速凍的少數員工因工資發放不及時與其產生矛盾,目前科迪速凍正在採取積極措施解決員工工資問題。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投資者更加關注重組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即便繼續,將科迪速凍裝進上市公司,是不是一件有正向意義的重組?對此,科迪乳業方面只回應:「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及經濟形勢,科迪速凍實際情況及調查結果,決定重組相關事宜。」
誰是救世主
科迪速凍、科迪乳業接連爆出資金問題,科迪集團到底做錯了什麼?一位接近科迪集團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攤子攤得大了,管理沒有跟上,這也是諸多企業的通病。」
該人士提到的「攤子」中有一項為科迪集團近幾年大力推行的便利店計劃,根據張清海此前在公開報導中透露,2018年初,科迪集團已發展便利店1000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等地,便利店也被該集團內部看作是解決該公司渠道和終端問題的路徑。上述科迪速凍也透露,便利店計劃一直處於賠錢狀態。
王宏偉則從第三方合作者的角度評價科迪乳業稱:「內部管理比較混亂,之前有位管理層策略很清晰,管理很嚴謹,但是他走了之後,一切都變了。」
雖然否認資金鍊出現危險,但是科迪集團已經向外界伸出了求助之手。在8月5日發布的公告中,科迪乳業稱,目前商丘市政府正積極幫助科迪集團緩解流動性風險,並協助推動省級投資平臺設立專項產業振興基金,以抒解科迪集團股票質押風險,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這筆紓困基金總額為20億元。
從科迪乳業的股權結構看,該公司也有一定的國資背景,2018年年報顯示,科迪集團佔股科迪乳業44.27%,其第二大股東為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佔股8.6%,這家公司為國有法人公司。
政府的橄欖枝能不能成功遞到科迪集團手中?上述接近科迪集團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存疑,「基金也是要由其他投資方來參與的,誰願意參與、以什麼條件參與這都不確定,尤其是在科迪乳業被立案調查的時候,一切更不好說了。」
8月16日,科迪乳業再次公告稱,8月16日之前,商丘市政府一直在積極幫助科迪集團協調推動省級投資平臺、質權人設立專項產業振興基金,上述基金參與各方已進行了多輪磋商,尚未籤署相關協議,該基金設立相關事項存在不確定性。
8月22日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投資者們也在出謀劃策。「希望大股東和公司高管能聽一次勸:拿出一部分資金回購股份,儘快發公告。」「公司股價目前這種情況,需要儘快發布回購方案!」科迪乳業方面只回應稱,公司暫無回購計劃。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 王宏貴_NF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