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不同生理

2021-01-17 學甫無境


試題:下列關於能量流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動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糞便中的能量

B.生產者能將約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C.相同條件下恆溫動物的體重淨增長低於變溫動物

D.消費者營養級具有的能量與該級消費者的平均體重成正相關


解析:同化量=攝入量-排洩量(糞便量),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屬於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A錯誤;生產者能將1-2的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B錯誤;相同情況下,恆溫動物需要維持體溫恆定而變溫動物不需要,所以變溫動物有更多能量用於生長發育,C正確;營養級具有的能量與該級消費者的平均體重無直接關係,如樹蟲鳥,蟲平均體重小,但該營養級能量高,D錯誤。故答案為C。






1.什麼是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


體溫不因外界環境溫度而改變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動物,叫做恆溫動物。如絕大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因為體溫調節機制比較完善,能在環境溫度變化的情況下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


相對於恆溫動物者為變溫動物,其體溫隨著環境溫度而做調節,又稱冷血動物(不是很科學的稱呼)。


2.恆溫動物實現恆溫的原因


恆溫動物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原因是恆溫動物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能夠保持動態平衡,使得體溫維持相對恆定。當然要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來完成。


例如,恆溫動物在寒冷時,會通過以下方式產熱來保持體溫:

(1)皮膚中微血管收縮,減少流經皮膚的血液,以達到減少體熱的散失;(2)增加代謝的物質氧化功能,以獲得能量;(3)肌肉顫抖增加產熱。


當天氣炎熱或運動後,則通過以下方式散熱來調節體溫:

(1)皮膚血管擴張,使血液大量流入皮膚,有助於體熱的發散;(2)透過皮膚的汗腺排出汗液,汗液蒸發有助散熱。


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不同和心臟很有關係,輸送氧氣能力的差異導致產熱的能力強弱,如下圖分別是魚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的心臟結構圖,只有鳥類和哺乳類的心臟結構決定了動脈血和靜脈血是完全分開的。

心臟結構示意力圖


3.特例


一些哺乳類動物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上恆溫。


例如,在冬眠時,它們的體溫會下降10°C或更多。這樣它們就可以節省能量,可以不吃或少吃(在間或的甦醒狀態下)的情況下度過數月的嚴寒,如刺蝟和冬眠鼠。

冬眠鼠

一些昆蟲也有恆溫的趨向。


例如,蜂能夠在外界寒冷的情況下通過肌肉顫抖保持蜂巢的溫度大致恆定。但這種恆溫不是個體的,而是整個蜂群的。


鴨嘴獸(原始的哺乳動物),大型的昆蟲和魚則被稱為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不恆定,但某種程度上卻是受新陳代謝調節的。




相關內容連結

體溫調節的機理是怎麼樣的?

科普:測體溫的額溫槍和病毒感染後發熱的機理

如何組織細胞的分子組成第1課時教學?如何理解水能調節溫度的作用?




                有些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喜歡就點個「在看」唄~➘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是恆溫動物不是變溫動物?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在某問答平臺上,有一個童鞋提了這麼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是恆溫動物而不是變溫動物?這個問題可以回答的很簡單——因為我們是哺乳動物呀。當然也可以回答的有一定深度,為什麼智慧生命要出現在恆溫動物中呢?溫血已經統治地球2.3億年從生物進化的歷史來說,恆溫動物的出現比變溫動物要遲得多,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更加高級的生理性狀。
  • 恐龍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我們都知道,爬行動物是變溫動物(冷血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是恆溫動物(溫血動物)。恐龍呢,有的考古學家說是變溫,有的說是恆溫。恆溫動物體內化學反應更穩定,所以新陳代謝啊,食物消化效率等速度會更迅速。對變溫動物具有顯著優勢。
  • 明明變溫動物更節能,為什麼人類卻是恆溫動物?
    恆溫生物與變溫生物在大自然界中,有一類生物是變溫動物,比如:蜥蜴,蛇。它們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外界溫度高時,變溫動物的體溫也會相應變高;反之則體溫下降。而恆溫生物則不同,恆溫生物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維持著自己的體溫。比如人類,鳥類等。
  • 昆蟲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哺乳動物有皮毛,昆蟲冬天怎麼辦?
    依靠身體源源不斷地產生熱量,讓哺乳動物能夠在不同的環境當中保持自己的體溫,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行。我們都清楚,人體的溫度大約維持在37℃左右,每當外界環境改變,人體通過顫抖、出汗等進行產熱和放熱。當然,其他哺乳動物也會有相同的策略。比如減少運動,聚堆取暖等。
  • 昆蟲是變溫動物還是恆溫動物?哺乳動物有皮毛,昆蟲冬天怎麼辦?
    很多人都很好奇,昆蟲是變溫動物還是恆溫動物。每當冬天來臨,許多哺乳動物都能通過皮毛保暖,這些小傢伙又是怎樣熬過冬天的呢?我們這次就通過這個問題簡單探討一下昆蟲的歸屬。像我們人類一樣,哺乳動物大多為恆溫動物。依靠身體遠遠不斷地產生熱量,讓哺乳動物能夠在不同的環境當中保持自己的體溫,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行。
  • 中國未解之謎:恐龍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那麼,它們是否和蜥蜴或蛇一樣,屬於變溫動物呢? 在研究初期,學者們認為恐龍和現在的爬行動物一樣,屬於比較低等的動物,是變溫動物。不過,隨著對恐龍研究的深入展開,部分學者對恐龍是變溫動物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人人皆知,大部分的冷血動物都有冬眠的特性,難道恐龍也需要冬眠嗎?那麼身體龐大的恐龍能找到溫度、大小適宜的洞穴嗎?恐龍冬眠之前如何積蓄能量?安全問題怎麼解決?
  • 如何區分變溫還是恆溫動物?
    如果按照體溫的類型來分,我們可以把動物分成變溫動物和恆溫動物:像青蛙、蜥蜴就是變溫的;像哺乳類動物跟鳥類就是恆溫的
  • 變溫動物和恆溫動物有何不同?只因這一差別,人類成了地球主人
    不過,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的朋友,明明變溫的動物更節能,為何人類在進化中卻一直都是恆溫動物,沒有進化成為變溫動物呢?先讓我們看一下變溫動物的基本概念:其實在地球上,除了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之外,其餘的動物都是變溫動物,比方說青蛙、蛇、烏龜、鱷魚、蜥蜴等等。
  • 2.5億年前發生大滅絕,改寫了生物的命運,變溫動物變恆溫動物
    人類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徵、屬性將它們進行多種分類,比如根據動物的運動方式分為爬行動物、飛行動物等等,根據動物生活的環境分為陸生動物和海洋動物,還根據動物體內是否具有恆溫系統分為變溫動物和恆溫動物。有研究表明,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是變溫動物,而恆溫動物是由變溫動物演化而來,那麼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呢?
  • 如果人類不是恆溫動物,可能就不是地球的主人,變溫動物繼續稱霸
    動物學家根據是否能夠將體內的體溫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將動物分為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常見的恆溫動物有哺乳動物,而常見的變溫動物有兩棲動物、魚類等等,由於它們在寒冷的環境中體溫也比較低,因此也被稱為「冷血動物」。
  • 恐龍:變溫、恆溫、還是中溫?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恐龍也許並不像此前科學界所描述的那樣,是一種行動緩慢發育遲鈍的變溫動物。而近日,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小組又發現了新的證據。這些證據顯示,恐龍很可能與人們此前想像的大有不同,應屬於「中溫動物」之列。這一結果由約翰·格雷迪博士負責,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該項研究主要從能量代謝的角度出發。一般來說,恆溫動物代謝速率相對較快,而變溫動物的代謝速率則緩慢許多。
  • 未解之謎:眾所周知的恐龍到底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我們知道恐龍是與蜥蜴相似的爬行動物,而且「恐龍」這個名稱也和吸引有著一些關聯繫。縱觀整個爬行綱動物,從龜到蛇再到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的體溫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叫冷血動物,又叫變溫動物。
  • 2.5億年前發生大滅絕,改寫了生物的命運,變溫動物變成恆溫動物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人類根據動物的不同特徵、屬性將它們進行多種分類,比如根據動物的運動方式分為爬行動物、飛行動物等等,根據動物生活的環境分為陸生動物和海洋動物,還根據動物體內是否具有恆溫系統分為變溫動物和恆溫動物
  • 恆溫動物耗能是變溫動物的十倍,那為什麼它們還會被進化出來
    人體的溫度為37攝氏度,這並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恆溫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個最適合哺乳動物生存的溫度值,而處在這個溫度值的根本原因就是人體在這個溫度之下,體內的絕大部分的酶的活性都能達到最大,能使人體內部的生化反應效率達到一個最優的解。
  • 變溫動物更節能,但人類如果是變溫動物,地球主人恐怕要易主
    蛇作為標準的爬行類動物,它與魚類和兩棲類一樣,都是變溫動物的一員,從字面的意思來看,它們可以根據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來擁有不同的體溫,這一點,與哺乳動物和鳥類所屬的恆溫動物不同,恆溫動物的體溫一般來說,都是恆定不變的,並不會受到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體溫都是一樣的。
  •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你想成為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在這大的生態圈中,世界上的動物多種多樣。有像蜥蜴一可以調節自身體溫的動物;也有像人一樣恆溫動物。恆溫動物有體內有一定溫度體溫,不會隨氣溫變化而變化。比如人的體內溫度超過37.3就會有發燒一樣。恆溫動物因為要維持體溫恆定,產熱量等於散熱量,當溫度低時,體內散失到環境的能量加大,產熱也應增大,這時物質代謝加快,耗氧量升高;反之,耗氧量降低。變溫動物就是我們俗稱的冷血動物是除了哺乳類和鳥類的動物,地球上的動物大部分都是變溫動物。變溫動物因為動物的體內沒有自身調節體溫的機制,僅能靠自身行為來調節體熱的散發或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的體溫。
  • 恆溫動物與冷血動物
    而溫血動物則可以在寒冷的冬天正常活動。現在我們就來討論討論恆溫動物和冷血動物的區別。體溫即機體的溫度,通常指身體內部的溫度。一般來說,過高或者過低的體溫都會致動物於死命,為了生存,動物必須具有保持體溫相對恆定的能力。這也是動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獲得的一種較高級的的調節功能。
  • 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的經歷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聶翠蓉):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咋還有溫血動物呢?!他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體溫變化的?
    這讓我們迷惑了,為什麼有了冷血,還有溫血?為什麼本來是冷血的魚裡也會出現溫血的?冷血是怎麼變成溫血的?體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下面讓我們來詳細研究一下。一、什麼是體溫調節?顧名思義,就是調節動物的體溫。我們要知道,動物身體各處的體溫是不同的。皮膚的溫度最低又最多變,而大腦和心臟的溫度通常是最高而恆定的。
  • 【恆溫動物】為什麼是37度呢?
    說到這,大家基本都明白,我說的這些好像有點印象,上學的時候學過,這就是恆溫動物與變溫動物的區別,恆溫動物也叫溫血動物,變溫動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冷血動物。 世界上的動物成千上萬種,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其中一個就是按照體溫進行分類,主要包括恆溫,變溫二大類,也有說還有中溫的,三類,都行。我們今天主要說的就是恆溫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