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戰時期,美國就開始強化輕型坦克的火力打擊能力,最優秀的M24裝上了75毫米炮,勉強可以和中型坦克交戰,隨後出現的M41「華克猛犬」採用更長倍徑的坦克炮,雖然威力提升,但已經不足以和50年代出現的中型坦克抗衡,繼T92輕型坦克夭折後,美國開始研製集高科技於一身的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M551定位為可空投的輕型坦克,具備一定的防護能力,戰鬥中具備和主力坦克一戰的能力。既然要滿足空降的重量要求,又要滿足打擊能力要求,註定M551將是一輛非常規坦克。
最初參與競標的坦克有多個型號,而且它們重量大多控制在10噸左右,最後卻是15噸級的M551勝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以更大的車體安裝了一門M81型152毫米炮。
該炮並非常規火炮,無法發射動能穿甲彈,它的好處就是重量更輕。配備的彈種為M409 HEAT彈藥,該彈全重22.2千克,採用可燃藥筒,炮口初速度581米每秒,有效射程1500米,彈頭為帶有破片殺傷能力的破甲彈,可以擊穿500毫米厚均質鋼裝甲。
火炮配置的另一種彈藥為MGM-51「橡樹棍」反坦克飛彈,由費爾科公司研製,屬於早期炮射飛彈類型,該彈重27千克,有效射程200~2000米,破甲深度500毫米,足以對付60年代的大部分坦克。它採用目視瞄準+紅外跟蹤+自動指令的制導方式,後期改進後射程提升到3000米。
坦克車體裝甲為鋁合金,與M113裝甲車的類似,雖然外觀上看起來側面為垂直結構,其實那只是強化的塑料結構,它與主裝甲之間填充聚苯乙炔泡沫,而內部的主裝甲其實是呈一定傾斜角布置的。車體首上呈大傾斜角布置,以提升防彈能力。
坦克炮塔採用軋制鋼裝甲,為了以更輕的重量滿足防護要求,裝甲上下部分都以大傾斜角布置,整體看起來就像蚌殼狀,足以抵擋重機槍的掃射。
在動力上採用一臺通用汽車公司的6V-53T型二衝程6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它的最大功率221千瓦,對15噸的M551而言很可觀,坦克能夠達到約70千米的最大時速。
M551的首次實戰是越南,大約200輛被運過去,在那裡坦克暴露出許多的問題。坦克因為使用可燃藥筒讓彈藥變得嬌貴,在越南潮溼的環境下,可燃藥筒會出現受潮膨脹的現象,嚴重的時候甚至影響裝填,射擊時也會影響燃燒效果。當然水汽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士兵們經常發現車內凝結水珠,它們影響了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
M81火炮雖然後坐力降低了很多,士兵們反應在射擊時仍然會造成較為嚴重的車頭上揚現象,劇烈的衝擊又是對電子設備的另一種考驗。
在裝甲防護上,坦克側面的鋁合金裝甲太過脆弱,無法抵擋大口徑機槍的掃射;坦克底部防護也不可靠,後來鉚接了一層鋁合金裝甲提升防地雷能力。
總體上來在越南戰場上的試用是不成功的,士兵們將火炮拆除,給炮塔頂部的機槍安裝防盾,當成火力支援車輛使用,這其中也有對152毫米炮射飛彈技術保密的原因,美軍擔心越軍獲得飛彈並轉交給另一個對手。美國在70年代開始改進M551,給它增加雷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升級彈藥、強化三防能力等。
經過強化的M551參與了1989年的巴拿馬行動,並在那裡表現優異,承受了較多輕火力的打擊。在海灣戰爭的「沙漠盾牌」行動中,73裝甲師裝備的M551與82空降師裝備的同型坦克一起行動,參與了不少的實戰,主要是用於清除伊軍的掩體等。
在90年代中後期,美軍開始放棄輕型坦克,悍馬這一類的輪式裝甲車輛開始大行其道,再加上當時美軍削減軍費,M551被除役,一些被丟棄在海裡當成人造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