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熱播,在海內外引起了高度關注。《國家寶藏》從全國9家重量級博物館中選出了27件珍貴館藏,介紹給億萬觀眾。其中,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西漢T形帛畫,受到了《國家寶藏》濃墨重彩的介紹。
西漢T形帛畫有何魅力,得以登上《國家寶藏》欄目?
我們且從頭說起。
西漢T形帛畫又叫馬王堆漢墓帛畫,顧名思義,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漢墓一共出土了5幅帛畫,其中1號墓1幅,3號墓4幅。我們通常所稱的西漢T形帛畫,出土於1號墓。
1972年,隨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大批珍貴文物出現在世人眼裡。西漢T形帛畫就是其中之一。當它被發現時,靜靜地覆蓋在長沙馬王堆1號漢墓錦飾內棺蓋板上。在這之前,它已經在地下沉睡了2200年之久。
帛是一種白色的絲織品,帛畫就是畫在帛上的畫。在紙張尚未發明之前,人們一直在帛上進行繪畫。截至目前,我國總共出土了24幅帛畫,西漢T形帛畫最具代表性,最為珍貴。
西漢T形帛畫通長205釐米,上寬下窄,頂端寬92釐米,末端寬47.7釐米。四角還綴有飄帶。從形狀上看,西漢T形帛畫像一件衣服,實際上並不是,而是一幅繪畫。
整幅畫面從上至下,分為天界、人間和地府三部分,表現了古人對天國的想像和永生的追求。
在天界部分,正中是一個披髮的人身蛇尾天神。天神左邊有一輪彎彎的新月,月下有奔月的嫦娥,以及蟾蜍和玉兔等物。右方,有一輪紅色的太陽,太陽中有「金烏」——古人眼中太陽的精靈,扶桑樹間還有8個小太陽。這些事物既彰顯了天界的威嚴和神聖,又可看出天界的安樂和祥和。
在人間部分,以兩條交尾於玉璧之中的長龍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層是對墓主人的祭祀。在上層,華蓋與翼鳥之下,墓主人辛追拄杖緩步而行,面向西方極樂世界而去。後有三婢女躬身相送,前有兩名小吏跪獻祭品。在下層,是墓主人辛追的家人在設案祭祀。他們面色青藍,盡顯哀傷之態,仿佛在哀悼老夫人的逝去,頭上的樂器磬也正在奏著悲樂。
在地府部分,主角是一個赤身裸體的地神——鯀。鯀是大禹的父親,有崇部落的首領,曾經治理洪水長達九年,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勞苦功高,因爭部落聯盟共主之位失敗而被堯流放至羽山。鯀雙手託著蒼茫大地,胯下騎蛇,腳下踩踏著兩條巨大交叉的鰲魚,防止其興風作浪,制止地震山崩的發生。此外,還有面目猙獰的怪狗和雙目圓睜的貓頭鷹,鎮壓地府中的妖魔不去侵擾老夫人的亡靈。
那麼,西漢T形帛畫既然不是衣服,到底做什麼用呢?在古代,人們認為人死後,附在人身的魂魄會脫殼而出,必須要將魂魄招回來,附於屍體,入葬墓內,保證死者魂魄一體,完整升天。這就是招魂復魄。承擔招魂復魄作用的便是這種T形帛畫。人們將T形帛畫掛在一根竹竿上,給死者招魂復魄,享受後人祭祀並造福後人。
西漢T形帛畫不但為研究古代喪葬禮儀提供了史料,還因主體鮮明、製作精美、色彩鮮豔、線條流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此,完全有資格登上《國家寶藏》欄目。
【參考資料:《馬王堆漢墓帛畫》《辛追墓T形帛畫全圖解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