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奇"人20年育出超級茄子 單個最重2斤(圖)

2021-01-09 大眾網

     

  崔奇向記者展示他的嫁接茄子,單個最大重達兩斤。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永端

  20年前,萊西農民崔奇與茄子結緣;如今,靠茄子致富,創造了畝產8萬斤的「傳奇」。

  1998年,崔奇無意間發現了一株野茄子,後來他將野茄子根系與青島當地的食用茄子嫁接並試驗。2008年,當他試驗的這種茄子的產量達到青島當地普通食用茄子產量的400%時,崔奇開始在萊西等地展開大規模種植。

  而如今,他根據這種茄子品種的生長習性在吉林建起了嫁接茄子育苗基地,每年從這個育苗基地走出的茄子苗就超過400萬株。單株茄子結果年10個月、結果百餘個,最大單個茄子重達2斤、畝產8萬斤……

  長白山上發現野茄子

  5月11日,57歲的崔奇坐在他茄子基地的一間板房裡,向半島記者回憶起他20多年前的經歷。

  21年前的1997年,當時只有36歲的崔奇做了膽囊手術。手術後的崔奇,被遠在吉林工作的妹妹邀請去長白山的家裡休養一段時間。

  1998年春天,崔奇到了長白山,他平時還是喜歡去山裡轉轉。

  崔奇說,清明節前的長白山只有五六攝氏度,可他在山上發現了一種拱土而出的野茄子。

  當時的崔奇在考慮,如果將這個耐寒的野茄子與普通茄子嫁接,是不是普通茄子也會早開花早結果?

  從吉林返回青島之前,崔奇到山上挖了一些野茄子根系,並將這些野茄子根,埋進了自己的果園裡。不久,野茄子苗就破土而出了。

  當這些野茄子苗長到一定高度時,崔奇又將萊西當地茄子株上的一些小芽切下來,嫁接到了野茄子株上。

  短短一周時間,崔奇發現嫁接在野茄子株上的本地茄子嫩芽竟然活下來了。

  到了盛夏,崔奇發現在野茄子株上嫁接出的茄子葉子明顯比本地茄子的葉片要大。後來,崔奇發現,嫁接茄子竟然開花了。

  成長的過程,崔奇發現這些嫁接茄子的單株比本地茄子要長得快,主幹比本地茄子要粗壯,而嫁接茄子所開的花也大,「嫁接茄子株上所長的茄子要比本地茄子要大。」崔奇說,「而且生長速度比本地茄子快。」

  在崔奇看來,這個嫁接的茄子至少從兩方面超過了普通的本地茄子:一單個嫁接茄子比本地茄子個大;二是抗病蟲害能力強。

  嫁接茄子的味道如何?崔奇說,不論這些茄子炒著吃還是拌著吃,與本地茄子相比沒有太大的差異,若說有差異就是這個嫁接茄子比一般的茄子鬆軟些,有點甜。

  大棚試驗,看到成功希望

  為了進行這一試驗,崔奇再次返回長白山,將長白山野茄子種子帶回青島。當嚴寒到來時,崔奇就將部分野茄子種撒在了土裡,還留了一部分於次年春天撒種。他要看看何時撒種的種子先出土。

  次年,也就是1999年初春,當他準備將另一部分種子撒到地裡時,他卻發現年前撒下的種子已經破土而出。這次的試驗,讓崔奇確信這個生長在長白山的野茄子,確實是個極其耐寒的品種。

  和之前一樣,當這些生於青島的野茄子長到一定程度時,崔奇又開始了嫁接。同樣,絕大多數嫁接的本地茄子芽在野茄子的新株體上成活了下來。

  當年,這些嫁接茄子再次證明了產量、抗病蟲害和抗寒能力要優於本地茄子。

  此時的崔奇覺得,這個試驗要做下去,如果成功,或許會產生一個茄子新品種。

  兩年的嫁接試驗,還不能讓這個只有一些水果和蔬菜種植經驗的農民確信這個嫁接茄子將來能大批量種植。

  於是,當秋天他所留的野茄子種成熟時,他到當時的萊西蔬菜站找來了蔬菜種植技術人員,面對著眼前這些掛在枝頭的野茄子和嫁接茄子,他就問蔬菜專家,如果將這些茄子嫁接後在北方的冬暖棚裡大批量種植,可不可行。

  從沒有類似經驗的蔬菜技術人員聽了後直搖頭,答覆是「茄子在高溫條件下才能生長,冬季北方的低溫不適合種植茄子。」

  但崔奇沒有死心。

  初冬室外落霜之時,崔奇就在果園的一角建起了一個小型塑料大棚,將萊西本土產出的野茄子種和本地茄子種一併撒到了塑料大棚裡,等兩種茄子苗出土後,崔奇在初冬裡開始了嫁接。

  當室外飄起雪花時,大棚裡傳統的本地茄子卻因氣溫的降低而死亡,而嫁接茄子枝頭卻開始綻放花朵,花謝之後便結了果。

  當春節的鞭炮在鄉間響起時,崔奇卻將一筐筐的茄子從大棚裡搬出來送給鄉親們嘗鮮,運到集市上出售。

  那一年,是2000年。

  「整個集市上就我一個攤子在賣茄子。」崔奇說。

  從2001年開始,他將果園內的油桃和一些蘋果樹砍掉,全身心研究和試驗起了嫁接茄子。

  產量是本地茄子4倍

  為了掌握茄子的生長規律,炎熱的夏天,崔奇將一個小鐵床搬進了蔬菜棚裡。為此,他還買來了遊標卡尺,測量這些嫁接茄子全天的長速。

  為拿到一手資料,崔奇有時搬個凳子會坐在一棵茄子旁,從下午六點坐到凌晨兩點,手拿遊標卡尺每過幾小時就測量一下茄子的大小。

  多年來,崔奇用了國內七八種茄子與野生茄子進行嫁接,同時他還用了國外的茄子品種與野茄子嫁接。

  在崔奇看來,這個茄子新品種繼承和利用著野生茄子強壯的根系、主幹、耐寒性、抗病蟲害性。

  在多年的試驗中,崔奇甚至在嫁接和觀察其生長規律的基礎上,發現茄子生長的大小與茄子的授粉方法有很大關係。

  10年試驗,崔奇從未向外人提及。

  直到2008年,當崔奇在大棚裡試驗出了單個最大重量達2斤、單株茄子結果百餘個、產量是本地茄子400%的新品種時,他才覺得這個嫁接茄子品種已經成熟了,才開始將所有果樹砍掉全部種上茄子。

  每年銷出400萬株茄苗

  從2008年開始,歷經10年種植,崔奇從早年的1個茄子大棚發展到當下的23個大棚。

  5月11日,茄子大棚內,多名工人正在摘茄子,並將當天採摘的茄子進行統一包裝,運出大棚外。

  「下午一些外地的購銷車就趕過來了。」崔奇說,當下他的23個茄子大棚裡的茄子是去年8月份種植的,當9月份其他種植戶的露天茄子罷市時,他的茄子就上市了,這些茄子直到今年的7月份才罷市,一年12個月下來,整整10個月都在賣茄子。他說,一個大棚種植1300棵茄子,一棵茄子10個月能結60多斤茄子。

  早在2010年,崔奇認為嫁接茄子試驗技術成熟時,他就展開了茄苗的繁育。

  育苗一兩年後他發現,每年8月份的育苗季,青島悶熱的氣候並不適合茄子的嫁接與育苗。「當時我還在大棚裡安裝上了空調,用空調除溼、降熱育苗的費用太高。」後來,崔奇乾脆將育苗基地放在了吉林,「吉林8月份的氣溫、溼度均適合野生茄子的生長與嫁接。」崔奇表示,每年從他的育苗基地走向江蘇、河南、遼寧、黑龍江等地的茄子苗超過了400萬株。

  去年秋天,他將取名為「今秋一號」商標的茄子,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進行了申報。

  ■相關部門

  想不到有個「茄子大王」

  「崔奇這個人太低調,我們兩三年之前才聽說他試驗的高產茄子。」萊西市沽河街道辦一名工作人員向半島記者表示,崔奇的高產茄子已經賣往全國各地,之前街道辦已經多次前往他的種植基地了解情況,基層政府支持他的種植和蔬菜業在當地的發展,街道辦將於今年起在整個街道推廣種植他的高產茄子。

  5月14日下午,萊西市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丁站長等工作人員趕到了沽河街道辦。當丁站長等人走進崔奇的茄子大棚時很是吃驚。

  「我們想不到他種植的茄子長得這麼旺盛。」丁站長說,這些年來他們都不知道在萊西的地面上還有這樣一個「茄子大王」。

  「他(崔奇)的『地下工作』做得很好,他的茄子長勢也很好。」丁站長說,但他太保守了,太低調了,要解放思想。

  丁站長表示,下一步會將試種成果向上級相關部門匯報,一方面要保護這一青島本土的高產品種,另一方面要讓這一高產品種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相關焦點

  • 沙石荒地種出超級大地瓜 最重一窩重11斤(圖)
    半島都市報11月1日訊(記者 劉純來  紀尚昆) 眼下正是地瓜收穫的季節,即墨店集鎮農民王承松家收穫的地瓜可不得了,個個都是「大塊頭」,最重的一窩足足有11斤重。1日,記者了解到,王承松種的地瓜品種並無兩樣,但種植土地是一片位於斜坡上的沙石荒地,原本只是想開荒種地,沒想竟種出了超級「大地瓜」。
  • 湖南農民種出一蔸「紅薯王」 單個重40斤(圖)
    株洲日報/株洲新聞網1月4日訊(茶陵記者站 唐豔麗 通訊員 陳斯斯 吳清遠 攝)近日,茶陵縣業鵬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紅薯地裡挖出了一蔸「紅薯王」,單株達80公斤,單個紅薯重的近20公斤,相當於三、四歲小孩的體重。
  • 看人家紅薯怎麼長得,單個紅薯重達38斤,網友:膨大劑了解一下
    看人家紅薯怎麼長得,單個紅薯重達38斤,這樣的紅薯你還敢吃嗎?網友:膨大劑了解一下!紅薯相信很多人都愛吃,尤其是冬天那真的是吃紅薯的好季節,而且這個時候的紅薯非常的香甜、軟糯。河南省為期2天的「洛陽市第十一屆紅薯擂臺賽暨第三屆汝陽紅薯文化節」,就讓我認識到也許我對於紅薯認知出現了錯誤。該比賽選手來自於洛陽100餘家紅薯種植合作社和紅薯種植戶帶著自己種的紅薯參賽。
  • 秋天,東北人最愛的醃蒜茄子,一次性做10斤,放半年也不壞
    導語:秋天,茄子這做法東北人最愛了,一次性做10斤,放半年也不壞夏天的茄子特別新鮮,炒著吃亦或是蒸著吃都是不錯的選擇,而進入秋天,茄子的皮便有些老了,因此秋天的茄子,東北人便非常喜歡將其做成醃蒜茄子,既能延長蔬菜的保存時間,而且還能豐富口感,這樣做的醃菜不比新鮮的茄子差,我自從學會了醃蒜茄子的做法
  • 噸位最重的5大胖子:大鯊魚重達330斤,最後1人胖成一個圓球
    噸位最重的5大胖子:大鯊魚重達330斤,最後1人胖成一個圓球 作為籃球的最高殿堂,NBA對於身體素質的要求可謂嚴格至極。
  • 今天立秋,山東萊西吃「渣」,四川喝「秋水」,你們那邊吃什麼?
    作為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因此很多地方都會有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比如,今天立秋,山東萊西吃「渣」,四川喝「秋水」,杭州吃「西瓜」等等,各地有各地的風俗,那麼,你們那邊吃什麼?山東萊西吃「渣」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 重235斤!(圖)
    閩南網8月7日訊 昨日清晨,石獅祥芝中心漁港內燈火通明,一艘漁船的卸貨區前,圍著不少漁民,對著地上的一條石斑魚指指點點,人群中不時發出「嘖嘖」的聲音,石斑魚不罕見,但長1.8米、重235斤的大塊頭,卻是在場漁民從未見過的!
  • 減115斤體重的勵志媽媽,解決了胸部和皮膚的下垂
    她叫萊西,26歲,來自美國。是一個勵志的減肥媽媽。圖為她減肥前後的照片對比。萊西在婚前就一直是個胖女孩,生下孩子之後,她更是一度胖到連帶著兒子在許多餐廳吃飯,都要苦惱餐位太小。在看過許多減肥瘦身的勵志節目後,萊西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讓自己瘦下來。
  • 湖南邵陽現超級怪物大老鼠王 身長近1米重10斤(圖)
    湖南邵陽現超級怪物大老鼠王 身長近1米重10斤(圖)湖南現近9月25日下午,村民莫明祥等人去池塘巡查,正好看到一隻大老鼠大搖大擺地潛入池塘,拖出一條三四斤重的魚,張嘴就啃。村民們立即持早已準備好的農具包抄上去,老鼠走投無路,最終被村民打死。  經稱重,這隻老鼠為5.1公斤,身長90釐米,是一隻公鼠。村裡年過八旬的老人都說,這麼大的老鼠,以前從沒見過。幾個村民連夜將大老鼠加工做下酒美食,由於老鼠骨頭太硬,還砍壞兩把菜刀。
  • 20斤一箱的羊角蜜 裝了近2斤厚紙板
    魯中晨報-魯中網4月20日訊(文/圖 記者 張培) 春季正是水果的消費旺季。但近來有水果零售商反映,今年以來,他們進購的整箱水果中,雜物填箱壓秤的情況比較明顯。記者最近兩天走訪發現,目前價格越高的水果,墊箱底的厚紙板越多。每箱20斤的羊角蜜,填箱的厚紙板近2斤重。
  • 大耳馬鮫魚拖著船跑了40分鐘 長2米重168斤(圖)
    大耳馬鮫魚拖著船跑了40分鐘 長2米重168斤(圖) 2013年06月19日13:35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 即墨水庫捕獲71斤青魚王 魚鱗有銅錢大小(圖)
    6月22日上午,即墨市店集鎮院西水庫4名漁民下網捕魚時,意外捕上一條重71斤的大青魚。相比前不久萊西漁民捕獲的大青魚僅差4斤重,而這條大青魚被當地8名市民合夥以6000元的高價買走。據即墨漁業專家稱,這條大青魚至少在水庫裡生活了15年。
  • 浙江本地高山蔬菜強勢出攤!茭白水嫩,茄子油亮,四季豆甜糯,番茄...
    全中國,最愛吃茭白的非浙江人莫屬。浙江自產茭白面積,每年是60萬畝。除了茭白,茄子、四季豆、番茄等高山蔬菜也在七八月紛紛下山,現在,正是物美價廉的上市高峰期。馬大嫂們去菜場掃貨,可千萬別錯過。1】高山茭白豐產,白胖水嫩清蒸最好吃盛夏,白天氣溫超過28℃時,晝夜溫差小的平原地區,茭白會停止生長。
  • 長沙市民救出「百年神龜」 重達20斤屬外來物種
    長沙市民救出「百年神龜」 重達20斤屬外來物種                20斤重的烏龜你見過?
  • 漁民捕1米長野生大鱸魚 重20斤賣1600元(圖)
    家住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漁民管師傅10月30日在近海捕撈時,打上一條20.4斤重的野生鱸魚,不但讓他多收入了千餘元,也讓他出海打魚的興趣更濃了。為什麼能在近海捕到這麼大的鱸魚?專家認為,鱸魚是追小魚群而落網的。
  • 蒜茄子的做法:經典懷舊東北小鹹菜,蒜茄子!
    蒜茄子從小吃著蒜茄子長大,每年的這個秋收的季節,媽媽總是會把小菜園的小茄子摘下來,拔點香菜,摘幾個辣椒,弄幾頭大蒜,隨便就那麼一折騰美味就來了!這個蒜茄子屬於鹹菜類,超級下飯!原料:小茄子、大蒜、辣椒、香菜、鹽。
  • 130斤的西瓜1200斤的豬,180斤的大魚難制服
    西瓜單個重130斤,一頭肥豬重1200斤,靈芝個頭賽過大鍋蓋,180斤的大魚兩人難制服。9月21日,在第十八屆瀋陽農博會上,「超級大」、「高科技」、「純有機」、「多口味」等上千種新奇特、名優農產品與市民見面,許多觀眾在飽眼福的同時,也感慨道:「如今的農民不僅懂科技,溫文爾雅還懂茶藝……」說起瀋陽農博會,每年都會帶來驚喜。當日,在活動現場,一頭屠宰後的大豬吸引了不少人的圍觀,據介紹,這頭豬的重量達到了1200斤。
  • 福鼎一民宅闖入超級大蜥蜴 長1.2米重達10斤
    蜥蜴終於被逮住了 本報訊(記者李建偉通訊員陳祥旺文/圖)昨日上午,一隻身長1.2米的蜥蜴,突然出現在福鼎硤門鄉張先生家中,讓人嚇出一身冷汗。一測量,蜥蜴身長足有1.2米、重10斤。福鼎市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陳站長稱,這條蜥蜴原名「巨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蜥蜴生性喜歡棲息於山區溪流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庫等地,能在水中捕食魚類,也可爬到樹上覓食,此外也吃蛙、蛇、鳥、各種動物的卵、鼠及昆蟲等。奇怪的是,福鼎地區並沒有這一物種,為何巨蜥突然出現,給林業專家出了個難題。
  • 一群生活在世外桃源的流浪貓,個個體重20斤,身體比暖壺還粗
    但您見過20斤重的流浪貓嗎?至少重20斤,並且它真的是流浪貓。重達20斤的流浪貓前段時間網絡上火了一段視頻,視頻裡一位女士指著一隻肥碩的貓咪說道:「你見過這樣的流浪貓嗎」?然後她還用手指比了比這隻貓的身材。
  • 煙臺漁民捕獲巨型「鱔魚王」 長1.86米重26斤
    煙臺漁民捕獲1.86米巨型鱔魚 重26斤煙臺漁民捕獲1.86米巨型鱔魚 重26斤市民直呼罕見12月20日早上6點半左右,出海打漁的煙臺漁民閆慶祿捕撈到一條超級大的狼牙鱔,長1.86米、重達26斤,吸引了市民的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