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又十年,革故鼎新,弦歌不綴。11月28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以一場學術論壇,隆重慶祝建院110周年華誕。論壇回首了醫院百十年奮進逐夢的崢嶸歲月,也展望了新時代的願景。會議透露,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將建設成為以癌症中心為特色的大型、綜合性和研究型醫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10年的滬寧鐵路醫院,1993年成為衛生部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00年成為同濟大學附屬醫院,2004年整體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實行屬地化管理,正式更名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
近年來,十院作為國務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單位,同時也是大數據病種組合指數付費(DRG)、病種分值付費(DIP)雙試點醫院。該院率先實施公立醫院績效分配製度改革和轉方式、調結構、轉機制的內涵式發展新模式,加快學科專科化、專科中心化、中心內部醫技護管一體化轉型,加快內科介入化、外科微創化、醫技介入化和診斷分子化轉型,全面推進醫院管理模式、診療模式、運行模式和服務模式深刻變革。
作為同濟大學附屬醫院,十院承擔同濟大學本科、碩士、博士教育培養工作,擁有國家級住培基地15個、國家級專培基地3個,上海市專培基地16個,高質量培育未來的卓越醫學人才。醫院科研也在穩步推進。2019年,四個專科心肌梗死、腦卒中、介入治療、超聲醫學獲批建設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超聲專業獲批建設上海市超聲診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5年來醫院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323項,人才項目近100項,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近50項。
學術論壇開幕式上,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院士,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興鵬出席,並在講話中肯定了十院近些年來在醫、教、研、管、黨建及文明等工作上取得的成績。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劉志紅院士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院士分別以《人工智慧:醫學發展的新能力》和《面向腫瘤治療的納米催化醫學》為題做主旨報告,描畫了醫學學科新思維、新發展、新方向。
在醫療集團會議中,十院院長秦環龍和院黨委書記範理宏分別做了《DIP: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和《黨建領航新時代醫院創新發展》的報告。同時,圍繞公立醫院多元績效改革、公立醫院經濟運營分析和成本績效管理、醫院薪酬績效優化策略、學科發展與轉型、醫療質量建設等話題,會上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據介紹,建院110周年之際,十院還開展了各類學術論壇、主題會議、教學大會、高級研修班等系列活動。響應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10月31日,十院牽頭開啟了長三角臨床營養質量控制聯盟合作,11月28日還舉辦了長三角一體化微創關節外科高峰論壇。各類學術活動將持續至12月。
責任編輯:姜泓冰
作者:姜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