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西漢T形帛畫 憑什麼登上《國家寶藏》

2021-01-11 勇哥讀史

今年初,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熱播,在海內外引起了高度關注。《國家寶藏》從全國9家重量級博物館中選出了27件珍貴館藏,介紹給億萬觀眾。其中,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西漢T形帛畫,受到了《國家寶藏》濃墨重彩的介紹。

西漢T形帛畫有何魅力,得以登上《國家寶藏》欄目?

我們且從頭說起。

西漢T形帛畫又叫馬王堆漢墓帛畫,顧名思義,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漢墓一共出土了5幅帛畫,其中1號墓1幅,3號墓4幅。我們通常所稱的西漢T形帛畫,出土於1號墓。

1972年,隨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大批珍貴文物出現在世人眼裡。西漢T形帛畫就是其中之一。當它被發現時,靜靜地覆蓋在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錦飾內棺蓋板上。在這之前,它已經在地下沉睡了2200年之久。

帛是一種白色的絲織品,帛畫就是畫在帛上的畫。在紙張尚未發明之前,人們一直在帛上進行繪畫。截至目前,我國總共出土了24幅帛畫,西漢T形帛畫最具代表性,最為珍貴。

西漢T形帛畫通長205釐米,上寬下窄,頂端寬92釐米,末端寬47.7釐米。四角還綴有飄帶。從形狀上看,西漢T形帛畫像一件衣服,實際上並不是,而是一幅繪畫。

整幅畫面從上至下,分為天界、人間和地府三部分,表現了古人對天國的想像和永生的追求。

在天界部分,正中是一個披髮的人身蛇尾天神。天神左邊有一輪彎彎的新月,月下有奔月的嫦娥,以及蟾蜍和玉兔等物。右方,有一輪紅色的太陽,太陽中有「金烏」——古人眼中太陽的精靈,扶桑樹間還有8個小太陽。這些事物既彰顯了天界的威嚴和神聖,又可看出天界的安樂和祥和。

在人間部分,以兩條交尾於玉璧之中的長龍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層是對墓主人的祭祀。在上層,華蓋與翼鳥之下,墓主人辛追拄杖緩步而行,面向西方極樂世界而去。後有三婢女躬身相送,前有兩名小吏跪獻祭品。在下層,是墓主人辛追的家人在設案祭祀。他們面色青藍,盡顯哀傷之態,仿佛在哀悼老夫人的逝去,頭上的樂器磬也正在奏著悲樂。

在地府部分,主角是一個赤身裸體的地神——鯀。鯀是大禹的父親,有崇部落的首領,曾經治理洪水長達九年,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勞苦功高,因爭部落聯盟共主之位失敗而被堯流放至羽山。鯀雙手託著蒼茫大地,胯下騎蛇,腳下踩踏著兩條巨大交叉的鰲魚,防止其興風作浪,制止地震山崩的發生。此外,還有面目猙獰的怪狗和雙目圓睜的貓頭鷹,鎮壓地府中的妖魔不去侵擾老夫人的亡靈。

那麼,西漢T形帛畫既然不是衣服,到底做什麼用呢?在古代,人們認為人死後,附在人身的魂魄會脫殼而出,必須要將魂魄招回來,附於屍體,入葬墓內,保證死者魂魄一體,完整升天。這就是招魂復魄。承擔招魂復魄作用的便是這種T形帛畫。人們將T形帛畫掛在一根竹竿上,給死者招魂復魄,享受後人祭祀並造福後人。

西漢T形帛畫不但為研究古代喪葬禮儀提供了史料,還因主體鮮明、製作精美、色彩鮮豔、線條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此,完全有資格登上《國家寶藏》欄目。

【參考資料:《馬王堆漢墓帛畫》《辛追墓T形帛畫全圖解密》等】

相關焦點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動物紋卣同樣是越人土著的傑作)除了皿方罍,《國家寶藏》介紹的三件湖南國寶裡,還有哪一件不屬於頂級文物?(這件保存略差,題詩基本相同,唯有「我生君以老」一句改成「我生君與老」,湖南省博物館藏)估計不少人打心底裡瞧不起長沙窯,覺得這種五文錢一個的民窯瓷器,怎麼有資格上《國家寶藏》?長沙窯誕生以前,大部分瓷器是單色的。不是青的,就是白的,偶爾加幾個褐點,就算裝飾了。
  • 視頻直達《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第一、二季
    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萬物有靈犀 第四十九集 擊鼓說唱陶俑:唱響我人生 第五十集 銅奔馬:天馬行空 國家寶藏
  • 國寶傳奇,湖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商皿方罍,「身首」分離90年
    這件器物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名叫商皿方罍(léi),是鑄造於商代的一件青銅器,當然也是國寶級文物。2018年最火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就針對這件大型青銅器,以「身首合一、完罍歸湘」為主題講述了它的傳奇故事,令人感慨萬千。商皿方罍現在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湖南人 · 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廳內。商皿方罍為什麼「傳奇」?
  • 中公佳航出國|最全《國家寶藏》文物名稱中英文對照
    中公佳航出國為您提供最新出爐最全《國家寶藏》文物名稱中英文對照,如果在考試中出現,希望可以對有需要的考生提供幫助。如有疑問可瘋狂打call,60957181.最近CCTV節目《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s)大熱,掀起了一股「國寶熱」。從主持人到國寶守護人,從專家講解團再到節目臺詞都為大家津津樂道,被認為是2018年的一匹綜藝黑馬。
  • 《國家寶藏》讓文物從「冷門」變成「潮牌」
    《國家寶藏》讓文物從「冷門」變成「潮牌」 2017-12-05 14而《國家寶藏》的成功之處,是使那些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的文物活了過來,它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帶著溫度,不但記載著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也與許多許多人的生命相關。  紮根於中國故事讓節目帶著溫度  12月3日,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應約而至,開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評價。
  • 《國家寶藏》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
    》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  2018年3月19日至21日,《國家寶藏》節目組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並於3月20日下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國家寶藏》專場節目推介會。  《國家寶藏》第一季節目整合全國頂級文博資源:九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強勢集結、二十七件頂級國寶重器、二十七組與之魂魄相依的國寶守護人,融合演播室綜藝、紀錄片、舞臺劇表演、真人秀等多種藝術形態,首創「紀錄式綜藝」語態,摺疊時空、凝縮記憶、湧動在國人骨血中的家國情懷被深度激發。
  • 中國這些國寶級文物,都是博物館鎮館之寶,快來看看你認識幾個?
    1、司母戊鼎特63 殷代銅器(8-8司母戊鼎)商后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王陵區,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是元代的瓷器,1950年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山沐英墓,現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該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為國寶級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國瓷器三絕之一,號稱「天下第一瓷」。2013年,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 《國家寶藏》電視劇熱播效應 9大博物館成「網紅」
    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劉佳)日前,被稱作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國寶探秘節目《國家寶藏》正在熱播,9家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一一亮相,無不令人讚嘆古代工匠的智慧,其背後的故事和情懷更是打動人心,在一夜之間讓博物館成為「網紅」。  記者從驢媽媽旅遊網了解到,自12月初《國家寶藏》節目開播以來,「博物館」相關旅遊產品的搜索量環比上升近1倍。
  • 央視與BBC攜手推出紀錄片《中國的寶藏》
    紀錄片《中國的寶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以國際合拍、合作的方式與BBC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英國野馬製作公司(Mustang Films)製作。中英合拍製作團隊歷時1年,行程7000多公裡,走遍8座中國城市,拍攝了8家博物館,5個世界文化遺產,20多件頂級文物。
  • 省博物館「賞文聽物」夠勁兒 觀眾:每一件都是「國家寶藏」
    生活報記者 王雪瑩近日,隨著央視《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又掀起了一陣「博物館熱」。記者從黑龍江省博物館獲悉,如今館內線上線下活動依舊精彩,尤其是「有聲」的「賞文聽物 『雲』探龍博」欄目,更是受到省內外觀眾的熱烈追捧。
  •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北京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司母戊 細長鳥頸,腹腔中空,頸、頭、喙相通,鳥背開小口設一小蓋,蓋有鏈條與虎形提梁相連。鳥足粗壯有蹼,鳥尾下下設一虎形支腳。通體浮雕翅翼,細刻羽毛,造型獨特新穎,裝飾富貴華麗,為晉國青銅器代表作品。
  • 2020年博物館觀展報告
    02 中國國家博物館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05 湖南省博物館 長沙馬王堆漢墓陳列
  • 國外博物館珍藏的名家紫砂傳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紫砂重寶
    今天我們來看國外博物館珍藏的名家傳器,看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紫砂重寶。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沈子澈 葵花式壺壺底刻款:崇禎壬午。此壺溫潤細膩,造型為六瓣筋紋的葵花式樣,筋紋清晰、一貫而下,古拙雅健。(刊於《虛齋名陶圖錄》上冊,為龐元濟舊藏。)沈子澈,明末清初陶藝家,浙江桐鄉人。
  • 參觀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可以先看看這些事項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位於廣州老城區越秀區「解放北路」,這裡是「南越王」墓、及一些遺址區域,比較小眾,古時,為一個諸侯國,處在秦末與漢之間,知曉這段歷史的人相對應該比較少,不過挖掘出的藏品還是非常的豐富,值得一覽。
  • 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國寶,太開眼了!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中國水平最高的考古博物館。也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此館始建於1912年,叫做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解放後隸屬文化部,1959年中央決定在天安門廣場修建新館,終於成了今天的樣子。
  • 快去打卡 探訪青島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隨著被稱為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國寶探秘節目《國家寶藏》的走紅,原本高冷的博物館們也一改往日的枯燥嚴肅,成為大家趨之若鶩的旅遊「打卡目的地」。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尤以文房硯臺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中華古硯館為目前國內博物館中為數不多的幾家以硯文化為主題的場館,古硯陳列展示了不同歷史時期各種形制和石質的眾多方古代硯臺。年代上起西漢,下迄民國,乃至文革,多為傳世文物。這些收藏能夠全方位展現中國硯文化的發展概貌。
  •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湖南省博物館展覽多媒體互動新模式...
    喻燕姣2020年9月26日至2021年1月5日,為期三個月的「秘魯古代文明展」在湖南省博物館落下帷幕。這是湖南省博物館引進的首個來自南美大陸的古代文明展,這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文明,一個從未使用過錢幣的文明,一個沒有發明鐵器、車輪卻創造了輝煌石構建築的文明。
  • 國家博物館出2021年日曆了!每天一件珍貴館藏
    圖片源自網絡 在北京長安街的南側,有一幢威嚴雄壯的白色建築,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那是中國國家博物館。 面積廣,藏品豐富:秦始皇時代軍官用的虎符、保存完整的西漢木簡、鑲著金邊的白玉杯、明成化年間的瓷罐、晚明時代的大漆珍品…… 從考古文物到歷代傳世精品
  • 《國家寶藏》:張鈞甯窩窩頭造型可愛十足,而我卻關注俞灝明
    01張鈞甯窩窩頭造型張鈞甯在社交平臺上上傳了她在《國家寶藏》中的造型。配文寫道「阿瑤等不到阿爹,但希望你們能等到珍藏你們的人,阿瑤今天的髮型我真的蠻喜歡」。這次在《國家寶藏》中,以敦煌莫高窟為背景,張鈞甯為《歸義軍衙府酒破歷》當國寶守護人,講述這個國寶前世今生的故事。張鈞甯在社交平臺上,上傳了一張自己窩窩頭造型的自拍。自拍中的張鈞甯頭頂窩窩頭俏皮可愛,皮膚可見毫無瑕疵,十分緊緻白皙。這張照片的張鈞甯,看著就像個十七八歲的妙齡少女,沒有半點39歲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