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讓文物從「冷門」變成「潮牌」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國家寶藏》讓文物從「冷門」變成「潮牌」

2017-12-05 14:03:45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2017年12月05日 14:03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 

  《國家寶藏》讓文物從「冷門」變成「潮牌」

  說起博物館,總讓人想起深宮大院;說起文物,也總讓人想到歷史的冰冷,仿佛離我們日常的生活很遠。而《國家寶藏》的成功之處,是使那些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的文物活了過來,它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帶著溫度,不但記載著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也與許多許多人的生命相關。

  紮根於中國故事讓節目帶著溫度

  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應約而至,開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評價。節目由央視綜藝頻道耗時兩年製作,合作單位是包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內的9家頂級博物館(院),每家博物館(院)3件、共27件頂級國寶重器、27位演員擔任「國寶守護人」,諸多文化藝術界頂級專家組成顧問團……陣容不可謂不豪華。

  說起博物館,總讓人想起深宮大院;說起文物,也總讓人想到歷史的冰冷,仿佛離我們日常的生活很遠。而這檔節目的成功之處,是使那些被束之高閣的文物活了過來,它們不再是冰冷的,而與鮮活的歷史和國族的命運息息相關,也與許多許多人的生命相關。

  在首期節目中,石鼓引出了故宮守護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1931年,日軍侵華,為了保護百萬件國寶不被日寇洗劫,故宮人決定將一萬三千箱文物南遷。梁家第一代故宮守護人梁廷煒輾轉全國16年,將石鼓護送到南京。抗戰勝利後,他的兒子又將石鼓毫髮無損地運回了北京。如今,梁金生老先生作為梁家第五代故宮守護人繼續守護著石鼓和故宮的其他文物。梁家五個孩子的名字,即以石鼓所到地的名字命名。從一件石鼓,觀眾們認識了梁金生先生祖孫五代故宮守護人,而故宮186萬件寶物,背後又有多少故事?

  《千裡江山圖》背後是在歷史中失蹤的少年天才,是一個無法守住江山的朝代最初對於江山的想像;命令燒制各種釉彩大瓶的乾隆,其「農家樂」審美早已是網上被人嘲笑的段子,但在這個節目中,我們看到乾隆皇帝的情懷——各種釉彩大瓶17種燒制工藝代表的,是一個包容的盛世。

  「誰其守之?惟吾隊士。誰其護之?惟吾隊士!」當新老幾代國寶守護人一同宣讀1931年的《故宮守護隊隊歌》,幾乎沒有人能不為這樣的畫面所動容。石鼓上的文字雖已殘缺不全,但在中華兒女的千年傳承之中,中國文化之脈從未斷絕。

  「紀錄式綜藝」是文化節目新轉型

  以《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為代表,央視文化節目遍地開花,成為文化綜藝新的標杆。但由於跟風,「詩詞」和「朗讀」嚴重扎堆,漸漸使人審美疲勞,「在文學等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我們要著眼未來,探索新的方向。」央視副總編輯朱彤承諾,央視將持續在原創文化節目上發力。而總導演、製片人於蕾給《國家寶藏》下的定義,是「大型文博探索節目」——以歷史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集演播室綜藝、紀錄片、舞臺戲劇、真人秀等多種藝術形態於一體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創製的「紀錄式綜藝」。

  目前節目只播出了第一期,介紹了珍藏於故宮博物院內的三件文物——千裡江山圖、各種釉彩大瓶和石鼓,分別起用李晨、王凱和梁家輝擔任「國寶守護人」,為觀眾呈現了國寶文物的「前世」,即用簡短的劇場模式深刻地講述了圍繞文物所展開的歷史軼事,再為文物尋找到「今生」的接班人,讓其親口為觀眾講述自己的痴狂往事。或許歷史的偉大之處也正在於此吧,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後世之人,實現跨越時空的連接呼喚。

  在「國寶守護人」的選擇上,請來能輻射到各個年齡階層的演員,吸引到更多慕名而來的人,讓文化實力的傳播更加大眾化;其次又能在表演的各個方面精準要求演員,讓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在舞臺劇式的薰染下更好地磨鍊其演技,可謂兩全其美。

  其實,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近年來,故宮周邊手辦、禮品以活潑的風格引領新的潮流:用故宮國風膠帶裝飾國際大牌彩妝的風潮乍起,妹子們連贊「中國風美哭了」!故宮博物院的網店每出新產品,都會迅速斷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也風靡一時,昔日深宅大院般的博物館連同珍藏的文物們從厚重斑駁的時光深處款款而來,大有從「冷門」一躍為「潮牌」的趨勢。這樣的背景下,《國家寶藏》播出的時機,無疑是非常合適的。

  □杜若(社科院研究員)

  □Chriskirk(媒體人)

相關焦點

  • 中公佳航出國|最全《國家寶藏》文物名稱中英文對照
    中公佳航出國為您提供最新出爐最全《國家寶藏》文物名稱中英文對照,如果在考試中出現,希望可以對有需要的考生提供幫助。如有疑問可瘋狂打call,60957181.最近CCTV節目《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s)大熱,掀起了一股「國寶熱」。從主持人到國寶守護人,從專家講解團再到節目臺詞都為大家津津樂道,被認為是2018年的一匹綜藝黑馬。
  • 張鈞甯《國家寶藏》演繹藏經洞「畫中人」 窩窩頭髮型亮點十足
    張鈞甯《國家寶藏》昨晚,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播出第五期。節目中,國寶守護人張鈞甯通過敦煌研究院選送的敦煌遺書《歸義軍衙府酒破歷》,帶觀眾共同探尋國寶的前世今生。張鈞甯《國家寶藏》張鈞甯《國家寶藏》本期節目,張鈞甯跟隨敦煌研究院專家的腳步,探訪曾經存放這些敦煌遺書的藏經洞。同時,她「穿越」回清光緒年間,通過17窟藏經洞壁畫中的「供養人」阿瑤的視角,演繹了一場亂世中道士、法國探險家、清末官員在藏經洞中搶奪經卷的故事。
  • 《國家寶藏》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
    》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  2018年3月19日至21日,《國家寶藏》節目組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並於3月20日下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國家寶藏》專場節目推介會。在節目播出的兩個多月時間裡,一股自螢屏燃到線下的博物館熱,讓沉睡的文物從館舍天地邁向了大千世界,被光明日報等多家中央媒體譽為「開啟了2018中國古典文化綜藝元年」。  著名香港演員梁家輝因參與《國家寶藏》,成為二十七位「國寶守護人」之一,與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結緣。
  • 視頻直達《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第一、二季
    如果國寶會說話》由中央宣傳部指導,國家文物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策劃出品,全國近百家文物博物館單位鼎力相助。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萬物有靈犀 第四十九集 擊鼓說唱陶俑:唱響我人生 第五十集 銅奔馬:天馬行空 國家寶藏
  • 《國家寶藏3》: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3》在一片叫好聲中拿下三季以來最高評分。 不過,眼下正在熱播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3》就在一片叫好聲中拿下三季以來最高評分,在豆瓣上獲得9。5分。原因何在?已經播出的六期給出的答案是:格局和視野。
  • 文物變成萌妹子還出手辦了?其實這些國寶也都擬人化了!真的愛了
    Myethos聯合國家寶藏推出的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擬人化手辦在宅圈火了起來,宅友們看到之後都表示愛上了:文物我買不到,手辦我還買不起嗎?原本和我們距離甚遠的文物瞬間活了起來,青少年兒童們通過手辦也能夠更好的了解文物,進而喜歡上文化,不得不說CCTV這部旗走得非常妙!
  • 《國家寶藏3》開播!每句臺詞,都是作文教科書!
    《國家寶藏》第三季上線 從選題立意、文物、舞美、BGM再到文案 一如既往維持了高水準 伴隨著張國立老師的這段神仙開場白,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拉開帷幕,網友們在驚嘆央視製作之震撼、張國立老師臺詞功底之優秀的同時,也被那些堪稱「滿分作文」的文案所折服。
  • 海報中的《國家寶藏》第三季:手繪遺珍,線描國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於12月6日起在央視綜藝頻道每周日晚8:30播出。日前,《國家寶藏》第三季海報發布,每幅海報都將一座歷史文化遺產的標識性文物融於渾圓之中,蘊含著圓滿的寓意。
  • 省博物館「賞文聽物」夠勁兒 觀眾:每一件都是「國家寶藏」
    生活報記者 王雪瑩近日,隨著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又掀起了一陣「博物館熱」。記者從黑龍江省博物館獲悉,如今館內線上線下活動依舊精彩,尤其是「有聲」的「賞文聽物 『雲』探龍博」欄目,更是受到省內外觀眾的熱烈追捧。
  • 不知何人所繪《三聖像》,署名是偽款,為何能上《國家寶藏》?
    《國家寶藏》第三季的第四期走進了孔廟、孔林、孔府,央視名嘴朱廣權守護的是孔子博物館裡的一件展品《三聖像》,所謂「三聖」實際說的是儒家三聖,孔子、曾子、顏回,而這幅《三聖像》是明人所繪,具體是誰已經不可考,但其卻通過字畫結合的方式,讓世人記住了《三聖像》。
  • 《國家寶藏》造型驚豔,超越大型古裝劇,一線小花驚喜亮相
    最近,《國家寶藏》的服化道可謂是讓人津津樂道,裡面最大化的還原了歷史,為明星嘉賓們打造了驚豔全場的古裝造型,網友們紛紛直呼,請以後的古裝劇參照這個標準來!首先來看張子楓妹妹的造型,此次她在節目中飾演的角色是清朝的才女王貞儀,淺綠色的清朝裝扮讓她看起來非常的清秀可人,讓人不禁想起她在電影《宮鎖沉香》中飾演的少年時代的沉香,那時的張子楓妹妹還是長得有點稚嫩,帶著孩子般的天真和幾分稚氣。
  • 關大洲老師《國家寶藏》經典配樂,千年文脈,以正史觀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古風公子,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是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中的配樂,一場關於9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的恢弘「特展」,一場與古老文物的對話之旅,節目中關大洲老師創作的氣勢恢宏的開場音樂與豐富多彩的背景音樂更是吸引了無數觀眾,一起聽聽這些美妙的音樂吧!
  • 他從中國古書中發現沉船寶藏,盜走上百萬件文物,至少損失40億
    外國人在中國古書中發現寶藏,盜走上百萬件文物,專家:損失40億文/觀心通史這個世界上,從古到今都不缺乏敢於冒險的淘金者,他們可能為了金錢而去盜墓,也可能為了金錢而去茫茫大海中尋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聰明而勇敢。
  • 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西漢T形帛畫 憑什麼登上《國家寶藏》
    今年初,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熱播,在海內外引起了高度關注。《國家寶藏》從全國9家重量級博物館中選出了27件珍貴館藏,介紹給億萬觀眾。其中,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西漢T形帛畫,受到了《國家寶藏》濃墨重彩的介紹。
  • 東京你好,我是《國家寶藏》,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這個金秋十月,《國家寶藏》又收穫了一份來自鄰邦的愛。就在本周,我們邁向了節目全球宣傳推廣的第六站——日本東京。應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之邀,《國家寶藏》於本周赴日本東京國際電視節參加中國聯合展臺推介會,並於今天下午在東京舉行了《國家寶藏》節目的主題推介。
  • 聯合《國家寶藏》推出錦鯉色 Realme發布的V15手機值不值得買
    正如小米將「性價比」發揮至極一樣,Realme將「科技潮牌」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通過一系列「Dear to leap」(敢越級)的操作,初出茅廬就贏得用戶口碑。 潮牌在服裝界以流行時尚的風格深受年輕人喜歡,如果要在手機上做出潮牌的感覺,那就要在設計上與別人不同。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原標題:央視與BBC攜手推出《中國的寶藏》 如何通過中國館藏頂級文物講述中華文明故事?如何在現代中國找到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印記?1月10日起,每晚8點在CCTV-9播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 張獻忠古河道沉銀,湧現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文物震驚四方
    張獻忠古河道沉銀,湧現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文物震驚四方寶藏存於世界各地,尋寶人士蜂擁而至,很多人吹噓那些尋得寶物之人大發橫財,例如基督山伯爵等,他們都尋得大量財寶,開展精彩人生。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我們國家的藏寶的一件事,那就是著名的張獻忠古河道沉銀。
  • 《中國的寶藏》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這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瑰寶的風採,塑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正面健康、蓬勃向上的國家形象。從文物看文化,從文化思考文明,它讓海內外觀眾對中國有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  獨特的國際視角 展示文明交流互鑑  《中國的寶藏》由英國知名歷史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Alastair Sooke)講述。他的國際化視角,讓中國博物館的文物在交流中「活」了起來。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有人說,你數錯了,央視《國家寶藏》節目明明介紹了3件:就說壓軸登場的皿方罍(罍音雷)吧。皿方罍確實牛,它是現存最大的青銅罍,從頭到腳鋪滿華麗的紋飾,回國經歷更是異常坎坷,一定打動了許多觀眾。(這件保存略差,題詩基本相同,唯有「我生君以老」一句改成「我生君與老」,湖南省博物館藏)估計不少人打心底裡瞧不起長沙窯,覺得這種五文錢一個的民窯瓷器,怎麼有資格上《國家寶藏》?長沙窯誕生以前,大部分瓷器是單色的。不是青的,就是白的,偶爾加幾個褐點,就算裝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