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後的輕型坦克M551,改進問題過後其實很強,曾參與海灣戰爭

2021-01-11 丹書戰史

早在二戰時期,美國就開始強化輕型坦克的火力打擊能力,最優秀的M24裝上了75毫米炮,勉強可以和中型坦克交戰,隨後出現的M41「華克猛犬」採用更長倍徑的坦克炮,雖然威力提升,但已經不足以和50年代出現的中型坦克抗衡,繼T92輕型坦克夭折後,美國開始研製集高科技於一身的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M551定位為可空投的輕型坦克,具備一定的防護能力,戰鬥中具備和主力坦克一戰的能力。既然要滿足空降的重量要求,又要滿足打擊能力要求,註定M551將是一輛非常規坦克。

最初參與競標的坦克有多個型號,而且它們重量大多控制在10噸左右,最後卻是15噸級的M551勝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以更大的車體安裝了一門M81型152毫米炮。

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該炮並非常規火炮,無法發射動能穿甲彈,它的好處就是重量更輕。配備的彈種為M409 HEAT彈藥,該彈全重22.2千克,採用可燃藥筒,炮口初速度581米每秒,有效射程1500米,彈頭為帶有破片殺傷能力的破甲彈,可以擊穿500毫米厚均質鋼裝甲。

火炮配置的另一種彈藥為MGM-51「橡樹棍」反坦克飛彈,由費爾科公司研製,屬於早期炮射飛彈類型,該彈重27千克,有效射程200~2000米,破甲深度500毫米,足以對付60年代的大部分坦克。它採用目視瞄準+紅外跟蹤+自動指令的制導方式,後期改進後射程提升到3000米。

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坦克車體裝甲為鋁合金,與M113裝甲車的類似,雖然外觀上看起來側面為垂直結構,其實那只是強化的塑料結構,它與主裝甲之間填充聚苯乙炔泡沫,而內部的主裝甲其實是呈一定傾斜角布置的。車體首上呈大傾斜角布置,以提升防彈能力。

坦克炮塔採用軋制鋼裝甲,為了以更輕的重量滿足防護要求,裝甲上下部分都以大傾斜角布置,整體看起來就像蚌殼狀,足以抵擋重機槍的掃射。

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在動力上採用一臺通用汽車公司的6V-53T型二衝程6缸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它的最大功率221千瓦,對15噸的M551而言很可觀,坦克能夠達到約70千米的最大時速。

M551的首次實戰是越南,大約200輛被運過去,在那裡坦克暴露出許多的問題。坦克因為使用可燃藥筒讓彈藥變得嬌貴,在越南潮溼的環境下,可燃藥筒會出現受潮膨脹的現象,嚴重的時候甚至影響裝填,射擊時也會影響燃燒效果。當然水汽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士兵們經常發現車內凝結水珠,它們影響了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

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M81火炮雖然後坐力降低了很多,士兵們反應在射擊時仍然會造成較為嚴重的車頭上揚現象,劇烈的衝擊又是對電子設備的另一種考驗。

在裝甲防護上,坦克側面的鋁合金裝甲太過脆弱,無法抵擋大口徑機槍的掃射;坦克底部防護也不可靠,後來鉚接了一層鋁合金裝甲提升防地雷能力。

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總體上來在越南戰場上的試用是不成功的,士兵們將火炮拆除,給炮塔頂部的機槍安裝防盾,當成火力支援車輛使用,這其中也有對152毫米炮射飛彈技術保密的原因,美軍擔心越軍獲得飛彈並轉交給另一個對手。美國在70年代開始改進M551,給它增加雷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升級彈藥、強化三防能力等。

經過強化的M551參與了1989年的巴拿馬行動,並在那裡表現優異,承受了較多輕火力的打擊。在海灣戰爭的「沙漠盾牌」行動中,73裝甲師裝備的M551與82空降師裝備的同型坦克一起行動,參與了不少的實戰,主要是用於清除伊軍的掩體等。

M551謝裡登輕型坦克

在90年代中後期,美軍開始放棄輕型坦克,悍馬這一類的輪式裝甲車輛開始大行其道,再加上當時美軍削減軍費,M551被除役,一些被丟棄在海裡當成人造礁石。

相關焦點

  • M22「蟬」式坦克的誕生之路,美國空降坦克的研發史
    所以除了克裡斯蒂公司之外,還有瑪蒙赫林頓公司(Marmon-Herrington)、龐蒂亞克公司(Pontiac)一起參與機載坦克的設計;其中龐蒂亞克公司完全是被軍械局強制參加的,因為在此前該公司並沒有任何坦克的製造經驗。而瑪蒙赫林頓公司就比較厲害了,他們擁有大量的坦克裝甲車生產經驗,有的正在製造中,有的甚至已經參與過戰爭。
  • M46巴頓坦克曾擊毀不少朝鮮T34:韓戰美軍的支柱
    它是俄國最大的坦克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坦克博物館。該館擁有290輛坦克實車展品,分別歸屬11個國家,從3噸的輕型坦克到180噸超重型坦克什麼都有。這裡還有從57毫米到600毫米的40門自行火炮,30輛裝甲汽車,10輛偵察及通訊用車和大量後勤運輸車輛。總之,俄羅斯歷史上所有的老坦克,你都能在這裡找到。
  • 印陸軍目光短淺 40年前曾斷言輕型坦克多餘 現在唯有羨慕15式的份
    印陸軍目光短淺 40年前曾斷言輕型坦克多餘 現在唯有羨慕15式的份印度軍隊最近宣布緊急採購可以空運的輕型坦克,以增強在拉達克等喜馬拉雅地區的火力。這一計劃在1999年首次提出。當時印度陸軍發布了一項諮詢書(RFI),要求200輛輪式和100輛履帶式輕型坦克,每輛重22噸,毫無疑問為了加快這一長期提議的收購進程,這些資金將被重新利用。
  • 英國毒蠍:神秘的FV101輕型坦克,引領步戰車風潮
    21世紀的今天,輕型坦克已經成為各國競相研發的對象,但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卻並非如此。當時冷戰雙方都在投入力量研發重型坦克,也因此暴露出來一些問題。 當時,裝甲車主要用來運輸步兵,很少頂上前線,傳統的步坦協同戰術機動性受限,所以在坦克和步兵之間,需要一種可以相互銜接的武器。
  • 海灣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警示?放到至今依然意義重大
    說到美國自二戰之後,參與的大大小小的戰爭中,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必然是一場不得不提的經典戰役。而時過境遷之後,我們暫不說此戰給美國帶去的影響如何,也不說當初給伊拉克帶去了怎樣的災害,反倒是更應該此戰給中國帶來的警示,因此這些警示放到至今依然意義重大,非同尋常。
  • 中俄坦克「恩仇錄」:96坦克曾打爆T-72AV
    1991年的海灣戰爭,面對美國M1A1(HA)坦克的貧鈾裝甲和貧鈾穿甲彈,除了火控系統改為比利時產品外與T-72M1幾無二致的伊拉克「巴比倫獅」(伊拉克當時最好的T-72改進型坦克)是毫無勝算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T-72被炸飛了炮塔的照片讓這種坦克的形象一夜崩潰。讓整個西方世界瑟瑟發抖的感覺一下子就飛到九霄雲外去了——俄羅斯解釋這只是「猴版」的失敗,顯得如此無力。
  • 1991年,海灣戰爭的爆發打醒了全世界,也警醒了東方的中國
    海灣戰爭是在冷戰結束之後,世界上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對抗,當時的參戰雙方是美國和伊拉克。這一場戰爭僅僅持續了42天,但是就是這短短的42天,帶給了整個世界極大的震撼,甚至連美國人自己都沒想到戰爭會以這樣的方式勝利。
  • 二戰美國T18獵豬犬重型輪式裝甲車,可媲美坦克的重裝戰車
    美國在1941年初雖然還沒有直接參與大戰,但是對戰場科技的發展沒有止步,尤其是加快了裝甲武器的技術研發,在當年7月,美國陸軍發布了新的裝甲車規格,其中型規格造就了T17裝甲車,而重型規格則造就了T18裝甲車。
  • 主戰坦克、超級火炮成歐美新寵,被誰刺激的
    2020年世界陸戰武器裝備發展相比往年呈現出更多新的趨勢和特徵:美國以及歐洲國家開始將陸戰武器裝備發展重心轉移到主戰坦克上,以應對俄羅斯以T-14「阿瑪塔」坦克為代表的新一代主戰裝甲裝備的挑戰;30噸級的中型/輕型坦克開始受到各國軍方的重視,型號層出不窮;新一代步兵戰車幾乎全部實現重型化,普遍達到30噸以上。
  • 美國大兵的人頭收割機M167A1,安裝火神炮,從越戰用到海灣戰爭
    M163型6管20毫米加特林式火神自行高射炮,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機動低空防空武器,具有火力猛、機動靈活的特點。不過它有點生不逢時,原本是防空武器,卻被用來掃射地面打步兵,妥妥的人頭收割機。M163自行防空炮1964年美國開始研發新的小口徑防空武器,主要用來對付直升機、攻擊機這一類低空飛行的飛機
  • 看看海灣戰爭中百萬伊軍,裝甲殘骸延綿數十公裡
    然而,1991年的海灣戰爭,徹底打醒了世界很多以陸軍為王的國家,再一次顛覆了人們對戰爭觀念的認知。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開始執行「沙漠風暴行動」,海灣戰爭正式打響。在此之前,薩達姆對於外界的各種警告置若罔聞。
  • 搖頭晃腦的龍騎兵——法國AMX-13輕型坦克
    氪金玩家最終還是被教做人了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法國勉強也撈到了一個戰勝國的頭銜,不過此時法國本土因為戰爭的影響已經是滿目瘡痍
  • 出鞘:我「猛士」軍車如何助推輕型合成部隊建設
    由於「悍馬」在海灣戰爭中遂行伴隨裝甲部隊快速推進並承擔人員物資運輸和通信中繼任務的表現非常優異,1997年解放軍總參裝備部開始決定研發「中國版悍馬」,但因研發預算要超過一億而暫時作罷。後經時任中國汽車工程學理事長張小虞的進一步遊說,總裝備部終於在2001年正式下發研發第三代高機動性越野軍車的需求。
  • 兩岸現役坦克會師!最後一炮推臺灣雲豹裝甲車
    中國99式、美國M1A2雙雄爭霸,中國現代裝甲射擊網遊《最後一炮》即將於12月4日開啟全新「裝甲內測」。遊戲內的中國陣營將迎來首款臺灣現役戰車——雲豹CM-32裝甲車。兩岸現役裝甲軍團將在遊戲中最強會師,99式坦克+雲豹裝甲車的夢幻組合也將為玩家帶來耳目一新的現代戰爭體驗。
  • M41D輕型坦克運抵金門爆安全隱憂?
    臺陸軍金防部烈嶼守備大隊去年10月發生M41A3輕型坦克(臺灣作譯「戰車」)不慎翻覆事故,造成1死1傷,陸軍當時允諾,檢討提前調整烈嶼戰車部署,而M41D坦克近日運抵小金門烈嶼,卻被媒體報導有安全疑慮;臺「陸軍司令部」昨晚表示,報導內容與事實不符,M41D坦克換裝是考量「外島地區」實際需求,在完成全車檢修及嚴格測試合格後撥交,且煞車系統並無安全疑慮
  • 德國豹2的私生子:西班牙猞猁主戰坦克
    坦克是一場戰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軍事武器。坦克誕生到現在也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在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坦克也是一步步在改進。但是有別於二戰時期各異的個性外觀,現在的坦克外形是日漸一體化,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套路。今天就來介紹一款外觀非常個性的坦克——西班牙猞猁主戰坦克。
  • 造價1550美元的德軍「草根」坦克,主炮都沒有!但二戰功勞卻不小
    初次看到一號坦克給人的感覺,它其實更像是一輛裝甲車,作為一款輕型坦克,二戰中的實戰確實很難與其他坦克相抗衡,就連T-26都打不過,不過一號坦克家族作為二戰德式坦克的奠基者,其型號可也不少,各型號之間性能差異也非常的大。一號坦克主要有兩種非常相似的變體:A型(1934年開始生產)和B型(1935年開始生產),其具有不同的懸架和發動機。
  • 戰爭綜合症影響國民心態,讓美國怕輸也拖不起
    後來被廣泛地發展為美國政府和黨派對戰爭問題產生的意見分裂、美軍長時間內對戰爭產生的不自信甚至懷疑,以及美國社會瀰漫的反戰情緒與厭戰心理,和因此產生的對政府的懷疑和批評,等等。史實證明,越戰結束至今,這種心理曾有過緩解和消退,但它對美國的影響無疑是長期而深遠的,甚至至今仍以多種方式幹預著美軍的對外軍事政策。
  • 海灣戰爭爆發時,薩達姆將大量石油倒入海中,到底有啥作用?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雖然只有兩百年的歷史,但經歷的戰爭都超過了兩百多年,甚至在二戰結束後,也在不斷找機會引發戰爭,成為現代戰爭史最豐富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美國,它也是當代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最喜歡的幹的事就是介入他國內戰,比如抗美援朝和越南戰爭,不過在上世紀末期,美國倒是難得作為一個正面選手,帶著聯盟軍發動了海灣戰爭,美國通過這場戰爭現身教學了如何運用現代化體系作戰。當時的伊拉克還是中東的小霸王,軍事實力就算放到國際上也有排名,光是兵力就近百萬,可惜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時,簡直就是被壓著打,讓薩達姆整個人都驚掉了大牙。