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在「中國體制」下
對這個泱泱大國和她的人民了解得越透徹,就能越容易地與之交往,避免衝突,成功合作
上海1000天——德國大眾結緣中國傳奇 馬丁•波斯特 中信出版社
與龍共舞 傑克•潘考夫斯基(Jack Perkowski) 中國青年出版社
「如果在奧運會中有一類叫做『極端資本主義』的比賽項目,我想傑克一定會得金牌。」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託馬斯•弗裡德曼這麼評價傑克•潘考夫斯基(Jack Perkowski)。傑克是亞新科工業技術有限公司創辦人,這家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目前已經成為行業內舉足輕重的供應商,在中國商用車的柴油機市場,亞新科已經供應了整個柴油機市場的20%到25%的零部件。
弗裡德曼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中,用了一章的篇幅來描寫傑克在中國的創業史。
這的確是個有趣的故事。在經過了對亞洲和中國三年的調研之後,傑克在1994年創辦了亞新科。這家由美國人創建的公司,始終紮根中國,幾年前才開始涉足國際化業務。已經在中國8個省市建立了17家運營公司,在全國設立了52家銷售辦公室。
傑克希望在中國打造一個年營業額10億美元的企業,這個數字現在是5億。在過去幾年裡,傑克和全世界希望了解中國的投資家或者實業家、政治家們分享著他如何在中國從零起步創建亞新科的過程,以及在打造本土管理團隊中收穫的經驗和教訓。這些內容,以及他對中國政府職能、成本概念、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思考,加起來構成了這本《與龍共舞》的內容。
對於那些希望在中國市場有所成就的人來說,傑克的經驗是,去建立、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本地管理團隊。傑克在書中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自己是如何碰壁,以及如何與當地管理者溝通,並且最終建立起令人羨慕的本地管理團隊。他為讀者提供了三個案例,形象地描述了為了解決管理問題,亞新科是如何實施「新中國體制」下的戰略的。
世界在變化,中國也在變化。對於馬丁•波斯特來說,這個變化大到若干年後,他還能清晰地描述出來。1980年代,他是德國大眾公司負責人事的高管。當他決定接受任務,到中國建立首家中德汽車合資企業的時候,他其實並不知道,未來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等待他的將是什麼。
這些經歷都匯總在波斯特的《上海1000天——德國大眾結緣中國傳奇》之中,在2年多時間裡,上海大眾從一個紙上項目,從一個廢料堆積的舊廠房,變成現代化的汽車工廠,從手工裝配到年產6萬輛。
作者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管理經驗,以及親身體驗的合資企業裡的文化衝突。這是一個老外的觀察,為我們探究真相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
波斯特說,他在上海1000天的瞬間記錄,足以說明中國的變化有多快,在不放棄傳統或背叛歷史的同時,中國向現代化社會的轉型又如何巨大。他說,「對這個泱泱大國和她的人民了解得越透徹,我們就能越容易地與之交往,避免衝突,成功合作」。
精益思想(修訂版)
詹姆斯•沃麥克、丹尼爾•瓊斯
機械工業出版社
人們常常會將精益和JIT、看板等混為一談,其實,精益的意義遠不止於此。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思想也一直在發展之中,因為精益始終和浪費針鋒相對,而浪費的形式和內容在不斷地增加和變化。
從豐田生產方式的發明者大野耐一第一次提出消除浪費到精益這個術語的出現,已經過去幾十年,數不清的論文和著作圍繞著「精益」這兩個字。幸運的是,那些想了解精益生產方式、想學習和運用精益思想的人,擁有了《改變世界的機器》和《精益思想》。在後者首次出版之後的7年,兩位作者詹姆斯•沃麥克(James P. Womack)和丹尼爾•瓊斯(Daniel T. Jones)出版了該書的修訂版。除了大野耐一曾經提出的七種浪費之外,沃麥克和瓊斯又補充了一種浪費,即商品和服務不能滿足客戶要求。
沃麥克和瓊斯將大野耐一針對日本企業的生產方式,擴展到了歐美國家;他們不滿足於精益思想給汽車行業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將它擴展到了製造業以外的很多其他行業,包括服務業。
十大值得閱讀書籍之:《與龍共舞》等4本
十大值得閱讀書籍之:《豐田生存在何處》
(責任編輯:田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